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落木

賞析落木

發布時間: 2020-12-18 03:37:49

1. 登快閣 賞析

登快閣
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當時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任上,公事之餘,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寫登臨時的所見所感。它集中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主張,因而,常被評論家們作為代表舉。

一般說來,文章或詩歌開頭往往較難,以致有的文學家常將其開頭處砍去,這是因為開頭處,作者還沒有和作品的情境融為一體,因而容易作態。黃山谷此詩起首,用通俗口語娓娓道來,但又能構思奇妙,引人入境。詩人說,我這個獃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余輝里,倚欄遠眺。這二句,看似通俗淺近,卻包涵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前句是用《晉書·傅咸傳》所載夏侯濟之語,"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復為快耳!"後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閣"及李商隱"萬古貞魂倚暮霞"之典,還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自己是"痴兒",此為諧趣之一;"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從而增加了一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脫了前人的窠臼。杜詩之"倚",倚於山閣,乃實境平敘;李詩之"倚",主語為"萬古貞魂",乃虛境幻生而成;黃詩之"倚",可謂虛實相兼;詩人之"倚",乃是實景,但卻倚在無際無垠的暮色晴空。讀此三家,宛如一幅藝術攝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詩人與亭閣的背影......

不僅如此,"倚晚霞"三字,還為下句的描寫,作了鋪墊渲染,使詩人順勢迸出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絕唱。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讀這樣的詩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眺"餘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名句。但黃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輩的養料加以鍛煉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現。所以前人曾評此二句道:"其意境天開,則實能劈古今未泄之奧妙。"(張宗泰《魯齋所學集》)

五、六二句,是詩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故事。《呂氏春秋·本味篇》載:"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後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見所悅之人,"乃見青眼"(《晉書·阮籍傳》)。詩人這二句大意是說,因為知音不在,我弄斷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彈奏,於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憂了。此處"橫"字用得很生動,把詩人無可奈何、孤獨無聊的形象神情託了出來。

結句詩人說自己希望能坐上歸船,吹弄著悠揚的長笛,回到那遙遠的故鄉——我的這顆心呵,早已和白鷗訂好盟約了。從全詩的結構看,這個結尾是相當精彩的:起首處詩人從"痴兒了卻官家事"說起,透露了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後,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對照;五、六句詩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詩人心內的憂煩無端而來,詩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自己的胸懷無人理解的痛苦。那麼,解脫的出路何在呢?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詩人的"歸船"、"白鷗"之想。這一結尾,不但呼應了起首,順勢作結,給人以"一氣盤旋而下之感"(潘伯鷹評語)。而且意味雋永,讓人想像無窮。

此詩極受後人稱賞。姚鼐稱此詩"豪而有韻,此移太白歌行於七律內者";方東樹評析說:"起四句且敘且寫,一往浩然,五、六句對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謂寓單行之氣於排偶之中者。"這些評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綱評黃山谷詩雲:"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種絕高之風骨,絕大之境界,造化元氣發泄透矣。"細吟此詩,當知無愧。

黃庭堅作詩以學杜甫為宗旨,專意學其「拗句」;又提倡「無一字無來處」而「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從而形成獨具風格的「山谷體」。體現其特徵的作品如: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題竹石牧牛》)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 請參照上述材料或你熟知的其他山谷詩,論述其藝術風格的主要特徵。

2. 古詩及賞析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杜甫登高賞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後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並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特徵。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後句寫水,上承次句。寫山為遠望 ,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並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 滾滾」,並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詩篇後四句抒發登高所生之慨。頸聯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後,順勢帶出,並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下句寫孤病之態。「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 ;「登台」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尾聯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 ,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詩藪》)

3. 登快閣詩賞析

[編輯本段]登快閣黃庭堅
原文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1]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旋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雲:「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意境,於今宜賓市郊北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寫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當時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縣)知縣任上,公事之餘,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寫登臨時的所見所感。它集中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主張,因而,常被評論家們作為代表舉。 [編輯本段]注釋[1] 快閣在吉州太和縣(今屬江西)東澄江(贛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著稱。此詩作於元豐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時。
[2]痴兒:作者自指。《晉書

4. 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大概意思

山上的樹樹葉已經飄落天空也應此顯得遼闊,清澈的水也應月光變得清澈。

5. 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頷聯對仗極其嚴整,狀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詩人的思緒並不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的。在首聯開場之後,他進而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極其壯美的圖景:「無邊落木蕭蕭下專,不盡長江滾屬滾來。」無邊的空間,無盡的時間,深遠的宇宙,難以洞觀。充分展示了秋日蕭瑟,悲從中來的觀感。然而,悲秋、傷逝之感固深,卻因空間的寥闊、時間的綿亘而易悲涼為悲壯。
有人認為這兩句中「無邊」「不盡」二語多餘。仔細品味,正因有此二語,詩的境界才顯得廣闊深遠;再加上落葉的「蕭蕭」之聲,長江的「滾滾」之勢,更使人視野遼闊,備感大氣磅礴,氣象萬千,廣袤無邊之勢。
另:
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流不息。雄渾、寥闊而又肅殺、凋零的氣象,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全聯對工整,氣韻流暢,加上「蕭蕭」「滾滾」兩組疊字的對用,讀來音調鏗鏘,氣勢奔放,前人稱它為「古今獨步」之作,實非過譽。

6. 探討 落木與落葉的區別

作者為展現秋天的蕭瑟和悲涼,葉子都掉完了,展現了光禿禿的樹乾的形內象,所容以用落木來描述!。「落木」是歷代詩人常用的意象,來展現秋之悲涼! 今譯]無邊無際的林木,樹葉蕭蕭飄落;無窮無盡的長江,江水滾滾而來。
[賞析]這兩句詩作於夔州,寫登高所見的江天秋色。夔州濱臨長江,江流在此進入瞿塘峽,峽口多風,深秋時更是天高風急。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流不息。雄渾、寥闊而又肅殺、凋零的氣象,使詩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歲月悠久。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全聯對工整,氣韻流暢,加上「蕭蕭」
[原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7. 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落木是什麼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一眼望不到邊。
落木:就是指秋天飄內落的樹葉
無邊落木蕭蕭下:「容一望無垠的落葉樹木,凄涼的落下葉去。」為什麽說無邊呢?這會給人一種無比凄涼的情緒,被凄涼的情緒所淹沒的感覺,不能透風(試想你將沉沒於大海的感覺)。
蕭蕭:1,象聲詞。2,凄涼之景。
詩人其實本可以寫成:無邊落葉,但是,「木」是仄聲中的入聲字,「落」字也是。兩個入聲字連用,從客觀角度,更能抒發抑鬱情緒。這跟人的生理有關,發「入(木、落)」音時,氣體從肺中徐徐長處(較之葉字)(你可以試試)。自然肺部有重壓之感(你可以試試)。這便會從生理上,由瞬間重壓讓你產生抑鬱情緒,正好為詩情所利用(這便是詩詞中所說的聲文情並茂,詳見《宋詞精品賞析·詩詞的讀寫常識》)。而發葉音時,氣體在一瞬間被喉頭閉住。重壓之感便隨之沒有了,何談生理加上的抑鬱情緒?
所以,詩人寫道: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也正是詩人高於別人之處。

望採納

8. 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頷聯對仗極其嚴整,狀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深於言回情者,正在善於寫景。」詩人的思緒並不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的。在首聯開場之後,他進而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極其壯美的圖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答滾來。」無邊的空間,無盡的時間,深遠的宇宙,難以洞觀。充分展示了秋日蕭瑟,悲從中來的觀感。然而,悲秋、傷逝之感固深,卻因空間的寥闊、時間的綿亘而易悲涼為悲壯。
有人認為這兩句中「無邊」「不盡」二語多餘。仔細品味,正因有此二語,詩的境界才顯得廣闊深遠;再加上落葉的「蕭蕭」之聲,長江的「滾滾」之勢,更使人視野遼闊,備感大氣磅礴,氣象萬千,廣袤無邊之勢。
另:
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流不息。雄渾、寥闊而又肅殺、凋零的氣象,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全聯對工整,氣韻流暢,加上「蕭蕭」「滾滾」兩組疊字的對用,讀來音調鏗鏘,氣勢奔放,前人稱它為「古今獨步」之作,實非過譽。

9. 登高一詩中「落木」具體賞析

杜甫詩《登高》的頷聯上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其中「落木」就是「落葉」版。當時是秋權天,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這是杜甫登高看到的秋天景象。杜甫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用「落木」不用「落葉」,是因為「落木」給人感覺比較沉重,「落葉」比較輕飄。「落木」給人感覺光禿禿的樣子,而「落葉」讓人感覺到樹上還有許多葉子。從顏色上看「落木」往往讓人聯想到樹乾的顏色,枯黃。杜甫此時有特定心境。此時的杜甫,已到垂暮之年,快要走完他生命旅程的最後一段路。看到枯葉不斷的飄落,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心情非常沉重。「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在這里用「蕭蕭」不用「飄飄」,實際上與杜甫的感情有關。「蕭蕭」讓我們想到蕭瑟,作者的感情當然是沉重,沉重!所以「落木」「蕭蕭」而下,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

10. 佳句評析:《登高》里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趕快!!!

賞析:

這兩句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磅礴氣勢。

出自,原文為: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10)賞析落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主旨賞析:

詩的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