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新彩佳作賞析

新彩佳作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18:59:47

㈠ 你看的作品賞析

全詩採用第二人稱的方式,平和沖淡、娓娓道來,象在與稔熟的友人低聲談心,又似與熱情的讀者竊竊私語,剖白肺腑。巧妙的敘述角度,構築了一種特殊的語言環境,親切自然,溫馨恬靜。它彷彿一個花園敞開了月亮門,使讀者很容易讀得進;但其間珍草異卉,曲徑通幽,又使人徘徊其間,很難讀得出。《你看》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又神奇的詩意的花園。
「你看」,突兀的起字像兩盞鮮紅的指示燈,一下子牽住讀者的思維,使它們禁不住隨著詩人玄妙的筆尖遊走,顫動。接著,作者用一連串色彩絢美的意象,組成一組奇麗的畫面,充分調動讀者的視覺力量,以獲取美的體驗。那「像眠後的春蠶一樣」的「太陽」,那「在電桿梢上「的「負暄的紅襟」,以及那「酣眠的錦鴨」、「泊在老柳根旁」,黃絲──紅襟──錦鴨,絢麗多姿的色彩溶入自然質朴的景物,形成一幅靈韻流轉的水彩畫,耀人眼目,撩人心扉。更何況「你眼前又陳列著青春的寶藏」,於是詩人熱情高呼「朋友們,請就在這眼前欣賞!」眼前的良辰美景的確可貴,但詩人在這里更主要的意圖是要為下文作下伏筆。在下一句中,詩人筆鋒一轉,從尋常的歌呤景物轉向更深切的詩歌主旨──借良辰美景抒寫離鄉遊子的懷戀思緒。「你有眼睛請再看看青山的巒障,/但莫向那山外探望你的家鄉。」情韻深摯的勸慰恰恰體現了思鄉情感的激切,一個眼波,一次心跳,都可能引起鄉愁裊裊,無盡無休。鄉愁是那樣沉,重重地牽墜著天涯遊子的心,即使處在前文勾畫的如夢如畫的境界中,即使聽著「那枝頭頌春的梅花雀,/你得揩乾眼淚和他一隻歌。」;即使「看春風解放了冰鎮的寒溪,/半溪白齒琮琮的漱著漣漪,/細草又織就了釉釉的綠意,/白楊枝上招展著么小的銀旗」,鄉愁也不能得到絲毫舒解,反而像個「無情的惡魔。」,「能教你眼前的春光變作沙漠」。家鄉是個美麗而遙遠的夢,天涯遊子全身心地追尋著她,得到的卻總是一個幻影。她在迢遙的遠方招呼著人們,給人以心靈的寄託,卻又總是若隱若現,可望而又不可及。因此,在全詩最後一節詩人禁不住悠悠長嘆:「朋友們,等你看到了故鄉的春,/怕不要老盡春光老盡了人?」歸鄉的夢是難圓的,正象人生理想總是難以盡如人意地完滿實現一樣。春風、白溪、細草、白楊,還有那「招展著」的「么小的銀旗」。「看」的景象越是鮮艷明麗,「思」的對象就越復雜厚重。難道在這良辰美景中使抒情主體愁眉不展,夢繞魂牽的僅僅是現實的家鄉嗎?不,詩的意象是朦朧的,朦朧背後則是復雜多變的象徵。從詩人本身看,家鄉似乎寄寓著一種有關社會人生的理想。詩人渴望沖破現實那死水般的沉寂,用愛與美的光明之火為苦難民族開出一條新路。然而,在20年代中後期的黑暗歲月中,這種理想像那遙遠的家鄉一樣,可望而不可及。《你看》正體現詩人在理想失落後的寂寞、孤獨和無奈。同時,對於讀者來說,我們大可不必局限於詩人本來的意向,因為詩作抽象的語義背景,已使詩作得到了普遍性的升華。這家鄉,或是愛情、或是友誼,或是信念,或是理想,生活中一切美好而不可得的事物,都可能是家鄉的象徵內蘊。抽象的象徵手法,使詩作具有了豐富廣闊的意蘊,而整齊精緻的語言則使詩作籠罩在一片美妙的外紗之中。

㈡ 吳淑姬的作品賞析

關於這首詞的來歷,是有一個故事的。南宋文學家洪邁在其《夷堅志》和王世貞的《艷異編。卷三十》,還有馮夢龍的《情史》一書中,對此都有記載。吳淑姬本出身在窮苦人家,卻遭不幸被當地一惡少長期霸佔。後來別人還誣陷並告發她有偷情的行為,因而被捕入獄。當時審理此案的郡僚,知道她是冤枉的,更對她的才華也早有所耳聞。於是命令獄卒打開她身上的枷鎖,對她說:「久慕你的文采非凡,我也是憐香惜玉的人。如果你今天能即興作一首自詠的好詞,我就會把你的冤情轉告太守。這樣一來,興許能替你開脫罪名,還你清白之身。否則,你會很危險的。」吳淑姬說道:「這個沒問題,請大人出題吧。」時正值冬末春初之際,積雪未消,寒梅怒放,郡僚便讓她以此情景為題,作一首《長相思令》。不一會,她就作出了這一首有名的《長相思令》。「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霏霏,形容大雪紛飛紛亂的樣子。惡劣的天氣下,無情的雨雪正摧殘著不幸的梅花。可她所嚮往的春天,會在何處回來呢?這一句話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在問:在這不公的世道里,我蒙受了不幸的冤屈。不知那位解救我的大人,如今又在何處?「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各位,請睜開眼吧,小心看吧,暗香疏影的梅花依然在那裡傲放。盡管傳來悠悠的羌笛聲想要將它催落,可是,它會毫無所懼的。郡僚聽後深受感動,他不僅收藏了這首詞,而且第二天就告知了太守。君子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女子從此也重獲了自由。這首詞的弦外之音,是不言而喻的。霜雪欺凌下的梅花,有著傲霜鬥雪的精神,有著無比高潔的靈魂。而這株梅花,比喻的就是作者自己。吳淑姬借物自詠,筆法運用得細膩婉轉,使之讀來寓意深刻,真切感人。惠淇源在其《婉約詞》書中收錄了這首詞,並註解為:迎春小詞,以景襯情,寄喻頗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煙雨霏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從何處回」!南宋人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收錄其詞作三首,並寫有:「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陽春白雪》詞五卷,佳處不減李易安。」其中「黠慧」二字,頗值得玩味。也許,這首詞就是一個最好的印證。
——文章摘自青若的《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寫詞的宋朝女子》
小重山
謝了荼蘼春事休。
無多花片子,綴枝頭。
庭槐影碎被風揉,鶯雖老,聲尚帶嬌羞。
獨自倚妝樓。一川煙草浪,襯雲福。
不如歸去下簾鉤。
心兒小,難著許多愁。
作品賞析
荼蘼花欲謝,春意正闌珊。有幸還瞥得見零星的花瓣,點綴在花枝上。空氣中,暗暗流動著少許清香的氣息。雲鎖朱樓,門扉深閉。庭院寂寂春不語,鞦韆架上空無人。風乍起,把幾棵槐樹斑駁的樹影,無情地揉碎了一地。遠處隱約傳來幾聲黃鶯的啼叫,這聲音雖有幾分清脆,可一聲一聲的像是在,催促著春天的歸去。眼看春天就要離開,花兒也要凋謝。往事驚心。。。。。。一個女子,凄然失落下一聲輕嘆:落花時節不逢君。她輕移蓮步,來到了樓前。軟軟地倚靠著欄桿,把一泓秋波,溫情脈脈地流向了遠方。自由飄忽的白雲下面,是一望無際草凄煙迷的景象。細長而濃密的芳草,隨風一波一波地翻卷。那些芳草,就如一陣陣洶涌的浪濤,拍打著她。她的胸口,忽然有些隱隱作痛。她嘆氣,起身回屋,輕輕地放下了簾鉤。屏山半掩人惆悵,殘煙裊裊起寂寥。她無奈地問自己:「為什麼人的心,偏偏就生得這樣的小?這教我又如何能裝得下,那麼多的愁啊!?」
吳淑姬的這首詞,是借闌珊的春意來傷景懷人。其筆調輕柔淺傷,隱約凄迷。《宋詞鑒賞大辭典》的一書中,收錄並精彩地賞析了這首詞。從詞中,我們還可以捕捉得到李清照當年的那種無奈和悲戚。比如「不如歸去下簾鉤」,還有「心兒小,難著許多愁」這些句子,和李清照《永遇樂》里寫的是「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醉花陰》里的「載不動許多愁」,簡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吳淑姬的愁太多,心太小,她無法裝下。李清照則是愁重如山,她無論如何也承載不起。吳淑姬自創了「花片子」和「草浪」兩個新詞語。《古今詞統》眉批雲:「竹浪、柳浪、麥浪與草浪而四」,即指吳淑姬自創新詞「草浪」,直可與前人所創「竹浪、柳浪、麥浪」相媲美。煙草之意象,是作者用來寄託自身情感來進行抒懷的。芳草的無情,恰好似遊子外出不歸的無情。如《楚辭》里寫的:「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范仲淹的《蘇幕遮》:「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還有馮延巳《臨江仙》詞里的:「夕陽千里連芳草,萋萋愁煞王孫」。清朝乾隆間文人陸昶,在其所著《歷朝名媛詩詞》卷十一處曾評吳淑姬言:「筆甚輕倩,能以致勝,人雲不減易安,卻不及易安溫雅。」誠然,她是不能與易安相比的,但她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所謂「襲故而彌新,沿濁而更清,便是上乘」。我更喜歡這種,意境柔美婉約且翻新出奇的詞。蘇軾言:「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許是因眾芳飄零,憐它是開在春天最寂寞的花。許是喜它經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能帶給我一份千百年前的美麗與哀愁。荼蘼花對我來說,一直都存在著極大的誘惑。一個人產生的愁緒,既是無形,也是凌亂的。但它絕非是,莫名而來。無人獲知她心中隱藏堅守的那個秘密,也無人知道她當時曾執著而焦急地等著誰。她依然痴痴地等,等待著春天最後一瓣荼蘼花兒,從枝頭凄美地飄落,直至零落成泥。天地間,一切早煙消雲散。只是從此,不知這世間還有沒有人再記得那一道煢煢孑立的清瘦身影?還記得一個女子曾經的心花怒放,以及一闋花開到荼蘼的傷悲呢?——文章摘自青若的《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寫詞的宋朝女子》
惜分飛
岸柳依依拖金縷。
是我朝來別處。惟有多情絮。
故來衣上留人住。
兩眼啼紅空彈與。未見桃花又去。
一片征帆舉。斷腸遙指苕溪路。
祝英台近
粉痕銷,芳信斷,好夢又無據。
病酒無聊,敧枕聽春雨。
斷腸曲曲屏山,溫溫瀋水,都是舊、看承人處。
久離阻。應念一點芳心,閑愁知幾許。
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覷。
可堪梅子酸時,楊花飛絮,亂鶯鬧、催將春去。

㈢ 彩虹的作品賞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上出現了新名詞「369」。3指的是三八婦女節回,留守婦女;6指的是六一兒童答節,留守兒童;9指的是九九重陽節;孤寂的老人。「369」這一群體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作家畢飛宇就是其中一位,他用短篇小說《彩虹》反映了留守下來的老人與小孩孤獨寂寞的內心。
《彩虹》將藝術觸角有力地伸向了當下的生活,呈現出作者異乎尋常的現實關懷精神。作品對當今社會愈來愈嚴重的老年問題和兒童問題進行了富有深度的挖掘和表現。
《彩虹》一文以社會生活最平常的事例為題材,講述了退休的大學教師夫婦二人和鄰居家小男孩相互交往的故事,反映了當代都市生活的一個側面,既表現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也揭示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存在的對交流的渴望:人與人之間需要彩虹般的橋梁相互勾連彼此貫通。
這樣的主題在文章中並沒有直接的表現出來,而是通過一處處細節的描寫讓讀者明白作者的用意。可以這樣說,《彩虹》的成功,就成功在細節上,一些細節實際上構成了小說的魂。

㈣ 辭舊迎新的前言 佳作賞析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歷代詩人著力描寫的重要內容。在這些詩章中,有記錄各種傳統習俗的,有抒發個人情懷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可謂五彩紛呈。

臘月廿五日,人們開始打掃衛生,以迎新春。清代詩人寫道:「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歷頒來仔細看。」

年末歲尾,百姓希望來年五穀豐登,有「祭灶」風俗。晚清詩人羅昭隱這樣描述:「一盞清茶一縷煙,灶神老爺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

除夕守歲,一家人開懷暢飲,團圓取樂,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歲》詩中雲:「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歲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歲尾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於耳,氣勢如虹。元代詩人趙孟頫在《歲月》中說:「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地落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寫春節喜慶氣氛者,王安石可算寫到極致,他的《元日》詩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更有文人志士借春節抒發情懷,留下不少上乘之作。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獄中度過春節,他慷慨高歌:「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清代林則徐流放新疆,時刻心系禁錮。1842年除夕他在伊犁過除夕,當夜心潮起伏,難以入眠,賦詩道:「流光代謝歲應除,無亦無心判莞枯。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彩勝為爭奮,晚節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瞻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意境豪雄悲壯,讀來令人振奮。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留下不少的春節賦詩。董必武的「舉杯互敬屠蘇酒,席散分賞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遙祝延安景物華」;林伯渠的「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若狂。正是今年風景好,千紅萬紫報春光」,寫得有聲有色,無疑是對祖國的美好禮贊。

還有:http://www.ha.xinhuanet.com/yincang/2005-02/05/content_3692082.htm

㈤ 求名篇佳作及賞析!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賞析:例如不說「失業」或「丟了差使」,
而說「賦閑」,似乎「賦閑」不象「失業」那樣刺耳和使人難堪,有失體面;最後一節既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因所表達的盡是家庭和父親的困境和滄涼的心情與復雜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許多文言詞句,這也籠上了一層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
在寫法上,《背影》的主要特點是白描,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描寫那買桔子時過鐵道的場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
所謂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 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朴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記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實景的藝術效果。

《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請讀下邊的文字: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記寫了當時父親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
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
作者沒有什麼形容的筆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極朴實的文字,卻生動地勾畫了父親的形象。
那父親送行的一幕,是發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極為傳神地把當時的動人情景再現出來,我們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寫技巧。這種筆墨,乍看似「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起筆似覺平淡,實際上卻在平淡中顯露新奇:

為什麼「我」最不能忘記的不是父親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這就造成了懸念,使讀者急於要追讀下去,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敘。「不相見」三個字也頗具深意,讀到後面就會明白。
第一次流淚,是悲哀。
因為作者懷著沉重的心情,從北京趕到徐州跟父親一起奔喪,見到那「滿院狼藉的東西」,觸目傷懷,才不禁潸然淚下。
一般而論,人若處在貧困潦倒和無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於外力的恩賜,希望化險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親被生活所逼迫,故懷著「天無絕人之路」的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實際上,由於帝國主義的瘋狂掠奪,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又加上軍閥的連年混戰,使得廣大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餓殍盈野、難民雲集的時勢下要想找個差事,比登天還難!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這次分別時的家庭境況:祖母去世,父親失業,變賣典質還舊債,又借新債辦喪事,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裡,父親出外謀事,兒子離家讀書,真是一次悲傷的離別。這些交代講明了這次父子分別的背景,為寫「背影」,渲染了悲涼哀愁的氣氛。對深化主題起到了成功的鋪墊作用。在文中這樣的鋪墊還很多。如描繪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寫父親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照看行李、揀定座位、囑托茶房,寫這些細心照料為下文具體描繪「背影」作了鋪墊。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敘寫的主要內容,況且作者本也無心「遊逛」,因此只一筆帶過。
到了浦口車站,父親忙著為「我」照看行李,又為「我」雇請腳夫,還親自送「我」上車,並揀定一張座位。已經照顧得如此細微周詳,父親還有點牽腸掛肚,於是又不厭其煩地向「我」囑咐一大堆像叮囑從來未出過遠門的稚童那樣的話語,以致「我心裡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細針密線地描繪父親的行動、語言、性格,突出了父親對「我」的體貼和關懷,把一個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樹立起來了

㈥ 世界美術作品賞析

一、莫奈《印象·日出》。

這幅名畫是莫奈於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他在同一地點還畫了一張《日落》, 在送往首屆印象派畫展時, 兩幅畫都沒有標題。一名新聞記者諷刺莫奈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 只能給人一種印象」。莫奈於是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出·印象》。它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 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

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 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 模模糊糊看不清, 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當時有個批評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印象。日出》一畫的標題,譏諷這個畫展的畫家是「印象派」。「印象派」最基本的一個特點,是由於他們吸收了當時一些科學家對於色彩的研究成果,通過自己的寫生實踐,發現了過去長期不被人們注意的一些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的色彩上引起了一個重大革新。

㈦ 歐亨利作品賞析

(一)
歐・亨利小說的賞鑒

在有些讀者眼中歐・亨利小說最為人熟知與稱道的特點是結尾出人意料,其實這種看法太過局限或是缺乏文學的賞鑒能力.這種看法無疑是否定了歐・亨利小說的諸多文學價值與欣賞性,也是對作者的片面評價.如若細讀歐・亨利小說的讀者,定會找到在其它眾多短篇小說中難以尋覓的閃光點及作者獨特的風格和迷人之處.

㈧ 百駿圖的作品賞析

《百駿圖》,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郎世寧使用的是中國軟筆,卻按西畫的透視和光感等技巧,把花卉的形態和神態表現出來,體現了高超的寫生功夫和創意能力,畫得相當精細,立體感極強。雖然用的不是油畫用的油彩,卻栩栩如生,逼真到讓人忍不住觸手去摸。
中國畫是散點透視,西畫是焦點透視。這種透視效果在這幅冊頁中充分體現出來。這些技法對後來中國畫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注重形象的解剖結構、光影效果及立體感。同時他又將中國畫法巧妙地與西法相融合,突破了明清時期大部分山水、花鳥畫作品以水墨為主流的表現方法,而另闢蹊徑,創造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繪畫新風格,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對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和沖擊。
郎世寧幾乎將當時歐洲主要的藝術品種和技法都介紹到了中國,給中國畫家帶來了全新的視覺和審美感受。可以說清代宮廷繪畫的典型風格,就是在郎世寧所傳來的歐洲繪畫風格的影響所形成的。
《百駿圖》長卷洋洋灑灑,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滾嬉戲、或交斗覓食的馬兒,它們聚散不一,自由、舒閑。畫作中的馬兒還有人物、山水、草木,無不精緻寫實,比例結構的精準和對光的運用所表現出的立體感,顯示出畫家深厚的西學功底;而勾線、皴染又都是傳統的中國手法。這幅形象逼真、構圖繁雜、色彩濃麗的長卷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畫家給予人們足夠的空間,它不是一覽無余,而是令人產生無邊的遐想。 《百駿圖》的作者,郎世寧,一個來自米蘭的傳教士,一個康雍乾三世的宮廷畫家,一個用藝術把中國和世界聯系起來的偉大的文化使者。

㈨ 陶汝鼐的佳作賞析

他的文章內容也多抄是涉及襲到明清之際的歷史,憶古思今,文筆縱橫馳騁,頗有氣勢。
《榮木堂文集》共十二卷,目前所以見到的最早的刻本是清康熙年間的刻本。卷一為論、策和代人所作的制詞,卷二到卷四為序,卷五為志序,卷六碑記,卷七游記,卷八傳、志傳,卷九題跋,卷十書啟,卷十一祭文與墓誌,卷十二雜著。作者並不是一位關心時政的人,入清後,雖歸隱不仕,但卻也並不繼續抗清的活動,反而是安於現狀。因此文集中不象當時大多數明朝遺民的作品那樣,充滿了明顯譏刺怨懟清朝統治的文字,相反,在某些文章中還流露出對清王朝有所稱頌。如卷四《新修長沙府志後序》稱清朝統治者使「世亂而復始,地危而復安,政教失而復修,如行■海中再睹澄霽。幸矣!」

㈩ 中學生佳作賞析

----- 自己的軌跡------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題記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卷雲舒。凝視著時光的匆匆流去,有些悵惘,有些感傷。如何才能挽留那逝去的青春?於是我踏上了尋覓的旅程。

走過草地,看見了伏埋的枯草。當我感嘆生命逝去的悲涼時,嫩綠的青草卻在告訴我:它也有過青的軌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它還在延續自己的軌跡。

漫步於小溪,清澈的溪水一見到底,一顆顆圓滑的鵝卵石靜靜地躺在河底。我感嘆它沉寂的生命時,溪水碰擊卵石所發出的清脆聲音卻在告訴我:它也瀏覽過名川大海,在驚濤駭浪里打拚過,它那被磨打去的尖尖的稜角,難道不是最好的證明?

經過一片小樹林,我發現一隻小小的蝸牛。我感嘆它脆弱的身軀時,它身後的那一段長長的水跡告訴我:它也有努力過的軌跡,它不顧自身有多麼弱小,前方永遠是它勝利的彼岸。我被這頑強的生命震撼啞然失聲。

我駐足了,我不敢再前行,因為它們都在大聲地向我宣告:我有自己的軌跡!

是啊, 圓明園的殘垣是那麼無力,卻在赫然昭示著自己燦爛過的痕跡;中國晚清落後無能,但也有過唐宋鼎盛時期繁榮的軌跡;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給我國傳統文化鋪墊了前進的軌跡,而人類文明的發展又成為世界進步的軌跡。

何處有我的,屬於我自己的軌跡?

小草告訴我,那天真歡樂的童年,難道不是你「青澀」的軌跡?

卵石告訴我,哭鼻子時自己抹乾眼淚,難道不是你堅強的軌跡?

蝸牛告訴我,拿到滿分考卷的時候,難道不是你努力過的軌跡?

是啊,那是屬於我自己的軌跡!

歲月的塵埃不能掩埋我自己的軌跡。看見太陽,我知道自己笑過;看見雨,我知道自己哭過;看著自己,我更明白自己成長過!歡樂和笑聲,愁苦與眼淚,都成為我成長軌跡中靚麗的風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

對於未來,我更加自信。有一天,我會驕傲地說:「看,那是我的軌跡。」

點評:這篇文章有 散文詩似的美。無論結構安排,還是語言運用,都給人美的享受。前半部分鋪陳展開寫小草、卵石、蝸牛的軌跡,後半部分對應點明自己的軌跡,從詳略處理與前後照應之中,我們看出了小作者思維的獨特與手法的巧妙。語言的提煉頗見水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