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好文章賞析

好文章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4 00:33:46

『壹』 幾篇著名的散文帶賞析.

●於情深處——讀季羨林的《清塘荷韻》

五月草長鶯飛,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曖昧。這樣的春日,適合捧一本豐沛的大書在陽光下閑覽。季羨林的《清塘荷韻》,正是手邊一種: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風而立,書內夾有同樣的書簽,季羨林的題款頗有古荷風姿。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的散文名篇,寫他無意在樓前清塘中投幾顆蓮子,竟得滿塘風荷舉。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用它作書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謂「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也。張中行在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這三個詞,用於荷花也適合。在我看來,季先生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絕學,是公認的學界泰斗,其精深與樸厚,均可想見,恰如荷花灼灼其華,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讀他的散文,難以意會,就像不愛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領會其清凈與孤高。

大學問家長於散文隨筆者多的是,季羨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過之者寥寥。這情,一是對散文寫作的迷戀,書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華夢憶》寫於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懷》寫於同年12月20日——步趨期頤之年尚筆耕散文不輟,應該寄託著無限的生命情緒吧;二是季老表達的對世事人生的深情,全書共十輯,「尋根齊魯」,「魂斷德國」,「清華夢憶」,「燕園春秋」,「擁抱自然」,「馨愛市井」,「感悟人生」,「品味書香」,「屐疊芳草」和「收藏落葉」,從年輕時的才俊文章,壯年時的得意佳作,到耄耋之年的懷舊之文,貫穿始終只一個字——情。人老情不枯,相反卻濃厚有加,這已經奇了,季先生的奇特之處還不僅在此:一方面理智發達,足以成長為大學者,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修煉成散文大家。
季先生是學問家裡少見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說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遠大於歡意。他喜愛動物花草,「經常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惹起萬斛閑愁」——馬纓花慰寥寂寞,二月蘭同其痛苦,牡丹、香櫞振奮精神,枸杞、夾竹桃憑添詩意,二十歲與兔子,八十多歲與老貓、喜鵲經歷同樣的悲歡離合。在他眼裡,書,齋,小胡同,山水,無一不關情,可以說寓情深於草木蟲魚,寄心魄於日月星辰。還有家國之愛恨,凡世之情愛,最讓人不能卒讀的是他的懷人之作,悼師友之誼淚濕青衫,念母親之恩五內俱焚,尤其《母與子》、《三個小女孩》、《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夜來香開花的時候》、《重返哥根廷》,幾乎就是和著淚寫成,在明媚的五月,讀來添無限惆悵。同樣懷胡適,張中行寫來滿紙詼諧,季羨林憶得卻通篇心酸,這種情感,在他寫陳寅恪、吳宓、傅斯年、沈從文、胡喬木中俯首皆拾。季羨林散文向來被視作「學者散文」一派,因為他學問大,飽經憂患,又見多識廣;敢說真話,又洞明世事,集史、識、才、情於一身。但他的情之濃,郁之深,悲之切,同類大家中恐怕無人能及。季羨林寫他最喜歡的書,是《史記》、《紅樓夢》,杜甫詩,李煜、納蘭性德詞,等等,多是悲鬱之作,想來也就釋然。

說來也怪,季先生深情如斯,卻幾乎不提自己的情感糾葛。前些日子翻看雜志,偶然讀到一篇關於季羨林婚戀的文章,是根據季先生回憶錄《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寫的。年輕的季羨林在留學德國時與邁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戀,一台打字機是他們之間的橋梁,但季羨林因為國內有妻兒,拒絕了愛情。季羨林在回憶錄中寫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

文章最後說,有好事者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的下落,最後終於找到了她。結果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好一對深情人。可惜了。這是題外話。季羨林先生文章一片真情,有口皆碑。對於他的高深學問,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只有景仰,抑或淡漠,而對他表達的情感世界,卻可以品味,甚至妄加揣測。季羨林在談到散文創作時曾寫道: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這二字也可以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必須有點抒情的意味。這是他的為文之道,亦是為人之道,散文人生,此之謂也。學問無大小,人生無貴賤,文章無高低,情感卻有真假濃淡深淺——算是這個春天我讀季老文章的一大收獲吧。

●清塘之荷 生命之韻——季羨林《清塘荷韻》賞讀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先生於八十六歲高齡時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脫盡浮華,行文平易曉暢,直白中蘊蓄著哲理,情感樸素真摯。細加品讀,如同品嘗陳年佳釀,芳香四溢,韻味悠長,讓人回味,令人嘆服。

『貳』 一篇好文章加賞析

他剛進初中那年,母親抱回哇哇大哭的她,她哭是因為餓,尚不知失去雙親之痛。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他異常欣喜。 他讀高中時,牽了她小小的手,送她進幼兒園,她總是在他鬆手的剎那,用力扯下他來,踮起小腳,柔軟的小嘴在他頰上,親一下,再親一下,旋即轉身,跑向她的教室,他總擔心她摔跤,跟在身後喊:小妹,慢一點!她快樂的應答著,卻不轉身,裙裾上的蝴蝶結在奔跑中,展翅欲飛。 高中畢業,他考進本地學府,她正好7歲。醫生說,7歲,是做心臟手術的最佳年齡。他請假,和媽媽一同照顧她,他看到父親簽字的手在顫抖,心便緊了又緊,卻買了她喜歡的卡通畫冊,一字一行,惟妙惟肖的讀給她聽。術後她醒來,費力的叫一聲「哥」,聲音飄渺如雲煙,惹得他跑出病房,抱著醫院的水杉樹,如孩童般大哭。 他大學畢業,很多次機會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找更適合他的職位,可是他始終不肯。母親催促,他只是沉默,急了才說:我走了,小妹會死掉!母親罵他亂講話,卻不再逼他去外地。 初夏,菱角新上市,她便吵著要他買來吃,他不肯,怕硬硬的菱角磕破她的手或唇,她便假裝嗚嗚哭泣,卻透過指縫看他的反應,他明知,也不揭穿,依了她,買下兩斤菱角,一個一個用菜刀攔腰切斷,再一個一個擠出粉白的米來,她只顧撿了丟進嘴裡,急得他連聲喊:慢一點哎,小祖宗!她得意的笑,撿一個大粒的,扔進他的嘴裡。 她高中,身體更虛弱,成績總是不及人家,他索性換了一份清閑的工作,薪水少了很多,卻可以每日下班回家輔導她,她哭,他哄,她笑,他亦笑:「小妹,你幾時才長大?」 她進大學,他已近而立,依舊單身。她開始帶男孩子回家,開心甜蜜的模樣。母親催他結婚,他只好談下一個女友,她見了,很禮貌的叫他女友為姐姐,彼此牽手去那個叫阿呀呀的小店買女孩子的紅妝。 翌年開春,他在女友的要求下去北京發展,擔心著她,她輕松笑曰:老哥你怎麼那麼羅嗦,什麼事,爸媽和男朋友替我罩著啦!秋天,沒有任何預言與鋪墊,她心臟病突發,他匆忙趕回,已再也不能聽到她叫他哥。 她曾帶回家來的那個男孩子叫住他:我從來就不是她的男朋友,她只說哥不是親生勝親生,為她犧牲太多,要給他正常的生活。 他細心替她收拾卧室,宛如她同往日一樣放學就要回來,卻在梳妝台上,碰到他送她的不倒翁,劇烈的搖晃中,他看到底部刻有細如蚊蠅的兩行小字: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痴君不知。 那是她的字體,大概是在他去北京後刻上去的吧?他抱著不倒翁,跌坐在地,心痛如裂。 他一直在等她長大,卻不知道,水逝流年裡,她已然懂得,世間有一種愛,叫成全……

『叄』 好文章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去欣賞一篇好文章

好文章的特點是動人心弦,引起感情共鳴. 要欣賞一篇好文章用心去讀就可以了
麻煩採納,謝謝!

『肆』 怎樣賞析文章

一、看文章的主題。主題鮮明,立意正確,說明了什麼道理。
二、看文章的內容。要敘述清楚,事情脈絡通順,情節感人,有說服力、感染力。
三、看文章寫作特點。如:寓情於景、文字誇張、感情細膩、故事倒敘等等。
另外,文章的賞析還是要從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賞析賞析,就是分析和鑒賞。要抓住那些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並挑出典型進行分析。也就是說,你所分析的每一句話,都要來自原文,是從原文中得出的結論。之後的鑒賞,就是在分析完文章後,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升華,應為考卷上所給的文章基本都出於名家之手,所以盡管美化提升就好。若是為普通文章寫賞析,那也可以把不足和失誤之處寫出

一,語言特色的賞析
1,本文語言生動、優美而又親切自然,充滿文雅的書卷氣,特別是多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畫面,令人讀後久久沉浸於這種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靈活多變,長句、短句、排比句、對偶句、反問句等等,生動活潑,搖曳多姿,盡顯華彩,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點,運用……幾個極富表現力的動詞,把……寫得惟妙惟肖,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圖畫,令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所見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深沉雋永,感人至深,讀者無不為那份真摯而濃烈的感情而動容,始知天下……之情與共。
5,本文語言極富誇張、諷刺的味道,特別是……幾句,把……的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後又進入對……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6,本文語言極富哲理,特別是……幾句,告訴我們……,使我們讀後懂得了……的道理,並能啟發我們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二,寫作手法的賞析
1,小中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例,《哨子》《帆》《螢火蟲》。
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例,《范進中舉》
3,象徵:本文運用象徵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准確的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例,《白楊禮贊》
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令人讀後不免頷首稱許。例,《麥琪的禮物》
5,抑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使所表現的對象更豐滿,更鮮明。例,《白楊禮贊》
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自己的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例,《白楊禮贊》
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例,《孤獨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例,《愛蓮說》
9,卒章顯志:本文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層層鋪敘,直到最後才突然揭開謎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後又轉入深深的思考。
10,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寫作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並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自己主題的目的.

『伍』 200字美文摘抄+賞析

200字美文:

人人心中都有-汪清泉,洗濯你地靈魂,滋潤著你地生命。只是因為日常地瑣碎生活地紛雜,才掩蔽了她地環佩妙音,朦朧了她地清碧透明。 夜闌人靜,天籟無聲。

每逢這個時刻,你才能卸下沉重地面具,拆去心園地柵欄,真實地審視自己,在生命地深處,你終於傾聽到-絲悠然地脆鳴。這是-首真善美地詩。像甘霖,像春風,柔慢而雋永。

月隱星現,露重風輕。每逢這個時候,你才能正視裸露地良知,走出世俗地樊箱,在靈魂地高處,你終於感念到-波必然地律動。

這是-支真善美地歌啊!像皓月,像秋陽,淡泊而寧靜。

(5)好文章賞析擴展閱讀:

文章內容賞析:


或許只有像書中所寫,只有在夜闌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才能真實地,盡情地審視自己。

日本的東山魁夷有這樣的一句話:在人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清泉,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

當你半夜突然醒來,你會從自己心靈的深處聽到悠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只有用心泉才能熄滅如火的妒忌,只有用心泉才能沖盡如塵的虛榮,生命才會變得灑脫自在。

行走於《心泉叮咚》的字里行間,忽然間意識到人生並不是本想的那般無趣——平淡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結交許多同甘共苦、患難與共的朋友;

學習並不是想像那樣困難——緊張的氣氛中,我們只要有真心就能磨穿鐵硯。

一顆真誠的心能使我們原本黯淡的生活添彩。

『陸』 優美散文及賞析

原文閱讀
讀莫扎特與憶鄉村(有刪節)
耿翔
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大地知道。
當我還在北方的一個小村子裡,跟著年邁的父母,像蠶兒結繭一樣,完成將被土地封閉的童年時,一種內心的躁動,使我對來自土地的每一種聲音,都十分敏感,都想通過聲音的翅膀,飛抵一片比麥田,更令人動情的地方。
莫扎特,我不知道在你生活的大地上,聲音的翅膀,最初是怎樣飛翔的?當你用耳朵,聽見花的骨朵,輕輕地顫動出季節的消息時,你的內心,是否被音樂的潮水浸濕了?那時,站在維也納郊外的山坡上,你是否做著這樣的遐想:大地的內心,也是五顏六色的。要不,這些永遠被踩在腳下的泥土,怎會生出這樣美好的花朵?正是土地,給了你這樣的遐想,正是這樣的遐想,塑造了你的童年。由此,世界和我,在百年孤獨之後的今天,還能通過你的音樂,排遣內心的寂寞,從而在一種不受時空約束的層面上,讓精神獲得神的愉悅。
大地呵,為了富人,也為了窮人,就這樣精美的安排著大地上的事情。
現在,坐在把泥土隔在水泥和鋼筋之外的長安城裡,我想著遠在百里的一塊大地。盡管我的腳步,對於它已經很陌生了,但它關於泥土的神話,將永遠在我的心田裡瘋長。
其實,我在穿過所有麥田的時候,都是從屋後的園子里開始的。
那是母親種著黃花、韭菜、茄子和豆角的園子。
我甚至相信,不僅園子里各種開得熱烈的菜花,是母親種出來的,就是那些在各種花間,飛得熱烈的蝴蝶,也是母親種出來的。我最愛看母親在園子里摘菜,因為那時,就有許多蝴蝶,落在母親的脊背、肩膀和頭發上,也在採摘著什麼。每每陷入這樣的畫面里,我發現母親的身上,就集合了鄉村裡的所有聲音。如果把它們用樂譜記下來,且由竹製的笛子演奏出來,就是對鄉村精神最經典的歌頌。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也沒有把浮現在母親身上的音樂讀出來,讓它成為我出生的大地上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但我堅信,莫扎特的全部音樂,都是從母親身上對大地上的事情,一種最天才的閱讀。可以這樣想像,當父親領著他和姐姐,在歐洲大地上為音樂奔走的時候,他的母親,永遠像一位集合著大地上的聲音,時刻出現在他想像里的音樂之神,護佑著他,為了後來的我們能聽到他天才的音樂,而從大地上的事情里汲取聲音的力量。
面對莫扎特,我不能不平靜下來,回到母親沒有走出的那片鄉土上去。
在那裡,我的所有記憶,都與聲音有關。在母親彎腰勞作的園子里,我聽過蝴蝶的顫翅聲;在母親祈雨背水的後溝里,我聽過老狼的凄哭聲;在母親挖葯走過的土城裡,我聽過野兔的打洞聲;在母親洗衣的澇池裡,我聽過土蛙的鳴叫聲。其實,我能長成一位詩人,用像青銅一樣的漢字,寫我日出日落中的村子,寫我晴天雨天中的鄉親,是因為每天清晨,我第一眼看見的世界,都是在窗戶自然成型的畫框里,母親梳著她的長發。隨著木質的梳子由上至下的滑落,我聽見陽光在她的長發里,發出光亮的聲音。
我不知道這就是音樂。但我對這個畫面的欣賞,一直持續到我離開故鄉。 案例賞析
閱讀一篇文章,就像認識一位朋友,要通過數次交流、多方接觸,才可能逐漸透過外表,聽懂他內心的聲音,讀出他潛在的光華——如果他有的話。然後再決定是與他相交相知,還是點頭而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讀文章又比交朋友要簡單。因為人是善變的,這一刻說的想的,下一刻可能就變了。而文章一旦創作出來,發表之後,就是相對固定的,不再是完全屬於作者的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眼光,闡述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一切從「頭」開始,讀文章當然也要從題目開始。《讀莫扎特與憶鄉村》已經很明確地點出了所寫的主體內容:和閱讀莫扎特的音樂有關,和回憶養育自己的鄉村有關。
初讀文章,有幾個生動的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兒時的作者在野外麥田裡極目遠眺,年幼的莫扎特在郊外山坡上冥思遐想,美麗的母親在屋後菜園里摘菜勞作,身上落滿了蝴蝶。還有一些動聽的聲音縈繞耳旁:有蝴蝶的顫翅聲,有老狼的凄哭聲,有野兔的打洞聲,還有母親梳理長發的光亮的聲音。
讀出這些,只能說我們把散落在文中的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找到了,那該怎樣把它們串聯起來呢?
我們可以想像著讓自己的思緒從眼前的文章飄散開去,一直飄到長安城內的一間小書房裡,落下來,可以看到一個名叫耿翔的中年男子,叼著煙斗,眯著眼睛,坐在藤椅上,靜靜地聆聽著音箱里傳來的一首莫扎特的奏鳴曲。看他出神的樣子,應該是從這天籟一般的樂聲中聯想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吧!
也許是想到了兒時在鄉村聆聽過的真正的天籟吧,那麥場上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柳樹上高亢嘹亮的「知了」聲,後園里抑揚頓挫的蛐蛐聲,田埂間窸窸窣窣的蟲子爬行聲……
也許正是這些聲音使他從繁雜忙亂、重復瑣碎的農活中抬起頭來,意識到應該用心地體會這大地上的美麗。而周圍的人包括他的母親,卻無暇顧及這一切,低著頭一心忙著手裡的活計。那日見傴僂的腰身,愈發黢黑粗糙的皮膚,都是全心全意服侍這片大地的印記。只有這樣的忠誠,大地才會賜予他們活下去所必需的糧食。他們意識不到也從不敢想要離開這片養育而又束縛了自己的土地。
而他卻望著遠處暗暗地想,這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之外,應該有更美麗的一片天地吧。
也許正是這來自「內心的躁動」和對遠方的嚮往,驅使他乘著「聲音的翅膀」飛到了「一片比麥田,更令人動情的地方」。
在人到中年的時候,他已經聽過了各種各樣的聲音,讀過了各種各樣的畫卷,卻再也聽不到那天然的、原始的大地內部的聲音,再也看不見小時「每天清晨」「第一眼看見的」「在窗戶自然成型的畫框里,母親梳著她的長發」的情景。
他之所以對莫扎特的曲子一見鍾情,再讀傾心,就是因為從中他聽到了大地內心的聲音,看到了失落已久的美景。
在聽曲子的時候,他經常這樣想,莫扎特應該和「我」有同樣的體驗、同樣的嚮往吧?他應該也曾經「站在維也納郊外的山坡上」,和「我」有相同的遐想:大地的內心,也應該是五顏六色的吧,要不然,這些只能永遠被踩在腳底下的泥土,怎會生出這樣美麗的花朵,散發出這樣的芳香?他對大地上聲音的敏感也應該和「我」一樣,他也會深深地沉浸在那小溪潺潺的流水聲里,密林中松鼠的嬉鬧聲里,不遠處教堂悠揚的鍾聲里,鄉間小路上的有節奏的馬蹄聲里吧?
不同的是,「我」為了追求更多的「美麗」,離開了母親,離開了故鄉,來到了一個花枝招展、富麗堂皇卻沒有「美麗」的地方。而莫扎特卻對大地的內心作了「最天才的閱讀」,在母親的「護佑」下,與父親、姐姐奔走在歐洲大地上,用音樂向世人訴說著大地容顏的美麗、靈魂的滄桑。
他也許有些後悔自己離開了母親和故鄉,可轉念一想,如果自己當初不選擇離開,現在又怎能真正認識到母親的偉大、麥田的美麗?又怎能做到對田園發自內心的欣賞?他決定把這些都寫下來,把對母親的懷念,對家園的嚮往,對莫扎特的感激,對美麗深層次的領悟,都記錄在紙上。
應該從哪兒寫起呢?他沉吟了半晌,想到了屋後的菜園子,母親在那裡因地制宜地種了些瓜果蔬菜。記得母親在園子里摘菜的情景,「有許多蝴蝶,落在母親的脊背、肩膀和頭發上,也在採摘著什麼」。當時只覺得蝴蝶飛得好看,母親在花和蝴蝶的掩映下也很好看,而現在想來,正是母親摘菜的情景給了我最初的美麗的震撼,也意識到,只有像母親一樣,專心致志地在田地里耕耘勞作,才是對大地所作的最忠誠的崇拜,才算是真正讀懂了大地的內心。
母親沒有走出那片鄉土,但她不是一直生活在大地的內心深處嗎?
他在莫扎特天籟般的鋼琴奏鳴曲中,拿起了筆,極為平靜地走進了那片「美麗的鄉愁」。
現在我們把剛才飄散出去的思緒拉回來,再讀文章,咦,這不就是我們剛才深入作者的內心所體會到的一切嗎?
要讀懂作品,最好的途徑就是深入作者的內心。那麼怎樣才能不摻雜自己的主觀情緒,最直接、最單純地融進別人的世界呢?請允許我引用宗白華先生的一段話來闡述這一點並結束這一次的閱讀: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里吐露光輝。」原文閱讀
山中避雨
豐子愷
前天同兩個女孩到西湖山中遊玩,天忽下雨。我們倉皇奔走,看見前方有一小廟,廟門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開小茶店而帶賣香燭的。我們趨之如歸,茶店雖小,茶也要一角錢一壺。但在這時候,即使兩角錢一壺,我們也不嫌貴了。
茶越沖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這時候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謂「山色空 蒙雨亦奇」,我於此體會了這種境界的好處。然而兩個女孩子不解這種趣味,她們坐在這小茶店裡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悶萬狀。我無法把我所體驗的境界向她們說明,也不願使她們「大人化」而體驗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門口拉胡琴。除雨聲外,這是我們當時所聞的唯一的聲音。拉的是《梅花三弄》,雖然音階摸得不大准確,拍子還拉得不錯。這好像是因為顧客稀少,他坐在門口拉這曲胡琴來代替收音機作廣告的。可惜他拉了一會就罷,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為了安慰兩個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氣地把胡琴遞給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兩個女孩很歡喜。「你會拉的?你會拉的?」我就拉給她們看。手法雖生,音階還摸得正。因為我小時候曾經請我家鄰近的柴主人阿慶教過《梅花三弄》,又請對面弄內一個裁縫司務大漢教過胡琴上的工尺。阿慶的教法很特別,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給你聽,卻不教你工尺的曲譜。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對他的拉奏望洋興嘆,始終學他不來。後來知道大漢識字,就請教他。他把小工調、正工調的音階位置寫了一張給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門。現在所以能夠摸出正確的音階者,一半由於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經驗,一半仍是根基於大漢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裡的雨窗下,我用胡琴從容地(因為快了要拉錯)拉了種種西洋小曲。兩女孩和著歌來唱,好像是西湖上賣唱的。引得三家村裡的人都來看。一個女孩唱著《漁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著她拉,三家村裡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我曾經吃過七八年音樂教師飯,曾經用鋼琴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曾經彈過貝多芬的奏鳴曲。但是,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製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小曲。雖然音色不比小提琴優美,裝配得法,其發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裡有之,裁縫店裡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裡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地流行於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裡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曾經搪塞他們說:「下星期再來!」其實恐怕我此生不會再到這三家村裡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裡的青年對於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於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語雲:「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1935年秋日作案例賞析
《山中避雨》是豐子愷先生的散文佳作,閃爍著多種美的光彩。從不同的角度閱讀,會體驗到不同的美。
體驗情感: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
我們可以先整體感知一下文章,梳理其行文的脈絡。
古人雲:「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均起伏有致,本文亦不例外。本文情節簡單,沒有什麼波瀾,「不平」主要體現在「我」一波三折的情感變化上。
「我」初時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這是「一伏」,情緒有些低落。但「我」畢竟是高雅之士,很快,「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讓「我」「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這是「一起」。「我」因體味到了這境界的好處,情緒開始回轉。為了安慰兩個因游山不成而「怨天尤人」的女孩,「我」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奏。兩個女孩很「歡喜」,和了琴聲歌唱,「引得三家村裡的人都來看」。甚至「三家村裡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而「我」也嘗到了有生以來沒有嘗過的「音樂的趣味」。這又是「一起」,文章的情感至此達到了高潮。但「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我」要離開了。村裡的青年們和我「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感情又趨傷感。這又是「一伏」。
初讀文章,可以感受到文章在「伏—起—起—伏」的情感跌宕中緩緩地向前推進著。
體驗內涵:水到渠成的意蘊抒發
整體感知後,我們可以再對文章進行分解閱讀。看文章的每個段落都寫了些什麼內容,這些內容包含著哪些深刻的思想意蘊,並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
在這個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提煉出組成本文的三個由淺入深的層次:敘事—抒情—悟理。
1.先由事及情。
文章先敘述「我」同兩個女孩(作者的兩個女兒)到西湖山中遊玩之事,這本是件樂事。可是「天忽下雨」,「我們倉皇奔走」避雨,游山不成,從而有了「掃興」之情。可「山中阻雨」之事卻意外地讓我感受到了「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讓「我」有了「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的感興。為了安慰兩個女孩,「我」借了胡琴拉奏,女孩們和三家村的青年們一起和著歌唱之事,又讓我感到了「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最後,三家村的青年們送「我」上車、和「我」惜別之事,還讓「我」有了依依難舍的淡淡憂傷。如此,情隨事顯,絲絲入扣。
2.後由情化理。
文章由事及情,讀罷使人如沐春風。但作者並未到此戛然而止,而是又由情化理,開始回味:山中的「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只有像「我」這樣的文人、畫家,也即「雅人」才能欣賞,這是「獨樂」,曲高必和寡。而拉琴歌唱得到的樂趣是雅俗共賞之樂,是「與民同樂」。「獨樂」「與民同樂」,孰樂?答案顯而易見 。作者繼而深思:胡琴這種樂器便宜、普及,「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地流行於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文章最後,作者通過感受與三家村青年的依依惜別之情,更是體味到了「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的「樂以教和」的深刻道理。至此可見,作品不是專為述寫生活細節而寫,也不是為普通的體驗而感,而是有著深刻、宏大的內涵。由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推及這樣深重的人生與歷史思考也許並不是作者刻意追求的,但卻是原文所到達的效果,有水到渠成之感。我們可以看到,文章沒有對世事人生的憂嘆與哀傷,只有一個文學家、一個畫家、一個音樂家對生活對世界的唯美追求。
掩卷沉思,因了文章的啟示,我們的思緒也不再只停留於文章本身。「樂以教和」的道理,我們在今天不同樣有著現實的需要嗎?
體驗語言:行雲流水般的語言運用
三讀此文,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品味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
全文使用純粹的口語,簡潔明了,沒有任何修飾,稱得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但這並不妨礙其動人的魅力,原因何在?仔細品味發現,本文的語言平易朴實不假,但並不平淡無味,而是於平易中寫出了神采氣韻。
比如對文中人物的刻畫。他寫自己的言行:一句「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讓我們彷彿看到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正面帶微笑客氣地向茶店主人提著請求;一句「我用胡琴從容地(因為快了要拉錯)拉了種種西洋小曲」讓我們又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實與幽默。他寫女兒們的言行:「你會拉的?你會拉的?」兩個相同的問句又讓我們看到了兩張大睜著眼睛又驚又喜的面孔。寥寥數語,鮮明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另外,他寫阿慶,寫裁縫司務大漢,寫三家村的青年,均有此效。
品味這樣的語言,讓我們對何謂生動傳神的語言有了深刻的體驗。
此文我們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閱讀,比如寫作的手法等,不同的角度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收獲

『柒』 如何寫好一篇賞析文章

賞析要分開來寫,先要寫賞,主題是什麼,也就是你觀賞的是什麼?也就是靈魂是什麼,然後才是分析,將欣賞中遇到的問題加以總結,得出結論,然後加上你的觀點,這就是一篇賞析作品,無論你對作品中的結構、主人公、或者作者等等一些問題有任何看法,你都可以寫出來,當然不能違反我們通常所說的一些道德倫理和國家法律的原則,其他的你都可以把對這篇作品的看法寫出來,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採用那一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雲亦雲、甚或抄襲。

解答技巧
(一),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一),解題入格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題入格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二),答題程式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確定寫了什麼內容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地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題李凝幽居》思考:從這個詩題中可以看出什麼內容
【提示】說明詩的內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
(2)仔細推敲關鍵詞句.
(3)注意詞語的隱含信息.
詩歌表達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個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綠肥紅瘦".
(4)調動知識積累.
例:提到王維和岳飛你會想到什麼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
(二),答題程式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

『捌』 《好了歌》賞析文章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里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

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慾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系,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

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

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麼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麼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麼懂得生活,有著多麼高雅的生活情趣呀。

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

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

(8)好文章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在《紅樓夢》里第一回出現的。當時,晚年落泊的甄士隱拄著拐杖,到街前來散散心,聽一位跛足道人唱的。

跛足道人對這首《好了歌》的詮釋是:「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須是了。」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寫《好了歌》是為隱射小說情節,藉此表達他的現實主義思想,傳遞其對現實的憤怒和失望。

譯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古往今來的文臣武將如今都在哪裡?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沒的墳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戀著那金銀財寶忘不了!

一天到晚抱怨聚斂的還不夠多,等到聚斂多的時候自己卻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

你活著的時候她天天對你說如何恩愛,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隨了別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那兒孫後代忘不了!

自古以來痴心的父母不計其數,可是孝順的子孫又有誰真看見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