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詠雪賞析

詠雪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18:23

1. 有關鄭燮的《詠雪》,來源和賞析

以畫竹而聞名的鄭板橋,也喜歡用數字入詩,他的數字詩《詠竹》可謂別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疊疊。」詩中只用了簡簡單單的幾個數字,卻寫盡了竹子的風姿神韻。他寫的《詠雪》詩: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一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絲毫沒有累贅之嫌,讀之使人宛如置身於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這雪花和梅花中了。

據流傳的故事,說他陪乾隆皇帝到御花園賞雪,皇帝隨口說了句:「一片兩片三四片」,大臣及隨從腦瓜子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於是當場就鴉雀無聲,你想,沒有人隨聲附和,場面多尷尬!啊哈,偏偏有鄭燮鄭板橋,立即隨了後面的三句。

鄭燮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2. 詠雪的賞析700字

這首詩以詠雪為題,實際上是觀雪感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版,也不是漫天飛舞的權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作者立於簾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後。首句寫風搖庭院之樹,是因樹動而知風,並且知是微風,顯然庭樹之動不同於大風下之搖動。次句的「細雪」與前面的「微風」相應,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點。「下簾隙」的「下」,正與風之微、雪之細相應,故能從竹簾縫隙中落入。「縈空」二句寫雪在空中、階上之姿。這里的「轉」為回環飄動之意。雪縈繞於空中如霧一樣回轉不定,這種狀態唯「細雪」才能有。因其「細」,故能「縈空」,似乎久飄不下;因其「細」,故迷朦「如霧」。「凝階」與「縈空」相對,但見「縈空」,但見階上之雪凝積如花,而不見其飄落。這與「下簾隙」不同。詩人立於簾下,見簾邊之雪,故知從簾隙落下。至於階上,已為白雪凝積,則不覺其飄落。似乎空

3. 世說新語詠雪名句賞析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4. 關於詠雪的詩及賞析

《詠雪》
(南朝·梁)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詠雪》
(元)吳澄
臘轉鴻鈞歲已殘,東風剪水下天壇。
剩添關楚千江水,壓倒秦淮萬里山。
風竹婆娑銀鳳舞,雲松偃蹇玉龍寒。
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吳均摹寫細雪紛紛、天地皆白的迷人景緻,筆觸細膩,似十八少女手持銀針綉出一幅「庭院觀雪思人圖」;吳澄描繪大雪飛揚、江山莽莽的開闊意境,氣魄雄奇,如三十大漢手執橫笛吹出一支「江山賞雪遐想曲」。仔細品讀,前首詩如香茗一般耐人涵詠,後首詩則如醇酒一樣令人激奮。兩首詩作筆法不同,情調各異,境界有別,但同樣令人激賞,同樣給人新奇別致的美感享受。
吳均的《詠雪》筆觸細膩,主要體現在情與景的自然結合上。
前兩聯著重繪景。微風起,庭樹搖,細雪紛紛,飄下簾隙;「微」、「細」抓住景物特徵,「庭」、「簾」點明觀雪處所。起筆開門見山,直寫雪景又帶出觀雪之情事,筆墨簡潔。
三、四兩句通過比喻寫景,「縈空」寫雪花凌空盤旋之姿,「如霧轉」突出其飄飄灑灑的動態美,這是仰視之景;「凝階」繪雪花凝聚台階之狀,「似花積」展現出雪花的靜態美,這是俯視之景;連用兩個貼切比喻,使藝術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後兩聯轉入抒情。
五、六句用反襯法過渡,「楊柳春」是聯想之景,是虛寫,「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實寫,「白」字從色彩上暗合「雪」。「不見」、「徒見」對比鮮明,突出了雪後玉樹瓊枝的美麗景象。其實,這兩句的作用又不止於此,在「不見」、「徒見」的頓挫間還透露出詩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這一聯是由寫景轉入抒情的關鍵。
那麼,詩人為何見雪而思春呢?尾聯直陳詩人心跡。原來他正在思念著一個人!或許此人曾與詩人相聚,但不久又分別,他們約於來年楊柳吐翠的春日再見,互訴萬千心曲、別緒離情。可眼下時值隆冬,距離相見之期猶有數月。他孤處庭院簾幕之中,目睹霧轉花積的雪景,千言萬語無人訴說,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淚水漣漣,空自嘆息。可他轉而又想,相思何益?還是不想的好吧,但內心那縈回盪漾的感情波瀾又如何平靜得了啊!
詩人睹雪而思春,思春而念人,思而不得,愁腸百折,不禁淚水零落,喟然生慨,感情起伏變化,筆觸細膩婉曲。這樣,全詩始於詠物,止於明志,情、景巧妙自然地融為一體。詩人先寫雪景,一方面扣住了「詠雪」的.題旨,另方面提供了抒發相思之情的媒介,同時又能構成一幅優美的雪景圖,創設特定的抒情氛圍。第三聯由景入情,榫接絲連,尾聯直抒胸臆,醒明主旨,又能進一步強化景物清凄迷濛的氣氛。這幅庭院觀雪思人圖,景真情摯,情景貫通,意境細膩幽微,形象鮮明生動,值得讀者仔細揣摩和品賞。
吳澄的《詠雪》氣魄雄奇,主要體現在真與幻的巧妙組接上。「真」指詩人用形象的語言描寫現實之景,「幻」指詩人用奇特的想像勾畫飄渺之境,兩者自然契合,便構成了本詩雄奇壯闊的藝術意境。
開篇交代下雪之時,「鴻鈞」指自然界的時序更迭。時光流轉到臘月歲末,天空飄下紛紛揚揚的大雪。「東風剪水」形象說明雪的成因。「剪」字不僅含有「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比喻義,而且把春風人格化,彷彿這漫天雪花都由心靈手巧的春風姑娘剪水而成,這是多麼富於奇想的語言!
三、四句運用藝術誇張寫出大雪的雄偉氣勢,彷彿它能陡然增添吳楚一帶的千江水量,壓倒秦淮流域的萬里山脈,這氣魄多麼宏大,意境多麼壯闊!其實,「吳楚千江水」、「秦淮萬里山」都並非詩人目力所能及,事實上也還未曾「剩添」和「壓倒」,但詩人從漫天紛飛的大雪的形象卻分明感到它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從而產生了如此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獨得雪的神韻,具有鮮明的藝術效果。
五、六句連用兩個比喻描繪了雪後景緻。「銀鳳舞」從視覺角度寫出竹枝婆娑起舞的動態美,「玉龍寒」從觸覺角度寫出松樹巍然挺立的靜態美。通過雪後松竹兩個典型形象進一步突出了白雪皚皚、銀妝素裹的壯美景象。「風竹婆娑」、「雲松偃蹇」是現實之景,但在詩人的感覺世界裡,它們卻幻化成翩翩起舞的銀鳳和清寒徹骨的玉龍,實是將現實之景托之於想像的絕妙比喻。
至此,詩人用大半篇幅描寫雪景,但不拘泥於寫實,而是將真實的景物與豐富的想像巧妙組接起來,寫得非常新奇別致。但是,這三聯的想像還是依賴於現實之景而存在,還是在現實景象的基礎上展開的聯想、誇張和比喻。
到詩的尾聯,詩人神思飄舉,妙筆生花,想像更加瑰麗多姿。他幻想天上有仙人吹笛,笛聲激越,震落瓊花,撒滿人間。這想像如同一個奇麗的神話,在壯美之外另增一種空靈奇異之美,富有浪漫情調,飽含飄逸意趣,靈光反照,使全篇更為雄奇。至此,詩人完成了他的藝術創造,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既有潑墨淋漓的雪景,又有空靈絕俗的仙境,天上人間,亦真亦幻,相映生輝,你能不為之擊節稱嘆、拍案叫絕嗎?由此可見,想像是詩歌藝術的生命,想像是詩人進入詩歌王國的翅膀,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藝術,沒有想像就不能造就偉大的詩人!

5. 詠雪的賞析

這首詩以詠雪為題,實際上是觀雪感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飛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作者立於簾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後。首句寫風搖庭院之樹,是因樹動而知風,並且知是微風,顯然庭樹之動不同於大風下之搖動。次句的「細雪」與前面的「微風」相應,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點。「下簾隙」的「下」,正與風之微、雪之細相應,故能從竹簾縫隙中落入。「縈空」二句寫雪在空中、階上之姿。這里的「轉」為回環飄動之意。雪縈繞於空中如霧一樣回轉不定,這種狀態唯「細雪」才能有。因其「細」,故能「縈空」,似乎久飄不下;因其「細」,故迷朦「如霧」。「凝階」與「縈空」相對,但見「縈空」,但見階上之雪凝積如花,而不見其飄落。這與「下簾隙」不同。詩人立於簾下,見簾邊之雪,故知從簾隙落下。至於階上,已為白雪凝積,則不覺其飄落。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飄舞,階上之雪但只凝積,一動一靜,互不相涉。「似花積」既寫階上雪色,亦隱隱引出下二句。作者寫空中、地上之後,目光復歸於居中的「庭樹」。「不見」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樹」展開。楊柳、桂樹均為庭樹中之一部分。「楊柳春」指葉綠,「桂枝白」指花發。時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楊柳未綠,則知桂枝之白為非花。從首句至此全是寫景,並且是詩人立於簾下所見之景。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傷之情。末二句則直接展現詩人自我。「零淚」是傷懷的表現。有感如此,卻無人可以傾訴,故自責多情若此,終有何益?直以此二句表現詩人的苦寂、孤獨之感。觸發詩人「相思」、「零淚」的是什麼呢?詩中沒明確講。然而從前面對雪景的描繪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詩中先言「似花積」,又以「不見」春與「徒看」相對舉,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見非花之雪,不見春葉、春花。詩人的「相思」,就在於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嚮往,在於對「不見」的春之盼望,對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觀的假象的嘆惋,同時,也隱約透露出詩人對自己機遇難逢的感傷。

6. 李世民詠雪原文及賞析

發布於:2015-04-03

詠雪

唐李世民

潔野凝晨曜,裝墀帶夕暉。集條分樹玉,拂浪影泉璣。

色灑妝台粉,花飄綺席衣。入扇縈離匣,點素皎殘機。

7. 詠雪的詩句帶賞析的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3.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雪,
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6.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3.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14.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
15.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6.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納蘭性德《長相思》)
17. 草枯鷹眼急,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18.雪花似掌難遮眼,
風力如刀不斷愁。
(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19.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20.亂雲低薄暮,
急雪舞回風。
(杜甫《對雪》)
21.獨出門前望野田,
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22. 坐對韋編燈動壁,
高歌夜半雪壓廬。
(翁森《四時讀書樂》)
《三國演義》里劉備三顧茅廬時,黃承彥騎驢過小橋吟的那首詩:「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

【徐陵】
瓊林玄圃葉。
桂樹日南華。
豈若天庭瑞。
輕雪帶風斜。
三晨喜盈尺。
六齣儛崇花。
明朝闕門外。
應見海神車。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詠雪 駱賓王
龍雲玉葉上,鶴雪瑞花新。
影亂銅烏吹,光銷玉馬津。
含輝明素篆,隱跡表祥輪。
幽蘭不可儷,徒自繞陽春。

詠雪 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詠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詠雪 飛花
歲晚江南楊柳花,餘杭門外蕊爭發。
千山猶綠憐霜葉,一夜忽白染碧葭。
到曉翩翩出綉戶,隨煙直上透窗紗。
繞簾渺渺落霓裳,呵手驚飛暖翠華。
忽憶離人隔溟海,獨顰遠黛恨天涯。
三生苦短何時見,桃葉渡頭看鶩霞。

8. 詠雪吳均詩歌鑒賞答案

吳均《詠雪》賞析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裡,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

3、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賞及贊揚謝道韞的才氣,並寫出了謝道韞是「詠絮才」。

4、為何說謝道韞作的詞句更好呢?比喻講究形似:大團大團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風,則會漫天飛舞。一團一團的柳絮,與鵝毛大雪相似,也會因風漫天飛舞,古詩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句子。紛飛的白雪和因風起的柳絮,都給人以 輕盈、飄逸、優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風起」來比喻「白雪紛紛」,可謂形相似,景相同。

5、鹽與雪花,形狀不同,輕重又有別,「撒鹽空中」即使輕風起時也不能隨風飄揚。用來比喻 「白雪紛紛」並不是很恰當。比喻更講究神似:鹽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來不及,何談欣賞?無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掃滯重之感,因風而起,漫天飄飛,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飄飛的季節是春暖花開之時,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寫出,更見詩意。


(8)詠雪賞析擴展閱讀

《詠雪》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收錄在《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

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並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詠雪》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獨特的語言形象,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學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時襲封臨川王。官至兗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喜納文士,其撰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

記敘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人物的言談軼事,生動形象地反映出當時士族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語言精煉、生動傳神,對後世小說影響極大。其中「周處除三害」、「望梅止渴」、「擊鼓罵曹」等故事,成為後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新亭對泣」、「子猷獻戴」等也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

梁劉孝標作注,旁徵博引,為後人所重。另有《幽明錄》,今佚。魯迅《古小說鉤沉》輯其佚文200餘條,皆記詭異之事。

9. 文言文《詠雪》中,賞析「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話

言語第二之七十一、詠雪之才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謝太傅(安)在一個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給晚輩們探討文章義理,一會兒雪下得急起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說粗俗了,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意思。
當時的人非常注重門第出身。認為根不紅苗就不會正。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家和謝家被認為是當時最厲害的家族。
謝道韞出身謝家,嫁給王家!
那意思就是,除了她,誰能表現這么優秀!!!
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1.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謝道韞寫出的是神似寫出的是一種風流態度柳絮如無根之物恰似當年渡江僑居的世家大族也有一段風流意味和憂傷貼合心境
而阿胡只是形似
謝胡回答得缺少詩情,不夠形象,不似南方之雪飄浮,類北方雪之粗獷。但是當日之雪應為南方之雪。謝道韞的回答,與畫面相配,飄舞特點明顯,好。
「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麼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

10. 詠雪名句加賞析(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賞析:好像一夜之間春風突然吹來版,千樹萬樹的梨花同時開放權。
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顯奇寒,在寫西北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可謂是「千古傳誦的詠雪句」。
2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山路曲折,山峰環繞,漸漸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馬兒走過的腳印。表達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獨、執著的釣翁形象其實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寫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