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應制詩賞析

應制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4 08:41:32

1. 詩句賞析

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賞析
白帝,古城名。在今四川奉節縣東白帝山上。
三峽是著名的長江天險,酈道元《水經注》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宜,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餘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大詩人李白乘舟經三峽順流東下,見此高江險峰奇景,揮筆寫下了這首《早發白帝城》七言絕句。
李白是在前人已有佳篇的情況下寫作的,比較這一詩一文,很有意思。「朝辭白帝彩雲間」,三峽是以白帝城為起點,東迄湖北宜昌。「白帝」而曰「彩雲間」,不僅是寫「朝辭」時的美麗景色,更主要的是寫白帝城地勢的高入雲霄。我國整個地形是西南高,東南低,長江的上游與下游傾斜度很大。因此,船從上游往下游開,水流很急,簡直是從高處往低處「俯沖」下來,滔滔江水就象一匹脫韁野馬在狂奔。因此,「彩雲」的渲染為散文中所沒有,卻絕非閑筆,起手即高據地步。有順流而下一瀉千里之妙。
「千里江陵一日還」。上句「朝辭」接連這一句「千里」「一日還」,實際上檃括了《水經注》這段文字:「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餘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不過李白用「千里」和「一日」的懸殊作對比,千里的空間距離,行船隻化一天功夫,對比強烈,給人以極其深刻鮮明的印象。當然它的藝術效果就不是平鋪直敘的散文筆法所能有的了。因為這一句已充分寫出瞬息千里的船速,而寫詩要高度集中,「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之類的話就不必要了。詩就是要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思想感情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讀這兩句詩,令人浮想聯翩:它使我們想像到三峽「兩岸」是數不盡的「萬重山」,也就是散文中寫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它又使我們想像到,在這「兩岸連山」的峽谷中間,江水奔騰呼嘯,滾滾東流。一葉扁舟順著江水,箭般地飛駛而下。它還使我們想像到此時飛舟上的人,兩岸的風景一閃而過,耳邊只聽得山間猿聲此起彼伏,連續不斷,就在這渾然一片的猿聲中,輕舟已過萬重山了。詩中「猿聲啼不住」,也就是《水經注》中所寫的:「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散文是用敘述的方法,介紹這里「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猿聲」。詩人則巧妙地把猿聲放在行舟的現場來寫,通過舟中人的感受來寫。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意境,使人如身歷其境,這就把高峽行舟,驚險迅捷的景象寫活了。
這首詩作於李白遇赦東歸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旋即放舟東下江陵,因此詩的感情是歡快的,與散文中所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的調子異趣。如「千里江陵一日還」,這個「還」字,意味深長。因為江陵並非李白的家鄉, 而李白卻儼如回鄉那樣感到興高采烈,這就隱隱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悅。「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輕」字,也很傳神,它固然指船的輕快,也透露出詩人此時心情的輕快舒暢。就全詩而言,詩筆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歡悅豪情,正為當時詩人歡快心情的寫照。近人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評此詩說:「四瀆之水,惟長江最為迅急,以萬山緊束,地勢復高,江水若建瓴而下,舟行者帆櫓不施,疾於飛鳥。自來詩家,無專詠之者,惟太白此作,足以狀之。」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也這樣評論道:「讀者為之駭極,作者殊不經意,出之似不著一點氣力,阮亭推為三唐壓卷,信哉!」上面談到《水經注》上那篇散文,是描寫三峽風光最著名的奇文,而李白以詩的形式表現三峽行舟,亦成千古絕唱, 比較這一詩一文,對我們理解詩與散文不同的創作方法是有啟發意義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

[譯文]

長安街上細小的春雨潤滑如酥,近看沒有綠色,遠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時節,大大勝過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講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象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是呀,一年之計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⑴ 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⑶ 妝成:裝飾,打扮。
⑷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絛: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幹部分。
⑺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初春時節。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導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作者簡介

賀知章,唐朝詩人。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神龍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賀知章邕容省闥,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鑒風流之士。尤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曾與張旭、崔宗硅《海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兩人也經常同游,「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施宿《嘉泰會稽志》)賀知章以草書名世。《述書賦》中贊其草書「落筆精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呂總《續書評》則以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有言「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盧象《送賀監歸會稽應制》詩「青門抗行謝客兒,健筆違羈王獻之。長安素娟書欲偏,工人愛惜常保持。」則喻其為王獻之。當時人們還將其草書與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合稱為秘書省「四絕」。然而賀知章的書法存世極少,現可見的草書作品只有《孝經》,其用筆酣暢淋漓,點畫激越,粗細相間,虛實相伴;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他那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賀知章的草書,拉開了盛中唐草書浪漫風氣的序幕。此外賀知章也擅楷書,有《龍瑞宮記》傳世。

古詩今譯
像碧玉一樣打扮成的高高柳樹,千條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名句賞析——「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彷彿沒有什麼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2. 十首與雪有關的古詩,帶賞析

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賞析:充滿他們心頭的,只有為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美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即」、「忽如」等詞形象、准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賞析:「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說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為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系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本詞中詞人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後,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似」是言色,「不似」則言香。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4.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賞析:我想起舊事仍然感到有點惆悵,你初出遠門一定非常辛苦。

5.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賞析: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於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qíqū)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盪無邊的潔白世界。

6.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賞析: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徵。晉伍輯之《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宋代的賀鑄《青玉案》詞有「滿城風絮」句。)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

7.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賞析:《苑中遇雪應制》詩中說:「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他說他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還以為昨夜庭院枝上開了花,比喻生動、貼切。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鉉

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陰風里,天涯不可收。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

集物圓方別,連雲遠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飄秦增舊嶺,發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蓋沙資澶漫,灑海助沖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2)應制詩賞析擴展閱讀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雲《別詩》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崔塗《除夜/巴山道中除夜書懷/除夜有懷》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沁園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盧梅坡《雪梅·其二》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關漢卿《大德歌·冬》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佚名《採薇》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二首》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黃景仁《別老母》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祖詠《終南望余雪》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青松》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3. 詠雪的詩句帶賞析的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3.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雪,
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6.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3.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14.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
15.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6.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納蘭性德《長相思》)
17. 草枯鷹眼急,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18.雪花似掌難遮眼,
風力如刀不斷愁。
(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19.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20.亂雲低薄暮,
急雪舞回風。
(杜甫《對雪》)
21.獨出門前望野田,
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22. 坐對韋編燈動壁,
高歌夜半雪壓廬。
(翁森《四時讀書樂》)
《三國演義》里劉備三顧茅廬時,黃承彥騎驢過小橋吟的那首詩:「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

【徐陵】
瓊林玄圃葉。
桂樹日南華。
豈若天庭瑞。
輕雪帶風斜。
三晨喜盈尺。
六齣儛崇花。
明朝闕門外。
應見海神車。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詠雪 駱賓王
龍雲玉葉上,鶴雪瑞花新。
影亂銅烏吹,光銷玉馬津。
含輝明素篆,隱跡表祥輪。
幽蘭不可儷,徒自繞陽春。

詠雪 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詠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詠雪 飛花
歲晚江南楊柳花,餘杭門外蕊爭發。
千山猶綠憐霜葉,一夜忽白染碧葭。
到曉翩翩出綉戶,隨煙直上透窗紗。
繞簾渺渺落霓裳,呵手驚飛暖翠華。
忽憶離人隔溟海,獨顰遠黛恨天涯。
三生苦短何時見,桃葉渡頭看鶩霞。

4. 古詩的解釋

詠柳⑴

【唐】 賀知章

碧玉⑵妝⑶成一樹⑷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⑸。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詩文解釋】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岩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鍾聲,悠悠然飄盪到了客船。

詞語解釋】

江楓:江邊的楓樹。
姑蘇:蘇州的別稱。

【詩文賞析】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不知細葉誰裁⑹出,

二月⑺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⑴ 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⑶ 妝:裝飾,打扮。

⑷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絛: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幹部分。

⑺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⑻ 似:好像,如同。

【譯文】

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題解】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春景曉景》
惠崇是宋代能詩善畫的僧人。
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鴨子、蔞蒿、蘆葦。第一句寫地面景;第二句寫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寫的是岸邊景。
這首題畫詩,除了寫了以上畫面上有的景物,還寫了要憑觸覺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維才能想出的鴨之「知」、要靠經驗和判斷才能預言的河豚之「欲上」。這些都不是目能所見,是通過詩人的想像和聯想得之於視覺之外、得之於畫面之外的,而這首詩的高妙處,正在於以這些想像和聯想點活了畫面,使畫面中的景物變得生機勃勃,情趣盎然,不復是無機的組合、靜止的羅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杜牧寫景抒情的小詩,文詞清麗生動,意境簡明爽朗。其詩在晚唐成就較高。與晚唐詩人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
2、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歷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斷魂:指心裡憂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
4、遙指:指向遠處。
5、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賞析: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意:
到底還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風光與其他時候大不相同。蓮葉接天一望無際的碧綠,荷 花映日呈現出異樣嬌紅。
感情:表達了作者對西湖六月美景的贊美之情。
作者簡介:楊萬里,南宋江西吉水人。著名詩人,與陸游、范成大等齊名。一生作詩二萬多首,流傳下來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詩構思新巧,風格清新活潑 ,平易自然。語言通俗曉暢,自成一家。 曉出 : 早晨走出。
凈慈寺 : 西湖邊上得一個著名佛寺。
林子方 : 作者的朋友。
畢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區西。
四時 : 四季。
別樣 : 特別,異常

5. 描寫冬天詩句加賞析

1.柳宗元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王安石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4.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6.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7.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8.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9.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14.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夜深知雪驟,時聞折竹聲

16.雲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關馬不前

17.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雪驚筍欲抽芽

18.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迴向東去

19.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將進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杜甫《野望》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霄。
——杜甫《閣夜》

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雜霞雪。
——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王維《老將行》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李頎《古從軍行》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白居易《長恨歌》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祖詠《望薊門》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三》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盧綸《送李端》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徵人怨》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終南望余雪》【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5、《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6、《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8、《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9、《塞下曲》【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6. 如何寫好詩歌鑒賞

http://www.chinae.com/101resource003/kewaiuser/jin/sg1.htm

第一步———把握各類詩歌的特點

這里重點談談古典詩歌鑒賞。應從掌握律詩、絕句的基本格式和特點入手,至少弄清什麼是七律、五律,什麼是七絕、五絕;什麼時候押韻,什麼時候可不押韻;律詩共有幾聯,哪兩聯要求對仗;絕句的第3句為什麼一定不押韻;律詩與絕句和文章一樣,都有起承轉合,怎樣看。再如詞,在什麼地方押韻;怎樣區分上下闋;詞的特點是長於抒情。另外,曲的特點往往比較通俗,相對於詩詞來說,要好理解些,熟練掌握了這些,第一步就走出去了。

第二步———了解詩歌常用的手法並細心體味意境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是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的,常用的手法分為兩類:表現手法與修辭方法。

表現手法有襯托,包括正襯與反襯,有象徵,有托物言志,有寫景狀物,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等等。這些手法是你在理解內容、體味意境時所感受到的,比較寬泛,比較虛,了解和掌握起來難度較大。修辭手法有常見的對偶,包括正對、反對、流水對、自為對、錯綜對等,有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這些難度不大,這一步也要走好。

第三步———了解並熟悉出題人的思路

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當我們瀏覽近幾年的高考題時就會發現,詩歌鑒賞題往往是選錯誤的一項,這說明出題人在有意降低試題難度。另外,他們命題的手法及思路常常採用「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無限誇大,判斷絕對」等一系列障眼法,為考生設置一個個小陷阱,令你稍不留神就上當。所以要熟悉思路,做到心明眼亮。

第四步———慎重選擇練習題

面對潮水般的詩歌鑒賞題,考生應慎重選擇。內容過於含蓄,背景過於模糊,用詞過於生僻艱澀,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題不做,以免做多了失去信心;過於淺顯,一看就會,沒有訓練價值的題不做,以免浪費時間;詩歌本身存在理解爭議的題也不要做,以免搞亂了頭腦。我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做一些難度適中,質量較高的題,哪怕高考試題也要慎選。上述作法同學們如有興趣可以試試,願有所獲。

7. 求詩詞解析!!《立春日內出彩花應制》

宋之問 綠車隨帝子,青瑣翊宸機。昔枉朝歌騎,今虛夕拜闈。柳河凄輓曲,薤露濕靈衣。一厝窮泉閉,雙鸞遂不飛。 崔湜 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水榭宜時陟,山樓向晚看。席臨天女貴,杯接近臣歡。聖藻懸宸象,微臣竊仰觀。 蘇味道 溫液吐涓涓,跳波急應弦。簪裾承睿賞,花柳發韶年。聖酒千鍾洽,宸章七曜懸。微臣從此醉,還似夢鈞天。 李適 禁苑秋光入,宸游霽色高。萸房頒彩笥,菊蕊薦香醪。後騎縈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從,淺淺愧飛毫。 李適 鳳樓紆睿幸,龍舸暢宸襟。歌舞平陽第,園亭沁水林。山花添聖酒,澗竹繞熏琴。願奉瑤池駕,千春侍德音。 李適 地限驕南牧,天臨餞北征。解衣延寵命,橫劍總威名。豹略恭宸旨,雄文動睿情。坐觀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徐彥伯 玉律藏冰候,彤階飛雪時。日寒消不盡,風定舞還遲。瓊樹留宸矚,璇花入睿詞。懸知穆天子,黃竹謾言詩。 徐彥伯 鳳輿乘八景,龜籙向三仙。日月移平地,雲霞綴小天。金童擎紫葯,玉女獻青蓮。花洞留宸賞,還旗繞夕煙。 張說 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開。離光升寶殿,震氣繞香台。上界幡花合,中天伎樂來。願君無量壽,仙樂屢徘徊。 張說 千行發御柳,一葉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氣濃。雲霞交暮色,草樹喜春容。藹藹天旗轉,清笳入九重。 盧藏用 上月重陽滿,中天萬乘來。萸依佩里發,菊向酒邊開。聖澤煙雲動,宸文象緯回。小臣無以答,願奉億千杯。 馬懷素 睿賞葉通三,宸游契重九。蘭將葉布席,菊用香浮酒。落日下桑榆,秋風歇楊柳。幸齊東戶慶,希薦南山壽。 馬懷素 帝子今何去,重姻適異方。離情愴宸掖,別路繞關梁。望絕園中柳,悲纏陌上桑。空餘願黃鶴,東顧憶迴翔。 沈佺期 合殿春應早,開箱彩預知。花迎宸翰發,葉待御筵披。梅訝香全少,桃驚色頓移。輕生承剪拂,長伴萬年枝。 沈佺期 素滻接宸居,青門盛祓除。摘蘭喧鳳野,浮藻溢龍渠。苑蝶飛殊懶,宮鶯囀不疏。星移天上入,歌舞向儲胥。 沈佺期 周王甲子旦,漢後德陽宮。灑瑞天庭里,驚春御苑中。氛氳生浩氣,颯沓舞回風。宸藻光盈尺,賡歌樂歲豐。 沈佺期 山中氣色和,宸賞第中過。輦路披仙掌,帷宮拂帝蘿。泉臨香澗落,峰入翠雲多。無異登玄圃,東南望白河。 王維 謀猷為相國,翊戴奉宸輿。劍履升前殿,貂蟬托後車。齊侯疏土宇,漢室賴圖書。僻處留田宅,仍才十頃餘。 劉禹錫 冊命出宸衷,官儀自古崇。特膺平土拜,光贊格天功。再佩扶陽印,常乘鮑氏驄。七賢遺老在,猶得詠清風。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盧綸 皎潔無瑕清玉壺,曉乘華幰向天衢。石建每聞宗謹孝,劉歆不敢炫師儒。諫修郊廟開宸慮,議按休徵淺瑞圖。今日攀車復何者,轅門垂白一愚夫。 盧綸 五色香幢重復重,寶輿升座發神鍾。薝蔔名花飄不斷,醍醐法味灑何濃。九天論道當宸眷,七祖傳心合聖蹤。願比靈山前世別,多生還得此相逢。 劉禹錫 吳郡魚書下紫宸,長安廄吏送朱輪。二南風化承遺愛,八詠聲名躡後塵。梁氏夫妻為寄客,陸家兄弟是州民。江城春日追游處,共憶東歸舊主人。 李商隱 淪謫千年別帝宸,至今猶謝蕊珠人。但驚茅許同仙籍,不道劉盧是世親。玉檢賜書迷鳳篆,金華歸駕冷龍鱗。不因杖屨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皮日休 潼津罷警有招提,近百年無戰馬嘶。壯士不言三尺劍,謀臣休道一丸泥。昔時馳道洪波上,今日宸居紫氣西。關吏不勞重借問,棄繻生擬入耶溪。

有關詳情請訪問簽名網址!

8. 有關詩詞鑒賞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這首律詩一開頭便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作者抓住這一時刻的心理狀態作為詩意的起點,徑直但卻自然地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頗為深摯。「銀燭吐青煙」,著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金樽對綺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頷聯「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源出《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是借用絲弦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遙遠,與「琴瑟」作為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心的波瀾:「離堂」把臂,傷「琴瑟」之分離:「別路」迢遙,恨「山川」之繚繞。這兩句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這里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難舍難分時刻終於到來了。

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這首詩中作者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火」則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此詩寫離情別緒意態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這首五言詩通篇詠香蘭杜若。香蘭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麗芬芳。蘭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麗,但好花還須綠葉扶。花葉掩映,枝莖交合,蘭若才顯得絢麗多姿。所以作品首先從蘭若的枝葉上著筆,迭用了「芊蔚」與「青青」兩個同義詞來形容花葉的茂盛,中間貫一「何」字,充滿贊賞之情。

如果說「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襯托花色之美的話,那麼「朱蕤冒紫莖」則是由莖及花,從正面刻畫了。這一筆著以「朱」、「紫」,濃墨重彩地加以描繪,並下一「冒」字,將「朱蕤」、「紫莖」聯成一體。全句的意思是:朱紅色的花下垂,覆蓋著紫色的莖,不但畫出了蘭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紛披的情態。

蘭若不象菊花那樣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濃妝艷抹,富麗堂皇。蘭若花紅莖紫,葉兒青青,顯得幽雅清秀,獨具風采。「幽獨空林色」,詩人贊美蘭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來反襯蘭若的卓然風姿。其中對比和反襯手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特下「幽獨」二字,可見詩中孤芳自賞的命意。

詩的前四句贊美蘭若風採的秀麗,後四句轉而感嘆其芳華的零落。「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由夏入秋,白天漸短。「遲遲」二字即寫出了這種逐漸變化的特點。用「裊裊」來形容秋風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傳神。然而「裊裊秋風」並不平和。「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芬芳的鮮花自然也凋零了。

《感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組詩,共三十八首,本篇為其中的第二首。詩中以蘭若自比,寄託了個人的身世之感。陳子昂頗有政治才幹,但屢受排擠壓抑,報國無門,四十一歲為射洪縣令段簡所害。這正象秀美幽獨的蘭若,在風刀霜劍的摧殘下枯萎凋謝了。

此詩全用比興手法,詩的前半著力贊美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後半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充滿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用語雙關,借花草之凋零,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凄婉,寄慨遙深。從形式上看,這首詩頗象五律,而實際上卻是一首五言古詩。它以效古為革新,繼承了阮籍《詠懷》的傳統手法,托物感懷,寄意深遠。和初唐詩壇上那些「采麗競繁」、吟風弄月之作相比,它顯得格外充實而清新,正象芬芳的蘭若,散發出誘人的清香。
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鳳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庄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傑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外,三聯皆對。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
宋之問●送別杜審言

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杜審言和宋之問均是初唐詩人,又都致力於律詩的創作。他們在文學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許多一致的地方。公元698年,杜審言坐事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宋之問寫此詩以贈。

這首詩情真意切,朴實自然,較之宋之問的某些應制詩,算是別具一格的了。詩的前四句通俗曉暢,選詞用字,不事雕飾,抒發感慨,委婉深沉。首聯直起直落,抒寫自如。當時,作者卧病在家,社會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這時又傳來了友人因貶謫而遠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悵倍增。「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正如實地反映了詩人作此詩時的處境和心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蘊藉:一是惜別,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是傷懷,為故人被貶而感傷;三是慨嘆,由友人被貶而感慨宦海沉浮,寵辱無常。這一「嗟」字,直貫篇末,渲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有的本子誤作「聞」字,則膚淺刻露,索然無味了。

別離固已難堪,如能舉杯餞行,面訴衷曲,亦可稍慰離懷;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一種遺憾之情。「河橋不相送」一語平平道來,作者的思想感情卻曲折起伏,波瀾疊出。第四句別開生面,寫出了想像中的送別情景:友人去遠了,送行者亦已紛紛離開,河橋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邊垂柳,臨風依依,惜別之情,似無窮盡,歷時既久而難以逝去。這一筆表明作者身雖未去河橋,而其心已飛往江濱,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使「送別」二字有了著落,與第三句對照起來看,又是一層波瀾。律詩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的第二聯對偶雖不甚工緻,但流走勻稱,宛轉如意,說明作者於此重在達意抒情,而不拘泥於形式上的刻意求工,這也體現了初期律詩創作中比較舒展自由的特色。

後四句接連用典。此詩用典,熨貼工穩,不傷晦澀,仍保持了全詩自然樸素的風格。第三聯用的是孫楚和屈平的典故。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東軍事。屈平才華卓絕,遭讒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羅而死。賈誼貶長沙王太傅時,途經湘水,感懷身世,曾作《吊屈原賦》。杜審言也是個「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臨的卻是一種逆境,此番由洛陽流貶吉州,正好取道兩湖,浪跡瀟湘,沿途恰是前賢足跡所到之處,撫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既暗點友人的貶謫,交代其行蹤,更是以孫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學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託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結尾仍用典。《晉書。張華傳》:「鬥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雷煥曰:」寶劍之氣,上徹於天。『華問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即補煥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是夕鬥牛間氣不復見焉。」豐城(今江西豐城縣)與杜審言的貶謫地吉州同屬江西。作者在此用龍泉劍被埋沒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懷才不遇,進一步豐富了上聯的寓意;但同時也發展了上聯的思想:龍泉劍終於被有識之士發現,重見光明,那末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於憤懣不平中寄託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

宋之問在律詩的定型上有過重要貢獻,但其創作並未完全擺脫六朝綺靡詩風的影響。這首詩音韻和諧,對仗勻稱,而又樸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說是宋之問律詩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這一詩體上所取得的成就。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 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 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 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 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 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 無以冰炭置我腸!

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就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待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入,把讀者引進美妙的音樂境界里。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互訴衷腸。中間夾雜些嗔怪之聲,那不過是表達傾心相愛的一種不拘形跡的方式而已。正當聽者沉浸在充滿柔情密意的氛圍里,琴聲驟然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象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顯得氣勢非凡。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回盪之姿。恰似經過一場浴血奮戰,敵氛盡掃,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雲,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琴聲所展示的意境高遠闊大,使人有極目遙天悠悠不盡之感。

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為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蹁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而且跌得那樣快,那樣慘。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系後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他曾幾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能有所警醒,從而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結果屢遭貶斥,心中不免有憤激不平之感。「濕衣」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只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比較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余」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音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盡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於是推手制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

全篇詩情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涌,層見迭出,變化無窮。上聯與下聯,甚至上句與下句,都有較大的起落變化,例如首聯「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寫柔細的琴聲,充滿和樂的色調,中間著一「怨」字,便覺波浪陡起,姿態橫生,親昵的意味反倒更濃,也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又如首聯比以兒女之情,次聯擬以英雄氣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柔一剛,構成懸殊的形勢。第三聯要再作起落變化,即由剛轉柔,就很容易與第一聯交叉重迭。詩人在實現這一起伏轉折的同時,開辟了另一個新的境界,它高遠闊大、安謐清醇,與首聯的卿卿我我、充滿私情形成鮮明的比照,它所顯示的聲音也與首聯不一樣,一者(首聯)輕柔細屑,純屬指聲;一者(三聯)宛轉悠揚,是所謂泛聲。盡管兩者都比較輕柔,卻又各有特色,准確地反映了琴聲高低疾徐的變化。清人方東樹說韓愈寫詩「用法變化而深嚴」(《昭昧詹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於把比較難於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摹寫聲音精細入微,形象鮮明,卻不粘皮著肉,故而顯得高雅、空靈、醇厚。突出的表現是:在摹寫聲音節奏的同時,十分注意發掘含蘊其中的情志。好的琴聲既可悅耳,又可賞心,可以移情動志。好的琴聲,也不只可以繪聲,而且可以「繪情」、「繪志」,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一一描摹出來。詩歌在摹寫聲音的同時,或示之以兒女柔情,或擬之以英雄壯志,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寓有超凡脫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韓愈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文學巨匠。他寫作詩文,能夠擺脫拘束,自辟蹊徑。這首詩無論造境或遣詞造語都有獨到之處。以造境言,它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樂曲的聲音和節奏所構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樂曲聲在聽者(詩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響。兩者亦分亦合,猶如影之與形。從而使整個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致。以遣詞造語論,不少詩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細,感染力極強。例如開頭兩句押細聲韻,其中的「女」、「語」和「爾」、「汝」聲音相近,讀起來有些繞口。這種奇特的音韻安排,恰恰適合於表現小兒女之間那種纏綿糾結的情態。後面寫昂揚激越的琴聲則改用洪聲韻的「昂」、「場」、「揚」、「凰」等,這些都精確地表現了彈者的情感和聽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錯運用,以與琴聲的疾徐斷續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詩人匠心獨運,不拘繩墨,卻又無不文從字順,各司其職。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其實也是韓愈本人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

李花贈張十一署
韓愈

江陵

城西二月尾, 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 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
白花倒燭天夜明, 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 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 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 對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 欲去未到思先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 後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樽獨就醉, 不
忍虛擲委黃埃。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春,韓愈為江陵府法曹參軍,常與功曹參軍張署詩酒往還。在二月底的一個晚上,韓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張署因病未能同游,韓愈歸作此詩以贈。

這首詩寫得精妙奇麗,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詩歌前段著力摹寫李花的情狀,刻畫從黑夜到清晨之間李花的物色變化,真是燦爛輝煌,令人魂迷眼亂。後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可稱詠物佳作。

「江陵」二語,前人多所不解。如清末詩評家陳衍說:「桃花經日經雨,皆色褪不紅,一望成林時,不如李花之鮮白奪目。」實未領會作者深意。「二月尾」,已點明是無月之夜。「花不見桃」,並不是沒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紅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見李」,李花素白,反光強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別鮮明可見。這里以桃花作陪襯,更突出了李花的皎潔與繁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詩:「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也注意到顏色與光的關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晝夜間給人不同的感覺形象地表達出來。最能領略韓愈此詩妙處的是南宋詩人楊萬里。他的《讀退之李花詩》雲:「近紅暮看失燕支,遠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並有小序:「桃李歲歲同時並開,而退之有『花不見桃惟見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獨明,乃悟其妙。蓋『炫晝縞夜』雲。」

「風揉」五句,力寫李花「縞夜」的情景。詩人在低徊嘆賞:城西的李花啊,和煦的春風在撫摩它,霏微的春雨去洗滌它,李花白得連雪花兒也比不上。繁密的花樹林,望去象無際的波濤,在空中翻騰涌動。看,這是何等瑰麗的景象!古來詠花之作,每偏於纖巧仄媚,而韓愈卻以如椽之筆,寫奇壯之景,形象生新,境界宏闊,具見韓詩「思雄」、「力大」的特色。詩人接著寫道:朋友,您知道這兒的李花象什麼呢——那億萬朵潔白的花兒,把夜空照得通亮。群雞誤以為天明,都驚覺而啼,官吏們因此也紛紛起床了。此數語濃墨重彩,正是韓愈善用的「狠」筆!「群雞驚鳴」之語,想像怪奇,把李花的「縞夜」渲染到極至。

韓愈是寫文章的大手筆,很講究謀篇布局,法度嚴密,命意曲折,一篇上下,都有線索可尋。每段每句,都要安排得法,以使文章變化多姿。「群雞」一句,似虛似實,正是上下接榫之處,彷彿李花真的把天照亮了,而下面緊接「金烏海底初飛來」句,由虛寫轉為實寫,由夜晚寫到清晨,接得非常自然,韻腳也由仄韻轉為平韻,聲情一致,音節諧暢。我們看,詩人是怎樣描寫朝陽初照花林的情景的:那神話傳說中的金烏——太陽,剛從海底飛來,半天空紅光散射,青霞披開,使人眼亂魂迷,無法逼視——啊,陽光正照耀著千萬樹李花,繁密成堆!詩人以厚重的筆觸和濃烈的色調,描繪了陽光、雲彩和花樹交相輝映的麗景。詩中這無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現了韓詩「放恣橫從,神奇變幻」的藝術特徵。

「念昔」句以下為第二段。由花及人,感物興懷,今昔對比,自傷身世。詩人回憶起往日少年時候,愛游賞宴樂,對著美麗的春花,開懷暢飲;自從流落不遇,百憂交集,要去看花時,未到已先想著回家了。而今從陽山貶所量移江陵,追想起自己被放謫的經過,不禁感喟蒼涼。末四句更跌深一層,寫自己今日盡情對酒賞花,是為了不忍辜負春光,讓美好的花兒寂寞地零落在黃土裡。這一段抒發個人的感慨,全用散文化筆法,而依然有著濃郁的詩味。「只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等句,虛字的使用尤為妥貼。如方東樹所雲:「其於閑字語助,看似不經意,實則無不堅確老重成煉者。」(《昭昧詹言》)

此詩上半段,造意奇特,氣象雄渾。詩人以勁健之筆描寫綺麗的景物,發掘出常人所未曾領略到的自然的美。詩中的奇思壯采,浪漫的情調,宏闊的意境和難以捉摸的紛繁的藝術形象,都表現了詩人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如用翻空的波濤形容李花林,寫白花倒映得天亮而使群雞驚鳴等,都是戛戛獨造的未經人道之語。然而,正如李黼平《讀杜韓筆記》指出的,這些詩句「可謂工為形似之言,而詩之佳處不在此」。詩人寫李花,也是在寫自己。上半篇極寫李花的潔白與繁茂,我們不也可以聯想到詩人那驚眾的才華嗎?時當盛年的詩人,胸懷著匡時濟世之心而處於無用之地,他只惋傷光陰的浪擲,大丈夫志業無成,故在詩中借花以寄個人的深慨。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詩語質朴,與上邊華贍的寫景語恰成強烈的對比,而詩中有文,則辭氣更為流暢,感情也顯得更為濃摯了。蔣抱玄《評注韓昌黎詩集》雲:「此詩妙在借花寫人,始終卻不明提,極匣劍帷燈之致。」如寶劍在匣,華燈在幃,而劍氣燈光卻若隱若顯,給觀者以想像和聯想的餘地,這正是此詩高妙之處。

(陳永正)

9. 《詠柳》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

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

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

(9)應制詩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天寶三年(744)告老還鄉為道士。此詩即是當時所作。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全唐詩》存詩十九首。其寫景之作,清新通俗,無意求工而有新意。

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聖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後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