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陳三五娘賞析

陳三五娘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2 21:19:13

㈠ 一樹梨花壓海棠原詩的賞析

「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句詩的原文是: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街被裡成雙 夜,樹梨花壓海堂。 賞析:這實際 上算是首艷詩,艷而不淫, 才華橫益,大概就是對這首詩 的總體評價,不得不說其文學價值很高,特別是樹梨花壓海棠」 ,改掉 個字都覺得不要。

這首詩的典故: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了18歲的一個美女為妾。蘇軾與張先是好友,與其他朋友一起去給張先道喜。席間有人問老前輩得此美眷有什麼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1)陳三五娘賞析擴展閱讀: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㈡ 儒林外史人物賞析

1、王冕,歷史上真實存的,作者對人物進行了改編。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質。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卻連個秀才都沒中。後幾個商人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

3、范進,時年五十餘歲,窮困不堪,臘月還穿單衣,凍得直哆嗦,周進因他想起自己當年的慘狀,便將他錄取為秀才,後又錄為舉人,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即嚴監生,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極為節儉,死前仍念叨著燈中的兩莖燈草,嚴監生怕費油以致到死都難以合眼,直到趙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後一口氣。

5、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他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贊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後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2)陳三五娘賞析擴展閱讀:

《儒林外史》主要內容:

元朝末年農家子王冕自學成才後,在山東濟南賣畫為生。後吳王建國大明,得商人資助捐監應試,做了御史,提拔了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入學。

不久,范進考取舉人,但卻喜極而瘋,為丈人胡屠戶一個嘴巴打醒。嚴貢生因橫行鄉里被告到縣里。嚴貢生差人找到他弟監生嚴大育。嚴監生膽小怕事,找兩位舅爺來了結官司。後嚴監生因婚喪兩事花了大把銀兩十分肉痛,氣惱交加以致一病不起。嚴貢生乘機謀奪乃弟家產。

此時,周進已升任國子監司業,他識拔的弟子范進也被欽點山東學道。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㈢ 紅樓夢摘抄加賞析

一、

摘抄: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賞析:

1、先寫眉眼,再由面部寫到全身,轉而又回寫目光、氣息,從細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細部,符合寶玉對黛玉的觀察順序。

2、以眼神為重點,側重具體描寫,從神態、行動和心理方面進行總體描寫答1、不完全順著寶玉的觀感寫,如「心較比干多一竅」 ,則完全是作者的主觀評價。

3、藝術源於自然而又應該高於自然,作者沒有必要拘泥於寶玉的審美觀照,這里略帶一點作者的主觀感受,正是恰到好處,便於對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進行全面刻畫,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作鋪墊。

二、

摘抄:

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賞析:

詩中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蓍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與成小說《紅樓夢》。

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產生的清朝乾隆年間,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已經腐朽,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萌芽,封建制度行將全面崩潰。

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後,嗅到了封建階級垂死的氣息;他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挽回本階級的頹勢,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麼破殘,根本無法修補了,所以有枉生世間的悲嘆。

這也正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虛無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深刻的時代和階級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堅持了他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這樣,勢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拉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

三、

摘抄:

太虛幻境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賞析: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

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裡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

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

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凈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

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

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

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

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

四、

摘抄:

中秋對月有懷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賞析: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

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里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

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

一日在甄家書房裡,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

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

五、

摘抄: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賞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

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

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復雜的心理活動。

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系,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

明寫花,實寫人,將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匯於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造出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

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

資料參考來源:網路-紅樓夢

㈣ 高分求紅樓夢第38回賞析

金風送爽,桂子飄香,菊黃蟹肥,吟詩作唱。大觀園的公子小姐們在海棠起社、初斗清新後,即由史湘雲作東,按薛寶釵的意圖,邀請賈母等人在藕香榭觀賞桂花,並大擺螃蟹宴,然後賦菊花詩,作螃蟹詠……這是《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描述的一幅頗有趣味的畫卷。
我以為,這一迴文字,其趣有三:
首先,作者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鳳姐、賈母之口,把二百多年前的「食蟹經」刻畫的十分細致、周到。螃蟹味美,營養豐富,是我國傳統的佳餚。但螃蟹性寒,有微毒,年老體弱的人不宜多吃。因此,鳳姐在開宴前觀賞桂花時就和賈母逗笑,講「回來吃螃蟹,恐積了冷在心裡,討老祖宗笑一笑開心,一高興多吃兩個就無妨了。」賈母也囑咐湘雲:「別讓你寶哥哥、林姐姐多吃了」,又囑咐湘雲、寶釵二人:「你兩個也別多吃。那東西雖好吃,不是什麼好的,吃多了肚子疼。」螃蟹有腥味,要趁熱吃,並因其性寒,最好作佐酒菜餚。所以在開宴後,鳳姐就吩咐:「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里,拿十個來,吃了再拿。」又說:「把酒燙的滾熱的拿來。」「多倒些姜醋。」……這些都和我們現在吃法差不多。只是隨著科學的昌盛,現代吃法更精細些。例如螃蟹成熟可分籠蒸、水煮兩種。籠蒸時最好用繩子把每隻蟹紮好,成熟後上盤比較整齊,其優點是味香,營養成分跑掉少;水煮必須用冷水,以防螃蟹腳斷,水煮時放少量姜,其優點是可解部分腥氣和微毒。又如現在我們用姜醋時還放進醬油、糖、味精等,使調料味更鮮美。現在市場上已有調配好的瓶裝「蟹不離」出售,使食者更方便了。
其次,作者在此章中描繪了一幅祖孫、母女、姐妹乃至主婢同樂的圖畫。螃蟹宴主要擺了三桌:「上面一桌,賈母、薛姨媽、寶釵、黛玉、寶玉;東邊一桌,史湘雲、王夫人、迎、探、惜;西邊靠門一桌,李紈和鳳姐的……」同時,「令人盛兩盤子與趙姨娘、周姨娘送去。」「又令人在那邊廊上擺了兩桌,讓鴛鴦、琥珀、彩霞、彩雲、平兒去坐。」後來,「因又命另擺一桌,揀了熱螃蟹來,請襲人、紫鵑、司棋、待書、入畫、鶯兒、翠墨等一處共坐。山坡桂樹底下鋪下兩條花氈,命答應的婆子並小丫頭等也都坐了,盡管隨意吃喝,……」這段大觀園內上下、尊卑同樂的文字,寫出了在賈府等級森嚴的另一面,特別是在主要是年輕人的聚會時,也還有著比較開明、隨便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民主思想的端倪。
再次,作者在此回中,還著重描寫了眾姐妹和寶玉賦菊花詩、作螃蟹詠的動人場面。史湘雲和薛寶釵通宵達旦擬出的十二個菊花詩題目,林黛玉的《詠菊》、《問菊》和《菊夢》因「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奪取了一至三名,被推為魁首,充分表現了瀟湘妃子的「詠絮才」。而在其後,寶玉、黛玉和寶釵三人作的螃蟹詠中,雖然薛寶釵的詩被說成是「食螃蟹絕唱」,但眾人也認為她「諷刺世人太毒了些。」這對一向以雍容大度、賢惠溫淑著稱的蘅蕪君來說,也表現了其性格的另一面,耐人尋味。

㈤ 紅樓夢前5回中名句賞析

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賞析】
這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石頭記》創作緣由的一首序詩。
詩中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蓍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與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產生的清朝乾隆年間,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已經腐朽,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萌芽,封建制度行將全面崩潰。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後,嗅到了封建階級垂死的氣息;他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挽回本階級的頹勢,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麼破殘,根本無法修補了,所以有枉生世間的悲嘆。這也正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虛無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深刻的時代和階級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堅持了他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勢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拉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致瑪·哈克奈斯》)這就使我們從曹雪芹所敘的「身前身後事」變即小說中所真實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過程,看到了整個封建階級必然「一敗塗地」的無可挽回的歷史命運。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是專門述說作者創作《紅樓夢》的辛酸與苦衷的,也是全書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現的詩篇。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紅樓夢》這一曠世千古的奇書。不僅在作者,就是在後人看來,也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脂硯齋甲戌本評語)」。詩中所謂的「荒唐言」實際上並不荒唐,它是對封建社會人情世態的無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頑石幻化成「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攜入紅塵的種種奇怪經歷;也包括寶、黛、釵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一書中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內部斗爭等等。「辛酸淚」一句道盡曹雪芹一生經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創作《紅樓夢》時已經由鍾鳴鼎食的世家公子淪為「蓬庸茅椽,繩床瓦灶」的落魄書生,生活的艱辛和悲苦非言語所能盡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獨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紅樓夢》一書是對「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最好詮釋。
太虛幻境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賞析】
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裡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只有清凈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
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
中秋對月有懷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賞析】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里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裡,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里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復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准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向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賞析】: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里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真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慾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系,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麼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麼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麼懂得生活,有著多麼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
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
今宵紅綃帳底卧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西江月
嘲賈寶玉二首
無故尋愁覓恨,
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
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庶務,
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凄涼;
可憐辜負好時光,
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
莫效此兒形狀!
【賞析】:
第三回書寫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面,也是第一號人物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這兩首批寶玉的詞。「批」字是打批語、下判斷的意思,與今作「批評」、「批判」解不同。
這兩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贊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准衡量,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兩首詞句句都是反話。
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必然要處處受束縛、限制,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採取種種方式渲泄,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看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不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細嗎?看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簡直夠個像樣的文學家了。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怎麼能說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只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標准要求,自然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樣「理朝廷、治風俗」,為皇帝做個賢臣良相;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理財,撐起家業的門面,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於是他就成了貴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這兩首詩集中地描繪了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貧窮難耐凄涼」一句。這是預示賈家敗落後,寶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經歷。第十九回寫寶玉探花襲人家,襲人的母親和哥哥慌忙招待寶玉,擺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襲人覺得沒有一樣可吃之物,只給寶玉拈了幾個松子瓤,吹去細皮,用手帕托給寶玉。這是何等嬌貴!就在這個地方脂硯齋有條批語說:同將來寶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圍破氈」對照起來看,令人嘆息。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經歷,雖然不好亂猜,但有一段貧窮的經歷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大相徑庭。
贊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
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
嬌喘微微。
閑靜似姣花照水,
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子勝三分。
【賞析】:
這段贊文見於寶、黛初次會面時。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這既與她身世孤單,精神上受環境的壓抑有關,也反映了她貴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贊文中以她弱不禁風的嬌態為美,說明了美感是有階級性的。賈府上的焦大固然不會愛林妹妹,新時代的青年,閱讀《紅樓夢》,雖然可以理解和同情處在當時具體環境下的林黛玉,喜歡她的叛逆性格,卻未必欣賞這種封建貴族階級的病態美。
寧府上房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賞析】:
第五回寫榮寧二府女眷賞梅,並舉行家宴。寶玉席間睏倦,想睡中覺,被秦可卿領到上房,見房內掛著一幅《燃藜圖》,旁邊掛著這副對聯。寶玉看後,厭惡得不得了,趕緊走出。《燃藜圖》畫的是西漢時代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向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個穿黃衣服的老者進來,見劉向在暗中讀書,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線劉向才同老者見面。老者教給劉向很多學問,天明才走,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圖》再配上這副聯語,是封建階級陳腐的說教。《燃藜圖》啟示人們像劉向那樣寒窗苦讀,准備求取功名的資本。這副對聯勸導子弟們去熟悉社會上的各種事態,以便做官,建功立業;同時教育子弟通曉人情世故,以便應酬好上下左右的關系,在社會上立足。寶玉這個封建階級的「逆子」,是最討厭這一套的。他不願讀所謂「治理」之書,無志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遇到這類說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雲曾勸他「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朋友」;他當時就拿下臉來趕她走,並譏刺她:「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見第三十二回)寶釵用同類話勸他,他也立即給她以難堪。賈政教訓他時,他也同樣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春夢歌
警幻仙姑
春夢隨雲散,
飛花逐水流。
寄言眾兒女,
何必覓閑愁。
【賞析】:
第五回寫寶玉在可卿房裡睡著後,夢見自己在可卿引導下來到了一個「人跡稀逢,飛塵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書中提到的「太虛幻境」,忽然聽到山後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這首歌辭。
所謂「太虛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據表述某種思想意圖的需要憑空虛擬的。夢里的故事當然是假的,但作者藉此表現的思想卻不是文章游戲,而是寓進了很深的涵義,特別是十二釵的判詞及《紅樓夢》曲是全書的綱領,要仔細研究,認真對待。甚至可以說,讀不懂第五回,就沒法完全讀懂《紅樓夢》。
這首歌辭以虛無觀念對男女間愛情進行了否定。《孟子》里說:「食、色,性也。」《禮記》里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些都是關於男女情愛的唯物論的說法。但佛教認為,一切苦惱都起源於情慾,要擺脫煩惱就要斬斷一切情思,包括愛的情慾。警幻仙子讓寶玉聽見這首歌,是要啟發他「醒悟」,不要陷入情愛的糾葛中不能自拔。寶玉當然不會「醒悟」,如果他在這時就「醒梧」過來出家當和尚,那麼一部《紅樓夢》故事就沒了。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誹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賞析】:
寶玉在「薄命司」里看見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是按照大觀園內女孩們的身分、地位劃分的。貴族小姐、少奶奶們的名字都在正冊中,介於小姐和丫鬟間的女孩兒名字在副冊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冊中。寶玉是從又副冊看起的。
這一首說的是晴雯。
判詞前還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里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晴雯相貌美麗,心地純潔,聰明伶俐,雙手又巧,是怡紅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雖是奴婢,但從不自輕自賤去巴結誰;相反性格剛烈,疾惡如仇,有話便說,而且常常是一針見血。這就壞事了。榮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個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為晴雯平日不趨奉她,便忌恨在心,乘著「綉春囊事件」陰毒地使了手腳,在王夫人面前說:「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裡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生得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會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趒趒,大不成個體統。」這段話在一個愛子如命的封建貴婦心理上起什麼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認為是晴雯把寶玉勾引壞了,把她叫來,尖酸刻薄地辱罵一頓。當王善保家的隨著鳳姐來到怡紅院搜檢她時,「晴雯挽著頭發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掉出來」,當場給王善保家的一個大難堪。這種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想當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體支離的情況下,被趕出大觀園,在她那個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臟的家裡凄凄慘慘地死去,年僅十七歲。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紅樓夢》把晴雯這個聰明美麗的少女寫得光彩四射,楚楚動人,又把她的結局寫得讓人刺心攪肺,心酸淚落,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這就是現實主義手筆的魅力。
詞首兩句「霽月難逢,彩雲易散」點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將遭到的不幸,霽月,指雨後月出,天晴月朗。這就點出了一個「 晴 」字。而舊時以「光風霽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這也就是作者對晴雯人品的贊賞。彩雲是有紋彩的雲霞,兩雲呈彩叫雯,點出一個「雯」字,而且寓有純凈美好的意思。這兩句中的「難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於消散的雲彩那樣難存於世,她將遭到不幸。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襲人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褔,誰知公子無緣。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花襲人。
寶玉看完晴雯的判詞(當然沒有看懂),又往下看「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鮮花隱「花」字,破席隱「襲」字),接下去就是這首判詞。
襲人原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頭,本名珍珠。賈母擔心她的愛孫寶玉身邊的人不可靠,才把這個「心地純良,克盡職任」的丫頭給了寶玉。寶玉因她姓花,便依據陸游「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詩句改其名為花襲人。
霽月難逢,是說像晴雯這樣的好姑娘難以找到;同時「難逢」又是「難於逢時」,即命運不好的意思。彩雲易散,是預示她薄命早死。畫里的「烏雲濁霧」也是說她的遭遇將是一塌糊塗。
襲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隨和,同上下左右的人關系都搞得不錯,所以說她「溫柔和順」;而且長得也「柔媚嬌俏」,所以又說她「似桂如蘭」。她跟了寶玉後,「心中眼中只有一個寶玉」,處處體貼,時時關切,無微不至,成了寶玉身邊第一號得意的人。如果說晴雯和寶玉的關系還只是一種親密的友誼,那麼襲人同寶玉一開始就有了性愛的成分。她認為賈母已將自己給了寶玉,所以偷著和寶玉發生了關系。後來黛玉和她開玩笑,稱她為「嫂嫂」,說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預先承認了。等到寶玉因同蔣玉菡交往和金釧之死而大被賈政笞撻後,王夫人信得過的丫鬟只剩下襲人一個,立即將她的月銀提到二兩,享受到同榮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寶玉無意中將襲人的汗巾同蔣玉菡作了交換;後來賈家勢敗後,襲人果真同她罵為「混帳人」的蔣玉菡結成婚姻。這樣一個最合「三從四德」標準的女子,最後落到一個戲子手裡;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寶玉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年這個向寶玉發誓「便是八人轎也抬不出我去」的襲人,還是被蔣玉茵的花轎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蔣玉菡藝名)雖系優人,後同與襲人供奉玉兄(寶玉)、寶卿(寶釵)得同終始」一句提供的線索,我們還可猜測寶玉和寶釵在窮困落魄後,要靠襲人夫婦過一段生活。這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是命運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後兩句的感嘆。
首句「枉自溫柔和順」是指花襲人溫柔和順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觀念,要求婦女「溫柔和厚」,襲人就是這種封建道德的犧牲品。
第二句是「空雲似桂如蘭」。這里「似桂如蘭」是古人常用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蘭草。「空雲」,也就是徒然 說,是對桂和蘭的否定。宋代陸游有「花氣襲人知驟暖」的 詩句。襲人姓花,原名蕊珠,寶玉就根據陸游的詩把她改名為花襲人。這里的桂蘭也寓花襲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羨優伶有福」是指襲人在寶玉出走後,襲人第一個離開賈府,嫁了給曾是唱戲的蔣玉函。而襲人也始終與「公子」,寶玉無緣分。
金陵十二釵副冊——香菱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香菱。
寶玉看又副冊判詞不解,又去翻副冊,見上面「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接著便是這首判詞。
香菱是薛家的丫頭,是奴婢,進不了「正冊」;可她原是甄士隱家的貴小姐,也不能進「又副冊」,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於主奴之間的「副冊」里。
第一句是說,「香菱」原來就是「英蓮」;英蓮三歲時被拐子拐走,養到十幾歲賣給薛蟠,給這個花花太歲作了侍妾。後來薛蟠娶了個攪家不賢的潑婦夏金桂,又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盡他們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關於香菱的結局,這首判詞說得很明確。高鄂的續書寫夏金桂死後,香菱被扶正,當了正夫人,是顯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圖的。
如果說甄家的小榮枯映襯著賈家的大榮枯,那麼香菱的命運也是對大觀園群芳命運的一個暗示。誰能想像得到嬌生慣養的甄家的掌上明珠,會成為一個讓人作踐的奴才呢?誰能容忍那麼聰明俊秀的姑娘,配給一個只會作「哼哼韻兒」的蠢材呢?有人說過這是「玉碗金盆貯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實在令人惋惜。英蓮就是「應憐」,從作者宿命的觀點看來,這是不可解的,命運是無情的。
首句「根並荷花一莖香」寫的是蓮根荷花同長在一根莖上,一樣芳香。荷花也稱蓮花,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蓮。
「自從兩地生孤木」的「兩地 生孤木」寓一個「桂」字,點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後一句「致使香魂返故鄉」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階級出身的小姐而終於 落入四大家族的羅網,這種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會的斗爭中,中、小地主必然破敗的命運,也抨擊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殘酷,從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慘命運。
金陵十二釵正冊——釵、黛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賞析】:
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
「寶玉看「副冊」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冊」,見第一頁上「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釵」(兩株枯木是「林」字,雪諧「薛」音)。下面就是這首判詞。
第一句是說寶釵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榮府主奴上下都喜歡她。作者又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正是封建時代有教養的大家閨秀的典型。她能規勸寶玉讀「聖賢」書,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受到寶玉冷落也不計較。黛玉行酒令時脫口念出閨閣禁書《西廂記》、《牡丹亭》里的話,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還不讓黛玉難堪。按當時賢惠女子的標准,她幾乎達到無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讀者同這個典型總是有些隔膜,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她對周圍惡濁的環境太適應了,並且有時還不自覺地為惡勢力幫一點小忙。如金釧被逼跳井後,她居然不動感情,反倒去安慰殺人兇手王夫人。有人評論說,她是個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陰謀家,這也似乎有些太過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又是個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賈家敗落後,她的下場也不妙,「金釵雪裡埋」就是預示。
第二句是說林黛玉是個絕頂聰慧的才女。她的才華是大觀園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外祖母家,盡管是賈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總擺脫不了一種孤獨感。特別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好在寶玉對她一往情深,處處寬慰她,哪怕是籬玉歪派給他的「錯誤」,他也承認。這樣,他們的愛情就在一種奇特的、連續不斷的矛盾痛苦中發展著。一會兒笑,一會兒又哭了,哭時要比笑時多;剛剛和好了,突然又鬧翻了,鬧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們的愛情在有形無形的外界壓力下,形成一種畸型。在榮國府那樣的環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劇就在於她不會像寶釵那樣會裝「糊塗」,她太聰明了。
寶釵和黛玉是一對相互對稱的典型:一個胖、一個瘦;一個柔,一個剛;一個藏愚守拙,一個鋒芒畢露;一個心滿意足地成為「寶二奶奶」,一個凄凄慘慘地不幸夭折。但這一對情敵中沒有勝利者,後兩句說得明白:寶玉的心仍在「林中掛」,寶釵要冷清清地守一輩子活寡。
「停機德」指的是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 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標准 的女

㈥ 城南舊事名家賞析

城南舊事》描寫了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後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文章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文章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該小說顯得豐富厚重的關

以現時的角度來觀察,《城南舊事》中所描繪的事件大多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各有各的痛楚。封建倫理道德逼瘋了秀貞,小偷、蘭姨娘、宋媽也有各自的血淚史,然而從整個文本來說,其主旨並非是對舊制度的控訴,而是以一個純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輝。文章極力淡化善惡標准,以歡樂的童心對待現實的醜陋,在沉重的現實中保留一片自由快樂的天空。可以說,小英子打開了成人世界所忽視的視角,這個視角是以質朴、單純、善良的心去待人處事。這些視角本來為我們所共有,卻在世俗陳規的劫持下慢慢遺忘、丟失。小說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現實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陌生與熟悉感沖淡了對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純真的年代,令人感嘆良多。整部作品始終貫穿著對成長內涵的詮釋,對童年美好生依戀卻敵不過現實的變化。

㈦ 賞析【還珠格格】故事,點評劇中人物。

小燕子:一個沖動萬分的小燕子,她熱情入火,沖動非常,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會顧忌其他人的想法,做錯了事情還死不認錯。並且大家都可以看出來小燕子相當的勇敢,雖然是沖動了一點。但是這就是一個活脫脫呈現出來的小燕子的性格。她霸道、專斷、擁有極強的活力。仗義讓他們容易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尤其是第3部中的小燕子,她為了自己的哥哥不惜犧牲自己的婚姻勉強的接受了知畫。小燕子的個性一向是敢愛敢恨的,她要就愛的轟轟烈烈,要恨就恨的明明白白,她的愛是熱情的,清楚的,也是堅持的。所以她對五阿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至始至終都不離不棄。還有她那種願意為愛而犧牲一切的做法。

紫薇:比較起小燕子的開朗而言,她的個性更加讓人憐愛,她和爾康的愛情是不離不棄,她對感情的堅持,她對感情的矛盾都體現了她的靈秀不凡。她做什麼事情都很穩妥,沒有把握的事情通常紫薇是不會做的。她的高貴、純潔,而這也正好是紫薇最動人和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也是正是她的純潔和秀麗讓紫薇這個女子有著無比的魅力。紫薇和爾康的感情更是不斷的受到挫折。但是正是由於她和爾康的堅持和不放棄才有了最後幸福的生活。而紫薇對感情的堅持也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堅持的人的。這一點不但可以從她對感情的態度上看出,也可以從她的性格上看出來,她不惜破釜沉舟的遠赴千里到京城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她並不是為了身份或者是錢什麼的,她為的只是那一份證實和執著。一旦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要堅持到底!

五阿哥:作為一個皇帝的愛子來說,五阿哥少了幾份霸氣多了幾份溫柔,所以雖然他一直都很受到皇帝的賞識,不過他始終不適合繼承皇位,因為做皇帝要犧牲太多的東西,可是五阿哥這個人太重感情了,他寧願為了感情犧牲所有的榮華富貴。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正好給文章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尾,如果永琪真成了皇帝,永琪和小燕子的感情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的好。一個皇帝的身邊註定不可能只有一個皇後而已。更別提小燕子做皇後…… 永琪在第一部中的出場就是在馬上的英武姿態,之後除了打鬥的場景以外,永琪一直都是以一種翩翩佳公子的姿態出現,可是說是文武雙全的一個人物。記得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一位朋友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一個人物怎麼會給小燕子給攤上了,真是怎麼看都不配。就這一句就可以看出永琪這個人真可以說是百里挑一了。一個溫文爾雅的翩翩佳公子,永琪能得到所有人的愛戴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他會做人。而在所有的星座中以天秤的人際關系是最好的。並且永琪一看就是一個翩翩貴公子的模樣,他的氣質和風度都是相當的儒雅的。最重要的是永琪本人相當具有包容心,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皇子,在皇位唾手可得之際,甘心情願的放棄皇位,為的只有那一份真摯的愛情。雖然不能說這樣甘心放棄皇位的男子不多,但是試問又有幾個男人能在這個時候沒有一點心動,其實他只需要犧牲小燕子的自由,他就可以成功了。雖然是小說,可是永琪畢竟是做到了,但是其實他從愛上小燕子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很奇怪了。一個如此讓人啼笑皆非的小燕子,如果沒有一點挑戰性的性格,又如何敢娶這樣的女子呢?更不用提永琪的身份乃是一個皇子了吧! 內心是很脆弱和敏感的,相當容易同情別人而付出自己的感情。而知畫聰明之處正是在此,她對准了永琪的弱點攻擊,讓永琪同情她,從而對她有那麼一點感情,甚至還與小燕子起了爭執,不得不嘆一句,這個女人真是太聰明了。而永琪也似乎太容易上當了一點了!

爾康:他的勇敢,他深情都讓人折服。永琪都還有一次出軌的經歷,而爾康至始至終心中只有紫薇一人,從來沒有變過。
爾康雖然是一個臣子,但是會有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樣的感覺,那就是他比永琪這個皇子還有魄力,更加決斷,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沒有猶豫過。同時他也是一個急噪的人,若非有幾次都是永琪攔住他,恐怕事情就未必發展的這么順利了吧。 爾康要做的事情,就沒有一樣會讓他放棄的,這種固執的個性,無論是從選擇了紫薇上,是從不顧一切的大逃亡,是從對慕沙的威脅逼迫上都體現了爾康的堅持和固執。還有對感情的始終如一,那種不離不棄相信是很多女生夢寐以求的對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一般都是堅持到底且不容易變心的。並且可以看出爾康大多時候都是冷靜而理智的,他似乎能隨時考慮到現實的問題。曾經讓他多次沖動的想直接向乾隆挑明紫薇的身份。尤其在知道乾隆誤會紫薇的心意以後,更是沖動的想要找皇帝說明,屬於他的東西是絕對不允許其他人來爭奪的。

皇上: 歷史上的乾隆皇帝很難說他是英明還是昏庸,說他英明吧康乾盛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說他昏庸吧,他沒理由養著和紳這樣一個大貪官,還一直留給他的兒子。但是不論歷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什麼樣子的。在還珠書中的乾隆皇帝之反差就實在是大了點,如果說前兩部表現了乾隆皇帝的英明和多變。後一部的乾隆皇帝就真是有點昏庸無能了。 性情多變是還珠格格中乾隆皇帝最有代表性的性格了,他喜怒無常的讓周圍的人時時覺得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他對妃子的態度。所謂風流皇帝,風流的代價是換來了無數女子的眼淚,後宮的三千佳麗都不夠他愛的,非要還在外面拈花惹草的,也難怪皇後娘娘醋意備生了。紫薇也是如此而來,夏雨荷用她一生的眼淚也沒能換來半生的幸福。只能嘆一句這個皇帝太花心了。擁有皇帝的霸氣和才智,而無可否認的是乾隆皇帝絕對具備這兩點素質。並且他不允許其他人來左右他的決定,即使是他最孝順的母親也不行。這種絕對霸道的性格是獅子與生俱來的,他不允許任何人來反對他,尤其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誰敢反駁他,誰就有被殺掉的危險。

皇後:後一部的皇後很難奪去前兩部皇後的光芒,她的形象已經被演員帶入了大家的心中,一個剛強而倔強的女子,做著她自認為會對丈夫和兒子好的事情。還有那平凡女子也會擁有的妒忌心,她是平凡的,可是她也是不平凡的。直言不諱的性格不得不讓人說她不適合做一個皇後,因為她不在乎會得罪皇帝,不在乎殺身之禍,只要她認為是對的,她就會去做,不去管後果。他們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規則,不管別人如何去看。而且皇後的性格中帶了一些沖動的火暴。無論皇後做過什麼或者她的行為是否值得人們批判,但是她是一個好母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的將來,為了兒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她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即使這個人是她的丈夫。只要她的兒子有一個好的結果。所以說無論皇後做過什麼,大家都無法否定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除了對兒子的感情以外,皇後似乎不大在乎其他的事情,她並不要求皇帝只愛她一個人,她只是要求一定的公平,還有皇後的結局,在對所有的一切失望以後,皇後皈依了佛教。這或許就是一種對未來的追求吧。

第一部:乾隆皇帝東巡時與一女子夏雨荷有一段露水姻緣,並生下一個女兒夏紫薇。多年後,夏雨荷病逝,紫薇偕丫環金鎖帶著乾隆留下的信物,從江南千里迢迢到北京城去與失散多年的父親相認。主僕兩人到京城後根本無法進宮面聖,在走投無路之際遇上了女飛賊小燕子,並結為好友。小燕子為人熱心,願為紫薇幫忙,卻因機緣巧合被乾隆錯認為是夏雨荷的女兒,封為還珠格格,倍加寵愛。卻不料遭到皇後的猜忌與嫉恨,百般與之刁難,而小燕子生性活潑,不拘小節,鬧出不少笑話。皇上為慶賀重獲愛女舉行祭天酬神的儀式,儀仗隊伍行經市街,正巧被紫薇、金鎖看到。激動之餘紫薇昏倒在地,被大學士福倫之子福爾康所救,福府在知道其身世後將她收留。在爾康等人的協助下,小燕子與紫薇終於見面,冰釋前嫌,之後紫薇和金鎖在他們的安排下入宮,歷經種種挫折磨難,在眾朋友鼎力相助下,終於與乾隆皇帝相認,紫薇、爾康、小燕子、永琪這兩對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第二部:因為宮中迎來美麗多情的回族公主香妃,乾隆心情大好,然而他卻沒本事將這種好心情傳遞,並非自願入宮的香妃一心惦念的只是之前的戀人。香妃的不幸遭遇引起小燕子的極大同情,在福爾康、蕭劍、柳青等人勇劫法場將小燕子與紫薇救出,與福爾康、永琪等人作過會合後開始了集體大逃亡。而宮內,乾隆和皇後各懷心機,小燕子等人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

第三部: 小燕子雖然已與永琪完婚,依舊是笑話常鬧,禍事不斷的「開心果」,在隨皇阿瑪「南巡」途中,山東正鬧飢荒,小燕子一激動,將隨身攜帶的食物全部給了災民,乾隆也只好忍飢挨餓,山東地方官為了討好乾隆,用山珍海味款待,小燕子、永琪、爾康、紫薇聯想到災民慘狀,忍不住大鬧酒席,乾隆也被他們的正義行為所感動。
「南巡」路上,紫薇和爾康恩恩愛愛,永琪和小燕子快快樂樂,只有晴兒和蕭劍陷入相愛卻不能相聚的痛苦之中,小燕子對哥哥的痛苦看在眼力,掛在心中,到了杭州,她與永琪、紫薇、爾康商量好,偷偷安排了一條船,掩護晴兒與蕭劍相會,衛兵誤以為刺客,欲登船擒拿,小燕子等人倉卒出手,打鬥驚動了皇上和皇太後,也暴露了晴兒與蕭劍的戀情受到了太後的斥責。
此時乾隆無心關注兒女之事,他的心已被青樓美女夏盈盈所迷,並宣稱要封夏盈盈作妃子,此事驚動了太後和皇後,皇後為保全皇帝的聲譽,呈血書懇切力諫,乾隆大怒,將皇後遣回京城。皇後幾年來洗心革面修復的夫妻之情傾刻化為烏有,最終只能面對「削發為尼」的結局。
其實在南巡路上,大家還認識了海寧陳幫直的小女兒知畫,太後看她溫柔嫻雅,又多才多藝,決定把她帶回京城,而知畫和她的父母竟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晴兒看到知畫來到太後身邊,決定和蕭劍遠走高飛,爾康又假傳聖旨,用金牌令箭放走了他們,乾隆大發雷霆,無奈,蕭劍和晴兒這對苦命鴛鴦又趕了回來。
回到京城,太後查清了小燕子兄妹的身世,為防不測,將蕭劍囚禁起來,在營救過程中,小燕子知道了殺父仇人竟然是最親近的皇阿瑪,從此,她對永琪的愛漸漸冷卻,對乾隆的恨漸漸加深……為了保守秘密,太後提條件讓永琪娶知畫,婚禮當天就會放了蕭劍,小燕子為了救哥哥,只好忍痛割愛,無奈之下,永琪和知畫完成了婚禮。他們成親以後,小燕子與知畫的沖突不斷,知畫為了得到永琪,也與小燕子展開一場戰爭……
邊疆的戰火燃起,死裡逃生的永琪與爾康率大軍揮師南下,反擊緬甸軍隊的進犯,清軍雖然大勝而歸,也帶回了戰死沙場的爾康的屍體,紫薇悲痛欲絕,為了與在天國的愛人相會,紫薇跳下了幽幽谷,谷底突然飛出成千上萬的蝴蝶,組成彩色的雲團托起紫薇,迷幻中有人告訴她:爾康沒有死。而就在大家沉浸在悲痛之時,知畫產下一子,取名綿億,這使小燕子的醋意更加濃密……
爾康真的沒有死,緬甸王猛白的八公主在刀光劍影中愛上了爾康,乘爾康受傷將其搶回行宮用「調包」的假象蒙騙了永琪,也蒙騙了紫薇,因受傷而意識模糊的爾康錯把公主當成紫薇,深陷敵國,被迫成親。
蕭劍知道此事後來到北京,告訴紫薇真相,雖然沒有把握,但是紫薇卻深信這是真的。大家面見乾隆,卻把真相揭開了,小燕子因為仇恨而失去理智,她拔下永琪的劍刺向乾隆,永琪奮力搶救,中劍的永琪卻倒在血泊之中……,痛定思痛,小燕子心中的仇恨之火終於被永琪、紫薇的真愛之泉所澆滅。
紫薇決定南下尋夫,永琪為了小燕子也決定放棄王位,離開皇宮,乾隆不但成全了他們,也成全了蕭劍和晴兒這對苦苦的戀人。離開時,知畫抱著綿億追著永琪,小燕子也終於知道知畫對永琪的感情,但是馬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一行五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異國他鄉與爾康相聚,各訴衷腸。
星移斗轉,隱居在大理的永琪和小燕子早已兒女滿堂,一天兩位不速之客突然光臨,永琪小燕子一見,大吃一驚,原來是日思夜想的皇阿瑪和爾康。
蕭劍和晴兒帶著兒女趕來相聚,三代人歡聚一堂,陣陣笑聲久久回盪在天上人間。

㈧ 朱自清《春》賞析各段賞析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用了「疊音」和「擬人」修辭格。「偷偷」、「鑽」等詞語將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傳神地表現出來,正所謂,「一歲一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這也象徵了人類社會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且總是向著更美好、更高級的社會進化、演變。「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用的是「反復」(重復)修辭格。

嫩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長滿了園子和田野,視線所及之處都是這綠的世界,讓讀者感受到這春草綠得多麼誘人,而且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用的是「排比」修辭格。

值此大地回暖時節。人們告別封凍了一冬的粉妝玉砌的世界,來到滿是綠色的草坪「坐著,躺著」,沐浴著春陽,甚是愜意。和著和煦的微風,開展各種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人得以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是「排比」、「連環」及「擬人」幾種修辭格連用,將桃花、杏花、梨花的競相開放描繪得非常生動、非常形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將三個「比喻」修辭格連著使用。

而這三個比喻句又組成排比句。作者從色彩的角度,將桃花、杏花、梨花描繪得多姿多彩,鮮艷奪目,而且非常逼真。確是花卉爭榮,各不相讓。這些個花兒,充滿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圖的色彩更為豐富、潤澤。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用的是「通感」和「排比」修辭格。「花」是視覺,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覺,說是「帶著甜味」。看著春華想到秋實——滿樹的「桃兒、杏兒、梨兒」,著實讓人過足了喜獲水果豐收之癮。

這樣的想像不僅拓寬了描繪的視野,更從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用的「擬人」修辭格。一個「鬧」字。將蜜蜂人格化,非常貼切。這樣的描寫既表現出聲響。隱含著一片喧鬧沸騰,更寓意著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是「比喻」的連用及「比喻」、「擬人」修辭格的套用。草叢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非常生動。

正是這些小野花,與別的花兒一起組成春花大家族,將春天大地裝扮得分外靚麗妖繞。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是「引用」與「比喻」修辭格的套用。句子先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詩句,用以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非常親切可感。

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用了「比喻」修辭格,這個比喻讓人覺得非常親切、非常生活化,容易勾起人們兒時的回憶,倍感母愛的溫暖和偉大。「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此句用的是「擬人」修辭格。鳥兒都來「賣弄」歌喉,它們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以「鳥唱」等鳥兒歡快的表現,襯托出人們愉悅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給人們、鳥兒、大地上的一切生靈帶來了歡愉。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入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用了「比喻」、「排比」和「擬人」修辭格。作者將連綿春雨比作牛毛、花針、細絲,這三個比喻連用構成了排比。接著,用一個「織」字,將春雨人格化,也將春雨描繪得異常的濕潤。

「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是寬式的(非嚴格意義的)「對偶」。作者通過這種修辭手法,加深了春景圖中樹葉的「綠」和小草的「青」,使整幅圖更加濃墨重彩。圖中所描繪的樹、草及其它植物,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和活力。

「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其中,「小路上,石橋邊」「披著蓑.戴著笠」用的是「對偶」修辭格,將鄉間的各式人等的活動描繪出來。

撐起傘,走在小路上、石橋邊的入,心情放鬆.正慢慢地體會著初春的細雨「斜織」;而農夫則為了當年的好收成,借著大好的春光,「披著蓑,戴著笠」在地里忙著。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用了「疊音」和「擬人」修辭格。此處的「疊音」體現了聲音美和語感美。房屋「在雨里靜默著」是將房屋人格化,將蟄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繪得更富有靈性,裝點著煙雨初春的鄉村。

「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共用了三個「疊音」修辭。作者通過聲音的繁復增進語感的繁復,借聲音的和諧增強語調的和諧。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用了兩個「反復」修辭格和一個「對偶」修辭格。

「舒活」、「抖擻」兩個詞語的重復出現使前兩個語段構成「排比」,有意識地突出「蟄伏」了一冬的人們不願辜負大好的春光,正大步邁進春天,以十二分的熱情,聚集十二萬分的潛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引用」修辭格和「雙關」修辭格的套用。農民抓住農時,忙於春耕春種,以使來年衣食無憂。其他行業的人們也抓住春天這一大好時機,通過一番努力,實現生活的美好願景。

(8)陳三五娘賞析擴展閱讀: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

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㈨ 朱自清《春》後三段的賞析

原句為: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段是「贊春」,贊美春天的新意、嬌美和活力。「剛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新,像新的生命一樣,給人無限希望。生長著」是擬人,「小姑娘」 比喻春天美,像漂亮可愛的女孩一樣,給人無限愉悅。「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也都是擬人,「健壯的青年」 比喻春天像強壯的小夥子一樣,給人無限力量。「領」也是擬人,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

這個結尾新穎奇崛,作者在完美地製作了春天的畫卷之後,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贊美,進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三個形象化的比喻,漸次排比,兼有遞進,氣勢迭起,嘎然有力地歸結全文,淋漓盡致地謳歌春天的美好、從小到大的發展。這樣,作者對春天的感情由喜歡到贊美,由感性到理性,由個人愛好上升到社會寓意。

(9)陳三五娘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原文: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作品鑒賞: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據陳傑同志考證,《春》最早發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該書193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編者在課文目錄後附註,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生閱讀的文章。」(《關於〈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報》1983年第2期)

《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但是,後者嫌原作有的詞彙「陳舊」,有的語句不夠「規范化」,因之對其進行了「加工潤色」。這樣,在文字上便與原作有了出入。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賞析的對象是朱先生寫定的未經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

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約為中學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青年進取向上出發,作者採用了相應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春》大概寫於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遊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為美滿夫妻,並於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

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產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

而《春》的語言則簡朴、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力強。

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採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6]。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網路-朱自清《春》

㈩ 拜託紅樓夢達人!!!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賞析

著眼點其實就4個字」盛極而衰」
場面鋪陳的很繁華,可也掩飾不住盛極而衰的感覺。
這一回很直接點明賈府入不敷出的境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