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李商隱賞析

李商隱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4 01:37:17

⑴ 李商隱蟬古詩賞析


唐代: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雖悲鳴寄恨而無人同情。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可是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行蹤飄忽不定,家園難返,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舉家清苦。

賞析:
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後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聯以蟬的生活習性起興。「高」以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的「難飽」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卻是徒勞,並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看似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因為蟬本來沒有「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看似不真實了,但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頷聯是說,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並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於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託身世遭遇來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託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頸聯是說,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頸聯來一個轉折,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容。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常在各地流轉,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更何況家鄉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像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系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飢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油然自綠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我』卻謂其『相警』,是蟬於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錢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系。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⑵ 李商隱詩賞析

霜月
霜月·李商隱
霜月 shuāng yuè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全部注釋

1.霜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仲秋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霜始降。"

2.初聞兩句: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哀蟬無留響,征雁鳴雲霄。"《晉書·樂志》:"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按:"水接天"之水,一說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華如水。則此句乃言秋空明凈,月色澄清。

3.青女兩句:《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註:"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謝庄《月賦》:"集素娥於後庭。"李周翰註:"常娥竊葯奔月,……月色白,故雲素娥。"嬋娟:左思《吳都賦》:"檀葯嬋娟,玉潤碧蘚。"呂向註:"檀葯嬋娟皆美貌。"斗嬋娟即比美。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裡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麼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於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徵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里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我們不能說,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於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6296628.html?si=4
回答者:灞柳隨風 - 舉人 四級 10-7 11:28

⑶ 李商隱 潭州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諷喻詩,詩歌用典使文辭妍麗,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專嚴,而增屬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楚歌」一詞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陶公句,借當年陶侃之戰功顯赫,以暗諷當今之摒棄賢能。賈傅句,借賈誼祠中之蛛網塵封,風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沒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與詩人當時之情景,融成一體,益覺凝煉警策,讀之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寫作背景:

詩歌作於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用名人義士的舊居破敗無人管理而諷刺當時朝庭埋沒人才不加以重用,不由心生感嘆。

(3)李商隱賞析擴展閱讀

《潭州》唐代:李商隱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陶公戰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翻譯:

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樓空,沒來由地陷入傷今弔古的情懷中。湘淚或淺或深,還滋潤著竹子的顏色,連綿不絕的楚歌,至今聲音還在回盪著,發愁一樣對蘭叢,發出埋怨。

現在陶公的戰艦已經沒有了,空盪盪的沙灘上,只是飛下了雨水。賈誼廟上破破爛爛,只回盪著一些風吹著天花板發出的聲音。看著這些曾經輝煌的地方變的人跡罕至,卻難找到可以和我一塊痛飲述說的人。

⑷ 李商隱 錦瑟 賞析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宋人《許彥周詩話》雲:「《古今樂志》雲:『錦瑟之為器也,其柱如其弦數。其聲有適怨清和,又雲感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彈此四曲。詩中四句,狀此四曲也。章子厚曾疑此詩,而趙推官深為說如此。」
這大概是解釋此詩的最早資料。許彥周記錄趙深的講法,以為這首詩是李商隱聽了令狐楚家妓彈奏錦瑟以後寫的。錦瑟有四種音調,詩中兩聯四句即分別描寫這四種音調。「庄生」句是寫適,或感,「望帝」句是寫怨,「滄海」句寫清,「藍田」句寫和。這樣講詩,真是可謂曲解。「望帝」句勉強可以說是形容其怨,其餘三句就扣不上去了。瑟與琴一樣,都是一弦二柱,錦瑟的柱數與弦數同,顯然是胡說,既然李商隱自己沒有註明此詩本事,又何從知道令孤楚家妓女曾彈奏過適怨清和的瑟曲呢?但是,盡管許多人不能同意如此講法,而王世貞還說:「李義山《錦瑟》詩中二聯是麗語。作適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則涉無謂。既解則意味都盡,以此知詩之難也。」(《藝苑巵言》)他以為李商隱的這一類麗語,講不通就沒有意思,講通了反而又覺得不過如此,沒有餘味了。這一評語,正說穿了李商隱詩的特徵。
劉攽《中山詩話》說:錦瑟是當時某一個貴人的愛姬。《唐詩紀事》說是令狐楚的妾。總之,都以為錦瑟是人名,而這首詩是李商隱寫他對錦瑟的愛戀。這一講法,也只是臆說,毫無根據。
但是《唐詩鼓吹》中郝天挺注此詩,仍用適怨清和之說。廖文炳從而解雲:「此義山有托而詠也。首言錦瑟之制,其弦五十,其柱如之。以人之華年而移於其數。樂隨時去,事與境遷,故於是乎可思耳(以上解第一聯)。乃若華年所歷,適如庄生之曉夢,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為滄海之珠淚,和而為藍田之玉煙,不特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以上解中二聯)。夫以如此情緒,事往悲生,不堪回首,固不可待之他日而成追憶也。然而流光荏苒,韶華不再,遙溯當時,則已惘然矣(以上解尾聯)。」這樣解釋,已經是逐句串講了,但是讀者還未必能豁然開朗,信服他講得不錯,已表達了作者本意。
錢良擇在《唐音審體》中釋雲:「此悼亡詩也。《房中曲》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即以義山詩注義山詩,豈非明證?錦瑟當是亡者平日所御,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集中悼亡詩甚多,所悼者疑即王茂元之女。舊解紛紛,殊無意義。」以此詩為悼亡而作,以錦瑟為興感之物,朱彝尊、朱長孺、馮浩也都有此設想,不過對詩句的具體意義,各人的體會又各有異同。
「錦瑟無端五十弦」,錢氏雲:「瑟本二十五弦,一斷而為二,則五十弦矣。故曰無端,取斷弦之意也。」馮浩最初的箋解,以為此句是「言瑟之泛例」,引李商隱詩另一句「雨打湘靈五十弦」為例。又說:「以二十五弦為五十,取斷弦之義者,亦誤。」又說:「此悼亡詩,定論也。以首二字為題,集中甚多,何足泥也。」這樣,馮氐雖然也以此詩為悼亡而作,但錦瑟和五十弦都沒有任何寓意。但他在重校本中卻同意了錢氏的講法。
「一弦一柱思華年」,錢氏雲:「弦分為五十,柱則依然二十五。數瑟之柱而思華年,意其人年二十五歲而卒也。」楊守智箋雲:「琴瑟喻夫婦,冠以錦者,言貴重華美,非荊釵布裙之匹也。五十弦、五十柱,合之得百數。思華年者,猶雲百歲偕老也。」何焯解此詩首二句雲:「首借素女鼓瑟事以發其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馮浩箋雲:「楊說似精而實非也。言瑟而曰錦瑟、寶瑟,猶言琴而曰玉琴、瑤琴,亦泛例耳。有弦必有柱,今者撫其弦柱而嘆年華之倏過,思舊而神傷也。」
「庄生曉夢」二句,錢氏以為「言已化為異物」。何焯雲:「悲其遽化異物。」馮浩則以為上句是「取物化之義」,下句則「謂身在蜀中,托物寓哀」。
「滄海月明」二句,錢氏以為上句言其「哭之悲」,下句「謂已葬也,猶言埋香瘞玉」。何焯以為「悲其不能復起之九原也」。這兩家的意見是同樣的,上句寓悲悼之意,下句惜其長眠地下。馮浩不同意這一講法。他以為這首詩的下半是「重致其撫今追昔之痛」,「滄海」句是「美其明眸」,「藍田」句是「美其容色」
最後一聯,「此情」二句,錢氏解釋道:「豈待今日始成追憶,當生存之時,固已憂其至此矣。意其人必婉弱善病,故雲。」馮浩在初校本中,講法與錢氏不同。他說:「惘然緊應無端二字。無端者,不意得此佳耦也。當時睹此美色,已覺如夢如迷,早知好物必不堅牢耳。」但是在重校本的《補注》中,卻全部否定了自己的舊說,認為錢氏「起結之解,究為近理。中四句必如愚解。」他承認錢氏對此詩首尾兩聯的解釋,較為近理。可是還堅持他對中間二聯的解釋。
以上所引諸家,都是清初康熙、乾隆朝的箋注家。他們都認為這是一首悼亡詩,但是全詩八句,各人的講法都不盡一致。即使有相同處,也是同中有異。總的說來,清代詩家。都同意這是為悼亡而作。只有一個紀曉嵐,以為它是一首艷情詩:「始有所歡,中有所阻,故追憶之而作。」(《李義山詩辨正》引)差距其實不遠,只是那位美人死與不死之別而已。
據說有一個宋刻本李商隱詩集,第一首就是《錦瑟》,因此,何焯又曾以為是李商隱「自題其集以開卷」,此詩有自傷生平之意。此說記載於王應奎的《柳南隨筆》。馮浩以為這不是何焯的話。近代張采田作《玉溪生年譜會箋》,關於《錦瑟》這首詩,就採用此說。最近出版了一部《李商隱評傳》,其作者更以為這樣講法「最得其實」。他又從而「發揮」之。現在節錄如下:
《錦瑟》實際上是李義山一生遭遇蹤跡的概括。宋刊義山詩集把它置於卷首決不是偶然的。首聯以「錦瑟」興起,是虛寫。「思華年」三字統攝全篇,是本詩基本主題思想的概括,中四句是純系自傷生平之辭。「庄生」句包含兩方面意思。一方面是實寫,即追憶青年時代仙游生活。「庄生」,詩人自謂;「迷蝴蝶」,喻入道仙游。另一方面又是虛寫,是說自己青年時代有過許多綺麗美好的理想,後來在冷酷的現實生活中逐一幻滅,化為泡影,晚年回憶起來真是既辛酸,又甜蜜。「望帝」句謂我滿腹憂憤,惟有假詩篇以曲傳。「春心」寓遲暮之感。「滄海」句取滄海遺珠之意。意思是說:滄海的遺珠長對明月而垂淚。「藍田」句意思與上句相近,是說藍田的美玉,每臨暖日而生煙。總的說來,這兩句義山自慨不遇。珠、玉,詩人自喻美才;淚、煙,抒寫沉淪不遇之痛。尾聯運用遞進句式,今昔對照,突出詩人內心的惆悵寂寞。詩用反問句式更有力地肯定正面意思:凡此種種遭受,何待今天回憶,就在當時也夠令人惆悵傷感的啊!又詩題曰《錦瑟》,取首二字為題,猶《無題》也。
作者每講一個詞語,都引李商隱其他詩中同一個詞語為證。例如莊周夢蝶的典故,李商隱用過好幾次,作者都引用來作為旁證,以證明這是寫「遊仙生活」。看到句中有「滄海」和「珠」字,就說這是「滄海遺珠」之意。從來講唐詩的,何止數百家,盡有講得很深奧屈曲的,但沒有見過如此穿鑿附會的講法。李商隱原詩雖然不能諑句實講,但體會其涵義,我以為悼亡之說,還是近情。自傷生平的講法,或者可以聊備一說,但如果用《評傳》作者這樣的曲解,恐怕無論如何也講不清這是一首自傷生平的詩。

⑸ 李商隱《代贈》賞析

《代贈》原文:

唐代: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代贈》譯文:

黃昏獨上高樓慾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結未解,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代贈》賞析:

詩人以一女子的口吻,寫她不能與情人相會的愁緒。詩中所寫的時間是春日的黃昏。詩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從詩的主人公所見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襯托出她的內心感情。

詩的開頭四字,就點明了時間、地點:「樓上黃昏」。接下「慾望休」三字則維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動:她舉步走到樓頭,想去望望遠處,卻又凄然而止。

這里,不僅使讀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態,而且也透露出她那無奈作罷的神情。「慾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罷休」之意。「慾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慾望還休。

南朝詩人江淹《倡婦自悲賦》寫漢宮佳人失寵獨居,有「青苔積兮銀閣澀,網羅生兮玉梯虛」之句。「玉梯虛」是說玉梯虛設,無人來登。此詩的「玉梯橫絕」,是說玉梯橫斷,無由得上。

喻指情人被阻隔,無法相會。此連上句,是說女子渴望見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驀然想到他必定來不了,只得止步。慾望還休,把女子復雜矛盾的心理活動和孤寂無聊的失望情態,寫得巧妙逼真。

「月如鉤」一本作「月中鉤」,意同。它不僅烘託了環境的寂寞與凄清,還有象徵意義:月兒的缺而不圓,就像是一對情人的不得會合。三四句仍然通過寫景來進一步揭示女子的內心感情。

第二句缺月如鉤是女子抬頭所見遠處天上之景;這兩句則是女子低頭所見近處地上景色。高下遠近,錯落有致。這里的芭蕉,是蕉心還未展開的芭蕉。

稍晚於詩人的錢珝《未展芭蕉》詩中的「芳心猶卷怯春寒」,寫的就是這種景象;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緘結不開的花蕾。它們共同對著黃昏時清冷的春風,哀愁無邊。

這既是女子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隱喻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物之愁,興起、加深了人之愁,是「興」;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詩人的精心安排,同時又是即目所見,隨手拈來,顯得格外自然。

(5)李商隱賞析擴展閱讀: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

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

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⑹ 李商隱《錦瑟》賞析

《錦瑟》
作者: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註解】:
1、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
2、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
3、五十弦:這里是托古之詞。作者的原意,當也是說錦瑟本應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謂曠達如庄生,尚為曉夢所迷。庄生:莊周。
5、望帝句:意謂自己的心事只能寄託在化魂的杜鵑上。望帝:相傳蜀帝杜宇,號望
??帝,死後其魂化為子規,即杜鵑鳥。
6、珠有淚:傳說南海外有鮫人,其淚能泣珠。
7、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產美玉。
【韻譯】:
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
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我心象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鵑,寄託春心哀怨
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
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
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評析】:
??這首詩歷來注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
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錦瑟。但以為是悼亡詩者為最多。有人認
為,開首以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這話未免有嫌牽強。但
是,首聯哀悼早逝卻是真實。頷聯以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而啼血,
間接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頸聯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
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後抒寫生前情愛漫不經心,死後追憶已經惘然的
難以排遣的情緒。
是這玩應不

⑺ 唐·李商隱《菊花》的賞析

菊 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詩文解釋】 暗淡的紫色,鮮艷的黃色。它們既有陶淵明籬邊菊花的色彩,又有羅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濕,可是害怕夕陽的來臨。願意留在水邊暢飲的人的鸚鵡杯中,希望來到富貴人家豐盛的酒席上。 【詞語解釋】 陶令:指陶淵明。 【詩文賞析】 瑟瑟秋風吹謝了百花,此時孤芳自賞的只有秋菊。正因其孤傲高潔,所以才深得陶淵明等名公雅士的喜愛。詩人用平實無華的語言,描繪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態。

⑻ 李商隱<詠史>的賞析

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
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創作了占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展了傳統詠史詩的涵量,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思想性藝術性臻於和諧統—,在詠史詩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李商隱的詠史詩不僅詠古況今,充分反映了他進步的歷史觀,而且借古諷今,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現實主義傾向,同時還借題寄慨,委婉地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相對時政的深沉感慨,擴大了詠史詩的表現容量。

詠史詩以歷史故事或傳說為題材,與詩人的歷史觀有密切的聯系。李商隱的詠史詩之所以寫得好,是因為他用發展變化的歷史觀分析社會變化,將國家的興亡歸因於「人為」。在《覽古》中,他把縱的歷史與橫的觀實聯系起來指出:「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深刻地警告晚唐統治集團:一切都在變化,金城湯池並不能永保國家不衰亡。他還根據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詠史》),提出了一切政權成敗的關鍵在他對歷史的一個根本認識是:「又聞理與亂,系人不系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在系於何人的問題上,盡管他受時代的局限,還只能將理亂的命脈系於帝王,但在他的詩中,大都是指責他們敗亂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系人不系天」的思想貫穿於李商隱全部的詠史詩中。最顯著的是一首《詠史》(北湖南林水漫漫),說明了興亡有道,不關天命。他又說:「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咸陽》)。秦並天下不系於得山河之險。他既然認為理亂興亡有線索可尋,又存有「乘運應須宅人荒,男兒安在戀池隍」(《題漢祖廟》)的雄心,因此,雖然古來人事代謝,仍覺事有可為。並不悲觀。在強調人為的同時,詩人又突出批判了把地域條件、天命王氣作為精神支柱,毫無顧忌地苟安享樂的封建統治者。如《南朝》:「地險悠悠天地長,金陵玉氣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此詩舉梁事以概南朝,巧妙地將「半面妝與分天下」聯系起來,辛辣地諷刺了腐朽昏聵的建統治者迷信王氣,自恃天險,不圖進取,自食亡國之果。這些明確的以古鑒今的態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

其次,詩人常托古諷今,集中地揭露了一些亡國之君因沉湎女色,窮奢極欲而導致亡國滅身的歷史現象。他對於歷代著名的好神仙、好酒色的帝王以及荒淫無恥的亡國敗國之君,如周穆王、陳後主、隋煬帝、唐玄宗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諷刺,從而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他的現實主義傾向,起到一定的諷諫作用。如《南朝》中「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齊宮詞》中「梁台歌舞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隋宮》中「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像這樣內容和風格的詩在他的詠史詩中占著絕大部分。這說明詩人從現實生活的觀察中,看出了那個時代的一些帝王已經踏上前朝的覆轍,不可避免要走向滅亡的深淵。只因為不敢正面揭發所以借詠史諷刺。但李商隱在不少的詠史詩中過分地把沉湎女色看成是亡國的最大原因,而忽視政治、經濟和階級矛盾等更重要的因素,這是受他的階級出身和時代歷史的局限所致。詩人於中唐以來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國亡加速,雖站在維護唐王朝利益的立場上,在詠史詩中雖是曲折的但也是「微而顯」地表明自己的主張和對時局的激憤。《韓碑》分通過對唐憲宗時韓愈撰寫的《平淮西碑》的贊頌,表達了作者堅持統一,反對藩鎮割據的政治態度;當然李商隱的詠史詩都有現實背景,指事切近。憲宗服金丹求長生,反而暴卒,葬於景陵。他作了—首《過景陵》詩詠其事:「武皇精魄久仙升,帳殿凄涼煙霧凝,但是蒼生留不得,鼎湖何異魏西陵。除憲宗外,李商隱身歷的諸朝中.穆宗、武宗也都好神仙。武宗也因此成疾,他便寫了大量詠史詩諷刺帝王求仙。如《華岳下題西王母廟》等。敬宗以年少繼位,荒淫無度,故李商隱每在詩中借民間對北齊後主高緯的稱呼——「無愁天子」以點醒之。如《陳後宮》,《富平少候》,冷雋地諷刺了不知憂國憂民、整日醉生夢死的最高統治者。

再次,李商隱更可貴的地方是:他認識到一切敗亡的禍根,都在於最高統治者皇帝賢愚不分、不重視人才和驕奢淫佚、好女色、好求仙。因此,他詠史詩里的皇帝便主要是兩類典型。他在《瑤池》和《賈生》等詩中辛辣地諷刺了帝王們求神仙的虛妄無益和他們愛人才愛百姓不及好神仙的愚行。帝王們求神仙的虛妄是以前詩壇上常寫的題材,然而,李商隱寫出了比別人不常有的深刻思想。這主要表現在:他不只寫皇帝不重視人才或愛好求仙,而是把二者對比起來寫。如「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侍臣自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漢宮詞》)。並且,他不只寫皇帝奢華淫樂,而是把它與誤國、亡國聯系起來寫。

⑼ 李商隱的詩賞析

李商隱的詠史詩借古諷今,毫無顧忌,如《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樣「指斥乘輿」的勇氣在政治寬松開明的唐朝也並不多見;而《詠史》中「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齊》中「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等詩句都是對唐敬宗奢靡之風的直斥和諷喻;名篇《賈生》:「夜半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斥責晚唐諸帝求仙訪道煉丹圖長生,並因此誤國的荒唐行為。《行次西郊一百韻》則真實地描寫了甘露之變三年後兵禍旱災後民不聊生的情形,並追述了百餘年來國家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從今昔對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憂國憂民,頗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餘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餘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綉華美,字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與李賀一樣,李商隱也善於寫夢;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在李商隱的詩中,這兩種境界水乳相溶,借夢尋得對痛苦人生的解脫,借夢尋得燦爛美麗快樂的人生。如「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牡丹》);「十年長夢采華芝」(《東還》)等。
李商隱的詩固然是詩苑奇葩,文也是文囿異卉。他的詩情真意切,綿邈曲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