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發布時間: 2020-12-25 00:18:47

❶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警句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警句
人的生命始於家庭,人際互動的修養也以家庭中的關系為基礎。因此,孔子一再強調孝與悌,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篇·第六章》),他認為士的第二等表現是「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論語學而篇·第二十章》)。
別人問他為何不從政,他借《尚書》所謂「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來回答(《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說,人人都做到孝與悌,天下自然上軌道。
「弟」字原指兄友弟恭,推而及於親族中的同輩情感,甚至泛指對待長輩的態度;「孝」字則明白是指對待父母的心意與作法。
《論語》中專門討論孝順的約有十章,我們可以由此理解孔子的想法。他首先提醒我們的是:在孝順時,必須心存尊敬與關愛。
先說尊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篇·第七章》)
這段話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朱熹的註解,表示「人們奉養父母,如果未能心存尊敬,那麼,這與養育犬馬有何不同?」這種解釋把養育父母比喻為養育犬馬,實在有欠妥當。
另一種解釋是說:「現在所謂的孝,是指能夠侍奉父母。但是就連狗與馬,也都能夠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樣分辨這兩者呢?」
這種解釋「以犬馬比喻子女」,表示子女奉養父母時若少了尊敬,就與犬馬服侍人沒有什麼差別了。以犬馬比喻子女,顯然較為妥當,我們今天還在使用「願效犬馬之勞」一語,對人表示感激。
那麼,對待父母時,加上尊敬的心意,不是很恰當嗎?
再說關愛。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篇·第八章》)
意思是:子女保持和悅的臉色是最難的。有事要做時,年輕人代勞;有酒菜食物時,讓年長的人吃喝,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這段話中提到的「弟子」與「先生」,泛指晚輩對待長輩,或學生對待老師。但是對待父母,不能只是如此,還須保持和悅的臉色。這種和悅的臉色是出於內心真誠的情感,因為清楚了解父母的生養之恩,而孕發了心中源源不絕的關懷、愛慕、保護、照顧的情感。
我國傳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很好的示範,其中的作法未必人人可學,但其心意則相同。
如「老萊子戲綵娛親」,描寫老萊子七十多歲了還穿上綵衣,唱歌跳舞來取悅父母,摔跤了還裝出嬰兒的哭聲,使父母開心得忘記自己有多老。我們未必要效法這種作為,但一定不能忘記要出於真心,對父母總是和顏悅色。
以適當方式盡孝
那麼,子女在盡孝時,有沒有通用的原則?依《論語》所載,我們找到以下幾點。
1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篇·第十九章》)
意思是:父母在世時,子女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就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古人的遠游包括:游學、游仕、游歷、遊玩,以及經商等。只要離家,父母必然掛念,所以務必讓父母知道去處,保持聯系。今天手機通訊方便,子女不但要讓父母知道去處,還應經常連線,有如隨時處在父母身邊。
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意思是:父母的年紀,做子女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為他們日漸老邁而憂慮。
孔子說這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因為他本人的遭遇是: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有高度的同理心,以換位思考的模式,為天下子女表達真摯的心聲。
3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篇·第六章》)
孟武伯是魯國大夫孟懿子之子,當時是個年輕的貴族。孔子因材施教,提醒這位貴族子弟: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
換言之,人吃五穀雜糧,生病是難免的事。而子女除了生病之外,其他任何事(如求學、交友、做人處事)都不讓父母憂愁,那就十分可貴了。這句話自然也對一切子女有所啟發。
4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第五章》)
古代貴族是統治階級,言行皆以禮制為標准,否則不足以領導百姓。因此,以「無違」說孝順,是指孝順必須合乎禮制或社會規范。
人不能脫離社會,社會不能沒有規范。孝順是人生大事,自然須以禮制來考慮。
如果父母在世時,子女不能以「合禮」方式孝順,父母也會受人批評;父母過世之後的喪禮與祭禮,更是不可違背大家認同的規范。
5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里仁篇·第二十章》)
意指:子女要三年不改變父親為人處事的作風。
這句話主要用於貴族,如「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論語子張篇·第十八章》)意指:孟莊子不去更換父親任用的家臣與父親所定的政策,這是意在尊重父親。
一般人則須延續父親所行的善事,至少以三年為期,然後再考慮自己是否要另外選擇何種善行,以自己的方式對社會有所貢獻。

❷ 《論語》中激勵或提醒自己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也一樣可以行駛啊!」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聰明又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他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朴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朴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朴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音樂的創造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❸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誠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張瑞敏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會後,我們深感信用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沒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樹社會信用必須靠每個人的努力,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郭輝

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林達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誠信聲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英國商人

2.

❹ 《論語》中的五句名言警句。

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來表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擇版其善者而權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知而不慍.
:溫故而知新。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❺ 三句論語中的名言

《論語》中的名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論語》中的名言名句 ,歡迎閱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0、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1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7、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2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3、巧言令色,鮮亦仁!
24、子不語:怪,力,亂,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6、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7、食不語,寢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9、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0、朝聞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2、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3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4、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6、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37、德不孤,必有鄰。
38、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39、寢不屍,居不容。
4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1、未知生,焉知死?
4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3、君子周急不繼富。
4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

❻ 關於論語的名言警句及賞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飢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孔子教育人們,父母在世時,子女輕易不要出門遠行,以便守在父母身邊,盡孝子之道。如果非要遠出,首先要安頓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訴父母確切的行蹤。因為「兒行千里母擔憂」。子女只有對父母孝敬有加,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讓年事已高的父母無人照顧,還要牽掛遠在他鄉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積善成德,便成為君子;成人之惡,積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罵。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面臨著仁義,就是老師,也不必同他謙讓。這句話與「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語)的意思有些類似。闡發仁義,捍衛真理,伸張正義等應該做的事,要積極主動地去做,絕不能推讓。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君子襟懷坦白,安貧樂業,與人為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盪盪。小人慾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不將對甲的怒氣轉到乙的頭上,也不重犯同一種過失。許多人對自己的過失並不引起注意,甚至習以為常,若能像顏回那樣該多好啊!

❼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至少五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❽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註:"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後來泛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里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贊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然後是復制的:
學而篇第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並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今譯】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和氣善良的臉色,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今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實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今譯】 孔子說:「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要嚴肅慎重、專心認真辦理政事,又 嚴守信用;節約財政開支,又愛護民眾;按照農時的忙閑去役使人民。」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今譯】 孔子說:「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要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 6、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不學,吾必謂之學矣。」 【今譯】 子夏說:「尊重有賢德的人,而看輕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盡力而為;為君主做事,能有獻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這樣的人即使是說沒學習過什麼,我也一定要說他是學習過了。」 7、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 【今譯】 孔子說:「君子[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態度]不莊重,學習的知識學問就不鞏固。做人主要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8、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今譯】 子禽問子貢:「我們老師每到一個諸侯國,一定會了解那一國的政事,是他主動詢問別人而得知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敬、儉朴、謙讓來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說是求來的,但是]老師求得的方法,大概與別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9、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今譯】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說話小心謹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齊,時時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譯】 孔子說:「不怕別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好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的好歹]。」 為政篇第二 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今譯】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全部內容],可以說是:『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齊之以刑②,民免而無恥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④。」 【今譯】 孔子說:「用行政命令來治理,用刑法來處罰,人民雖然能避免犯罪,但還不是從心裡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教化來治理,用禮來約束,人民就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會[自覺地]改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今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自立於世;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4、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今譯】 孔子說:「[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採取的方法, 考察他安心於做什麼。 [這樣去了解, ] 人怎麼能隱瞞得了呢?人怎麼能隱瞞得了呢?」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今譯】 孔子說:「時時溫習已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今譯】 孔子說:「君子能[ 在道義上] 團結人但不[ 以私情而] 互相勾結;小人蒃於攏勾結而不[ 在道義上] 團結人。」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 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 那就危險了。」 8、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今譯】 孔子說:「仲由,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今譯】 魯哀公問:「怎樣做才能使人民服從呢?」孔子回答說:「 選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惡的人之上,人民便服了;選拔邪惡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了。」 10、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今譯】 孔子說:「人不講信用, 真不知道怎麼可以呢![就好比] 大車上沒有輗, 小車上沒有軏, 它靠什麼行走呢?」 11、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今譯】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卻去祭祀它,就是諂媚。遇到符合正義的事而不去做, 就是沒有勇氣。」 八佾篇第三 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今譯】 孔子談論季氏,說他在家廟的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規格的樂舞, 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 那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呢? 2、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今譯】 孔子說:「《關雎》篇,[它的主題表現了] 快樂,而不放盪;憂愁,而不悲傷。」 3、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今譯】 魯哀公問宰我, 祭祀土地神的神主[要用什麼木料做牌位] 。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樹, 商朝用柏樹, 周朝用栗子樹。[用栗的意思是] 說: 讓老百姓戰栗。」孔子聽了以後, [批評宰我] 說:「已求做過的事不用再說了, 已完成的事不必再勸諫了, 已過去的事不要再去責備追究了。」 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今譯】 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選擇有仁德的住處, 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今譯】 孔子說: 「沒有仁德的人, 不能長久過窮困生活, 也不能長久過安樂生活。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於實行仁德, 有智慧的人才能蒃於利用仁德。」 3、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今譯】 孔子說:「君子關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關心的是鄉土田宅;君子關心的是法度, 小人關心的是實惠。」 4、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今譯】 孔子說: 「不擔憂沒有官職地位, 擔憂的是自己沒有能用以站得住腳的[學問與本領]。不擔憂沒有人知道自己, 只求自己能成為值得別人知道的人。」 5、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今譯】 孔子說: 「君子懂得義, 小人只知道利。」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今譯】 孔子說:「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7、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今譯】 孔子說:「君子要謹慎地說話, 而要敏捷地行動。」 公治長篇第五 1、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今譯】 宰予白天睡大覺。孔子說: 「〔真像是〕腐朽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什麼了, 糞土的牆壁不能再粉刷了。對於宰予這個人, 何必再譴責他呢?」 孔子又說: 「開始時, 我對於人, 是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宰予這個人使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2、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 【今譯】 子貢問道: 「孔文子〔的謚號〕為什麼稱『文』呢?」 孔子說:「〔他〕聰敏,愛好學習,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所以稱他為『文』。」 3、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 斯可矣。」 【今譯】 季文子要三次考慮以後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聽到這事, 說:「考慮兩次, 就可以了。」 雍也篇第六 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今譯】 孔子說: 「品德好呀, 顏回啊! 一竹筒子飯, 一瓢水,住在簡陋狹小的巷子里,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學樂善〕的快樂。品德好呀, 顏回啊!」 2、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今譯】 孔子說:「〔內在的〕質朴勝過〔外在的〕文采, 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朴, 就未免浮誇虛偽。只有把文采與質朴配合恰當, 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今譯】 孔子說:「一個人能生存, 是由於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 不過是由於僥幸而避免了禍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今譯】 孔子說:「〔對任何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 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今譯】 孔子說:「聰明智慧的人愛水, 有仁德的人愛山。聰明智慧的人活躍, 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智慧的人常樂, 有仁德的人長壽。」 6、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今譯】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 是最高尚了! 人民缺少這種道德已很久了。」 述而篇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今譯】 孔子說:「只傳述〔舊的文化典籍〕而不創作〔新的〕, 相信而且喜愛古代的〔文化〕, 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今譯】 孔子說: 「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 學習永不滿足, 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今譯】 孔子說: 「〔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 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 不去啟發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 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個角, 就不要再重復去教他了。」 4、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今譯】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 我就去干;不用我, 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能夠做到這樣吧!」 子路〔在一旁插言〕說: 「〔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去作戰〕, 那麼, 您要和誰在一起呢?」孔子說: 「赤手空要和老虎搏鬥, 沒有船要趟水過大河, 〔這樣做〕死了都不知後悔的人, 我不和他在一起。〔我要共事的人〕必須是遇事小心謹慎, 嚴肅認真, 善於籌劃謀略而能爭取成功的人。」 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今譯】 孔子說:「吃粗糧, 喝冷水,彎著胳膊墊著當枕頭, 樂趣就在其中了。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 對於我,〔那些富貴〕如同〔天上的〕浮雲。」 6、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今譯】 葉公向子路問到孔子, 子路沒回答。孔子說:「你為什麼不說: 他的為人啊, 發憤時, 竟忘記吃飯;快樂時, 便忘記憂愁;簡直連衰老就會到來也不知道, 如此而已。」 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今譯】 孔子說:「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 而是愛好古代文化, 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譯】 孔子說:「〔如果〕三個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長處, 而跟從〔學習〕;看到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今譯】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歷史文獻, 行為規范, 忠誠老實, 講究信用。 10、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今譯】 孔子說:「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局促經常憂愁。」 11、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今譯】 孔子溫厚而又嚴肅,有威嚴而不兇猛,恭謹而又安詳。 泰伯篇第八 1、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今譯】 曾子病危,召集他的弟子們來,說:「[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有無毀傷之處]。《詩經》中說:『戰戰兢兢,就好像站在深淵旁邊,就好像踩在薄冰之上。』從今以後,我知道[我的身體]會免於毀傷了。弟子們!」 2、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今譯】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應當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面: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肅,這樣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經,這樣就接近於誠信;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慎小心,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於祭祀和禮節儀式,自有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吏來負責。」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今譯】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孤兒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命運委託給他,面臨重大考驗有氣節而不動搖屈服。這是君子一類的人嗎?是君子一類的人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今譯】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今譯】 孔子說:「對老百姓,可以使他們順著當政者所指點的路線去走,而不可以使他們都知道為什麼這樣走。」 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今譯】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過問那方面的政事。」 7、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今譯】 孔子說:「多麼崇高偉大啊!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卻不去謀取個人的私利啊。」

❾ 出自論語中的成語格言警句有哪些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溫故而知新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溫知知新。
7.見賢思齊。
8.學而不厭。
9.循序漸進
1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
1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後凋也?
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2.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3.言必信,行必果
24.小不忍,則亂大謀.
25.道不同,不相為謀.
26.既來之,則安之.
27.有教無類.
2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❿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 孔子說:"發財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貧窮和地位低賤是人人厭惡的,不用正當方法擺脫的,就不要擺脫。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沒有短時間離開仁道,緊急時不離開仁道,顛沛時也不離開仁道。" 6.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6.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孔子說:「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干;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9. 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9.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三個月進食不知肉味,說,「想不到這樂曲竟達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春夏之交,春天的農事已做完,與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邊洗個澡,上舞雩台吹吹風,一路上唱著歌兒回來,夫子幾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我盡力而為拉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