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外國文學賞析

外國文學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4 14:48:19

1. 外國文學作品賞析

很坦白的說,不知道。國外的也看的不少,我對所看的書只有一個要求:打動我,讓我廢寢忘食的看完,在我眼裡,這本書就是好的。只有能夠打動你的作品,才能讓你記憶深刻,深刻了,自然就有自我感悟。

2. 外國文學名著鑒賞900字

《老人與海》
賞析:
主題
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里,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漢子」形象。他們多是拳擊家、鬥牛士、漁夫、獵人、戰士等下層人物,生活貧困,屢受挫折,但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始終保持人的尊嚴和勇氣。在他們身上,具有一種不屈不撓、堅定頑強,面對暴力和死亡而無所畏懼,身處逆境而不氣餒的堅強性格。正如肖恩#奧弗萊因所說:海明威小說的主題是「人的本質,人的努力和奮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掙扎,人的倔犟和價值,人的聰明和命運,人的膽略和氣魄,人的尊嚴和靈魂,」即使失敗了,也要坦坦盪盪,不失重壓下人的「優雅風度」。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自然或是社會中,人應該正視現實,接受一切並超越它,繼續自己的人生之旅。縱然面對死亡,也要漠然處之,寧折勿彎,這是桑提亞哥所執著的人生要義,也是《老人與海》的哲理閃光。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漢」形象的理論與思想基礎是行動哲學。它主要以主體的行動為表達方式,用主體的行為和動作展示其豐富的內涵。他所揭示的是肉體和精神的永恆生命力來自於不斷運動的驅動力,強調的是在深沉的行動中鍛造有價值的靈魂,他們用行動來顯示自己的勇敢、冷靜、果斷、頑強和不畏任何強大力量的主體意識。他們所遵循的真理是「命運總是與人作對,人不管如何努力拚搏,終不免失敗。盡管如此,人還是要苦苦奮斗,並盡量保持自己的尊嚴,他在肉體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遠是個強者。」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桑提亞哥在海上經過三天精疲力竭的搏鬥,最終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事實上,老人是一無所獲的勝利者。而且今後人們也無法相信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夠戰勝奔騰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來,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就像老人那張「用好多麵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但老人卻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是一種面對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種面對死亡和失敗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同樣是頑強的、執著的。由此我們在桑提亞哥身上看到了詩人的尊嚴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審美效應: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無限之間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誰不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此時是繳械投降呢?還是頑強拼搏呢?桑提亞哥給我們的啟示是:積極的進取和行動,是必然失敗面前的不屈不撓的行動,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行動本身。所以,海明威為他所鍾愛的硬漢們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亘古不變的永恆價值——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在桑提亞哥身上表現的是一種深沉而強烈的悲而壯的生命悲劇意識,這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回響。盡管海明威筆下的人物都是悲劇性的,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海明威用象徵性的寓言向我們昭示了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恆的自我求證意識。

手法
語言
在海明威的寫作技巧上,他用對話的簡潔、明快、有力,修辭的干凈,韻調的自然,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海明威使用的語言和刻劃的形象鮮明具體,但是他的主題卻含蓄隱晦,往往只用警句式的語言就能表現小說中人物的言談行動。他的筆調瀟灑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也沒有著意的渲染和概括,但卻能尖銳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體現了自然主義的白描手法。《老人與海》沒有精雕細琢,也沒有微妙深奧,然而只不過是簡潔質朴、文字平定而已,開拓了小說的描寫空間,豐富了小說的文學意蘊,使人產生一種「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的感受。瑞典文學院院士霍爾斯陶穆稱贊海明威:「《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4]
縱式結構
他採取了縱式結構的方式,即在眾多漁夫中老人作為他小說中的主人公桑地亞哥,選擇了非常可愛的孩子馬諾林做老人的夥伴,選一系列情節的發展按自然的時空順序安排在兩天時間內進行,這樣剪裁實際上有許多東西並沒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讓讀者自己去完成,達到「一石多鳥」的藝術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體現了他作品的主題:「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他筆下「硬漢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壓下的優雅風度」。
輪輻式的布局
小說的全部時間非常緊湊,前後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從海上歸來為引子,讓周圍的人物一個個出場,交代了他們與老人之間的關系:一個熱愛他,跟他在一起學習釣魚的孩子馬諾林;一群尊敬他,但永遠不能理解他的打漁人;一個關心他的酒店老闆。老人就生活在這樣的人物群體中,相比之下,他與眾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很樂觀,心胸開闊,是個經驗豐富、充滿信心、勤勞勇敢、富於冒險、熱愛生活的純朴的古巴漁民。同時,這種輪輻式結構還能產生線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簡潔明快的效果。
緩急相間的節奏感
海明威在論述節奏時曾這樣說:「書啟動時比較慢,可是逐漸加快節奏,快得讓人受不了,我總是讓情緒高漲到讓讀者難以忍受,然後穩定下來,免得還要給他們准備氧氣棚」這篇小說給人的節奏感就是這樣,故事開始給我們交代老人與周圍人的關系時,娓娓道來,速度比較緩慢,隨著老人航海的進程,速度也逐漸加快著,當老人與馬林魚、鯊魚正面交鋒時,速度之快達到了極點。特別是魚在不斷的掙扎,起伏波動,鯊魚在猛烈的進攻,老人很疲憊的情況下。
象徵
西方文學中海的意蘊是豐富多彩的,抑或是清純可親的少女,抑或是凶神惡煞的惡魔。在《老人與海》中,海是被當作女性來描寫的。在老人打魚過程中,大海始終寧靜、緩緩流動著;即使在鯊魚奪取老人的魚肉時,大海依然那麼平靜。她始終安靜、自信、平等地凝視著「硬漢」般的老人——聖地亞哥。把大海描寫成女性,外表溫柔的她,卻有著無窮、強大的力量,她有著聞所未聞的大馬林魚,有著兇殘貪婪的大鯊魚,她是如此得深不可測,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也真正顯示了具有柔弱外表卻內心堅強的才是「真正的」,顯示了外在柔弱謙卑內心卻擁有非凡毅力和奮斗精神的才是「真正的硬漢」。
小說的主人公聖地亞哥是一位「真正的硬漢」,是「生命英雄」的象徵。在面對種種困難的時候,勇於向人類生命的極限挑戰。他具有頑強的毅力,在出海84天後一無所獲,仍舊在第85天仍舊出海,經歷漫長的等待終於在第85天看到了希望——遇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他具有堅強的鬥志,與大馬林魚三天三夜頑強的搏鬥,與鯊魚勇敢的斗爭;他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他在逆境中敢於克服種種困難。老人的這些精神是永恆的,即使他死去,他的精神會永遠存在,沉睡的身體,依舊擋不住頑強的精神與是世界的對峙。《老人與海》通過對聖地亞哥這個人物的描寫,贊揚了具有頑強意志力,不屈服於失敗的人類。
大馬林魚在這部小說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白勁鵬所言:「去掉那條大馬林魚,《老人與海》就不成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了。」老人在等待了84天漫長的時間之後,大馬林魚出現了,給了老人長久的等待一個回報,滿足了老人的願望。大馬林魚年輕力盛,但是老人堅強的意志力終於戰勝了大馬林魚。在老人內心,大馬林魚是理想事物的象徵,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標。這象徵著,人類在漫長的征途中不知經歷多少苦難,卻仍舊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正是憑借這種信念和理想,指引著人類走過漫長的歲月,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和美好的生活。[5]
鯊魚代表著一切破壞性的力量,是阻止人們實現理想和目標的各種破壞力的集合,是各種邪惡勢力的象徵。海明威只用了八周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部具有很高審美價值和意義的小說。而這部小說正是寫於上世紀50年代,那時,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解放的運動已經逐步進入高潮。在海明威的筆下,主人翁聖地亞哥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漁夫,而是一個生活在苦難中的古巴低層社會的人們的代表之一,而鯊魚是那些殖民主義者和貧困現實生活的象徵,為了改變現狀,人們不得不與邪惡勢力作斗爭,而這一切都充分展現了古巴人民頑強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力量,生動地展示了人類與邪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偉大精神,凸顯了人類是「真正硬漢」的個性特徵。
獅子意象在《老人與海》中具有獨特地位,它分佔五處,盡管著墨不多,作者也未對其作更多的渲染,但作用不容小視:它猶如鑲嵌在一串鏈子上的五顆珍珠,把老人心理流變過程串連起來;它勾連上下文,使小說的結構更加嚴謹;它與情節緊密相連,和其它意象一樣,烘托老人的心靈世界,這對塑造一位鮮明、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小說是在「老人正夢見獅子」中結束,足見獅子這一意象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與其它意象相比,獅子沒有大海的溫柔和激情,沒有鯊魚的貪婪和兇猛,也沒有槍魚的毅力和耐心,但獅子有自己獨特的自信和威嚴,發自內心,不怒自威,令人敬畏,這一意象豐富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正像老人一次次出海為證明自己,迎接生命挑戰一樣,獅子這一意象也是為老人的再次出海作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備,此次夢獅與一夢獅子也就形成了有機的聯系。老人反復地出海,證明其內心有一個結,「心理活動有一個規律就是:內容相似的結會相互結合,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結。這個解不開的情結就是老人的未了心願。它處「在深層的潛意識中」,而「潛意識願望向隨後的一切心理傾向發揮壓力,而這些心理傾向卻得屈從這個壓力,或者是對這個壓力進行疏導,以引向更高的目標, 老人顯然選擇了後者,他不願承認自己的失敗,他相信經過自己持續不斷的努力,能最終證明自己的價值。

3. 外國文學詩歌怎麼賞析

不管什麼詩歌,外國詩歌或中國詩歌,古詩或現代詩,都要從
意象、感情、字詞的錘煉、回全詩的結構等幾個方答面去賞析.
外國詩歌尤其注重詩歌里的意象和結構,因為外國詩歌多用比擬的手法,往往一個細微的事物就代表或是隱喻了詩人特殊的感情,而要想讀出這一點,就需要對詩歌的創作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因為詩歌是私密性的,只有詩人自己才最清楚想表達什麼,因此要讀懂詩歌,應先讀讀詩人的生平;至於結構,是因為外國詩歌特殊押韻方式,如AABB,ABBA等.

4. 外國文學論文怎麼寫及範本賞析

找外國文學名著被改編成電影的,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苔絲》、《傲慢與偏見》等,有很多,從主題、鏡頭、電影中的音樂、重復等角度寫,初學者從主題方面著手比較容易。

5. 有沒有外國文學作品及賞析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柯察金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自發走向自覺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斗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系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跡。他曾說:「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保爾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時代,保爾和父兄們一起馳騁於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同外國武裝干涉者和白匪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年頭,保爾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他那種苦幹精神和拚命精神,正顯示了第一代建設者們的崇高品質。在修築鐵路中,保爾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隊「拚命走在前頭」,以「瘋狂的速度」進行工作。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作者在塑造保爾這一形象時,用內心獨白、書信、格言警句,揭示了這一形象的內心的全部復雜性和成長過程。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這也就是為什麼保爾·柯察金這個名字能夠響徹世界各大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能夠成為青年生活教科書的根本原因。同時,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稱為30年代的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對讀者影響的力量和深度來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譯成中文。保爾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閃耀著不可泯滅的思想光輝。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部前蘇聯小說,是中學生必讀名著之一。它也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我把這部作品看了許多遍。
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這一切問題。
保爾,他殘疾後,毫不灰心,頑強學習,努力的工作。然而,後面他雙目失明了,這對於一個已經癱瘓的人來說,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保爾他卻毅然拿起筆,堅持自己寫作生涯,每寫完一個字,他都必要付出比平常人加倍數而又艱辛的勞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地寫了,《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部小說。讀著,讀著,保爾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柯察金,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鋼鐵般的意志。這又是什麼力量推動著他和鼓舞著他前進呢?那不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這也就是他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的動力。
保爾,一位可敬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了我們樹立起了光輝的榜樣。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讓我們練習跑1000米,剛跑了幾百米我就堅持不住了,當時我心裡一直想打退堂鼓。可是,不知怎麼,不知不覺,腦海里出現了保爾那一個光輝形象,想到了保爾的事跡,我振作起來了,堅持的跑完了1000米。
保爾教育我如何正確對待疾病,如何戰勝困難。保爾·柯察金,一個全身癱瘓的都能夠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我,一個在黨,在人民的陽光雨露撫育下的青少年兒童,怎麼能夠被一些區區困難而嚇倒呢?
保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也鼓舞我要努力學習,每當我遇到困難時,保爾那高大形象便浮現在我的眼前,給我增添了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本書真好啊!它告訴了人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想,我還要不斷地閱讀,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大更多的精神與力量。

6. 外國文學名著欣賞

外國文學名著鑒賞分析《紅與黑》的人物形象塑造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小說,他講述的主人公於連的一生經歷為線索向我們講述了法國19世紀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法國新的勢力與舊勢力的交鋒,《紅與黑》起初的標題為《於連》,1830年定名為《紅與黑》,並有副標題「1830年紀事」。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作,是因為它最早體現了這一流派的基本特徵。首先,小說直接吸取現實題材,反映現實斗爭。1827年的《法院公報》上登載一個27歲的青年家庭教師槍殺了自己的女主人的案例,啟發了司湯達,但小說的故事已與生活中的案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作者用他長期以來對復辟王朝時期生活的觀察,聯系當時的實際,注入他對社會矛盾的認識,使《紅與黑》成為一部反映復辟與反復辟斗爭的形象歷史。作品中的「紅」代表了充滿英雄業績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特別是拿破崙帝國;「黑」代表了教會惡勢力猖獗的復辟時期,作品對社會的種種罪惡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時,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尤其強調環境對人物的影響,也使這部作品成為典範。。沿著於連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和事情。本書的作者司湯達使用了多種手法對人物進行了塑造,使今天的我們讀起來使我們感覺到人物栩栩如生,歷歷在目。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多角度塑造人物,並且使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那麼我們以於連為例子進行分析:一個出身卑微、到處受人歧視的鋸木廠工人,如何在階級意識濃厚的社會里力爭上游?從小城市長家的家庭教師,做到巴黎侯爵的秘書,由於他的神學造詣與謹言慎行,漸漸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獲得市長夫人與侯爵千金的愛情……然而在拘謹的表象下,年輕人的心卻充滿對英雄的崇拜,對貴族的憎恨,以及想出人頭地的野心。他一步步走向名利之路,也不時和自己內心的矛盾交戰…… <<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他曾經參加拿破崙的幾次戰役,離開軍隊後便投身外交界,被派往義大利當領事官。由於他的經歷,司湯達觀察到社會種種不平的現象,特別是貴族階級與教會連手所形成的黑暗勢力,以及新興資產階級人心的反動;促使他開始寫作,完成了這部批判時代社會,剖析人性的<<紅與黑>>。<<紅與黑>>其實是一個象徵性的書名,有人說「紅」是指書中靈魂人物於連,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叛逆者;「黑」則是指他所反抗的教會、貴族階級及復辟王朝所結合的強大勢力。又有人說「紅」與「黑」代表了當時最熱門的「軍隊」與「教會」。你也可以說「紅」指的是主角於連心中善良、誠實的那一部分,而「黑」則是他內心偽善、憤恨的那一部分。「紅」與「黑」的交戰,主宰了於連的思考與行為;「紅」與「黑」的抗爭,註定了於連悲劇性的下場。而在時代大環境的籠罩下,於連身旁的諸多人物角色,難道不也這樣徘徊在「紅」與「黑」的矛盾掙扎里嗎?像天真單純的雷納爾夫人,初嘗愛情滋味,幸福的狂喜與衷心的悔恨不斷在內心交戰;而高傲的貴族千金拉穆爾小姐則在英雄崇拜的愛情與身分地位、自尊之間猶疑…… 他細膩地描寫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分析他們感情與慾望的細微變化,使讀者得以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你將不僅僅知道故事表層的結果,更洞察造成此一切結果背後的原因,因而獲得更深的沖擊與感動。作者正是用了這種手法讓我們感覺到人物就在我們的身邊。其實作者在無意之中也開啟了現在的一種文學的題材即現在所說的意識流文體。
作者並且通過多方面的展示人物性格向我們展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我們還是以於連為代表來分析一下:於連的出生在一個下層的人物為了得到一些東西他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首先他和雷那爾夫人的愛情就是一種逢場作戲的感覺。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拿破崙式的征服的慾望,他對夫人的激情絕對是一種逢場作戲。當然著只是他的性格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大的側面,比如說:他在神學院的時候為了自己的晉升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很大東西。甚至將一些很是枯燥的東西背誦下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的這種能力。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於連出於同樣的目的還是佔有了自己侯爵的女兒。當然他的性格中也有一部分是出在自己的原來的階級,這是為統治階級說不可以容忍的所以於連的是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東西了。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了。也正是這樣的性格的塑造達到了相同的目的讓我們感覺於連舊在我們的身邊。他就是我們中的一個人是不存在距離的。
作者通過了這種形象的寫做手法向我們描寫了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是作者的書成為了小說中的精品。我們在以後的創做中也應該使用這種創做手法多個側面,多個角度的去描寫一個人物,將這個人物寫的鮮活而生動,讓讀者與作者之間形成一種共鳴。這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才是能吸引讀者的好書。

7. 外國文學論文怎麼寫及範本賞析

一、封面、題目: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2、各項內容:四號宋體居中。

二、目錄1、目錄:二號黑體加粗居中。2、章節條目:五號宋體。3、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題目: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2、摘要內容字體:小四號宋體。

3、字數: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關鍵詞:四號宋體,加粗。詞3-5個,每個詞間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號TimesNewRoman.2、內容字體:小四號TimesNewRoman.3、單倍行距。4、Keywords:四號加粗。詞3-5個,小四號TimesNewRoman.詞間空一格。

六、緒論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5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8磅

七、章、節、一.二.三.四、五級標題序號字體格式

章:標題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節:標題小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一、一級標題序號標題四號黑體加粗,頂格。

(一)二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頂格。

1.三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1)四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①五級標題序號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八、結束語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3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8磅。

九、致謝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行距:28磅

十、參考文獻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8—10篇,五號宋體,行距:28磅。

十一、附錄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英文內容小四號TimesNewRoman.單倍行距。

翻譯成中文字數不少於800字內容五號宋體,行距:28磅。

十二、提示

【頁邊距設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頁碼製作】視圖頁眉頁腳自動圖標集選中第X頁共Y頁。

【28磅設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設置值輸入28磅文字。

外國文學論文範文賞析:外國文學課程應用型改革的必然性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教育服務於時代,教學制約於環境。自上世紀90年代高校開始擴招到本世紀初毛入學率達到20%,我國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傳統精英教育向現代大眾教育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一批以專科院校合並升格方式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應運而生。在世紀前後持續擴招的10年裡,這些新建地方院校與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擔了消化新中國建立後第二個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紀80年代)蘊積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任務的社會責任。在持續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中,他們對自身地位處境、辦學目標方向、發展出路等問題未及進行准確定位思考,事實上高速發展的大眾教育形勢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開門」,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斷的生源和疲於應付的工作任務。辦學思路、模式無需創建和開拓,只需延續精英教育階段「全國一盤棋」萬眾一心建設綜合性大學的老路。

在發展歷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地域封閉學緣校緣聯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地追求學術型大學建設目標。客觀地說,在此宏大目標下,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尋常的努力,使辦學環境、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自身獲得了長足發展,也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可迴避的是,諸多現實問題也隨之產生,且日漸凸顯,成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困擾地方院校、困擾全社會,以至制約我國大眾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方院校是在辦學條件有限、生源質量較差情況下,走與老牌綜合大學同樣的學術精英人才培養之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動收效甚微。教學中,一方面是受各種條件制約的教師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多年不變地守著同一個培養計劃同一個大綱,竭盡所能地講授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應試教育馴化出來的課外書籍基本不看、學習基本被牽著鼻子轉的學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滿堂灌的課堂上難以適應和疲於應付。

應試教育階段,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和社會參與,導致常識性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閱歷積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錄取的學生知識功底較弱的特殊問題,使以系統理論知識傳授為指針的教學活動困難重重。學生對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識傳授難於消化和理解,與教師之間難以形成「反饋」與「互動」的良好關系。於是教師全情投入的教學就成了單邊進行無人喝彩的獨角戲,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個突出問題是,傳統教學模式方法、內容體系及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校情學情,造成教學和教育質量同時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數激增,給日常教學帶來種種困難。人數激增,班型擴大,使課堂教學秩序難以把握,教學形式更趨於易於操作的滿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為易,曾經作為傳統教學補充的研討式、探析式、參與式教學難以堅持。另一方面是人數激增,使以拓展課堂教學和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綜合能力的第二課堂活動難以開展。人數激增,並列班級增加,教學場所緊張。教室流動使用,學生走班,學生學習及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單位———班級名存實亡,使第二課堂以及其它增強學生團隊意識、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參與能力的校園文化活動難於組織。在這兩大問題之下,最終檢驗學校教育成效和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畢業生的兩大出口———考研和就業,均出現困局。重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目標是培養理論功底扎實有學術水平的高層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畢業生,首先在專業知識檢驗的第一道關口畢業論文(設計)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滿紙荒唐言」。之後在被看作專業知識水平終極檢驗的考研中,整體成績也不理想。成功率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不能與生源質量較好又有深厚學術積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語。而絕大多數選擇畢業即擇業的學生,在並不與他們所學專業、課程直接對應的職業招聘考錄中言不成文、語不成體,在考查綜合素質能力的面試中手足無措的現象不在少數。

因此現實是,一方面是學生苦讀四年畢業後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難以錄用到學用相適、上崗即能工作的實用人才。更為嚴峻的是,現今地方性院校已經占據我國高等院校總數6/7的份額,已無可置疑成為大眾化時期高等教育的主體。而這些院校辦學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產出失衡、學生學用不適、校地人才供求脫節,不是個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問題。由此造成的問題是: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線上發展擴大,越是造成資源和人才的浪費。其教師在一心培養高層次學術人才的課堂上傳授越多,對學生掌控越多,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職業綜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難以逃脫「理論基本不用」「、實踐基本不會」和「畢業即失業」,的魔咒。而國家,在緩解了人口壓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壓力的同時,卻把就業壓力拋向了社會,造成了新的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

同質化教育引發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管理部門到實體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識。同時也都預見到,隨著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基數實際減小,我國高等教育已在蘊積新的矛盾和危機,那就是即將到來的院校間殘酷的生源競爭。生源競爭將是物質基礎、學術環境都相對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臨的危機和挑戰。那麼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裡?發展圖存的希望何在?應該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謀發展,在自身個性化特色化發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領會教育行政部門「分類指導、准確定位、辦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國家「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層級化發展思路,從中找到適合自身內情與環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務一方為原則,走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地域化個性化發展之路,辦滿足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需求的應用型大學。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地位

新世紀之後,國家和教育部持續適時頒發綱領性文件,實施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2005年教高1號文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做出了「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規模持續發展的同時,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導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擴大規模向加強內涵建設的戰略性轉移。200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啟動本科教學「質量工程」,提出「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整體實力」的基本路線,並以明確具體的建設目標、內容和資金支持,落實高等教育從「保量」到「提質」的切實轉換。緊隨其後的教育部2號文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了「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定位,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教育發展總體路線。

到2012年教育部4號文件《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則進而明確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制定分類管理辦法,克服同質化傾向。根據辦學歷史、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等,確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設置」的具體方針。國家層面改革與發展的思路清晰透明,這推動了國內高等教育理論界及實踐者對大眾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強內涵建設,以及高等學校分類定位、層級化發展諸問題的廣泛探討,更推動了學界和實體高校對源於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應用性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在國家繼續實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開辟的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及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等政策、資金、項目、平台等支持下,對於占據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主體地位的地方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及實踐的探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從形成的成果結論看,剛剛建立的大眾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已出現新的「結構性短缺」。

首先是學科分類內部結構失調。從大的學科分類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探討和實踐集中在理工類和新興應用類學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學科實驗教學場地、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等多種人才培養渠道的開發和建設。而既難言成果轉化也難言實際應用,而一向作為提高人綜合文化素養、人文素質和的傳統人文社科類遭冷遇、被擱置,在「應用型」理論和實踐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依據。繼而在人文社科範疇內,外國文學課程所屬漢語言文學及歷史等傳統人文類專業,因其既非「理論」也非「科學」,而只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質等成果材料的匯集梳理,且不與當前經濟社會特定產業、行業直接對接,不具備「實操性」和「應用性」,從而全局失利,在方興未艾的「應用型」理論與實踐探討中失重失語。在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繪制的「精文、強理、重應用」的發展藍圖中,文科的下行路線已十分明晰。進而在已經失重的人文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中,主幹課外國文學又因其不具有文學及寫作理論課對創作實踐的先驗指導性,也不具有語言課對言語文實踐的經驗總結性,而與中國各段代文學課一起與「應用」相關的一切斷裂和絕緣。從「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學」,在當前經濟社會,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眾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無用處,喪失了安身立命的依憑。第二,是實踐及理論探索的視域有所局限。統觀國內相關理論成果材料和實踐總結報告,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和實踐主要局限在學校宏觀體系建設方面,如制度保證、資金落實、項目帶動、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改進等宏觀因素。

而對決定教育改革成敗和人才培養成效的學科、專業、課程等教育活動主體內容———教學層面落實問題探索不足。還局限在「合理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則意見的提出,而對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模式方法、評介考核等應用型改革與實踐實操層面問題的研究,目前還實為缺位。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國內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終效果取決於直接面對學生的課程建設和實施過程,因此課程建設是當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環節。對於以人才培養類型作為分類標準的高校分類,最終也要落實在與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的課程。因此,建設應用型本科課程是當前推進高校分類發展進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因而,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資金大力支持、院校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宏觀體系構劃業已就緒局面下,學科、專業、課程三級教學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已無可退縮,它已佔據大眾教育改革深化最後攻堅克難的關鍵地位。而外國文學作為地方院校非應用類專業的主幹課,也應牢固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努力探索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實踐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建立應用型教學改革和實踐的課程體系。這既是大眾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當務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線教師當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務。任務重大而緊迫而,不容鬆懈。

8. 《外國文學電影經典名著賞析》課程內容是什麼

其實這就是修學分,我原來上過,平時就是看看名著改編的電影,等課程結束時,寫一篇關於你看過的名著電影的賞析觀後感就可以了,而圖書館有很多名著賞析的分析,到時候參考下就行了,收獲,感覺就是看電影後,自己的一些感受吧,看跟名著的差距什麼的,見仁見智。

9. 外國文學賞析

樓主,您好,呵呵,我說的簡單一點。
首先明確一下態度。什麼態度,對作者及其文章的態專度。文學里屬面沒有個人崇拜。任何的文學大家首先他都只是個人,一個無異於你我的平常的人。他要生活,要謀生,要面對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等等..
文章,不過是文人表達他們面對這些感情時的一個載體。
所以,終上所述,結合多種因素了解小說,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仕途,生活等,在分析文章,就好分析了。
分析文人,即分析人文。
此外,小故事反應的大道理,道理有多大,不是別人告訴我們,是靠我們自己去感悟。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角度都不一樣,找到適合我們的道理,就是最大的道理,對吧?~呵呵
呵呵,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