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海的賞析

海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14:59:55

1. 臧克家的詩《海》欣賞完後有什麼賞析



臧克家

從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顏色;
從一陣陣的回清風,
嗅到答了你的氣息;
摸著潮濕的衣角,
觸到了你的體溫;
深夜醒來,
耳邊傳來了你有力的呼吸
第一,作者幾筆點染出海岸景物的七彩,與海水的碧藍和浪花的白色相映襯,情趣更加濃郁。文章寫海岸上的建築只擷其一角,但大大小小的建築風格鮮明,形態各異,色彩絢麗。再推開鏡頭,與寬闊壯觀的大海風光渾然一體,更是美不勝,,令人贊嘆,足見作者運思的匠心和寫法的獨到.
第二,寫景寓情,含意較深。本文寫海,寫了海聲,海色,海勢,讓人真切而充分地領略到大海的壯美,同時,作者的擬人筆法,讀者也不難體會到其後旨在寫海的性格。海有博大溫柔的一面,也有泡哮怒吼的時候,寫前者在於稱頌它能淹沒人世間的「丑惡骯臟」,而奉獻於人以光明與真情,寫後者則意在告誡人
們優勝劣汰的無情。

2. 泰戈爾《海邊》賞析

貝殼,海沙與浪花,在孩子們眼中,大海是唱著歌謠的母親,帶來無窮的歡樂。魚、珍珠和貿易,在成人的眼中,大海是富含商機的凶險之地,隨時湧起致死的波濤。這是泰戈爾在詩歌《孩子們在世界的海邊聚會》中描繪的場景。從孩子到成人,我們經歷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大海依舊,童年的快樂哪去了?
泰戈爾一生信奉生命的哲學,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以兒童為主題的詩歌,他把對兒童的愛傾注詩中,熱情贊美童真之美與快樂,他把對兒童的愛當做事業,傾力創辦讓「心靈自由呼吸」的國際學院。在印度海港城市加爾各答有兩個地方被稱為泰戈爾「故居」
孩子們在無邊的世界的海濱聚會。頭上是靜止的無垠的天空,不寧的海波奔騰喧鬧。在無邊的世界的海濱,孩子們歡呼跳躍地聚會著。
他們用沙子蓋起房屋,用空貝殼來游戲。他們把枯葉編成小船,微笑著把它們飄浮在深遠的海上。孩子在世界的海濱做著游戲。
他們不會鳧水,他們也不會撒網。採珠的人潛水尋珠,商人們奔波航行,孩子們收集了石子卻又把它們丟棄了。他們不搜求寶藏,他們也不會撒網。
大海湧起了喧笑,海岸閃爍著蒼白的微笑。致人死命的波濤,像一個母親在搖著嬰兒的搖籃一樣,對孩子們唱著無意義的歌謠。大海在同孩子們游戲,海岸閃爍著蒼白的微笑。
孩子們在無邊的世界的海濱聚會。風暴在無路的天空中飄游,船舶在無軌的海上破碎,死亡在猖狂,孩子們卻在游戲。在無邊的世界的海濱,孩子們盛大地聚會著。
詩人用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孩子們在海邊嬉戲,與成年人在海上尋求財富的場景。在詩中,大海是孩子們的樂園,卻是大人們的名利場。詩人將大海的寬容慈悲與狂暴無情分別對應於兒童與成人的世界:對於海邊聚會的孩子,大海是母親,喧笑、微笑,唱著無意義的歌謠;對於在大海中奔波航行的成人,大海是風暴、破碎、致人死命的波濤。簡單質朴的詩句在情感與語境中迅速轉換交錯,彷彿一頁頁對比強烈的畫面翻過。以大海為背景,成年人的爭名逐利的勞苦為襯托,使孩子們的游戲更見純凈與快樂。正如泰戈爾自己所言,一切世界文明最終都將被時間帶走,在本詩中,海浪帶走一切痕跡,只有孩子們純真快樂的天性永存

3. 大海的鑒賞

博爾赫斯的詩歌創作從接受現代主義影響啟程,兼取西班牙極端主義流派和卡夫卡、愛倫,坡等人的表現手法,逐漸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夢魘與智慧共存,並與玄學一同作神話處理,這種風格在《大海》中得到了很鮮明的表現。這首詩並非植根於現實生活,而是他那深邃的思考、豐富的想像、淵博的知識和優美的語言的結晶。
由於博爾赫斯擔任著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他的一生的大部分時是在圖書館中度過的,所以除了重大政治事件給博爾赫斯的現實觀蒙上陰影外,這種館長經歷使詩人與現實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疏離。這首詩是詩人晚期的作品,晚期的博爾赫斯認為現實一片混亂:「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謬誤,一個拙劣的模仿品。宇宙的景象僅是一種幻覺,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詭辯,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鏡花水月。」他認識到了時間永恆而生命微渺的無奈存在的荒謬、個性的泯滅以及人對自身價值的探究和對絕對真理的追求的無望,他開始了對死亡、虛無、偶然、永恆等主題的追索,這種背景使《大海》在表現景觀的同時也有了多層次的意味和「黑洞式的深邃」,具有豐富的哲理意蘊。
博爾赫斯對世界的體驗有他獨特的方式,他喜歡天馬行空式的冥想,而不是感官所能觸及的直接觀照。因此,在《大海》一詩中,詩人把大海看做人類歷史的見證,在題詠大海中抒發著詩人對自然、人生的種種慨嘆,在這里大海與時間、夢幻、死亡、迷宮等神秘莫測的事物虛虛實實地結合在一起,有著較他人詩作更深刻的意蘊與內涵。
博爾赫斯在詩的開頭就把距離縱向與橫向拉伸,追溯到「在夢幻(或是恐怖)編織起神話和宇宙起源的學說以前」的時光,描摹了一個「在時間鑄入日子以前曾經,存在過大海」的時間,那時「曾經有過永遠的大海」。這樣一下子就將讀者帶入一個荒涼、遙遠的意境。詩人躑躅神遊於廣闊的大海之中,開始沉思默想。
大海好像是命運的喧囂,具有新奇的生命力,「誰望著它,誰就是第一次見到它永遠如此」。大海又是自然的代表,它來自大自然,有像「美麗的夜晚,月亮,火堆的烈焰」一樣的生命力與震撼力。讀到這里,我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博爾赫斯是借景抒情的高手。他筆下的大海有著油畫的灰調色彩,這種色彩所表現的空靈意境就像中國的山水畫,那種「詩情畫意」是任何西方風景畫都不具備的。
《大海》一詩還突出地體現了博爾赫斯「寄情於景」的創作風格,詩人由觀海再由海反觀,最後與海融為一體,這時,海的方向就是詩人渴望的方向。詩人最後問道:「大海是誰,我又是誰?」這表現了詩人一貫的思想:孤獨、迷茫、惆悵。結尾使詩歌籠罩著憂郁、悲涼的氣氛,內容艱深、玄妙,詩人的「沉思」又將讀者帶入一種飄逸的境界。詩歌的情感基調雖然低沉,又著實優雅感人。
博爾赫斯早年受尼采、叔本華等人的不可知論和宿命論的影響,又加上他的個人經歷,所以他認為人生在世猶如墜入迷宮,既看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路。可以說《大海》集中表現了藝術世界的一種悖論式存在:激情與孤獨。這兩;種表面看似無法和諧的精神狀態共處於他的《大海》之中,他對時空的迷惑、對人性的迷惑都充斥其中,所以我們很難在他的詩歌作品中找到幾行完全激情洋溢的詩句。從某種程度上說博爾赫斯的孤獨成就了他的藝術,孤獨已經內化為他精神的一部分,他的孤獨充當了天使,為他隔開了另外一片天空,在那裡可以盡情馳騁想像而不必受到有形物的限制。博爾赫斯的詩歌得益於孤獨的自由想像,即通過語言和幻想對宇宙、時間、死亡、夢幻和生命加以迷宮式的組合與重建,使時間消失,或固定,使空間倒置,或穿插,從而形成撲朔迷離的藝術境界。
博爾赫斯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樣強,他寫的句子精闢深邃,警句連篇,耐人尋味。在一般情況下,他的理念總是帶有可感知的特徵,總是以有尺寸、有音響、有色彩、有質感的形體出現;但是他也不排斥抽象。本詩表達精練,意境簡約而又豐富,在簡單的詞句中蘊含了深厚的內在意蘊和深長的言外之意。同時,詩人由於情感經歷的波折而導致的內向性格、濃重的清教徒式的清高意念在這首詩中也表現得十分明顯。那簡潔有力的語言給人以極大的感染力,那深邃蒼茫的場景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

4. 舒婷 致大海賞析

賞析.
舒婷的《致大海》是詩人把大海作為一面鏡子來表現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

舒所表達的是對生活的感悟,「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變幻的生活。大海有漲有落,有風暴,有平靜;它多變,並不完美,但它真實。望著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觀望生活的戲——有悲有喜,包羅萬象。感受著大海的寬廣與靜寂,就像在感受自己。
大海是社會,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則像海燕一樣,堅強地在生活風浪中自由飛翔,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舒採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她的大海是對生活細膩的觀察,海邊的每一種風景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詩人將自己對生活的詮釋融入對大海的描寫當中。詩中多處運用了排比,反復。

舒婷是朦朧派的代表詩人,她以大海寫出對生活的感悟,啟發人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1)舒婷的《致大海》是詩人把大海作為一面鏡子來表現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闡述主旨是對生活的感悟,大海是社會,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人要象像海燕一樣,堅強地在生活風浪中自由飛翔,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主旨表達人面對生活要心胸豁達,極積向上的人生真締.
(2)指大海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另一方面則暗喻了生活就像大海一樣變幻莫測,波濤洶涌。
(3):作者在詩中把貝殼比作是夏夜的星,把勇敢的人比作疾飛的海燕。
(4)有沉淪的痛苦 也有蘇醒的歡欣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有沉淪的痛苦 也有蘇醒的歡欣 把黑暗放下,就是光明 把損失放下,就是收獲 面對現實生活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淚水, 自己要像海燕一樣,堅強地在生活風浪中自由飛翔,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5)有勇氣直面痛苦,有信念解決困難,有夢想塑造未來,有頭腦有智慧,有思想有品格,面對坎坷,首先要有大海一樣博大的胸懷去承擔它隨之帶來的痛苦,其次要有決心毅力和智慧去化解困難,最後,要有一顆自由的心來儲藏回憶,感恩這一切磨難給自己帶來的精神財富,和豐富的靈魂,以及經歷坎坷後的從容氣質。

致大海真的是很好的作品,澎湃的感情化作詩意,理智的思考蘊藉其中。其對人生·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悟加上流暢的情感述說使其達到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5. 面朝大海的賞析

這首詩以明朗清新的語言,唱出了詩人的真誠善良——願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摯。
這首詩共三節,第一節虛構了詩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圖景:既有詩人嚮往的平凡生活的內容(關心糧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閑散的生活風格(喂馬,劈柴,周遊世界),更關鍵地在於它的清靜與獨立——獨立於社會人群的邊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幸福是現實與理想、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統一,屬於未來,屬於幻想。第二、三節由描繪景象轉為抒發情感,詩人由已及人,表達了對親情友情的珍惜,情感涉及面次第展開,胸襟逐漸開闊,尤其詩歌第三節對「陌生人」的三「願」中,最後的「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在全詩中起著總括的作用,博愛之情溢於言外。然而詩歌至此,情感突然發生逆轉,「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猶言塵世的幸福與詩人無關,顯示出詩人矛盾心理狀態:剛對世人表露赤誠心懷,很快轉過身,面朝大海,背對眾人;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和其光,同其塵」,不甘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一個「只」字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決心,他終於還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春暖花開」的祝願只是詩人臨行的贈品。
這首詩集中體現了詩人單純而明凈的特有風格。鄒建軍《試論海子的詩歌創作》總結海子詩的特點:一是意象空曠;二是以實顯虛,以近顯遠;三是語言純粹、本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兩個短語可謂海子的天才創造,不僅意象開闊深遠,而且韻味無窮。詩歌平白如話,情感表達真實、自然、朴實無華。

6. 大海 歌詞 賞析

1986年的7月6日,張雨生的妹妹不幸溺水身亡,享年15歲,這給了張雨生不專小的打擊,而張屬雨生之所以能夠接《大海》這首歌,就是因為他要用這首歌表達他對逝去的妹妹的思念,所以說這首歌處處都會流露出思念的情感,這也正是這首歌的意境所在。

大海 - 張雨生

作詞:陳大力 作曲:陳大力、陳秀男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 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

想要說些什麼 又不知從何說起 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邊看那潮來潮去 徒勞無功想把每朵浪花記清

想要說聲愛你卻被吹散在風里 猛然回頭你在哪裡

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戀 就讓它隨風飄遠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 就像帶走每條河流

所有受過的傷 所有流過的淚 我的愛 請全部帶走

(6)海的賞析擴展閱讀

《大海》是台灣歌手張雨生的第四張個人專輯。內含的同名歌曲《大海》人們至今耳熟能詳,同時也被輿論誤導稱為了所謂「最傑出」的代表作。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1997年11月12日),出生於台灣省澎湖縣馬公市,歌手、音樂人、製作人。

7. 我們去看海的賞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表達了作者對海邊的嚮往。

這首詩,作者用輕快的詩句,寫出了自己贊美大海、熱愛大海的情感,詩的第一節說我們去看海,是一種邀請的形式,這一節與最後一節相互照應。第二節和第三節運用了暗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說海里的資源豐富,有陸地上沒有的東西,好像一個大寶庫。

我們在海里玩耍,歌聲和笑聲伴著我們濺起海水,濺起水花的聲音像歌一樣,我們在海的懷抱里,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方法彷彿將我們和大海融為一體了。看海,即使去過許多回,也都十分的興奮愉快。同時,作者希望我們的胸懷像海一樣寬大。在作者的十四行詩句中,我們吟誦著,不難體會到作者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

流露在他詩里的感情,是美的;展現在他詩里的生活,是美的; 反映在他詩里的自然,更是美的。生活的美、人情的美、自然的美使他的詩給了我們一個很美很美的世界。

那是一個明麗而和諧的世界;那是一個善良而友愛的世界;那是一個人與自然相互溝通了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童話的,也是真切的。是詩人用童話的眼睛反映出的世界,用童話的心靈感應出的世界。

(7)海的賞析擴展閱讀

《我們去看海》,詩歌集,作者金波。有同名詩歌。金波:1935年7月生於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

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餘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影子人》、《白城堡》、《追蹤小綠人》等多部。

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評論集《追尋小精靈》。選集《金波兒童詩選》、《金波作品精選》以及《金波詩詞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

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我們去看海

8. 海的詩歌鑒賞

這是一首思鄉的抒情詩。詩人以豐富的想像描繪廠故鄉的自然風貌,以深沉的感情歌頌了故鄉母親的養育之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的眷戀。
詩人的情思,寄託在海洋這個形象中。詩中的海洋有三種內含:第一個是回憶中的海洋即詩人的故鄉。那裡有乳汁般養育過詩人的海水,有催眠曲般動聽的濤聲,有波浪放出自的白光。第二個是現實中的洋。「浪一陣陣撲過來又退回去,遠遠地望見彼岸的白光。」詩人是在海邊上望海興嘆,隔海思鄉。第三個是詩人心中的海洋,它是由第一個海洋幻化而來,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感覺到「在我的胸頭盪漾」。一首詩中競容得下三個海洋的形象,可見詩的容量之大,不愧是一首詠海詩。
這三個海洋,就如三顆明珠,然而它們並非各自孤立,互不相於。聯結它們的,是詩人豐富的想像同深沉的感情所織成的金線。別林斯基說過:「在詩中,想像是重要的活動力量,創作過程只有通過想像才能夠得到完成。」這是因為想像不受但想像也不是胡思亂想,信馬由韁,而是「神與物游」,必須以現實生為依據,起有起處,落有落點,起落之間合乎邏輯。詩中第二個海洋即現實中的海洋,是詩人展開聯想的物質依據。詩人看到這「一陣陣撲過來又退回去」的海浪,不禁觸景生情,油然而生思鄉之情。了:腦海中出現了第一個海洋即故鄉的形象,它的出現,使詩人思鄉之情得到充分的表達。由於這種思念的強烈,由於這思念的持久,相象中的故鄉便自然而然地刻印在詩人的心中,第二個海洋又化成了第三個海洋,對故鄉的思念「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由一時的回憶,變成了永久的銘記。詩到這里,詩人的思鄉感情得到更深一步的體現,達到了刻骨銘心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這番的想像,由海而始,由海而終,密不可分,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個海的世界。詩人對故鄉多少的情,多少的愛,多少的思念多少的回憶,統統化成了海的博大,海的深沉和海的永恆。

9. 對《闊的海》賞析盡快

賞析徐志摩的《闊的海》

闊的海
徐志摩
闊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隻內巨大的紙鷂
上天容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風;
我只要一分鍾
我只要一點光
我只要一條縫,——
像一個小孩爬伏
在一間暗室的窗前
望著西天邊不死的一條
縫,一點
光,一分
鍾。
[賞析]
這首詩表達對現實生活所感受到的壓抑及其掙扎。
這首詩構思很巧妙。開頭的「不需要」和「不想」與下文的三個「一」形成強烈對比,把作者的追求襯托得更加可憐。表面的「無怨」中隱藏著對海闊天空而不可得的「怨」,比直抒「怨」更引人同情。此外,用「小孩」純潔、渴望自由的天性比喻詩人的人格和追求純潔無暇也是構思匠心的。
這首詩的形式既然自然又巧妙。特別是採用特殊排列形式加重了最後九個字的分量,而「縫」、「光」、「鍾」更是力透紙背。詩人根據表達情感的需要而創造了新的形式,令人贊嘆不已。

10. 普希金《致大海》段落賞析

在詩中,普希金尊稱拿破崙是「一處峭岩」,稱聖赫勒拿島上拿破崙的墓地是「一座光榮的墳墓」。1821 年5 月5日拿破崙去世,普希金得到這個消息後,思潮起伏,於6 月18日創作了著名的抒情詩《拿破崙》。詩中,普希金公正地譴責了這位給人民「留下了血腥的記憶」的「被判罪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為「暴君」的「貪得無厭」和「出奇制勝的兇殘」。

但更為主要的是,詩人以深刻的歷史理解詠嘆了拿破崙的歷史貢獻,回顧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詩人崇敬地稱拿破崙孤寂的死是「偉大的人物明星殞滅」,稱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卻在閃爍」。

詩人站在歷史發展的致高點肯定了拿破崙對俄國和世界歷史的重大意義,拿破崙曾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引入俄國,激發起俄國一代年青知識分子反抗沙皇專制暴政的革命熱情,推進了俄國和整個歐洲反對封建統治的民主主義運動的發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崙》詩的最後稱「他為俄羅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給世界以永恆的自由」。這也正是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歌詠拿破崙的重要原因。

(10)海的賞析擴展閱讀

《致大海》創作於1825 年。當年,詩人由南俄流放地敖德薩被押解到其父母領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軟禁。《致大海》在敖德薩開始釀,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最後完成。

詩人一生憧憬自由,抨擊暴政。但他一生卻是被禁錮在專制暴政之中。《致大海》是在追求自由而不得,個人自由步步喪失的心境下創作的。詩人告別黑海之濱的敖德薩,面臨波濤洶涌的大海,想到自己即將被押解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陰郁的未來,不禁浮想聯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