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蟬賞析20字

蟬賞析20字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20:50

1. 虞世南寫蟬的賞析

虞世南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對詩的內容進行理解賞析。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詩的最後評點道,這完全是由於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於憑借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者什麼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實際上,詠蟬包含著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贊嘆:「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隻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譯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
並不是藉助了的秋風

2. 蟬 虞世南 賞析 30字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3. 蟬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虞世南《蟬》這首古詩的意思是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專,回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屬,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

(3)蟬賞析20字擴展閱讀:

《蟬》賞析:

《蟬》這首詩講的是知了的形態、習性和聲音,而這句話則寓意著詩人高尚、明凈的行為、志向和興趣。吟誦事物的深層含義是贊美人。這首詩的重點是把握蟬的具體特徵,找到藝術上的契合點。

《蟬》這首詩包含了詩人余世南的詩。作為唐代貞觀年間掛靈煙閣的24臣之一,他的名聲在於他的知識和能力,高貴和誠實。他與太宗談及歷代帝王的政治得失,直言不諱,出謀獻策,為貞觀的治理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4. 蟬讀後感25字

課文蟬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蟬》,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多啟發。
一般,在人的心中,蟬是一種令人討厭的傢伙。每當夏天來臨之際,你總會聽到產隱蔽在粗壯的樹幹上,一直「知了知了」地叫,好象沒有盡頭似的。以前,我一向討厭蟬,我討厭它「知知」的叫聲,討厭他醜陋的外表,討厭他那沒有盡頭的噪音,尤其是在你高度疲勞的時候,一直會聽到他那源源不斷的叫聲,想睡覺也睡不成,總之,蟬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煩。

直到今天學習了《蟬》,我對蟬的看法由討厭轉化為敬佩。我今天才知道,一隻蟬的生成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多則十七個春秋,然而他們經過十七年的醞釀,卻只能綻放一個短暫的炎夏,等到那秋風颯颯的時候,它美麗的生命也就隨之終結了。他們的生命是那樣短暫,但又是那樣完美。它們在一個短暫的夏天裡,盡情的敞開洪亮的歌喉,演唱著一首又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
蟬的一生,經過十七年的孕育,一朝的綻放。蟬,是多麼地不引人注目,而又有幾個人的一生又如蟬那樣完美,蟬在綻放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在利用短暫的時間,盡情地展示著自己,它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好好的活著,沒有一刻在抱怨自己生命的短暫。人與蟬相比,人的生命要長得多,但是不管是90年,還是90天,我們都要珍惜生命,好好地活著,爭取把生命的每一瞬間都綻放出燦爛的花朵。

5. 虞世南《蟬》賞析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體裁:【五古】 類別:【】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回
居高聲自遠答,非是藉秋風。
【注釋】

(1)綏: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簡析】:
古人以蟬居高飲露象徵高潔,作者以比興和寄託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操。
本詩與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垂

6. 蟬 虞世南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乾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

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清施補華《峴佣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

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

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實際上,詠蟬這首詩包含著詩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

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贊嘆:「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隻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6)蟬賞析20字擴展閱讀:

《蟬》原文: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創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7. 對古詩「蟬」的賞析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乾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佣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劉學鍇)

8. 跪求法布爾的《蟬》的賞析

2\<<昆蟲記》來又使我受到了無限的啟源發:
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為我們唱出美妙的歌聲,可人們似乎並不喜十分歡它。可是法布爾卻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勤勞的螞蟻卻是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辛苦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並且要細心去發現,大膽的鑽研。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