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小赤壁詩賞析

小赤壁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35:10

Ⅰ 赤壁古詩的品析和鑒賞

赤壁
折戟⑴沉沙鐵未銷⑵,
自將⑶磨洗⑷認前朝⑸。
東風⑹不與周郎⑺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⑼。[1] [2]
詞語注釋
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銷:銷蝕。
⑶將: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凈。
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⑹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⑻銅雀:即銅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台,樓頂里有大銅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⑼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3-4]

白話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寫作背景
編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Ⅱ 古詩賞析 急啊

.秋詞(劉禹錫)中「排..引」的妙處 ;排雲上:沖破陰雲。景引詩情!
2.渡漢江(宋之問)中「斷'的表達效果 「斷」又做「絕」。。「斷」字「復」字,似不著力,卻很見作意。
3.赤壁(杜牧)賞析
二、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於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的風雲人物,後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3.游山西村(陸游)概括游山西村的所見所聞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衫,普通帽,簡朴古風依然存在。
從今日起,若可以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家朋友柴門。

4.送春(王令)賞析
【賞析】
這首詩寫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喚不回來的。
後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著的形象,藉此表現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里行間充滿凄涼的美感。
東風就是指春風,子規,杜鵑鳥經常在暮春啼叫。
詩人用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來表達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意思,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度。這首詩的子規(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里借喻哀傷,凄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前兩句詩中的"落更開"和"燕飛來"寫出了春景怎麼樣的特點?
「落更開」描述了三月的花謝了又開,表現了春光未逝;「燕飛來」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飛來飛去,表現了春光生機猶在。
5.天凈沙.秋思 小橋流水人家被穿插到詩中有什麼作用
寫景鋪墊.反襯心情暗示了思鄉,和獨孤的境況.所以後句道出了人在天涯的心中隱痛和處境!
6.解說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與老朋友在黃鶴樓告別,孤單的小船好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能看見長江在滾滾翻動。
7.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詩歌有那些?
http://..com/question/83137237.html?si=1
8."造化鍾神秀」賞析
自然似乎對泰山情有獨鍾,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邊亮,一邊暗,就好像一邊是黃昏,一邊是晨曉。「鍾」,聚集或集中之意。「陰陽」,山北背日為陰,山南向日為陽。「割」字用在這里,恰當地描繪了泰山的高峻奇險。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說:「岱宗如何,意中遙想之詞,自齊至魯,其青未了,言岳之高遠,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鍾,矗天而峙,昏曉於此判割,二語奇峭。」這兩句詩已經體現出杜甫造語煉字精雕細刻、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特點。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麼?
1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http://..com/question/58069220.html?si=1
11.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際 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http://..com/question/23350709.html?si=1

Ⅲ 古詩 杜牧 赤壁 的賞析

赤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銅雀:即銅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台,樓頂里有大銅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寫作背景
這首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幸,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鑒賞
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里的銅雀台,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是唐代詩人寫詩作文的常用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作者並未點破,而是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試想,若東吳前國主和當朝主帥之妻均已被曹軍擄去銅雀台,那戰爭的結局不言自明,這就使得全詩既生動形象,又含蓄蘊藉,富有情致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Ⅳ 赤壁賞析

赤壁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

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

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

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這里的銅雀台,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繫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4)小赤壁詩賞析擴展閱讀: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作者: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安),晚唐時期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歲暮卒於長安,終年五十歲。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

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牧所詠之赤壁乃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杜牧此詩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弔古之意,並抒寫自己的感慨。宋代蘇軾在黃州所作的《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類似的情況。

Ⅳ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

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5)小赤壁詩賞析擴展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Ⅵ 試從以小見大的角度賞析杜牧的《赤壁》一詩。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這可謂大內容,大主回題了,但這大內容答、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於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的風雲人物。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小中見大。(折戟——小;赤壁之戰——大;國家的命運——大)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王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Ⅶ 以《赤壁》寫一篇詩歌賞析

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赤壁》絕句,應該說是流傳久遠,家喻戶曉,婦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贏得了眾多的讀者。而眾多的注家如《樊川詩集注》《唐詩三百首詳析》《唐詩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對此作了詳盡的解釋。概括起來不外乎兩點:其一、假如東風不給周瑜方便,那麼東吳早就滅亡,大小二喬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虜,成為銅雀台中人,也就是說周瑜是僥幸地成功。其二、推崇詩人,「以小見大」,「言近旨遠」,善於用形象思維。這種就詩論詩,古今同一的解釋,寒雨認為似乎膚淺了一點。一首好詩不厭其煩地讀上百回,越讀就越覺得這首詩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需要發掘。

杜牧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小杜」之稱,他在政治上主張:對外消弭邊患,對內平定藩鎮叛亂,中興唐室,恢復統一安定的局面。所以他注重研究「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今之長得短失。」最喜歡論證談兵,將生平論兵心得,為《孫子》十三篇所注。而這部《孫子兵法》,三國時期的曹操是整理過的。杜牧稱贊曹操整理的版本「削其繁剩,筆其精粹。」在《自撰墓誌銘》中還特意提到曹公(操)注十三篇。由此可見,杜牧是非常推崇曹操的。由於晚唐時期政治腐敗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詩人憂國憂民的熱情和經邦濟世的抱負都成虛空,所以詩人對一代英雄,壯志不酬的曹操,當然要深表同情了。悲君之時亦自悲,詩人就把這種思想感情,寄託在《赤壁》詩中了,有了上面這樣一些背景材料,我們就可以就詩而論詩了。

杜牧任過黃州刺使,這首《赤壁》詩大致就是在黃州寫就的,這也和以後的蘇東坡一樣,是假赤壁之名,寫赤壁之戰,籍以寄託感慨。「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是否實有其事,還是詩人的虛構,這到不必去做索引考證。關鍵的是詩人只是藉此發端,「因小見大」,從江邊沙灘古戰場遺物,想到當年戰爭的情景,「鐵戟未銷,人事已非」。《赤壁》實際上就是一首詠史詩,一首憑弔古人的詩。詩人詠赤壁之戰,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寫周瑜,而實際上是寫曹操,是眾多的注家所忽略了的。所謂「東風」。我們確實是不能拘泥與字面的。寒雨愚見這「東風」就是條件、機遇的代名詞,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只不過是詩人形象地說法罷了。而這種說法又真的是符合史實。那周瑜正是因為得了天時(東風)、地利(長江天險)、人和(孫劉聯軍),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才避免了二喬被擄、吳國滅亡的危險,這哪裡是「僥幸的成功」呢?其實詩人是在說:一世之雄的曹操呀,就是因為受了當時條件的限制,機遇的影響,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結合,結果最關鍵性的赤壁一戰失敗,終於未能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可以清楚地看到,詩人是在吊念呢!是在惋惜呢!是在7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呢!這首詩如果從正面來寫,應該為「時代若與曹公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但是恰恰詩人沒有「論言直遂」,而是運用了一個假定的句式推出了一個肯定的句式。這種曲筆,到是糊塗了更多的後來人和注釋者。

推進一層,詩人也形象地論證了一條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憑空地創造歷史,都是要受著時代的制約的。人和事業的成功是離不開條件,離不開機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首怎麼能夠不說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詩呢?一言以蔽之,詩人所要抒發的是:如果當時的時代、條件、機遇都給了曹操方便,那麼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就不會失敗,吳與蜀的霸業就要客落,三國鼎立就不會出現。無疑地、曹操統一中國的大業也就取得了成功。這一段歷史也許就要重寫。對於「鎖二喬」,也不可拘泥於字面,既然二喬都做了曹操的俘虜,何況其他?或許這樣的解釋有點荒唐,但是可以說這才是真正地符合詩人的用意和寫此詩的初衷。

就是這樣一首構思奇巧,短而又精的小詩,卻在後世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宋人許酏在《彥周詩話》中說:「杜牧之作《赤壁》詩……,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清人沈德潛在《清詩別裁集》中說:「牧之絕句,遠韻遠神,然如《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近輕薄少年語,而詩家盛稱之,何也?」誤解此詩之人,倒還情有可原;而貶斥此詩的人,確實讓人驚駭。這可真的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了!

魯迅先生說:「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杜牧寫詩推崇曹操,為曹操壯志未酬而惋惜,是很有道理,頗有見地的。

賞我分啊,謝謝!謝謝!

Ⅷ 赤壁 杜牧 賞析

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

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

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像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原詩:

《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釋:

1、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2、銷:銷蝕。

3、將: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凈。

5、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6、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8、銅雀:即銅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台,樓頂里有大銅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9、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釋義: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8)小赤壁詩賞析擴展閱讀: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

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里的銅雀台,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