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黃河大合唱賞析

黃河大合唱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2 23:21:32

Ⅰ 寫一篇對本次音樂欣賞課《黃河大合唱》的學習心得

體會)(一)

一、讀書心得的內容,一般可分為客觀描述與主觀批評。客觀描述的重點在於所描述的書及其作者,如該書的主題、大綱、范圍以及依據該書對作者寫作技巧所下的評語。主觀批評的重點則在於寫讀書心得者本身,即他對該書的反應與評價;對其主題的看法與認識。
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一本書的讀書心得,有許多可以發揮的地方,撰寫時宜懂得藏拙,寫知的部份,跳過不知的部份。
四、一本書的內容可能有五萬字,一篇讀書心得可能只有一千多字,當然無法面面兼顧,宜做重點發揮。
五、真正的寫作,與考試寫作有所不同,真正的寫作通常是不限時地可以慢慢經營,不斷構思、尋找資料、點滴累積。
六、 用紙或筆記本隨時記下靈感與想法,逐次整理於電腦,用電腦寫作。
主要寫作方法 :
一、 化整為零:將一篇大文章拆成多個段落,變成在寫多篇小文章。
例:高級中等學校圖書館運用全球資訊網的實務報告與心得感思
與書為友,天長地久。
二、同類排比:不同書籍文章中的相關資料之排比運用。
三、化大為小:寫讀書心得不一定要對整本書的內容面面兼顧,可以選擇熟悉的議題加以發揮。
《苦澀的成長》。朱炎著。爾雅。民國七十三年19版。這本書包括十篇文章,可稱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個主題,每個都有對象:愛、青春、火鳳凰、挫折、孤獨、怨尤、蠱惑、孝道、生活的藝術、人類的母親,寫讀書心得的時候,可以先簡略地進行整體概述,然後切入特定主題加以發揮,最後再拉回整體面加以結論。
讀書心得寫作的類型 :
讀書報告的類型:
一、感發型: 此為常見的讀後感。以個人的直覺,表明對該書的印象與感受。或隨興抒發,或借題發揮。不必面面俱到,但應觀察深刻,文字靈活。
二、論述型: 貫穿全書,提綱挈領,析論該書之內容旨趣,以及結構技巧,並評鑒其價值、地位影響。
三、擷摘型: 摘引書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夾敘夾議,藉以表彰該書之精神特質。
四、比較型: 將該書與同類著作作一比較,衡量其得失優劣。
五、源流型: 評介該書所涉級學科之淵源流變,然後具體剖析該書在該學術范圍之創獲貢獻。
以上諸類型,可隨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讀書心得寫作的重點內容 :
一、 引言:關於書籍本書、作者、或書中議題加以概述。
二、 縱向之歷史性回顧:對此問題的前人研究的回顧與其存在的優劣點。
三、 橫向之生活經驗:可以與書籍內容相啟發的。
四、 個人感思:談談你的個人心得,闡述你的主畏,對前人的褒貶等。
五、 結論:分析前人與你的研究後,提出幾個問題,以及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
寫作程序 :
一、選定項目
二、研擬初步大綱
三、搜集資料
四、 整理資料
五、擬定詳細大綱
六、撰寫讀書心得

Ⅱ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怎麼寫

老師讓我們欣賞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他有感而發,立即寫下了《黃河》詞作。冼星海聽了這篇詞作後很受啟發,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抱病連續寫作六天,終於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例。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當我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的心情,是氣勢磅礴,是陣陣盪耳,是心境復雜的。
很多人紀念冼星海,卻忽略了《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光未然,他生時如黃河奔流,波濤洶涌,九曲連環;死時如雪山崩頹,煙飄雲散,一了百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雄偉樂章,同樣是值得讓人崇敬的。詩一般的語言,與激昂的旋律的結合,就像是團結在一起的中國人民,是堅強的,是無畏的,是偉大的,是不可戰勝的!
合唱的一開始便如同千萬民眾在怒吼,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黃河崇高的敬意,也表達出了黃河的雄偉磅礴。後面也接二連三地發出了人們對黃河的歌頌,「啊,黃河」,「啊,黃河」等語句也在歌頌中時不時的出現,表達了中華民族對黃河無上的敬意。突然,歌聲從悠悠的歌頌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深沉,最終變為了憤怒的音符,原來,日本開始了對黃河的侵佔。緊接著的是《河邊對口曲》,在樂曲中採用了民間鑼鼓伴奏的一些手法,音樂旋律由兩個樂句構成,它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反復敘述了兩位老鄉的悲慘遭遇,讓人們感到了無比的悲痛。這首曲子雖然悠閑,但到了後來,我越聽越憤怒,曲中的兩人萍水相逢,但他們卻因為一個共同的而結識並一起努力,為的就是保衛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黃河的熱愛。到了大合唱的末尾,《怒吼吧 ! 黃河》,表達了我們中國人民的憤怒到達了極點,已無法再繼續忍耐下去,便如同黃河潮水憤怒起來,不再忍耐,不再躲避,勇敢的站起來,與外

Ⅲ <<保衛黃河>>的賞析

《黃河》簡介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殷承宗、儲望華、劉庄等鋼琴家作曲家根據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改編創作的鋼琴協奏作品。整部作品由四個樂章組成。
首樂章《序曲——黃河船夫曲》
樂隊首先全奏急速的下行音調,將一幅烏雲滿天,狂濤拍岩,黃河船夫在暴風雨中搏鬥的畫面展現在人們面前。樂曲以船夫號子貫穿全曲,採用一領眾合的形式,展現了黃河船夫與驚濤駭浪搏鬥的情形,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經過鋼琴的華彩樂段,出現了一段開闊而舒展的旋律,表現了勝利到達彼岸,輕松愉快、充滿希望的心境。
最後,緊張激烈音調重現,象徵要取得最後的勝利還需要繼續戰斗。

第二樂章《黃河頌》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緩慢庄嚴的旋律,引出鋼琴的反復陳述,呈現出黃河與中原大地的山河美景,音樂運用上行的旋律和漸強的力度達到高潮,彷彿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以及涌現出的民族英雄的贊頌。
鋼琴鏗鏘有力的和弦奏出樂曲雄偉的結束部分;銅管樂奏出義勇軍進行曲的音調,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覺醒。

第三樂章《黃河憤》
《黃河憤》以《黃水謠》的曲調作骨幹,中間插入《黃河怨》的材料,全曲結構宏大,情緒多變化且富於深度。
清脆的竹笛奏出陝北地區質朴寬闊的引子旋律,鋼琴輕快地奏出具有民族風格的主題(《黃水謠》的曲調),並由樂隊做進一步的發展,音調流暢抒情,親切動人,表現了黃河兒女在這美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自得其樂的情景。
鋼琴深沉壓抑的和弦與銅管樂的阻塞音表現了祖國大好河山被日寇踐踏,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黃河怨》的部分曲調)。但這悲痛的音調中蘊藏著力量,充滿了義憤填膺的情緒。
隨著音樂情緒的逐漸高漲,鋼琴奏出了象徵悲憤、反抗的旋律,激勵著人們決心和敵人血戰到底。
最後,樂隊以輝煌的氣勢再現《黃水謠》的音調,表現了黃河滾滾的怒濤,中華民族的悲憤和苦難。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引子是由銅管樂奏出的充滿號召性、戰斗性的音調。
鋼琴的華彩樂段之後,出現了《保衛黃河》的主題,表現了中華民族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的獻身精神。
隨著樂曲的不斷發展,音樂展開了一幅幅抗戰的壯烈畫面。音樂此起彼伏,當《東方紅》主題出現時樂曲達到高潮,這是對毛澤東思想和人民戰爭偉大勝利的謳歌。(版本一)
尾聲中,樂曲巧妙地把《保衛黃河》和《東方紅》的主題音調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參考資料:http://artsky.sdau.e.cn/news.php
回答者:brokenmachine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6-19 13:21

《革命》是1831年9月,堅持了十個月的華沙革命,被沙俄軍隊血腥鎮壓。當時,肖邦正在赴西歐的途中。惡耗傳來時,他幾乎到來瘋狂的地步。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樂中,寫出了這首著名的練習曲。
這是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全曲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整個音樂形象是通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向結合體現出來的。這首作品雖然前後連貫,一氣呵成,但它仍然有著許多細微的變化。

練習曲從不協調的屬九和弦開始,引出了一連串洶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樂出現得十分突然,因此,給人的印象十分強烈。它好像是肖邦內心感情的總爆發。
接著,左右手同時並進,兩道音流奔騰不羈,猶如千軍萬馬、好浩浩盪盪。突然間高音部出現了一個剛毅的曲調,它清澈、明亮,好像是沖鋒陷陣的角號。這段音樂除了表現肖邦內心的憤慨和焦慮之外,還包含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它彷彿是憤怒中的抗爭,痛苦中的掙扎。
音樂在展開中,越來越趨向緊張,一系列的轉調和變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練習曲的高潮處是一個勝利凱旋的形象,它彷彿是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詩情畫意的遐想,而是對華沙起義爆發一瞬間的回憶。
在接近結尾的時候,音樂由強到弱,出現了一個悲傷的音調。它象哭泣,悲悲切切;又象訴說,發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洶涌的瀾濤。這肺腑是肖邦對整個命運的哀哭。
樂曲的結尾又回復到自豪、剛毅的形象。音樂在很強的力度下,從高音向低音沖擊,並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氣勢逼人。最後,在特強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調的主和弦,它象徵著肖邦內心的滿腔仇恨和對革命勝利的信念。

Ⅳ 《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資料二:黃河僅次於長江,是中國第二大河,幹流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綏遠、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份,成「幾」字形,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匯集了三十多條主要支流和無數溪川,流域面積達七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經廣大的黃土高原地區,許多支流夾帶大量泥沙匯入,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黃色,因而得名。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黃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無數小湖的沼澤。出星宿海後進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瑪多,繞過積石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長一千九百多公里。黃河流域是我國文化的發祥地。幾十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遍及黃河兩岸、大河上下。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從秦漢大統一帝國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黃河流域仍然是我國歷代的都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卓越才能,創造了更加絢麗多彩的文化。
在從秦漢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黃河兩岸的勞動人民,除從事生產勞動外,還築長城,開運河,修渠道,營造宮殿、寺院、陵墓,進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設。一直到現在,黃河流域的地上地下還保存著許多古代建築和藝術寶庫。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洛陽的東漢白馬寺,陝西的秦始皇陵和漢唐陵墓,河南龍門石窟的石佛等等,都充分顯示了古代匠師高超的技術水平,傑出的藝術成就。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後,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頌」 是抗日戰爭時期,
著名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冼星海,生於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農歷五月十一日),原藉廣東番禺,父親冼喜泰是一個船工,在他出世時已去世,母親黃蘇英是一個農村婦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歲時祖父去世,隨母親到南洋,進了一所舊式學校,攻讀四書五經。後轉到英國人辦的英文學校,攻讀英文。十一歲轉到華僑辦的高等小學,讀了兩年,回到廣東,進嶺南大學附中,又升入大學,一直以半工讀來維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學習結束,做過打字員、工人、夜校教員和嶺南大學音樂教員。二十一歲那年到北京進北大音樂傳習所學理論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翌年到上海國立音樂院學習,一九二九年離開國立音樂院,加入田漢所組織的南國劇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歲的冼星海出國到法國巴黎,隨奧伯多菲爾學習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進過法國國立巴黎音樂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創辦的音樂學校,做過飯店堂館、修指甲和咖啡店的雜役和音樂師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風》(三重奏),明顯地受到當年他跟從過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響。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國,改變了創作方向,參加了洶涌澎湃的國防音樂運動,開始寫作第一交響曲,並於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與公司意見不合而辭職,轉入新華影片公司任《壯志凌雲》、《夜半歌聲》、《青年進行曲》等片的音樂指導。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為《日出》、《大雷雨》等劇作曲配音。「八·一三」事變後,加入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傳;年底留武漢,在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與張曙等共同主持武漢抗戰音樂運動。翌年十一月,第三廳工作受阻礙,奔赴延安,出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創作《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犧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離延安赴蘇聯深造音樂,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後的作品《中國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歲。冼星海在蘇聯的最後五年,完成不少器樂作品,包括有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第二交響曲《神聖之戰》、管弦樂第一組曲《後方》、第二組曲《牧馬詞》、第三組曲《敕勒歌》、第四組曲《滿江紅》、交響樂《中國生活》、中國舞曲三首、小提琴與兩架鋼琴合奏曲《阿曼蓋爾德》,而《中國狂想曲》則不幸成為他的「天鵝之歌」。

2.《黃河大合唱》簡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樂曲誕生於日戰前最為慘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漢淪陷後的事,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帶著抗敵演劇三隊撤退,經過黃河,引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翌年一月抵達延安,醞釀已久的詩情便爆發,寫成黃河詩章,在農歷大除夕作了朗誦演出,當時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誦感動,在一個小窯洞內,抱病連續寫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鄔析零指揮抗敵三隊於陝北大禮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揮魯迅演出隊演出。
今日已貴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回憶當年在延安演出《黃河大合唱》,有這樣一段很生動的描述:「在物質條件極缺乏的邊區,要組成一個完備的樂隊是談不上的,當時有什麼樂器都盡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擊樂器。沒有譜架,就用木板搭起當譜架。沒有低音樂器,就自己動手製作。你看那樂隊的右角,立著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鐵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發出了雄渾且帶有金屬共鳴的聲音,歌唱黃河的宏偉氣概;你再看在這具新式「武器」的側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個大號的搪瓷缸子,裡面擺了十幾二十把吃飯用的勺子。當「黃河船夫曲」的朗誦「那麼你聽吧!」一完,指揮者的手臂一揮,這具新式打擊樂器就發出「嘩啦嘩啦」之聲,與管弦、鑼鼓齊鳴,配合著合唱隊的「咳喲,劃喲!……」,烘托出萬馬奔騰之勢。
《黃河大合唱》當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採用三弦伴奏,人聲朗誦的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往往被略去不演。據說是因為戰時難找能勝任該段朗誦的演員,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卻成為慣例。從創作技術來說,冼星海運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聲寫作技巧來創作《黃河》;從題材上來說,則將現實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藝術性的加工塑造,這使《黃河大合唱》成為一首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時代感的藝術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個世紀前《黃河》誕生的時代、生活背景雖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對中華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勵卻仍然存在,每次唱之聽之,仍令人激動,其因在此。
或許在今日重溫一下冼星海於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間,在蘇聯所寫的「創作札記」中關於創作《黃河大合唱》的經過,對欣賞這部作品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寫,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寫於陝北抗日根據地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時際演劇第三隊來延,光未然同志把黃河歌詞寫好後即交我去譜,寫成後由第三隊鄔析零指揮,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演出,其後魯藝周年紀念晚會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舉行了兩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評。
以後延安遇到有大的晚會,如歡迎周副主席、朱總司令、鄧寶珊將軍、茅盾、沈志遠和蒙古代表及國民政府的調查團、慰勞隊、西北攝影團等,都是以《黃河大合唱》為中心。這曲是在魯藝一個小窯洞(魯藝舊址)里寫成的,為著第三隊要離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時間連總譜和合唱寫成了。因為各地不論前線和後方都歡迎這個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寫成五線譜,用交響樂隊伴奏合唱,比較簡譜所寫的更好些,但因為忙於教務和創作,一時未能執筆。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順利地把它完成了。這種配器法是歐美和各國都可採用,比較以前的簡譜更國際化,但同時這個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進步的技巧。
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時曾屢次由我指揮,合唱隊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樂隊二十餘人,多用中國樂器。大禮堂幾乎容納不下,聲音遠遠可以聽到。
還在延安的時候,人們就告訴我,重慶和國內各報都有說及《黃河大合唱》是抗戰期中新音樂的創舉。當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辦事處時,蕭三告訴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報報導我和《黃河大合唱》;蘇聯名記者和攝影師卡爾門先後在「國際文學」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幟」寫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國的一年》,其中也有關於我和《黃河大合唱》的評論。我當然不會因為這樣就滿足。尤其是有一天,吳玉章同志當全體魯藝術學生教員集合時,說及我的努力和《黃河大合唱》得到國際上的嘉許,我聽了之後,自問漸愧,因為我歷年所想創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產,一方面又要精練,一個《黃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麼,我還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貢獻給偉大的中華民族。我漸愧的是自己寫得還不夠好,還不夠民眾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寫了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還要寫,要到我最後的呼吸為止。我不曾忘記丹第八十三歲臨死前還對我們說,他想寫作,仍想完成他關於理查特·瓦格納的文章!羅曼·羅蘭七十三歲的時候仍想學習俄文,因為他發現俄國文學的寶藏。貝多芬臨死時說:『我不過寫了幾個音符……』我是什麼東西呢?比較他們差得多了,還不更努力么?」

黃河大合唱鑒賞
創作背景: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例。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Ⅳ 黃河大合唱的歌曲鑒賞

全曲由《序曲》(樂隊)、《黃河船夫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版河之水天上來》權(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合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合唱)等9個樂章組成。各個樂章都有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在表現內容、演唱形式和音樂形象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全曲又由表現中華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主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幾個基本音調始終貫串於整個大合唱,在音樂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題、首尾合唱呼應、中間各樂章交替發展和末樂章的總結概括,以及每樂章之前的朗誦為先導等,使整個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合唱手法豐富多彩和樂隊的交響性發揮,全曲的宏偉規模和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構成了這部作品具有獨創性的藝術特色。《黃河大合唱》凝聚著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傑出創造性,被認為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

Ⅵ 黃河大合唱感想

(一)
黃河大合唱,真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永遠感謝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戲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毛主席為冼星海所作的評價恰如其份,作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黃河大合唱的真正意義和內涵。每次聽到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就受到一次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樣的作品數十年來再未出現,現在的袞袞諸公,屍位素餐者有之,醉生夢死者有之,你們何時再有佳作奉獻人民,有否感到愧對先賢?難道我們民族真永遠逃脫不了在苦難中奮起重生,在安逸中墮落沉淪的輪回宿命嗎?同胞兄弟們,真到了必須常常用黃河大合唱來盪滌靈魂、摧醒良知,為民族而奮爭,為民族而犧牲的時候了!
(二)
提起20世紀的華人 音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無疑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海外華人曾說:「每次聽到它,都會體驗到一種作為中國人的崇高和自豪。」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聽著這激亢的樂曲,我心中頓時充滿一股力量,我又細心地向屏幕上看去:詞作者光未然。他15歲入黨,在那戰爭年代,它在敵後做抗日救亡工作。又一次奉命渡過黃河執行任務時,它獲得了一份創作的靈感。當他看到,滔滔黃河水,滾滾向東流。驚濤駭浪撲面而來,呼嘯龍吟的聲音如雷貫耳。他被這黃河的宏偉氣勢折服了。當他看到船工們在三月延安的初春光著膀子,用盡全力搖著他過河,喊出震天動地的號子時,它頓時被這情景感染了。他腦海中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它要寫一首長詩來歌頌祖國的母親河。於是,長詩黃河吟開始醞釀。

在延安的一個聯歡會上,他當場朗誦這首詩,在場的作曲家冼星海被深深的感動了,他一下跳起來,一把奪過詩詞,激動地說:「我能譜好,一定能!」於是,新的一輪創作開始了。在那嚴寒的冬天,冼星海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終於譜好了《黃河大合唱》的曲子。在延安的大禮堂,當時的交響樂團首次演奏了這部曲子,合唱團首次合唱了這支壯歌,台上歌聲飛揚。台下群情激昂。這支歌很快傳遍了祖國大地。中華兒女高唱著這支歌,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我們不能不說,這支歌給了中華兒女抗戰的力量。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東方。而這支誕生在戰火中的歌卻經久不衰。隨著國門的敞開,世界各國人民都理解了這支歌。1947年美國人民齊聲高唱這支歌,1964年日本人民齊聲高唱這支歌,1991年台灣人民同樣高唱這支歌……我們說這支歌給了中華民族和全世界華人無窮的力量。

《黃河大合唱》包括《序曲》和八個樂章,以朗誦和樂隊為背景貫穿起來,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1941年在前蘇聯,冼星海又重新整理了這部作品,豐富了聲樂部分,並運用大型管弦樂隊的編制進行了配器。1969年,殷承宗等人又將它改編為鋼琴協奏曲《黃河》。正如埃德加·斯諾當年所預言——《黃河大合唱》屬於明天的中國!

《黃河大合唱》是中華民族的力量,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全球華人歌唱祖國強大的戰歌!它將帶領我們昂首闊步走向輝煌燦爛的21世紀!

Ⅶ 保衛黃河的賞析

全曲採用了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振奮人心的音調、響亮的戰鬥口號、鏗鏘有力的節奏,以快速大跳的動機和逐步擴張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
這首歌採用了民間打擊樂節奏和廣東獅子舞音樂旋律為素材,使歌曲顯得明快、豪放、音樂形象分外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輪唱時「龍格龍格」的人聲伴唱,聽來變化無窮,情趣橫生,增強了生動、活躍、樂觀的氣氛。巧妙地隱喻了抗日武裝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於匯成了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將壓倒一切敵人,顯示了英雄民族的偉大氣魄。輪唱之後的一大段器樂間奏,不僅渲染了氣氛,刻畫了形象,又為結束段轉向高潮作好了鋪墊,使結束段更凸顯了中國人民誓將侵略者消滅干凈的堅強決心。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根據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鋼琴協奏曲《黃河》始創於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保衛黃河》是鋼琴協奏曲《黃河》的第四樂章,採用自由變奏曲式寫成。其結構:引子+主題+變奏+變奏Ⅱ+變奏Ⅲ+變奏Ⅳ+變奏Ⅴ+變奏Ⅵ+變奏Ⅶ+插部+變奏Ⅷ(尾聲)。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體現了中國傳統風格,以標題性組曲的形式寫成。今天,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已沖出國門,成為一部在世界范圍內音樂會舞台上經常演出的曲目。
電子琴合奏曲《保衛黃河》更是動人,全曲共分四個聲部,音色分別是鋼琴、鋼琴、弦樂、低音弦樂。此曲共有七大章。要求演奏者同時彈奏不同的音符來完成合奏。因此需要演奏者團結合作。
二、課外練習
1.問:「萬山叢中」照應的是( ) 「青紗帳里」照應的是( )。
答:萬山叢中」照應的是—— 抗日英雄, 青紗帳里」照應的是 ——游擊健兒.
2.問:最後四句保衛的分別是「家鄉」、「黃河」、「華北」、「全中國」,能否把他們的位置調整為「全中國」、「華北」、「黃河」、「家鄉」?為什麼?
答:不能,應該是感情的遞增 ,由小到大 。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