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野望賞析首聯

野望賞析首聯

發布時間: 2020-12-23 16:29:22

1. 新晴野望 王維分析頷聯與首聯

樓主你好!新晴野望 頷聯與首聯賞析: http://www.trgroup.com.cn/ywxxb/coachi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4。 希望幫到你!~

2. 《野望》王績 首聯中運用了哪兩個詩人的詩句

首聯只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作用是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野望》的首聯是: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白話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原文:

原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2)野望賞析首聯擴展閱讀

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

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創作背景:王績入唐後以秘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3. 1:結合首聯和尾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野望(王績)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樹樹皆秋色,專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屬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採薇。
結合首聯和尾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答:首聯點明躬耕歸隱身份,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尾聯表明在現實中難覓知音,孤苦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 野望的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野望》的首聯將作者的心緒交代得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頷聯描寫的是秋天山林之靜景,從正面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的心緒,給人一種荒涼落暮之感。
頸聯描寫的是傍晚時分人的活動,從反面襯托除了詩人郁悶孤單的心境。尾聯直抒胸臆,詩人從美好而熱鬧的場景中回過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種茫然若失、孤獨無依、苦悶惆悵的心緒。

5. 野望首聯中望字的意蘊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望」既寫詩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詩人內心的期望, 希望覓得知音,得到理解、賞識和重用。
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績的代表作之一。
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首句給中間兩聯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頸聯寫秋野動景,於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而近的動態,也依稀可見。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陶潛《移居》),該多好!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並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6. 野望杜甫中,這首詩情感豐富請結合注釋說說首聯表達了作者怎樣

《野望》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雖是寫郊遊野望的感觸,憂家憂國,傷己傷民的感情,迸溢於字里行間。詩的首聯寫從高低兩處望見的景色。頷聯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飄散和自我孤身浪跡天涯。頸聯繼續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末聯以出效極目,點明主題「野望」,以人事蕭條總結中間兩聯。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淳樸。杜甫《野望》詩共有兩首,均表達出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國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懷。

【註解】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邊地。

5、清江:指錦江。

6、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於此橋。」這兩句寫望。

7、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韻譯】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

海內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聖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遊,常常極目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像。

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為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的有關家國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聖朝」的內愧。「供」,付託。「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於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郁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愁,為「涓埃」未「答」抱愧。

此詩前三聯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為向內審視。尾聯才指出由外向到內向的原因。在藝術結構上,頗有控縱自如之妙。

【點評】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吐蕃在四川邊境作亂,作者身居草堂,以「野望」為題,表現了一種感傷時局、憂國憂家、懷念諸弟的沉痛感情。本詩由景入題,憂時憂國,語言淳樸,感情深沉。

詩的首聯寫野望時所見的西山和錦江景色;頷聯由野望聯想到兄弟的離散和孤身浪跡天涯;頸聯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尾聯寫野望的方式和對家國的深沉憂慮。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遠望蒼茫的岷山,終年積雪,松(今四川省松潘縣)、維(今四川省理縣)、保(今四川省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城都有重兵駐防;近看南郊外百花潭清澈見底,錦江碧水東流,萬里橋橫跨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海內連年戰亂,流落在河南、山東一帶的幾個兄弟音訊斷絕;彼此漂泊天涯,遠離家鄉,只我孤身一人在此,好不凄楚。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我只有將遲暮之年,交與多病的身軀;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我至今尚未能為國家盡一點綿薄之力。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我獨自騎馬郊遊,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地蕭條,不禁令人神傷。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稱他的詩為「史詩」。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准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初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代研究者的贊賞。

杜甫不只在中國流名,還揚名海外。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他對日本文學影響相對較晚,直到十七世紀他在日本擁有和在中國一樣的名聲。杜甫對松尾芭蕉的影響尤深。杜甫也是美國作家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歡的作家。

7. 新晴野望詩歌的首聯抓住什麼特點概寫詩人「新晴野望」的感受請用原文回答並做出恰當解釋。

《新晴野望》首聯,「原野曠」和「無氛垢」六個字,便展現出經過雨水沖洗,空氣特別專清新明凈屬,沒有絲毫塵埃,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由於抓准了環境特徵,不假雕繪地真切地再現出來,一下子就把讀者引進雨後新晴的原野上去,同詩人一起極目遠眺,一道呼吸新鮮的、潮潤的空氣。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描繪了在初夏雨後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田園風光,寫出了農民抓緊了雨過天晴的有利時機而突擊耕種的情形,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眷戀田園的情懷。

8. 《野望》一詩中首聯用了哪位詩人的詩句有什麼作用

用的是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內。作用是表現了百無聊容賴的彷徨心情。

(1)《野望》的首聯是: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白話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2)《野望》首聯中的「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白話譯文: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8)野望賞析首聯擴展閱讀:

王績的《野望》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閑適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詩人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後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

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9. 王績的野望中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

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以平平淡淡的敘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詩人兀立在東皋之上,舉目四望,一種莫可明狀的孤寂無依的愁緒湧上心頭,使之無法平靜下來,以此觀景自然會塗上一層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並為中間四句寫景提供巧妙的鋪墊。

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9)野望賞析首聯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

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10. 野望,首聯化用了哪兩個詩人的詩句,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首抄聯,景中含情,景襲中有人。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幅圖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天邊滿是煙霞,詩人獨自一人登上東皋極目遠望,左右徘徊不已,心裡默默念著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薄暮」交代時間,渲染氣氛,「東皋」點明地點,「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態,復雜抑鬱。這兩句看似平平淡淡的敘述,卻把作者的心緒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