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美術賞析
❶ 《散步》寫作特色
本文注重語言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情趣盎然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二、含義豐富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寫出「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三、意在言外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⑤
其他
審美賞析:
一、尺水興波折射至高至上的人性美
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作者何以將它寫得饒有興味、發人深思呢?細味之,不外乎採用了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在波谷與波峰上折射出親情、人性的亮麗之光。
二、輕描淡寫蘊藉含蓄雋永的詩意美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卻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三、娓娓道來展示曉暢素雅的語言美
文未有幾分含蓄外,其餘則明白如話。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句式的整齊與錯雜,音韻的鏗鏘與連綿,語意的對舉與反襯,似乎都是信手拈來,無絲毫的刻意雕琢。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
❷ 美學散步的評價賞析
《美學散步》一書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宗先生的美學思想。這部書中有四篇直接談到了虛與實的問題,而且宗先生的對於繪畫、書法、雕塑的欣賞中也時常涉及。本文試圖從對虛與實的探究入手,逐步深入,逐漸領略宗先生的美學思想的內涵和人物風格。
宗先生認為,「實」是藝術家所創造的形象,「虛」是欣賞者被引發的想像。宗先生還指出虛和實的問題是一個「哲學宇宙觀的問題」。在這一問題上,儒道分殊,老莊由虛入實,孔孟由實入虛,並指出儒道兩家都認為宇宙是虛和實的結合,因而兩家並不矛盾。接下來宗先生又引用清人笪重光的話「實景清而空景現」,「真境逼而神境生」。笪重光的話不是「由實入虛」嗎?莫非宗先生認為儒家的哲學和美學觀念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源泉?及至讀到宗先生這樣一句「晉宋人欣賞山水,由實入虛,即實即虛,超入玄境。
宗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提到了另一組概念「空靈與充實」。「空靈與充實」並不等同於「虛與實」。空靈與充實是從藝術風格或美感的角度的劃分。任何一個美術作品都既有虛又有實,可是卻不能既空靈又充實。從繪畫的角度講,單純的空白(虛)是不存在的,只能存在於景物的映襯下。從這個意義上講,「虛」的存在是依賴於「實」的。因此,「實景清而空景現」是沒有問題的。一幅優秀的繪畫,自然是虛實結合而不是單純的虛或單純的實。老莊由虛入實,用力於虛,用意於實,由空靈之處而生傳神之妙;孔孟由實入虛,用力於實,用意於虛,由充實之理而化意會之神。因此,老莊由虛入實,是指其美學思想重空靈;孔孟由實入虛,是指其美學思想重充實。至於「晉宋人欣賞山水,由實入虛」,應當指審美的側重點由重實向重虛轉變,即由重充實向重空靈轉變。由於文言文(盡管是宗先生說的)的凝練和歧異並存,這兩處「由實入虛」應當不是一個意思。 宗先生認為虛、實、有、無是「一切構成的原理」。「虛實相生」是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部分。宗先生所欣賞的是「與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見到有限」的「迴旋往復的意趣」,而這所對應的恰恰是藝術傳作的三個步驟:寫實-傳神-妙悟。宗先生強調畫境是一種「靈的空間」,更側重於虛,即空靈的美。摶虛為實,使虛的空間化為實的生命。宗先生認為虛空是「最活潑的生命源泉」,是「萬物的源泉,萬物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創造力。」空白是中國畫的畫底,虛空中包含著萬象;空白融入萬象內部,與萬象的「道」相一致。宗先生認為「藝術境界中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獲得『充實』,有『心遠』接近到『真意』。」因此,宗先生認為中國的宋元山水畫是最寫實化的作品。不僅繪畫,對於雕塑依然,雕塑中不存在空白,但是光與影的奇幻搭配則很好的反映了「虛」的表現力。「離形得似的方法,在於舍形而悅影,影子雖虛,恰能傳神,表達出生命里微妙的,難以模擬的真。」書法亦然,宗先生認為書法的形象不僅包括線條,還包括空白,真是空白中的虛靈使得「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什麼是「舞」?宗先生認為「舞」是最高的理性和最高的生命的結合。「在這舞中,嚴謹如建築的秩序流動而為音樂,浩盪奔放的收斂而為韻律。」在宗先生看來,「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由舞蹈動作延伸,「展示出來虛靈的空間」,「表現出飛舞生動的氣韻」。「舞」象徵著宇宙的創化,使靜照中的「道」具體化,這也反映了中國哲學的「道器不分」,「體用不二」。
什麼是「道」?「一陰一陽謂之道。」(《易經》),萬物皆是陰陽二氣而生。宗先生認為,在陰陽的變化和萬物的運動中,生命是有節奏的生命,「氣韻生動」是中國藝術的最高目的。「葉朗先生在課堂上講過,氣韻生動不僅表現於具體的物象,而且表現於物象之外的虛空。在《美學散步》一書中,宗先生常會提到「澄懷觀道」。道,是宇宙靈魂,生命源泉,是美的本質之所在,然而,這個「道」不是孤懸無著的實體,也不是不可感悟的虛體。它作為審美客體的本質所在,就存身於「騰踔萬象」的「藝」中,即宗先生所講的「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的審美時空中。虛實一源,體用不二,道體的虛奧之處落實於那日用萬相,美的本質就呈現於這大千世界。「觀道」,就是用審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領悟客體具象中的靈魂、生命,完成,凸現一個審美客體。 讀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感到撲面而來的生命氣息,是生命的節奏和對人生的關懷。上文提到,無論是「舞」還是「道」,都表現為一種運動。「這生生不息的陰陽二氣組成一種有節奏的生命。」宗先生重視「虛空」,因為「虛空」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才能賦予作品生命力。「生命本體的活力,是一切美的源泉,因此『自然無往不美』。」另一方面,宗先生的美學處處表現出對人生的關懷。宗先生一直堅持「人生的藝術化」和「藝術的人生化」。宗先生強調美源於心靈(「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追求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身心的自我」。「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虛靈化了,也情致化了。」宗先生強調「回環往復的意趣」,同時強調「於無邊處向『自我』的回歸:天地入吾廬」。 「生生之謂盛德」,創化不已的「生生」,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與價值,是一種「善」;而「生生而條理」之「條理」,更是充滿節奏與韻律,和諧如有音樂,這「中和之音樂之談起意味情趣與價值。」宗先生的生命美學是建立在其「生命本體論」的哲學基礎之上的。對生命情趣與價值的重視,對心性之體與生生不已的道體合一的強調,貫穿古今,從先秦的老子、孔子意志到現代的宗白華先生,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的內涵之一。正如宗先生所說:「中國哲學是就『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奏。」在宗先生的生命美學之下,宗先生還提出「藝術的人生觀」,主張把「人生生活」當作一種「藝術」看待,使之豐富、優美而有意義。
《美學散步》所收錄的論美文章,生動地凸現的是一個在藝術中遨遊的精靈,一種追求生活藝術化的姿態。文章並未按寫作發表時間排列,而是按幾個大的專題來編排:自述治學之道、中國美學諸問題以及中國藝術的特色和西方美學的幾個專論。從中也許不太容易把握宗白華美學思想的流變軌跡,但還是能夠較為完整地理解他治學中所專注的方面,以及他處理這些學術問題的方法。不過,在我心中仍然有這樣一個疑團:為什麼早年深受德國生命哲學影響的宗白華在旅歐回來後竟會專注於中國古代美學精神?這種轉變的契機是什麼?又是怎麼發生的?--也許只有親聆教誨者才能體會到轉變後面的選擇的迫切感與壓力。
中國古代美學與西歐古代以來的美學相較而言是零散的、不夠體系化、也不夠哲學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美學就沒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著憑借某種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將其挖掘出來而不至於隔靴撓癢,這種特殊方式其實正是一種召喚:生命的靈光。宗白華的美學散步也許正是這種生命對學術的感應。學術有兩個層次,一個是知,即能廣涉多方而顯得博,這個層次也可以成為大家,但終會顯得薄;第二個層次是信,即把學術上升為可引領實踐的信仰,這時的學問已不再是學問,而是人生,這才會顯得厚,這種學術里出的大家已是藝術家,如尼采等。
就像劉小楓總結的:作為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那裡,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宗白華的《美學散步》中出現的頻率最多的詞就是:宇宙、人生、藝術、美、心靈、節奏、旋律、飛舞、音樂化、體驗。這些詞語既解釋了中國藝術的至境,也顯現出揭示者的人生至境。維特根斯坦說: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形式。同樣,想像一種藝術(更何況還是體認這種藝術,再者,藝術也是一種「語言形式」),也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宗白華選擇了一種純粹的中國藝術,也就塑造了一種淡泊、靈啟式的生活方式。也許,要想體驗到中國藝術至境的樂趣,宗白華的選擇是惟一的,但是,世界上的藝術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人生也應是多元化的,何況,人生的至境也還有其他幾種。中國古代美學遇到宗白華真可謂是一種幸運,因為他學貫中西,跳出來又扎進去,這猛子才扎得深。也正是在宗白華的文章里,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被熔煉出來並被標舉到了極致。也許在他之前也曾有人發掘過,但都不可能像他那樣貫入一種極其深沉摯厚的生命意識,這一點或許是得益於他曾深究過以叔本華、尼采為代表的生命哲學。
中國哲學、中國詩畫中的空間意識和中國藝術中的典型精神,被宗白華融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的問題:一陰一陽謂之道趨向音樂境界,滲透時間節奏書法中的飛舞;其實都體現著一種精神:人的悟道、道合人生,個體生命與無窮宇宙的相應相生。
可以說,宗白華把中國體驗美學推向了極致,後人很難再出其右,他作為一個審美悟道者本身已成為一種道顯而美的象徵。但我們還應藉著散步者的靈光走進茫茫天地之間去不斷求索,在中國藝術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和風格。
❸ 很有藝術感的,用一個英文單詞,表示『散步、漫步』
stroll; wander
Stroll along the boulevard;
漫步在林蔭道上
The lovers roamed around the fields in complete forgetfulness of time.
這對情侶漫步於田野, 完全忘記了時間。
wander
及物動詞 vt. & 不及物動詞 vi.
1.漫遊回, 徘徊
I wandered lonely like a cloud.
我像一朵浮答雲般漂浮不定。
The boy wandered the neighbourhood, looking for his dog.
那男孩在附近徘徊, 尋找自己的狗。
2.走神;神志恍惚;(思想)開小差
3.(道路或河流)蜿蜒;迂迴曲折
不及物動詞 vi.
1.迷失
The travelers wandered in the way.
旅行者們在途中迷了路。
名詞 n.
1.游盪;溜達;閑逛;徘徊
❹ 中班美術牽著線條去散步視頻
牽著線條去散步的視頻還沒有。
線條是最幼稚的繪畫語匯,幼兒的第一筆繪畫都是由線條開始的,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線條去散步",道出了線條的本質在於它的情感意味。而幼兒線條畫正是採用線條這一最簡便、最直接的繪畫手段,通過大量、豐富的線條,根據幼兒自己的觀察、感受和組合和想像來描繪自己所感知的繪畫作品。中班孩子知道用線條可以畫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能用線條去表現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基於如此我們也設計了一個美術活動《牽著一根線條去散步》。
1.線條中有故事
美術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設計散步這一情節,通過線條散步過程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巧妙的把各種線條融合在畫面中,讓幼兒在看看、找找、說說的過程中,認識線條的特點並展開豐富的想像,把線條想像成你所認為的各種事物,通過這個聽故事找線條的游戲以此來激發幼兒繪畫興趣。在線條中更多的是孩子自己的故事,當多變的線條出現在孩子眼前時也就變成了孩子自己有趣故事。
2.線條中有想像
活動中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孩子畫的像不像、好不好,而是要讓孩子在活動中展開豐富的想像了嗎,獲得喜悅和滿足了嗎?在成人眼中是那麼的簡單和隨意在孩子的眼中卻是我們所意想不到的,孩子的這種天真與想像,獨特的想像就是我們所要體現的。
在活動中發現孩子對線條的認識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螺旋線、彈簧線等等,在成人的眼中就是最簡單和普通的線條,可在孩子的眼中卻是千變萬化的是身邊熟悉的事物,是看到過的景物或是自己的想像,只要是想到的都可以變成這神奇的線條,於是有了媽媽的卷發、大海浪、棒棒糖、哪吒的風火輪、方向盤等等,只有你沒看到的,沒有孩子所想不到的,可見孩子的天真、純潔的內心,我們在活動中正是要讓孩子有這種最真實的呈現。
❺ 我帶月亮去散步美術教案
當夜來晚來臨,人們都進入夢鄉,有一源個小男孩和他的月亮朋友卻開始了他們的魔幻旅程。《我帶月亮去散步》的故事充滿了神秘感,既不可思議又值得回味。它帶領我們去領略夜晚中世界的美好和奇妙。
昨天晚上,我帶著月亮去散步。
它就像一隻夏天的風箏,靜靜地跟著我上了路。
它沒有風箏的尾巴,卻長著圓圓的臉。
我不用牽著它的手,也沒有長長的線。
如果它怕黑,就會藏起它白白的臉。
所以我把藍色的電筒一直帶在身邊。
白雲好像一條條絲帶掛在天上,月亮害羞地從雲彩後面向下張望。
「月亮啊,快快升起來吧。」我焦急地告訴它。
差一點,它就撞上了教堂的尖塔。
❻ 小班繪畫教案用一根線條去散步
一根線可以牽著狗,或是牽氣球(一個或一堆),為主題去畫
或是小朋友拿粉筆,邊走邊在牆上畫出一條線,等等主題
❼ 今天下午,我到公園散步,既然發現有人在車里『搞藝術』,簡直不敢相信……
他們的車肯定會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