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提高書法賞析

提高書法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2 18:58:44

① 談書法藝術鑒賞的目的及意義

一、適用專業和適用學時 適用專業 :三年制高職各專業 適用學時 :授課時數16 課時 二、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藝術鑒賞》是全校人文素質教育公共選修課,是在學生具備了基本和廣泛 的文學、社會、歷史和自然科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較高級的審美情趣培養和技 巧實踐的重要教育環節,是衡量大學生素質構成和人格完美的重要途徑。 本課程把美學知識和對門類藝術(如:書法藝術)的鑒賞融為一體,力圖使 學生在了解美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藝術鑒賞的水平,認識藝術鑒賞的主要功能 和途徑;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參與社會審美實踐,開拓學生的藝 術視野;陶冶道德情操,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逐步樹立正確、高尚 的人生觀和審美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愛國主義熱情和 民族自信心;此外,通過跨學科的知識補充,對學生所學的專業領域有所促進。 三、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以中、西方美術史和書法藝術發展概況為線索來欣賞、評析美術發展 史上的經典美術作品以及這些藝術家么們的生平與追求。它可以陶冶學生的藝 術、道德情操,提高藝術欣賞水平和修養能力,激發學生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步了解世界優秀藝術文化遺產。 美術是一種文化,是各種造型藝術的概括。從文化的角度看,洞悉造型藝術 的奧妙,加強鑒賞的能力,不僅可以開闊視野,並且能夠從它的形象中分辨真善 美與假惡丑,是提高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 系統的了解藝術的文化內涵,藝術的功能與作用,美術的分類與藝術語言,美術 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美術的風格與流派等等有關的知識,使學生對造型藝術不僅 僅停留在欣賞的層面上,而是要有心得、有感悟,能夠識別,從而達到鑒賞的高 度。 同時書法藝術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本課程以毛筆、 鋼筆、園珠筆等硬筆為書寫工具,以漢字為書寫對象,學習其中的筆法、結構、 章法為主要內容的一門應用性基礎課程。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我國書法藝 術的悠久歷史,繼承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知識,基 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毛筆、鋼筆(園珠筆、粉筆)的正確執筆、運筆方法及 書寫技能。並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育知識,健康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 四、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明確教學目的和指導思想,根據高職學生素質構成需求,制定符合高職學生 特點的教學大綱。本課程以中、西方美術史和書法藝術發展概況為主線來欣賞評 析美術發展史上的經典美術作品以及介紹著名藝術家生平追求。其中審美標準是 作品鑒賞過程中的一條主線,內容的選取和教學的形式要圍繞「培養建立我們全 人類偉大的真善美統一的審美理想」這一目標進行。 教學過程中多採用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使作品介紹既有代表性,也能給學 生帶來更廣闊的鑒賞空間。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體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使學 生多接觸如材料、技法、制籌具體內容,加深和幫助學生對理論和作品的理解, 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鑒別評價能力。但是由於非藝術類學生藝術實踐機會少,因此 在教學中教師的技能展示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個環節既可以通過教師展示美術創 造與審美的魅力,又可以使教學形式更為形象、生動。 本課程教學效果以檢查學生審美情感體驗和美術基本常識為主,形式上可以 有畫展評論、作品分析、美術實踐和知識問答等等。 五、課時分配 本課程教學總時數為16 課時,具體課時分配參照下表: 章節 課題 講課 習題課 其他 合計 1 美術欣賞概說 2 2 中國原始社會的美術 2 3 中國畫的概述與欣賞 2 4 西方繪畫的概述與欣賞 2 5 西方經典繪畫作品欣賞 2 6 書法緒論、毛筆使用技法 2 7 楷書基本筆畫、楷書結構 2 8 作品章法介紹、行書結構與創作 2 合計 16 16 六、課程教學內容和要求 1. 美術欣賞概說部分:了解美術鑒賞的意義和美術的文化內涵,熟悉美術的 功能和作用;美術的分類與藝術語言部分:主要了解美術的各個門類及其性質和 特點,包括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工藝美術等門類。重點講解繪畫藝術的相關知 識,以及中西方的藝術語言。 2. 中國原始社會的美術部分:了解中國繪畫的起源,了解原始時期美術類別 的豐富多彩以及它的特點,包括一些有價值的重點圖片的欣賞。 3. 中國畫的概述與欣賞部分:通過對中國畫的發展歷史來了解不同時期的 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畫家,並對它們進行講解與觀摩,確定它在美術發展史中的地 位。 4. 西方繪畫的概述與欣賞部分:從考究西方藝術的發展史入手,分析西方繪 畫的特點以及它在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理清它與中國畫之間的異同,並 進行比較,綜合起來進行對比欣賞。 5. 西方經典繪畫作品欣賞部分:以幾個時期為例,分析它們在世界美術中的 地位,重點賞析這些時期的作品以及代表人物,以此加強對西方藝術的了解。 6.書法緒論部分:介紹祖國書法的悠久歷史,從先秦到現代,歷代書法發展 概況;學習書法的意義與方法;國內外書法學習概況,書法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 值;毛筆使用技法部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介紹;寫字姿勢,執筆姿勢; 用筆方法與運筆技巧;碑帖基本知識及選貼、臨帖基本知識。

② 書法賞析

一幅書法作品,放在我們的面前,怎麼評價、怎麼讀懂、怎麼欣賞,是我們每個初學書法的人、甚至是廣大讀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問題。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他所強調的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作為一個讀者,我認為在讀作品之前,心裡首先要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准,這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其次是要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這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所在。
一、書法的審美標准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奏感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能發現,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二)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
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於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游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三)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說明神采高於「形質」(點畫線條及其結構布局的形態和外觀),形質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採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書法中神採的獲得,一方面依賴於創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二、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向。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後能劍;能讀千賦,而後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評審書法的好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評論者的主觀因素往往起決定作用。首先愛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歡纖細秀美,有的人喜歡厚重粗狂;有的人偏愛端正靜氣的楷書,有的人偏愛生動流暢的行草。其次,文藝修養有深淺,審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寫實,有的人追求寫意;有的人推崇傳統,有的人推崇創新。
編輯本段書法欣賞的條件
第一、欣賞者應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雅者見雅,俗者見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結論。同一件書法作品,也會由於欣賞者的素養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書法本身可以說「既單純又復雜」,它單純到僅以黑白兩色的變化和調度去征服欣賞者;但其本身又是一個多維結構。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賴於多方面的知識結構。應該從廣泛的社會知識、人生的各種角度、各個層次去理解作品。書法也如其它藝術一樣,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它與各種意識形態,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等有密切聯系。其間錯綜復雜,變幻莫測;書法還與其它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文字學、鑒定學、心理學、生理學、民俗學、歷史、美學及音樂繪畫等。它還與其它藝術門類互相交融、借鑒。所以,對書法的鑒賞,你越是知識豐富、閱歷廣博、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評價和結論也就越中肯准確。
第二、欣賞者對書法應有廣泛深刻的體驗。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的名言。意思是你對眾多的劍器有鑒賞的經歷,自然就能辨識其優劣;你會彈奏多種曲調也就懂得了音律。書法也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規律以及發展也就無從給以准確的評價和欣賞。
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就產生了書法藝術,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筆書寫然後契刻的,有的刻後還用毛筆填朱或填墨。在漫長的歲月中,漢字演變經過了甲骨、篆、行、草、楷各個發展階段,出現了眾多的流派和書家。涌現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這樣偉大的書法家,流傳下數以萬計的千古不朽的寶貴遺產,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對於這些,我們雖然無法一一實踐,但是,對於書法發展的基本概況,對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書家應有一定了解。對目前書法發展的狀況和流派也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各種書體的特點、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而且要學習研究一兩種書體,通過學習、研究、分析、比較掌握書法的基本規律,提高對書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匯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對欣賞和評價就越有發言權,否則書法欣賞就無從談起。一個不辯歐、顏、柳、趙,不知蘇、黃、米、蔡的人是無法進行書法欣賞的。馬克思說:「如果你要得到藝術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書法欣賞何嘗不是如此!
第三,欣賞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寶知識及其發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產品出現都離不開得心應手的工具或設備。書法作品的產生同樣與文房四寶的質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國筆、墨、紙、硯的發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後翻鑄而成。這些與後來用筆寫出的有著明顯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筆書寫,由於筆的性能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線條也有所區別。王羲之書「蘭亭」用的是鼠須筆,繭紙,與今天我們用羊毫筆生宣寫出來的就不同。何況從古至今制筆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種。另外紙的品種性能也花樣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硯的改革、裝裱的方法形式、質量也都影響著書法作品的效果和質量。所以,我們在欣賞和評價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時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編輯本段書法欣賞的步驟和方法
(一)整體把握
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話「學習的標准,就是欣賞的標准」。學習書法先從基本點畫開始,然後學習結體,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賞書法作品,與創作相反,欣賞必須從整體開始,再到局部,繼而深入內核。正像看一個人,一見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這里主要指「神采」。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有者方可紹於古人」。在觀神采後,再兼之於形質,此為欣賞書法的訣竅,而斤斤於點畫者是難以得其真諦的。
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首先應能從整體上感染欣賞者,如果失去了整體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義。並預示著這幅作品的失敗。要把握整體,就要與作品保持一定的距離,作品的整體布局、意味都會在一定空間距離外閃現出來。有些作品每個字的筆畫、結體還不錯,甚至還有一定的功力,而整體卻相當凌亂,就像合唱隊里的各聲部演員,不管高、中、低音,都扯著喉嚨唱高八度,即使每個人的聲音都高亢、優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諧的美。
書法作品的整體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點畫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聯篇,構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協調,照應嚴謹,如一隊隊有組織有紀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錯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閃爍明滅的星辰;或行間茂密左右映帶,或空曠疏朗上下呼應。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章法布局是一個重要因素。章法集眾字而成篇,以整幅為一體,在書法技巧中雖是一個獨立的部分,但又與運筆的節奏、墨韻的變化、筆力和氣勢、結構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幅作品就是一個整體,它通過字形的大小、長短、伸縮、開合以至用筆的輕重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變化,在筆勢的管束下,組合成一個均衡統一的整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終篇筆意顧盼、首尾呼應,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脈相連、一氣貫注。所以在布局上達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應、通篇團聚不散的藝術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於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則,妙在各得其所。如蘇東坡的《寒食帖》,通篇結構大小、長短、疏密等變化迷離,在有意無意中流露出一種不事雕琢的意趣。反之,過於工整、齊平而無變化,雜亂無章而乏氣韻,以及一些過於拘塞或過於疏散的章法就不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從整體上看書法作品的印象與效果。它包括了書法作品的正文與落款、分行與布白、落款與印章等多方面的關系處理。但是,作為整體效果是由局部的、單個的字與線條構成的,如果單個的局部的字與線條不美,那麼整體的美也就無從談起。應該說「單個的線條是美的,組合得好,就達到了更高的美」。在這里我們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筆法和墨法三個方面來談:
1、字法。字法即字的結構安排,也就是「集點畫成字」。通過違與和、正與斜、疏與密、增與減、向與背、松與緊、平與險、避與就的處理構成美的漢字形體,這就是理想的字法。歷來書家都把字的結體列為書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章法再美,只是一個形式感的問題,而字的結體不好,也難稱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孫過庭說:「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 其精妙處,指出了每個字都應遵循一個規律:那就是「違」與「和」。「違」即變化,「和」即統一,要在錯綜復雜的結體變化中求得整體上的統一。
中國漢字幾經變革,各種書體也都有自己的結體規律,歷代書家都有關於結體的論述。作為書法欣賞者應學習和掌握這些規律,運用這些規律,才能對書法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如楷書有唐歐陽詢的《大字結構三十六法》,明李淳進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學習參考資料。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研究行書結體的優秀範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訣百韻歌》也為後代所廣為流傳。總的來說,行草書中「違」的成分多些,楷隸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現代已有人將篆隸以草法為之,以強調「抒情達意」,這樣的篆隸「和」的成分就大大減少,也頗具時代特色。即所謂「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而傳」之理。
現代「流行書風」中所謂「丑書」也是以多種藝術形式和豐富的結字變化追求一種「從多種矛盾中求統一,又從統一中製造一定的矛盾」的構字技巧,使作品呈現一種新的視覺效果。雖至今爭議不絕,但作為一種嘗試,也不妨在爭論中讓欣賞者做出抉擇,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們在欣賞時要從多個角度審視和評價它以豐富和提高欣賞技能。
2、筆法。從字面上看是用筆的方法。從書法欣賞的角度講,應該是以正確的用筆寫出形態規范的點畫。點畫自然因書體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來的書評中都認為 「凡是能給人以美感的用筆(線條或點畫)都應是有力度的」。這種力度,在傳統書學中稱為「筆力」。判斷點畫有無「筆力」——也就是書法線條的審美條件,主要是以「圓」和「澀」為標準的。圓,是一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圓的線條飽滿、結實,具有浮雕感,能表現出充實圓勁的力度。圓的線條是中鋒用筆的結果,即古人所說「令筆心在點畫中行,令筆心自點畫中出」寫出來的筆畫。「映日視之,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釵股」、「錐畫沙」、「印印泥」 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筆偏側(指一偏到底),寫出的線條(點畫)則扁、薄、浮、弱,拋筋露骨,就無美感可言。
再談「澀」。澀者,不浮滑,不流暢之謂也。用在書寫中的用筆上,就是線條沖破紙面的阻力,掙扎奮進的藝術效果,筆鋒在紙面上遇到阻礙和抵抗,而筆遲澀進。這種阻礙與反阻礙表現的越充分,線條就越顯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僅是圓的,而且也是澀的。因為屋漏的水沿著牆壁(土牆)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沒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牆面上並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線產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見曲、似滯還流的水痕,這正契合了書法線條澀的表現。
「圓」和「澀」也是有內在聯系的。圓是中鋒用筆,澀也是要筆鋒直立,人為地製造逆勢澀行。古人有「橫鱗豎勒」之說,意思是寫橫要像逆向刮魚鱗一樣,產生一定的阻力;寫豎像騎馬奮力前行,而又要用韁繩勒馬控制,是一種蓄勢的前進。劉熙載說:「筆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澀矣。」這樣的線條,不輕滑,不飄弱,而有沉著、凝重、蒼勁老辣的效果。
另外,書法線條的節奏感也是評價和欣賞作品的重要條件之一。書法線條的節奏也像音樂中音的長短、高低、快慢一樣,不能平鋪直敘。體現在書法上,不但表現在線條的長短、輕重上,還表現在行筆的快慢上。無論是何種書體,運筆都不是「勻速」運動,而是隨著書者的情緒和章法的要求調節運筆的快慢,使欣賞者從作品中受到書者情緒的感染。
當然,各種書體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規律和標准。正如《書譜》中所言「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無論是學習還是欣賞書法都應學習和掌握這些標准和規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靈活運用,方能進入書法欣賞之堂奧。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書法藝術形式中一個重要課題。「字本與筆,而成於墨」「肉生於墨,血生於水」,沒有墨色的變化、配合,用筆效果就難以達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沒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說:「書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也」。唐孫過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也點出了用墨的關鍵處。「燥」、「潤」、「濃」、「枯」又是矛盾的法則。用墨不可太枯,枯筆多了則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濕度太大會肥濁不清。杜甫詩雲:「墨氣淋漓幛猶濕」,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過許多年,也好像剛寫出來的一樣,精氣神采不可磨滅。「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淹淹無生氣矣」。
墨大致可分為濃、淡、干、濕、焦五種,但也不能過分懸殊,應在看似變化不大的墨色中,寫出使人感到變化極為豐富而又保持「潤」的特點,才是理想的用墨。
編輯本段書法欣賞中的幾個具體問題
作為書法欣賞,除了以上所述之外,還應注意幾個具體問題,歸納如下:
(一)、穩定注意
書法欣賞要充分發揮「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時能清晰地觀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遠離其它事物,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狀態。它受人的個性、興趣、信念的制約,在具體欣賞書法時,必須把其感受、思維、理解、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動集中到作品中來,保持注意的穩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們一眼就可以掃過去,甚至也評論一番,但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賞。藝術欣賞要有一段時間用來感受、思考、理解,從而加速心理活動的運轉,尤其是對於有著巨大藝術容量的作品,更應反復觀賞、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續書斷》中記載,一次歐陽詢出行看到索靖寫的碑,第一次大體看了一下就過去了,第二次經過時,先是坐了下來仔細的品味,越看感覺越好,乾脆就住了下來,在碑旁過了三天三夜才肯離去。這足以說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細觀賞品味才能體會其深刻藝術內涵。此故事也是「穩定注意」的絕好範例。
(二)、多欣賞原作
探索書法美,提高欣賞水平,必須多看原作,因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縮小印刷的,一米或幾米的作品縮印成只有十幾厘米或幾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實的風景和風景的照相比較一樣,從一張風景照片上是無法體驗到走進真山實水中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的。而我們面對書法原跡,既可遠觀,又可細加品賞,用筆技巧墨色變化都可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三)、多讀書
提高書法欣賞水平,與學識和閱歷的提高是分不開的。要想提高欣賞水平和層次必須有多方面的學養的支撐,如哲學、文學、歷史、美學以及音樂、舞蹈、繪畫等多方面的知識,都應通曉。因為不但書法內容既深又廣,而且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美學原理是相通的。所謂「字外功」、「畫外功」、「功夫在書外」的說法,其中多讀書是非常重要的。
(四)、書法創作實踐
要能鑒賞書法,不但要學習書法,還應親自進行書法創作實踐,只有書法家才能敏銳地感覺到書法作品中那些細微的美妙之處,就像只有詩人才能在詩作中感受到那種難以言狀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處一樣。沒有對創作的深刻體驗就難以獲得書作中最深層的意蘊。
以上只是談了書法欣賞中幾個主要方面的基本規律和方法,目的是為學習書法的老年學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這些所謂的方法規律很具體,但實質上還是較為抽象的原則。它不像工業產品的質量檢驗標准那樣有具體的工具和手段,這也是書法藝術的特性所決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這一品評欣賞標準的程度如何,與欣賞者對書法這門藝術的接觸和認識的深度有關,與其書法造詣的高低有關,還與其字外的知識修養和個性氣質有關。至於書法欣賞更深的層面還有待深入探討和研究。
王羲之的真水無香書法欣賞.應從整體欣賞到局部欣賞.一是整體欣賞:欣賞整體美,看章法布局.集點畫成字,集字成行,由行成篇,構成章法整體.二是局部欣賞:看字法,筆法,墨法.理解和掌握這一品評欣賞標準的程度如何,與欣賞者對書法這門藝術的接觸和認識的深度有關,與其書法造詣的高低有關,還與其字外的知識修養和個性氣質有關。至於書法欣賞更深的層面還有待深入探討和研

③ 書法的賞析

書法賞析http://www.ibd.ne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504

④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如何賞析

書法美的表現,不外有「實」與「虛」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筆、結構、章法等內容;「虛」的方面是無形的,包括神采、氣韻、意境等內容。兩方面互相依存,相互為用,共同表現出書法作品的審美價值。

用筆、結構和章法,都是可見的形體。用筆有遲急、起伏、曲折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別,筆畫形態有方有圓,還要講求筆力與筆勢;結構有奇正、疏密、違和等法理;章法有賓主、虛實、避就、氣脈連貫和行列形式等表現方法。三者之間既區別又相輔相成。
神采、氣韻、意境,都是無形之物,他須要通過有形的用筆,結構與章法加以表現。神采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古人評論書法,早有「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的說法,但同時又指出「規矩既失,神則無存」。神采美只有通過形質美才能表現出來。氣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形與神之間的橋梁,是表達情性的介質.書法家掌握了熟練技巧,運氣達於毫端,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氣韻和神采才表現出來。意境也是書法藝術的內在美,包含意境、情調、書法品評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他與書法創作取反方想向的運動。書法創作是集點畫以成字。組字而成篇,從而表現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書法品評的第一視覺印象常常是書作的神采、氣韻、再審視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結字,用筆、有書作的意向,而聯想到生活中種種事物,作者的創作環境和思想活動,從而領會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書法品評的過程,是觀賞者的「美的再創造」過程。

推薦閱讀:
書法欣賞的三個境界
http://www.ishuf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01
(出處: 愛書法-學書無日不臨池|中國書法網|中國書法學習網站)

⑤ 黎雄才的書法賞析

黎雄才先生是畫派大師,在繪畫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人所共知。在書法方面,他取得的成就同樣突出,只不過他的「書名被畫名所掩蓋」,因畫名更盛,故其書法成就以往未曾得到比較充分的關注、重視和宣傳。 黎雄才先生的書法造詣,首先表現在其對書法和繪畫兩者關系的深刻認識。他在私人筆記中,一再強調書法法則在繪畫創作方面的作用。他強調,繪畫應該向書法的執筆、運腕、以及各家法度,以至書法的表現精神等方面吸收精華。這是他對書法和繪畫兩者關系的理解。他不僅在私人筆記中提出,更是在畫作中展現自己創作觀。
他畫作中的筆墨和線條,每每都透露出其深厚的書法功底,處處流露出豐富的筆墨神韻。他的畫作的一個特色,就是畫作往往配有一些較長的題字。這些題字,一方面可以幫助欣賞者理解畫者創作的思路,另一方面還可以配合畫面的經營布白,使繪畫、書法、文學在畫卷中相互輝映,表現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意蘊。 黎雄才先生的書法造詣之高,還表現在他對書法的理解。他用一個名喚《書法筆記集》的本子,對歷代書論進行摘要擇選。歷代書論繁多,他並沒有盡收入內,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所取捨,這種取捨表現出他對書法藝術整體個人化和集總式的認識和理解。
他的書作中,無論是題款的,還是獨立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到較重的臨摹古人的痕跡,這點在他年輕時的書作中尤其明顯。從這些痕跡可以看出,他的小楷學習鍾繇,隸書直接臨摹漢碑,章草則是對皇象的臨摹,成就頗高。他年輕時,還受到高劍父古藤體的影響。在他後來的題畫中,這種意趣相對較少,但在他晚年的大字書法作品仍見痕跡。
通過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我們會發現,他對各家路法都有比較好的把握,從各家的結字、用筆、精神到氣韻都有獨到的把握。他的楷書創作就常常表現鍾繇那種在高古中體現散淡、閑雅的風格,他寫的長草則在厚重方面同時表現出靈動、自然的氣息。其晚年大字書法創作則往往跌宕奇崛,表現出雄強豪邁氣勢。
黎雄才先生的書法路子寬敞。因其筆路廣闊,總能根據不同的畫作、不同的情景、不同的需要進行書法創作,且應對自如,使書法和畫作風格配合起來,相得益彰。這表現出他有相當高的創作水平和藝術修養,這也正是現代許多年輕畫人所缺乏的。一幅畫作完成之後,如果畫者只是在上面簽名落款,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十分有限,並不能完全展現出中國畫的文化氣息。而黎雄才先生,卻能夠分清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將其發揚。無論是學習、研究還是創作,黎老的這種做法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很值得我們去推廣。

⑥ 從哪些方面鑒賞書法作品

一幅書法作品可以從三個角度去鑒賞:
第一
筆法。古人有句話非常好「筆法千古不移內,字形因人而異」可見筆法的重容要性!一般筆法要求中鋒,運行使轉流暢,線條要求有勁、含蓄待發!這是最難的,也基本功的一種體現!
第二
字形。一般書法對字體要求是有出處的,並不是自己隨性而發,覺得好看就行!學的誰的字就要有他的影子!這是好多書法愛好者經常忽視的!!比如他學的是「王羲之」,那就要有「王字」基本的一些外形特徵,這是能夠鑒定出一個人學書法的基本功到底是否扎實,學習鑽研的程度。
第三
章法。簡單就是字與字之間的連貫,行與行之間的連貫,書法上反對一副作品上同一個字的筆法字形都一樣,這是大忌!就是不能重復!章法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最好要有平序、高潮與收尾!就像一首好的歌曲一樣,有高潮有平穩的部分才能調動一個人情緒
(當然唐楷除外,唐楷、隸書一般要求就是和字帖一模一樣就行,這就是好)。

⑦ 書法應當怎樣賞析

如何鑒賞書法作品

劉文傑

2004-04-08

在如今的社會中,高價成交的畫多,高價成交的書法少。因畫比書法貴,創作畫比創作書法用的時間多,而產生「畫好畫比寫好字難」的看法。其實寫好字比畫好畫更難。君不見在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好書法家比出名的好畫家少得多嗎?雖然好畫家畫畫也像書法家寫字似地一筆一筆畫出,但每一筆都不一定有書法家寫字那樣要求嚴格。書法家在寫字時要求每一筆都要寫得很精到。一筆寫壞了整個字讓人看著很別扭,甚至通篇字都讓人看著很別扭;而畫家畫壞了一筆,卻往往看不出來,改一改說不定還可以出彩。古時很多書法家練字都很刻苦,用了大量的筆和墨,因而產生「筆冢」和「墨池」的故事。可見一個好的書法家從練習書法到掌握書法積累的時間,比一個好的畫家從學畫到畫好畫積累的時間不但不少,或許還長,只不過現場表達時,書法家用的時間比畫家用的時間少罷了。二三十歲就出名的畫家有,二三十歲出名的書法家誰見過?
書法中的「書」乃「寫」也,「法」為法規、法則、法度,「書法」乃寫字的法則。我們通常把按著一定書寫法則寫的有審美價值的字,稱為書法,精此道者為書法家。而不可把一般的毛筆字叫「書法」,把用毛筆字寫字的人都叫「書法家」。我們為什麼不管外國人寫的外文叫「書法」?那是因為字母一沒有審美價值的間架結構,二沒有審美價值的行筆法則,它只是代表語言的符號,而不是有審美價值、有經濟價值的藝術作品。中國文字就不同了,它是拼音字母的升華,它一方面有審美價值的間架結構,同時有審美價值的行筆法則,所以它不但是語言的載體,而且還能成為有審美價值和高經濟價值的藝術作品,書法是中國文字特有的財富。
「書畫同源」(這里的「書」是指「字」),也就是字畫原本為一體,人們常稱畫為「書畫」,就是因為畫中的每一筆都像寫字一樣,畫是被寫出來的。人們常稱書法作品為「字畫」,就是因為畫字是被抽象了的畫。字在形成一個表達思想語言的獨立學科後,隨著生活的需要,不斷被書法家規范化,使「字」變成了按一定書寫法則寫出的帶有審美價值的書法。流傳的書體主要有真、草、隸、篆;細分有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楷、行書、行草、草書、大草(或曰狂草)等。史籀有大篆,李斯創小篆,程邈成隸書,王羲之大成隸、楷、行、草、因他的書體在書法史上貢獻最大,最有實用價值,同時也最具審美價值,所以被後人稱為「書聖」。如今能見到的最早的書法作品真跡,當為西晉陸機的《平復貼》,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近代人誰也沒有見過,只見碑、貼、摹本傳世。在王羲之以後,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出現了不少名家,像大熟知的「顏、柳、歐、褚」,「張旭、懷素」,「蘇、黃、米、蔡」,「趙孟頫\、鮮於樞」,「文徵明、詹景鳳、祝枝山、董其昌」等等。近現代最好的書法家當推毛澤東、郭沬若等。談及這些書法大家,我們自然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怎樣鑒賞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
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是從兩個大方面來看的:一是書法基本功。書法中內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兩點決定的:第一,看字體間架結構的基本功怎樣。寫毛筆字,一個字的間架結構寫不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字意,從而影響到書法的審美價值。一個字的間架搭好,這個字的字體也就確定了。「真、草、隸、篆」,不同字體有不同的間架結構。每個書法家在字體上求變,首先是在前人書體的間架結構上求變。李斯在史籀大篆字體的間架結構上求變,創造了小篆字體的間架結構;程邈在前人書體的間架結構上求變,而成隸書。王羲之也是在前人書體的間架結構上求變,而大成楷書、行書、草書。他書寫的字體間架結構就非常美。後世的大多書法家都在他的間架結構上求變化,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一個用毛筆寫字的人,連字最基本的間架結構都寫不好,那他就成不了書法家。
「真、草、隸、篆」,每種字體都有自己的行筆的法則。行筆法則變了,字體也跟著有所變化,也許新的、更好的、具有審美性的字體就產生了。我們賞析一幅書法的好壞一定要從每一筆的起筆、行筆、收筆去看,看起筆是否有力,行筆用力是否均勻流暢,在寫點、橫、折、豎、勾、撇、捺、提等筆劃時,是否符合這種字體的行筆法則,這些行筆法則都是前輩大書法家千錘百煉出來的。每個大書法家在行筆都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寫的每一筆劃都有功力,都有審美價值。書法
家在行筆上沒有功力、沒有審美價值的筆劃叫「敗筆」。所以書法家不可不以前人好的行筆法則為學習基礎,練好書法行筆中每一筆的基本功。有的毛筆字,從紙的正面看有字,從紙的背面看無字,說明寫字人行筆無力不能力透紙背。有的毛筆字,從紙的背後看筆劃斷續,說明寫字人行筆用力不均勻。如「大」字,從紙背後看,起筆處是點,收筆處是點,交叉處是點,整個字的背面是6個點,這就是行筆用力不均勻所致。明末清初的王鐸,被日本人稱為中國清朝草書「書聖」,他的書畫作品在拍賣市場中也有較高的價位,但他的書法行筆中有很多毛病,讓人覺得書法不夠精。明朝詹景鳳的字,寫得就很精到,敗筆很少。
二看內涵的語言。書法語言又包含以下5點:第1點,書法中是否有文學的內涵。好的書法作品不但每個字都體現著該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體的美,而且還反映著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內涵在書法作品中。蘇東坡的書法作品《赤壁賦》也是這樣。這些書法作品被稱為「文人字」。我們看一件書法作品時常評曰:「這是文人字」、「這是書家字」、「這是匠人字」。這是由於寫字人的文學水平不一樣,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現出的內涵不一樣、所產生的感受也不一樣。讀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思想以馳騁的餘地,讓人欣賞書法就像是在欣賞詩詞,因為書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寫照。讀文徵明的書法作品就像讀田園詩,會勾起對田園的聯想。讀毛澤東、郭沬若的書法作品也都會給人以詩詞的聯想。第3點,書法作品中是否內涵音樂的韻律。好的書法作品中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字與字之間的結構都有音樂的韻律,你讀毛澤東的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就彷彿感到世界上最雄壯的交響樂在奏鳴。第4點,書法中是否內涵著畫的意境。「字畫本一體」,字乃抽象的畫,好的書法作品充分展示著畫的意境。第5點,書法中內涵的勢態。書法中內涵的勢態包括大氣還是小氣,是瀟灑、飄逸還是拘謹,是格調高雅還是低俗,是厚重還是輕浮等等。這些統統和書法家的品格有關,俗話說「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毛澤東書法大氣磅礴,這是由大政治家的氣魄所決定的。王羲之的字瀟灑飄逸,顏真卿的字厚重,文徵明的字格調高雅。總之,書法作品所涵蓋的豐富語言,從某一角度來說,應是書法家人格的寫照。

⑧ 於士貞的書法賞析

於士貞自幼喜好書法,初臨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等碑帖,又臨魏《始平公造像》,《張玄墓誌》、《龍門二十品》等碑帖,繼追漢隸《曹全》、《禮器》等系列碑帖,並包括大量的漢簡、木牘。行書臨寫宋四家墨跡、魏晉時期作品、又遍臨明清時期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等墨跡,久而久之,於士貞在家鄉小鎮上有了名氣。但他並未滿足,專程從山東來到北京,多次向中國書協原副主席王學仲等書法家請教學習,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請他們現場指導,得到了書法大家真傳指導,並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他書法個性鮮明,作品功底深厚,沉穩大氣,氣勢磅礴,擁有當代齊魯草聖的美譽。
近年來,他的作品在國內大賽大展中屢獲金銀大獎,作品被贈送給國家領導、國外友人等,大企業家重金收藏,數幅作品被瀚海、恆豐國際、大唐四季等拍賣公司拍賣,成交率100%,有數家報刊、雜志整版報導,100多家網路電視等給予專訪和報道,是國內不可多得的一位書法家。2012年,於士貞書法亮相北京保利第18期精品拍賣會,最終以10萬元價格拍賣成交,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他和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執行院長許喜林等10多名書畫家,走進山東省臨沂市王羲之故里,進行采風活動,參觀了王羲之故居,認真觀看了展覽圖解,詳細了解了「書聖」王羲之及家族對我國書法事業作出的貢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書法藝術鑒賞能力。他揮毫潑墨,創作了「沂蒙精神世代相傳」書法作品,贈送給有關機構。他多次參加賑災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受到了有關單位和領導的高度贊揚。近日,中央電視台財經欄目現場錄制於士貞數幅書法作品,並捐增給校車慈善晚會。香港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正徵集其作品,相信於士貞書法作品定能夠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⑨ 高增柱書法賞析

這書法很有氣勢!

⑩ 如何進行書法賞析與審美

書法欣賞的審美標准

在書法欣賞中,我們知道,優秀的書法作品總會引起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階級的人們的共鳴。這種共鳴之所以具有超越階級、]時空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因為書法作品總是具有共同美,人們在欣賞中也便有了共通的審美標准,現將主要之點例舉如下;
1 形態美
書法以用筆為上,精妙的用筆是哦一幅作品經得起久看很反復品味揣摩的重要嗲因素。點畫形態是否富由於變化,是品評用筆的一個重要標志。「數畫並施,其形個異,眾點其列,為體互乖。」諾「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後平齊」就勢必破壞字體的結構美。相傳王曦之寫點「萬點異類」;揚疑式的《韭花貼》,幾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給欣賞者以不同的藝術感受。用筆的變化美,不僅表現在點畫形態上,而且還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變化。切忌橫畫如梯架,豎畫如欄欄般平齊排列。尤其是行草書,使轉縱橫,不見平齊比畫的排列。故善書者貴能於中求平,不齊中求齊,不均稱,才能給欣賞者以美的享受。
2 質地美
「質」指點的質地、質感、分量等。有質的點畫,其意味風韻, 厚含曛,其表雖朴實而無外飾,其里卻「藏骨報經,含問包質」,這是一種內在而深刻的美。王曦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機智文告》、揚凝式的《韭花帖》、蘇軾的《寒食帖》,盡管風格各異,但都能給人以渾厚飽滿、沉著頓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稱的藝術感受。這種線條在「內容」上是豐福而充實的。「筆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故富有質地美的點畫,其畫的兩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誒娜凝練,如飛如動,筆韻流暢,無凝帶刻板只勢。這種瀟灑疾澀的涌筆,如果沒有日積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練的筆墨技巧及雄建的筆力,是無法達到如此藝術效果的。
3韻律美
]自然界中事物之動態,如舒捲、的流雲、搖曳的垂柳、長空中旋搏擊的雄鷹、大地上曲折奔騰的江河、風雨雷電、驚蛇飛鳥,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書法藝術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從而+使靜字的紙上的字行,變得神采飛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當一個書家運用輕重徐疾的不同韻 律來抒發自己的意境時,其作品就試必產生一種動態美,使欣賞者神思遐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運筆的不同節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徐緩的韻律,能給人一種沉著謹嚴,從容不迫的藝術感受;急速的韻律,能給人一種興奮激揚、痛快淋漓的藝術感受;不同的韻律又可以產生墨韻上的生動變化,起噥噥相間,燥潤相雜,使整幅作品變得更有富有生氣。

4力感美
「力」是一個書家長期書法實踐功力的積累,是筆墨技巧的表現。梁其超先生把「力的美」作為欣賞書法的主要表現依據,可見「筆力」意義之重要。那麼,怎樣才算弊有例感呢?幾代衛夫認為:「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所謂「筋」,就是點畫堅韌、具有彈性;所謂「骨」,就是點畫如鐵畫銀鉤,堅實有力。筋和骨都是使線條具有力感的主要因素。構成線條力感美的因素還有「力體感」和「澀感」。米芾說:「得筆,則雖細為髭發亦圓;不得筆,則雖粗如椽亦扁」。這里所謂「圓」即「力體感」。具有力立體感的點畫線條,深沉厚重。即使細如發絲,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紙背」之妙;扁薄浮淺之線條,寫得在粗,也只是象、條不帶,毫無力感可言。所謂「澀感」是點畫線條似乎克服阻力,掙扎前進,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力感。劉熙載《書概》中所說的「唯筆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便是對澀感這一審美意趣的追求與表達。富有力感的作品能使觀賞者在凝固而禁止的字形中領略到生命的運動。無怪南朝著名書家王僧虔概嘆道:「古今既異,無以辯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
5 氣勢美
書法的「形」離不開「勢」,前人論書無不談到「勢」,所謂「作書必先識勢」,便足見「勢」在書法中的重要地位。我們欣賞書法,氣勢美也是一種重要標志。在筆墨技巧中,它往往代表字的「筋脈」、「血路」、「行氣」。一幅作品中,如果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琢勢瞻盼;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整幅字就會顯得意氣相聚、精神挽結,給欣賞者一種筆勢流暢、氣息貫通、神完氣足的藝術感受。我國古代許多優秀作品,有的氣勢雄偉、有的奔放、有的緩徐沉著、有的激越頓挫、有的沉著茂密、有的淋漓酣暢、有的縱橫舒展、有的精神團聚,手法雖不、同,但無不給人縱意馳聘、文從理順、心手交會、操縱自如、血脈相通、一氣呵成文藝感受。缺乏氣勢的作品,則顯得放鬆神散,毫無生氣。
6結體美
「積點畫以成體」,點畫好比磚石掾柱,結構則似樹梁立架。不同點畫形態的變化,不同的搭配,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構。同樣一個字,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姿態,有的疏郎、有的嚴密、有的疏展、有的流麗、有的古樸、有的奇宕、有的消瘦、有的豐 。結體的首要之點在與穩,有了穩固的重心,才能談得上其他的變化。正如王曦之《書論》所說:「夫,字貴平正安穩」,但若一味平正則失之呆板,故要「始於平正,終與變化」,「既知平正,務追險絕」。然而過於險絕則意涉狂怪,因此妙在平中寓奇,正不板滯,奇不涉怪,合乎情理。而字的大小、長短、寬窄、疏密等等。要合乎自然美的法則,唯求變化、多樣、和諧、統一。要在著意中乃顯自然,雖宗法而不抱泥於法,既儀態萬千卻又無不自然而然。
7 章法美
書法欣賞同會給繪畫欣賞一樣,往往首先注意的是作品整體布局、的藝術效果。一幅作品的成功於否,章法上的布局佔有很大因素。章法及眾字以成篇,以整幅為一體,在書法技巧中雖是一個獨立的部分,但卻與運筆的節奏,墨韻的變化,筆力和氣勢,結構和意境等各方面有密切關系。一幅作品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通過字形的大小、長短、伸縮、欹正、以及用筆的輕重徐疾、墨韻濃淡估潤的變化等,在筆勢的管束下,組合成平衡而統一的整體。〈〈蘭亭序〉〉全篇324個字,分28行,字字相映帶,行行相乎應,若行雲流水,氣勢連貫,渾然一體。所以在通篇章法上取得了團聚不散的效果。清包世臣說:「古帖字體大小,胼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孫,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形象地說明了書法作品整體章法美的藝術效果。
8風格美
何謂「分格」?分格即人。清劉熙〈〈書概〉〉雲:「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歷代對書法美的鑒賞實際上是對書法分格美的品評,如周星蓮評書說:「坡老筆狹風濤,天真浪漫;米痴龍跳天、門,虎卧鳳,二公書絕一時,是提種毫傑之氣。黃山古清癯雅脫,古澹絕輪,超卓之中寄託深遠,是名貴氣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臨池管見〉〉)可見,風格就是體現在書法作品中的書家的精神、情感的反映或流露。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在「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國難家仇的情境下寫下的,書家痛心疾首,悲憤填、鷹的情緒躍然紙上;而王曦之的〈〈蘭亭序〉〉則是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賢興會的環境氣氛中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書家悠閑自然、瀟灑瓢逸的精神風貌。人的感情豐富,個性迥異,所形成的書法作品的風格也千差萬別。或方勁挺,剛毅雄強;或婉麗醇美,綽約多姿;或拙樸渾厚,深沉蒼勁;或風流倜儻,疏放妍逸;或骨秀神清,風韻瀟散。凡此種種不同的風格,表現出不同的人個性和氣質,使欣賞者目不是暇注,留連忘返。而沒有風格的作品,如邯鄲學步,縱能入木三分,亦被視為「書奴」。

9意境美
意境不是指某一字形或具體的點畫,而是貫穿於全幅書法作品中的一種精神
境界。任何有生命和藝術品,都能在功力深厚的技巧中蘊藏著作者的意境。意境越高,就越能顯示出它美的魅力;只有法度而缺乏意境,只能稱為「字匠」。故凡書家,無不以神韻,意境為書道之極峰。

意境美又體現了書家的思想情感,個性和氣質。任何有生命的藝術品總是滲透和孕育作者豐富的情感。歷代書家也不例外,如王羲之風度高遠,故其書神韻逸;顏真卿忠義大節,剛正不阿,故其書端重庄嚴;蘇軾雄文大筆,故其書如筆挾風濤。即使同一書在不同環境下書寫不同內容的作品時,也會創造出不同的意境。王羲之「《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又見意境美一種富有更深刻內容的美。但它必須建築在「法」的基礎上,離開了「法」,一切意境則無從表現。

10自然美
自然美是書法藝術中最樸素的形式美。它脫去了著裝飾的外衣,泯去了人工斧鑿的痕跡,因而表現出一種天然的,富有魅力的美。自然美貫穿於書法藝術的各環節,它是書法藝術共同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如筆法中的「屋漏痕」,「拆釵股」的線條;結構中字的形態與自然界開然物態相合;布局中「亂石鋪街」的章法;筆勢中如行雲流水的氣韻都富有自然之趣。

然而自然決非隨便,馬虎,不拘形態,不守法度。相反,它是純熟技巧和高度意境的完美結合,它必須經過長期刻苦而嚴格的法度訓練。所以自然美的作品其表好像淡而質朴,不事雕飾,其里卻蘊藏著極大的內在美。古人稿書(如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任自然,「不期工而自工」故其作品往往入神,使人有意外之想。
當一個人藝術造詣達到爐火純青,成功之極的境地時,他在創作品時往往會不假思索,天機自動,縱意所如,心手相忘,流露出自然美作,極力雕飾的作品,無論從筆墨技巧和風格來看,都違反了自然的法則,顯得不和諧,協調,因而失去了一種自然之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