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孟依依詩詞賞析

孟依依詩詞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20:34:22

① 求詩詞賞析。。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內,
飛入尋常百姓容家。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蜀先主廟

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①。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②。
【簡析】

② 李煜詩詞15首帶賞析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

2、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

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4、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譯文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

5、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譯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是那麼遠,天是那麼高,煙雲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

菊花開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悠悠明月照在簾子上,隨風飄飄然。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

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准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裡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6、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譯文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瞭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裡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里的香煙閑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全詞寫景徐徐道來,寫情卻有突兀之語,全詞意境皆由「恨」生,並由「恨」止。

在寫法上是虛實相生、內外結合,時空轉換自然、順暢,筆意靈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卻不失含蓄,柔聲輕訴卻極其哀婉動人,正如陳廷焯《別調集》中所雲:「低回留戀,宛轉可憐,傷心語,不忍卒讀。」

7、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8、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譯文

春風吹回來了,庭院里的雜草變綠了,柳樹也生出了嫩葉,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繼續來到人間。獨自依靠著欄桿半天沒有話說,那吹簫之聲和剛剛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樂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繼續,池水冰面初開。夜深之時,華麗而精美的君室也變得幽深。我已年老,憂思難以承受啊。

這是一首抒寫傷春懷舊之情的作品。從全詞看,充滿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應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稱其為是後主絕命詞第二首。

9、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五代: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譯文

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幅員遼闊。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裡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里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

此詞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

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多少自責與悔恨。

下片寫國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10、蝶戀花·春暮

五代:李煜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鞦韆,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譯文

夜間在亭台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已經感覺到了春天逝去的氣息。夜裡飄來零零落落的幾點雨滴,月亮在雲朵的環繞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澤。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著幽香,不知道在園內盪著鞦韆,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對她千萬般思念,在遼闊的天地里,竟無一處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緒。

此詞通過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時所見的景色,表達了詞人起伏揚抑的傷春、相思情懷。

全詞以清景無限來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變化,營造出一種深婉優美的意境。寫景鮮明,抒情真摯,語言淺近,讀來委婉動人,藝術上確有不凡之處。

11、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譯文

昨天的夜晚,風雨交加, 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蠟燭燃燒的所剩無幾,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 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

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的榮華富貴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醉鄉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

全詞比較鮮明地體現了李煜後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實,清新自然。

尤其是這首詞,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朴,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12、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譯文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開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

夢中的情事固然是詞人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後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二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鬱,有回腸盪氣之致。

13、搗練子令·深院靜

五代: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徵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這是一首本義詞。白練是古代一種絲織品,其製作要經過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搗這道工序,而這工序一般都是由婦女操作的。這首詞的詞牌即因其內容以搗練為題材而得名。

14、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譯文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麼嬌艷,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秘密相見。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裡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在畫堂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

依偎在你的懷里,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憐。

李煜的這首詞,極俚,極真,也極動人,用淺顯的語言呈現出深遠的意境,雖無意於感人,而能動人情思,達到了王國維所說「專作情語而絕妙」的境地。

15、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譯文

往事回想起來,只令人徒增哀嘆;即便面對多麼美好的景色,也終究難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蘚的台階,觸目可見。門前的珠簾,任憑它慵懶地垂著,從不捲起,反正整天也不會有人來探望。

橫江的鐵鎖鏈,已經深深地埋於江底;豪壯的氣概,也早已付與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氣漸漸轉涼,這時的天空是那樣的明凈,月光毫無遮攔地灑滿秦淮河上。

這首詞寫當前的孤寂,與往日的繁華相對,不過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風庭院蘚侵階」,寫得寒瑟凄慘;下片景色「晚涼天凈月華開」,雖然清冷,卻是一片澄明。這兩處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構成了雙重的聯系。

在格調上是現在與過去的對比,在時間上則是日以繼夜的相承。

因此,「對景難排」不僅是說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無論四季,無論日夜,都不能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說「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話也是無法表達出悲哀的。

(2)孟依依詩詞賞析擴展閱讀: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網路-李煜

③ 古代詩歌賞析

春夜喜雨唐代: 杜甫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白話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賞析:

本詩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這里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

緊接著頸聯從視覺角度描寫雨夜景色。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看起來這雨准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像中的雨後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像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3)孟依依詩詞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

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④ 楊柳依依的詩詞解析

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自詩經的《詩經·小雅·採薇》

《詩經·小雅·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翻譯: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已經發了芽。

說歸家啊道歸家,一年又快過完啦。

沒有妻子沒成家,只因和玁狁把仗打。

沒用空閑難休息,要和玁狁去廝殺。

採薇菜啊採薇菜,采那薇菜柔嫩芽。

說歸家啊道歸家,愁思不已亂如麻。

憂心忡忡如火燒,又飢又渴日難熬。

駐地不停長調動,讓誰來把書信捎。

採薇菜啊採薇菜,薇菜枝芽已變老。

說歸家啊道歸家,轉眼又過半年了。

公家差事沒個完,想要休息難上難。

心情痛苦似油煎,不知能否把家還?

那盛開的是何花?是美麗的棠棣花。

那輛戰車是誰的?將軍作戰坐著它。

戰車駕起要出發,四匹壯馬把車拉。

出征豈敢圖安定?一月多勝把敵殺。

駕車四匹大公馬,馬兒強壯又高大。

將軍指揮立車上,士兵隱蔽也靠它。

四匹壯馬向前行,士兵持箭拿雕弓。

無時無刻不戒備,軍情緊急抗玁狁。

昔日從軍上戰場,楊柳依依好春光。

今日歸來路途上,大雪紛紛漫天揚。

道路泥濘走得慢,又飢又渴苦難當。

我心傷感悲滿腔,誰人知我痛斷腸。

(4)孟依依詩詞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我們可以想像,他的妻子在家等著他。我們可以想像他的戀人在故鄉等著他。即便是一年中受盡苦難,也要等到相見的一天。大雪中有一個人在獨行,遠處有一盞燈在為他亮著。

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著的動力。為了楊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滿著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們思維的發達,把人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

《採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

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採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

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顏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等。

這是一首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徵到回家的詩歌。這四句,是詩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這兩組疊詞,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態、大雪的飛舞飄揚描繪得十分肯體、生動,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這一徵人的內心世界。

「楊柳依依」表現他春天出征時對故鄉、親人戀戀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們聯想到他在征程中經受的許多磨難,並襯托出他在返家時滿懷哀傷悲憤心情。清人王夫之說這四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⑤ 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步驟
1. 語言分析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首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評價和鑒賞。語言分析一般側重從遣詞造句、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進行。
遣詞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詞義、典故、以及用詞、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點是那些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著關鍵作用的詞語和句子。例如,對「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鑒賞分析;對「雲破月來花弄影」中「破」「弄」兩字的品味等。
語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鍵語句。例如,對「前度劉郎今又來」語句含義的理解、對「落花時節又逢君」語句含義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中在描寫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蘊的對國恨家仇的悲憤和人生無常的喟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在寫燕子之外所包蘊的天涯遊子的惆悵心態和羈旅情懷,往往是考查的重點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悟詩意的基本途徑。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觀形象(作者描寫的人物,如《赤壁懷古》中的周瑜)
主觀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
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事象(動作形象,如《約客》中的「敲棋子落燈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蟬》中的蟬)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樹萬樹梨花開」)
把握形象後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等等。

3.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
分析古典詩歌的寫作技巧一般側重於從以下方面進行:
體會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
分析詩歌採用的表達方式;
分析詩歌的結構技巧;
分析其他寫作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誇張、鋪陳、反復、頂針、襯托、反問
(賦比興、象徵)
2)表達方式: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
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 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結構技巧: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
4)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語序倒置等。
5)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6)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等
想像:更開闊,別出心裁
襯托或烘托:又分正襯和反襯,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象徵:表達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徵
抑揚:突出於強調
白描:簡練的筆墨,刻畫鮮明生動的形象

分析詩歌的風格應結合時代特徵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來進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後詩歌風格的變化就是很好的體現。

4.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詩歌藉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於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5.強化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思後再落筆,避免塗塗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抵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當能夠自圓其說。

詩歌內容
1. 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
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然後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

4. 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

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
(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

古詩鑒賞題的六種答題範式
1. 分析意境類
提問方式:這首詩(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解題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了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範式:描圖景(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的第12題)
春行即景(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和「景」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明確: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描圖景)。但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有「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點氛圍),從中更透露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問:這首詩(詞)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解題分析:表現手法是詩(詞)人用來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題範式:明手法(准確地指出用了何種手法)+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或刻畫了什麼形象,或表現了什麼主旨。

示例: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浙江卷第16題)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青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依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明確: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闡運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析效果)。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花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也嬌羞之態(闡運用),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詞)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唱、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答題範式:明特色(有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重慶三檢)
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這首詩在表達技巧和語言特色上有什麼突出的特色?試作簡要的賞析。
明確: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無葉」、「土生煙」,景中帶情,含蓄地抒發了農民盼春雨心憂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列例證)。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和憤慨滲透其間,溢於詩外(析感情)。
4.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那一個字?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要求品味這些經過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讀,應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範式: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情境(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卷第三世界題)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雜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中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明確:「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呤,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釋含義,描景象)。「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了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點情境)

5. 一詞(句)統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句)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字、一詞或一句就能成為全詩的線索,構成全詩的感情基調,抓住它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學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範式:思結構(它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慮主旨(它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遼寧卷第16題)
東坡(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頭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註: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犖頭: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明確: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的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思結構),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慮主旨)

6. 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題範式:找要點(找到原詩句中的關鍵點)+分條述(用翻譯的形式)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題)
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明確:遊子思鄉歸: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已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找要點,分條述)。
思婦盼歸人:上片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高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找要點,分條述)。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託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涼。

3.虛實
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眼前為實,想像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後想像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託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像為虛。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詩詞鑒賞突破八法
1. 從詩詞的標題突破
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
例如: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標題中的「聞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全詩內涵的關鍵。首、頷兩聯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友來;頸聯寫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尾聯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遐想,期望風至寄思友之意。可見,全篇緊緊圍繞「聞風」進行藝術構思,通過微風形象,表現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思念故人的情懷。

2. 從詩詞描寫景色的「冷」「暖」色調突破
古人寫詩作詞,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因此,鑒賞時首先要找出寫景的詞句,再體味所寫之景的「冷」「暖」,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這首詩中的寫景主要是在二、三聯,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樹晚多花」寫出開闊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環境,再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盈地飛翔,多麼歡快、多麼自由啊!詩人正是通過繪制這樣的「暖」色之景,抒發了一種歷經戰亂之後暫得安身的閑適而喜悅的心情。

3. 從詩詞所選取的意象突破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
例如: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詩中首句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凄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第三句中的「熏籠」又進一步烘託了深宮寒夜的環境。結合末句便知,這是由於詩人心境凄清、愁恨難眠,才感到來自南宮(皇帝的居處)的漏聲凄清、漫長。

4. 從詩詞中所暗示的關鍵詞突破
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有時如能捕捉到詩詞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鑰匙。
例如: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個「思」字奠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窗口。詩人為何而「思」?思的對象又是什麼?聯系下文方知,詩人是由於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

5. 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寫詩詞,尤其注重煉字煉句,力求一字傳神,一句傳神。而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蘊及表達技巧。
例如: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的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精練傳神,是該聯的詩眼。「落」給「泗水」以動感,好像從天上落下一般,使靜態的形象動態化;「明」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動感,不說徂徠山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聯系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雋美、秀麗,是為了襯托他與友人的情誼純潔無邪。

6. 從作者的人生經歷突破
「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他(她)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歷突破。
例如: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7. 從詩詞中典故的含義突破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藉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典故,無疑會有助於把握作品的主題。
例如: 遣 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中「楚腰纖細」典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指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詩人借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詩中「十年」與「一覺」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顯示出詩人感慨之深。縱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所遣之懷,不僅有懺悔之意,還有前程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8. 從詩詞的註解突破
有的詩詞鑒賞在原詩之後附有註解,閱讀這些註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以便更准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內容。
例如: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於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後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詩後註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後極其歡快的心情。

++++++++++++++++++++++++++++++++++++++++++++++++++++++++++++++++++++++
剛好在復習,所以整理了。

⑥ 古詩詞中的描寫依依別情有哪些詩句

古詩詞中的描寫依依別情詩句如下:

1.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____張籍《征婦怨》

2.春思亂,芳心碎。____惠洪《千秋歲·半身屏外》

3.君安游兮西入秦,願為影兮隨君身。____傅玄《車遙遙篇》

4.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____白居易《采蓮曲》

5.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____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6.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____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

7.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____李白《夜坐吟》

8.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____韋庄《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9.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0.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____李白《長相思·其一》

11.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____吳文英《宴清都·秋感》

12.掩妾淚,聽君歌。____李白《夜坐吟》

13.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____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

14.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____韋庄《菩薩蠻》

15.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____陳亮《點絳唇·詠梅月》

16.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____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17.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____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18.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____蘇軾《賀新郎·夏景》

19.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____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

20.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21.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____雍裕之《自君之出矣》

22.妾身悔作商人婦,妾命當逢薄倖夫。____徐再思《陽春曲·閨怨》

23.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____李白《折荷有贈》

24.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____歐陽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25.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____李白《楊叛兒》

26.人去鞦韆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____吳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27.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____文天祥《滿江紅·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28.勸君頻入醉鄉來,此是無愁無恨處。____晏幾道《玉樓春·雕鞍好為鶯花住》

⑦ 古詩詞名篇+賞析25首

春江花月夜(其一)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作者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揚子津一帶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把揚州的景色以文字表達出來。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首詩先寫虛度光陰 、報國無門的痛苦,而後贊美主客雙方的才華與抱負,最後以揮灑出世的憂憤作結。全詩感情色彩濃烈,情緒如狂濤漫卷,筆勢如天馬行空。 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贊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眺詩歌的豪情逸興,最後流露出消極出世的情緒。 詩的開頭顯得很突兀,因為李白當時很苦悶,所以一見到可以傾訴衷腸的族叔李雲(李華),就把滿腹牢騷宣洩出來。李白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時間不長便棄官而去,過著飄盪四方的游盪生活。十年來的人間辛酸,作客他鄉的抑鬱和 感傷,積聚在心頭,今天終於可以一吐為快了。 「長風」兩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氣爽之日,目接風送秋雁之境,精神為之一振,煩惱為之一掃,感到心與境合得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萊」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以「建安骨」贊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中間」是指南朝;「小謝」是指謝眺,因為他在謝靈運(大謝)之後,所以稱小謝。這里李白是自比小謝,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一句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抱負。並且「覽」字富有表現力。用了誇張的手法。抒發了作者的遠大抱負。 「抽刀」一句用來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顯得奇特而富有創造性。「舉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脫,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悶心情,同時也抒發了離別的悲傷。 最後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李白長期處於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弄扁舟」。逃避現實雖不是他的本意,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願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縱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這首詩運用了起伏跌宕的筆法,一開始直抒胸中憂愁,表達對現實強烈不滿。既而又轉向萬里長空,精神一振,談古論今,以小謝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遠大抱負。接著詩人又從美麗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悶的現實當中,只得無奈地選擇逃避現實。全詩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憤之中又貫穿著一種慷慨豪邁的激情,顯出詩人雄壯豪放的氣概。

山園小梅 其一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首聯以梅不畏嚴寒、笑立風中起句,「眾」與「獨」字對出,言天地間只有此花,這是何等的峻潔清高。然而梅品雖高,卻不驕傲,只在一方小園而且是山間小園實際是空中樓閣中孤芳自賞,這又是一種何等「豐富的寧靜」與充實的美麗。 頷聯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它為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狀其輕盈,「翩若驚鴻」;「橫斜」傳其嫵媚,迎風而歌;「水清淺」顯其澄澈,靈動溫潤。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暗香」寫其無形而香,隨風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樣富有情趣;「浮動」言其款款而來,飄然而逝,頗有仙風道骨;「月黃昏」采其美妙背景,從時間上把人們帶到一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動人時刻,從空間上把人們引進一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聯極目聘懷,頷聯凝眉結思。林逋這兩句詩也並非是臆想出來的,他除了有生活實感外,還借鑒了前人的詩句。五代南唐江為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既寫竹,又寫桂。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無題,又沒有完整的詩篇,未能構成了一個統一和諧的主題、意境,感觸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將「竹」改成「疏」,將「桂」改成「暗」,這「點睛」之筆,使梅花形神活現。上二聯皆實寫,下二聯虛寫。 頸聯「以物觀物」,「霜禽」指白鶴,「偷眼」寫其迫不及待之情,因為梅之色、梅之香這種充滿了誘惑的美;「粉蝶」與「霜禽」構成對比,雖都是會飛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蟲,一合時宜一不合時,畫面富於變化,「斷魂」略顯誇張,用語極重,將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極致的美」。 尾聯「微吟」實講「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緻,如此咀嚼,雖不果腹,然可暖心、潔品、動情、鑄魂,表達出詩人願與梅化而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詩人對梅的觀賞進入了馮友蘭所說的「天地境界」,人們看到的則是和「霜禽」「粉蝶」一樣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詩人——一個梅化的詩人。

青玉案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此詞抒寫了因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郁不得志的「閑愁」。上片寫相戀和懷念,下片開頭兩句寫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黃昏,仍不見蹤影,或「閑愁」太多。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形象生動。下片的「碧雲」句喻指時光流逝之迅速,末尾連用三個比喻來表現「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詞中他把抽象的閑情化為可感可知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出詞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生動、准確地展現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濛的情景,深得當時人們的贊賞。結尾處「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以江南景色比喻憂愁的深廣,以面積廣大喻愁之多,「滿城風絮」以整個空間立體地比喻愁之深廣,「梅子黃時雨」以連綿不斷比喻愁之時間長和難以斷絕,興中有比,意味深長,被譽為絕唱,賀鑄也因此而有「賀梅子」的雅號,深得當時人們的贊賞。黃庭堅更是極口稱贊說:「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寄賀方回》)。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像: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道是休去倚危欄,休倚危欄時閑愁已是教人斷腸。春已逝,美人遲暮,而憂國之心亦是無處可訴,只有自我勸慰將怨意化為凄婉,雖是纏綿婉約曲,亦有郁憤英氣含而不露。 「詞意殊怨,然姿態飛動,極沉鬱頓挫之致。」(《白雨齋詞詩》) 本篇作於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採納。然而,事與願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這一調轉,並非奔赴 他日夜嚮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願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於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本來,宋室南渡以後,曾多次出現過有利於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於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派失意受壓,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投降路線的口實。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徵。同時,它又象徵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並未束手無策。相反,出於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quot;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詞里,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是第四層。盡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檐蛛網"?即使能象"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徵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後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已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象徵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徵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斗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鬱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於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冬,當時蘇軾知密州。據《東坡紀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蘇軾有《祭常山回小獵》詩雲:「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 蘇軾詞風於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庄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蘇軾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擁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積既久,噴發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氣。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狂」雖是聊發,卻緣自真實。蘇軾外任或謫居時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況。如《十拍子》:「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此中意味,需要特別體會。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綉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鬥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豪興勃發,氣勢恢宏,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斑白,又有什麼關系!以「老」襯「狂」,更表現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令許多尚氣節之士義憤難平。想到國事,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於是蘇軾借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願和盤托出,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潛涵的赤誠令人肅然起敬。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從藝術表現力上說,詞中一連串表現動態的詞,如發、牽、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動形象。全詞表現了作者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橫生,「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久彌珍的名篇。 (2)這首詞寫蘇軾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於一個職業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於蘇軾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他出獵時的激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夥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 qíng 舉起] 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架著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著錦帽穿著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著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隨著他,浩浩盪盪,象疾風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里顯示了作為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確實是壯觀啊!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隨蘇軾這個知州(相當於漢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為百姓的熱情所感動,暗下決心,為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習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鬥猛虎的孫權(孫郎),親手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實際上已經繪製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熱烈的氣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態。 轉入下片,作者又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發有些花白,又有什麼妨礙呢!看來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里所指,已不限於打獵。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麼時候才派馮唐到雲中傳達命令?這里用了漢文帝劉恆時的一個典故。「雲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雲中郡,傳旨赦免前雲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後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並不是無的放矢。因為,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後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徵,又利用「狼」屬於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表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寫離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細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寫景,寓情於景,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詩人的眼中,菊花似為愁煙所籠罩,蘭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時流下的淚珠,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是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的寫照。「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似乎是寫燕子由於羅幕輕寒而離去,實則寫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雙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徵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像,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作者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乃是情理中。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此外,「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在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中被說成「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之境界之一境」。

⑧ 《采微》一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賞析

[今譯]往日離家出征,楊柳輕柔,隨風而舞。如今返回故鄉,紛紛雪花,漫天飄飛回。 [賞析]《採薇答》是一首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徵到回家的詩歌。這四句,是詩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這兩組疊詞,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態、大雪的飛舞飄揚描繪得十分肯體、生動,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這一徵人的內心世界。「楊柳依依」表現他春天出征時對故鄉、親人戀戀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們聯想到他在征程中經受的許多磨難,並襯托出他在返家時滿懷哀傷悲憤心情。清人王夫之說這四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

⑨ 古詩詞賞析

1、 全詞主要運用來了聯想和想像等表源現手法.表達了詩人孤高自賞,不同流俗的思想感情.
2、C、寫笑語歡樂的觀燈者,是為了反襯後文「那人」的寂寞孤獨。

3、B、下片所寫,盡是元夕之夜那些服飾華麗的觀燈女子的音容笑貌。
4、詞的上片,描繪 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的景象,渲染一種節日的氣氛。
5、詞的下篇從敘事內容上看是寫 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與上片所繪之景形成強烈對比,烘托出一個孤高自賞、 不肯同流合污文人形象 。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