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詠王昭君賞析

詠王昭君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4 16:15:28

Ⅰ 詠懷古跡賞析

首聯——引出歌詠對象王昭君,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這里用一個「赴」字,就表達出群山奔赴的氣勢,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壯麗。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本來是用來烘托生長英雄的地方,詩人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評析說:「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
頷聯——寫昭君悲劇的一生。
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寫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的對照。這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當年王昭君孤獨地離開漢宮,遠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沒回來;最後身死異域,只留下青色的墳墓,籠罩在昏黃風沙中。「『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清人朱瀚《杜詩解意》)「黃昏」一詞在這里,不僅是指時間,似乎更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漠漠無邊的黃昏天幕。「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據傳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稱「青冢」。「紫台」與「青冢」的色彩對照,「朔漠」與「黃昏」的意境渲染,營造出濃濃的悲涼蕭瑟的氛圍,透出了強烈的悲劇色彩。這輕輕兩句,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
頸聯——由詠史轉向了抒情與議論,揭示了昭君悲劇的根源: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異域的悲苦命運。
這兩句從昭君命運的轉折點說起,寫她自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就註定了她這一生的孤獨。毛延壽的一顆喪父落淚痣,讓昭君做了三年冷宮人。然後,一紙和親書,她的美便終老在了單於父子的懷抱。「空歸」一詞,突出昭君遺恨之深,並深寓詩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則傳神地渲染出魂歸時凄涼清冷的環境氣氛。「春風面」、「月夜魂」,將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後的月下幽魂比照著寫。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一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於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兩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對仗工巧,又蘊含著無窮感慨:生前已經錯過知遇的機會,死後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當然,詩人寫昭君,也是寫自己。在對昭君埋沒宮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獨幽的際遇深表同情之時,藉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尾聯——正面寫昭君的怨恨,點明全詩主旨。
昭君雖死,其怨難平,千年以來,胡地琵琶曲中傾訴的分明是她的滿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遠嫁,恨漢元帝無知遇之恩。「千載」,則點出樂曲流傳時間之長,以見昭君怨恨之深。此耳杜甫亦借琵琶之怨表明對朝廷的不滿, 杜甫的一生境遇與昭君相似, 所以昭君的不幸, 正是杜甫的不幸; 昭君的怨, 正是杜甫的怨。
歸納主旨意蘊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詩歌的主旨實際上是詠古跡以感己懷。雖表面寫昭君的「怨恨」,寫昭君生於長江美域,歿於塞外荒漠,去國之怨,難以言表。但聯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於鬱郁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醜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無處不相似。顯然作者在懷古傷己,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主旨:詩人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
藝術技巧: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對比鮮明,對仗工穩。

Ⅱ 詠懷古跡其三賞析。幫幫忙哇

「群來山萬壑赴荊門,生長自明妃尚有村」。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揮想像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本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這里則用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這可說是一個有趣的對照。。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則又是另一種看法。他說:「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

Ⅲ 詠懷古跡其三賞析,

1、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回歿於塞外,去國之怨答,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這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2、詠懷古跡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3、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當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4、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游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Ⅳ 《詠懷古跡》(其三)詠嘆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樣的情感

哀嘆王昭君貌美卻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最終嫁給匈奴,再也沒有回到故鄉。也是詩人的自比,暗示自己也是有一身的才華,卻沒有被君王賞識,壯志難酬的悲憤心理

Ⅳ 杜甫詠王昭君的七律

王昭君 畫圖難省君王面,宛轉娥眉欲就邊。 雁引愁心出漢塞,雲隨隻影入胡天。 塵霜鬢面悲明鏡,魂夢風煙掩故園。 一曲琵琶音未絕,千年青冢泣蒼山。 http://www.wxyqzx.net/jyky/Print.asp?ArticleID=434 這里賞析的很詳細

Ⅵ 詠王昭君,劉獻廷此書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詠昭君》是唐代詩人汪遵創作的一首詠史絕句。這首詩通過「昭君出塞」的典故,歌頌了王昭君的貢獻,同時諷刺了朝廷的無能。

Ⅶ 描寫王昭君的詩及鑒賞,除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王昭君》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謁昭君暮》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五更哀怨曲》
王昭君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Ⅷ 吟詠昭君的詩句

比較出名的來有杜甫的《詠懷古跡·其自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角度特別的有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詩詞千首詠王昭君

古代作家常常借懷古、詠史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不平,或者表達對人生的、政治的某種見解,或者譴責某種社會黑暗。詠唱王昭君的詩詞中,也有一部分是屬於這類的。先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於闐採花》:
「於闐採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明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妬,無鹽翻在深宮里。
自古妬蛾眉,胡沙埋皓齒。」
在作品中,詩人以極深的愛慕之情贊揚了王昭君之美麗: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漢地、胡地對比,則「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無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無花可方比」兩句反映了詩人思想上的偏見,但這里為的是強調昭君之美,且詩的落腳點不在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這樣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應讓她去其相稱的去處,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卻被惡人陷害,「埋沒胡沙」,象戰國時齊國無鹽地方的醜女(名鍾離春)那樣醜陋,竟至「翻在深宮」。所以詩人又以極為憤怒之情,譴責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種極不公平的社會現象。黑白倒置、有才華的人受氣,李白對此是有深刻體會的。因此,詩中所鳴的不平,在極大程度上也是他個人懷抱的抒發。
再看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昭君村》:
「昭君本楚人,艷色照江水。楚人不敢娶,謂是漢妃子。
誰知去鄉國,萬里為胡鬼。人言生女作門楣,昭君去時憂色衰。古來人生盡如此,反覆縱橫安可知?!」
和李白一樣,蘇軾在詩中對王昭君的艷麗表示了贊美,對其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最後鳴了自己心內的不平,抒發了對人生顛沛、坎坷的不滿。
故懷古、詠史這類作品的中心思想,往往不在詩人詠唱的本事上,而在鳴不平的議論處。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王昭君》,也是屬於這一類的:
「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為人。
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
李詩雖也題名為《王昭君》,但其重點不在對昭君的贊美和同情,而是對毛延壽的譴責。詩中開始先點出毛延壽,後乃點出王昭君,這種格調,在以王昭君為題材的詩中是少有的。李商隱對毛延壽是深惡痛絕的,似乎是很久以來壓在心裡的話,非要把它罵出來才痛快。李商隱是把丑惡的現實概括到作品裡去了。當時宦官、軍閥以及朋黨,無不是一手遮天,認錢認勢不認人,他們毫無人格,毫無人性,排斥異己,壓制有才能的人。李商隱就是被排擠、被壓制的一個。他是借王昭君的身世,抒發自己遭遇的不滿的。
借昭君故事抒發自己胸懷的詩歌,它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清人沈德潛考試未中,寫了一首題名為《落第詠王昭君》,就是借王昭君的「不幸」,抒發自己落第的不幸遭遇的。詩雲:
「毳帳琵琶曲,休彈怨恨聲。無金贈延壽,妾自誤平生。」
言外之意,也就是因為沒有金錢賄賂考官,所以不可能被選中,只得象昭君那樣,「自誤平生」。

Ⅹ 詠昭君 環佩歸不得,塞外草如煙.猶恨漢宮月,時時照胡天 是什麼意思,不懂古文

這是吟詠王昭君的詩,王昭君出塞和親,是一樁政治婚姻,她是一個受過版良好教育的漢宮權美女,為了國家無奈嫁給部落首領,遠離家鄉風景和先進文化文明,來到落後野蠻、環境惡劣的邊疆,一直到死都沒能回去。所以後代文人都佩服她的勇敢和犧牲精神,憐惜她的可憐身世,這首詩也是這個意思,環佩歸不得,環佩是古代人掛在腰上的一組裝飾物,同時也是一種禮器,身份地位的象徵。這里指代昭君,以及昭君代表的大漢禮儀文明,遺憾她空負才貌優雅,但是無法回到適合她的環境中,只能孤獨地面對著茫茫塞外草原,思念故鄉。這樣的心情,未免生出幽怨,表面上是說氣恨月亮,既然照耀了漢宮,為什麼也要照耀邊疆,實際上月亮是唯一的也是永恆的,昭君身處異鄉,看不到任何故鄉的風物,唯有靜夜時那輪皎潔的月亮,千里如一,跟她當年還在漢宮時看到的一樣,令她不自主地陷入回憶和痛苦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