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曲折性名言

曲折性名言

發布時間: 2020-12-22 16:53:24

① 哲學的成語名句

前進性與曲折性:
好事多磨
迂迴曲折

度:
恰如其分
恰到好處
過猶不及

② 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因為人的作用不同,功能不同,觀念也就不同。
事實是「什麼樣的社會回是社會主義社會」沒有人能答搞清楚了。
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社會是消滅剝削,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制度。
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實施生產資料私有制,加快發展剝削制度。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向私有制決裂,向傳統觀念決裂,這就是整個資產階級體系的歷史悲劇。
中國不是這樣,而是由8000萬黨員組成的龐大的關系網,壟斷了社會的一切權力。
馬克思也只能啞巴了,如果他還活著。

③ 名言錦句 成語 俗語等等中蘊含的哲學道理(唯物論 辯證法 認識論內的) 40條 要詳細

1、天地和氣,萬物自生。宇宙之間的萬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這說明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明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又如,我們常聽到的一些神話故事、宗教傳聞、科學幻想,也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不過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虛幻的或者是誇大了的反映。
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明了物質在先、意識在後,沒有物質就不會產生反映物質的意識。充分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4、掩耳盜鈴。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又如,「畫餅充飢」、「望梅止渴」、「鄭人買履」、「削足適履」等,亦屬此義。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了意識正確與否,與一個人看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等,也是這個道理。
6、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明同一事物,由於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張《清明上河圖》,畫家是從美學角度看的,經濟學家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史學家則是從社會歷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說明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會推動事物的發展進程;反之,會阻礙事物的發展。又如,「滿招損,謙受益」、「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心靈手巧」等亦屬同理。
8、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說明人的肉體與精神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形存神存,形謝神滅,這是唯物主義觀點。又如,「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是說宇宙間萬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亦屬唯物論。
9、心外無物。是說物質存在於人的意識之中,意識之外無物。這與「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等,同屬唯心主義。
10、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這是陳雲同志的一貫主導思想,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經驗主義和迷信盲從的奴隸主義。也就是說要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1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明物質和運動是密不可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運動也離不開物質。
12、刻舟求劍。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屬此類。
13、人兩次不能踏入同一條河。說明客觀事物是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與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走向了極端,否定了相對靜止,是一種不可知論。
14、天行有常,不為饒存,不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它不因為饒是聖王而存在,也不因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鴻雁出塞北,舉止萬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復北翔。」表明生物的運動都是遵循著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規律。「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5、揠苗助長。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又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等亦屬此類。
16、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明規律是客觀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否則,就不能成功。
17、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說明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在規律的指導下,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18、量力而行。是說在實際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強要做的事,使主觀違背客觀。
19、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觀事物不斷地變化、發展,要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就必須破除舊觀念,破除迷信盲從;實事求是就是說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規律性,按規律辦事。這兩者是統一的,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也就談不上實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是指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即矛盾。又如,「相輔相成」與此同理。
2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體現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又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著矛盾同一性原理。
22、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又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等同屬此類。
23、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違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種片面觀點看問題,搞一點論,否定兩分法。又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等同屬此類。
24、對症下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萬物無相異」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25、對牛彈琴。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照辦照抄」、「一刀切」、「一風吹」等同屬此類。
26、畫龍點睛。是說在工作中要善於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27、荷花雖好,也要綠葉相扶。比喻人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因為次要矛盾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又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等亦屬同理。
28、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違背了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又如,「眉毛鬍子一把抓」,亦屬此類。
29、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毛澤東同志常常以此來比喻成績與錯誤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要求我們要善於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決定,所以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分清主流與支流,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30、本末倒置。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並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31、抓好典型,兼顧一般。符合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實際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重點和關鍵。又如,「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學會彈鋼琴」等都是這一道理。
32、唇亡齒寒。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同屬此理。
33、竭澤而漁。違背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後相繼發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34、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是說全局與局部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關系。局部離不開整體,否則,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所以想問題、辦事情,必須著眼整體、顧全大局。又如,「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等,同屬此理。
35、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是說全局與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顧全大局,也不可忽視局部聯系對整體的影響作用。否則,往往因局部的失敗而釀成全局的失敗。又如,「一隻老鼠害了一鍋粥「也是這個意思。
36、看相知命。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乾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系」。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37、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這是說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又如,「後生可畏」、「後來者居上」以及韓非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等,都包含了發展的觀點。
38、故步自封。違背了發展的觀點。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都屬於靜止的觀點。
3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事物遺傳中的一種必然聯系,即規律性。體現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又如,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也是說明這個道理。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外部環境對事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即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又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哥們義氣害死人」等都說明了外因的作用。
41、師傅引入門,學藝在個人。說明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否則,再高手藝的匠人也「朽木難雕」。
42、水滴石穿。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4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明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權衡利害。有益的事,應持之以恆,促使它的質變;有害的事,應防微杜漸,阻止它的轉化。
44、適可而止。體現了適度的原則。由於兩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說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4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說明新事物雖然開始比較弱小,但它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所以最終必然戰勝舊事物。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4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事物發展總的趨勢前進的,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進。這就要求我們在順利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又如,「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也包含了這一原理。
47、瞎子摸象。比喻只認識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現象,而未認識事物的本質。現象與本質,二者不同。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系,它是片面的、多變的,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質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48、萬變不離其宗。是說現象與本質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現象無論怎樣變化,它都是本質的表現。
49、聲東擊西。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別,「聲東」是假象,「擊西」是真象,其本質是迷惑敵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縱」、「圍魏救趙」、「項庄舞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同屬此理。
50、買櫝還珠。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於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51、知人知面要知心。比喻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只是對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內在的本質的認識。
52、盲人騎瞎馬。比喻離開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一種盲目的實踐。因為正確的理論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因而它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又如,「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即是這個道理。
53、熟能生巧。是說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認識。要佔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須深入實際,反復實踐,切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54、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經過人腦的思維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由於人們獲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雜、真偽並存、彼此相隔、表裡未辨,所以,需要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綜合過程,才能形成理性認識。又如,「多想出智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同屬此義。
55、邯鄲學步。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還要善於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又如,「東施效顰」、「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56、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是說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必須掌握推理的思維方法。因為,只有學會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57、活到老,經不了。比喻客觀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人的實踐和認識也是隨之變化發展的,停止的觀點,無所作為的觀點都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是通過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而獲得的,離開了實踐,認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又如,「真理無價寶,實踐裡面找」、「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識」等,都是講的這個道理。
59、書到用時方恨少。是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們到實踐中才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的不足,從而激勵自身不斷地追求知識,擴展視野,深化認識。正如恩格斯說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又如,「吃一暫,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然後知不足」等,同屬此理。
60、學以至用。是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解釋世界,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那種「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1、事實勝於雄辯。是說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只有實踐才能把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並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又如,「說了不算,做出來再看」、「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等,同屬此理。
62、眾人是聖人。是說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它不僅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那種認為「英雄造世事」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又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也是說這個道理。
63、為有源頭活水來。比喻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來源,也是各種藝術活動的源泉,離開了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所提供生動活潑的素材,任何創作都會成為死水一潭。
6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說在虛心學習間接經驗,認真讀書的同時,一定要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因為間接經驗誠然寶貴,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消化、運用、檢驗和發展。又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強調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65、失群孤雁終難行。比喻個人的實踐必須同群眾的實踐相結合。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必須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否則,將一事無成。
66、苦盡甘來。是說一個人只有在實踐中,不怕苦,不怕累,敢與困難作斗爭,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又如,蒲松齡落地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同屬此理。
67、陰陽二氣充滿太慮,比外便無他物,亦無間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圍也(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氣構成的物質實體,在物質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個精神世界。規律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又如:「氣者,理之依也」,「氣」是變化日新的物質實體,「理」(精神)不能脫離「氣」而存在。
68、「心之官則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記憶皆在腦」。三者的共同點在於說明人們的思考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器官的基礎。
69、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說明一切客觀事物都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事物及其運動規律都是客觀的。
7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己知道什麼就說什麼,不了解什麼就承認不了解什麼,這樣的態度才識明智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作客觀事物來把握,從自己實際出發,正確認識自己。
71、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樵夫熟悉山中的情況,漁民了解水的習性,故要「入山問樵,入水問漁」。這句俗語說明人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

④ 雪萊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體現了

c.它是對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在曲折中前進的表示。

⑤ 高中哲學:古語所體現的哲理(選擇題)

俗語、詩歌、成語哲學試題

整理:高仕剛

(一)俗語
1、常言道:"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兩句話共同反映了唯物論中的( )原理 A、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別的 B、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C、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D、意識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2、上述兩句話共同反映了辯證法中的( )原理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D、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結果
3、"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俗語體現的哲理是( ) ⑴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 ⑶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⑷辯證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據此回答
4、這一說法的哲學寓意是( ) A、人在客觀事物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B、事物的變化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D、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況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因為( ) A、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 B、從實際出發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C、事物都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D、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利用和改變
6、在常人手裡有心栽花花不開,而園藝工程師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開。可見( ) A、知識構成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會有差別 B、意識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受主客觀條件制約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與否的前提 D、人們只有在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按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明哲理是( ) ⑴夢是客觀事物作用於腦留下的印象,以夢的形式剪接組合而成 ⑵夢境的素材在客觀世界都能找到 ⑶夢是一種意識活動,但歸根到底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 ⑷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有了人腦就能產生意識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點桐,山下務農","莊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這些農諺告訴我們( ) A、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規律為基礎 B、要用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看問題 C、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要善於承認矛盾
9、"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從哲學上看,其中的"門道"和"熱鬧"分別是() A、本質和現象 B、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與謬誤
1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哲學角度理解,它強調的是( ) 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B、書本和實踐都是認識的來源 C、既要學習間接經驗,又要獲得直接經驗 D、書本知識越多,實踐經驗越豐富
11、"名師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學道理是( ) A、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B、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C、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對事物發展不僅是不可缺少的, 有時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這一諺語包含這樣哲理( ) A、按照木頭的紋理劈柴就會勢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觀規律,盲目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必然勞而無功 C、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D、客觀規律會妨礙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13、"實踐是知識的母親,知識是生活的燈塔"。這一諺語的哲學寓意是( ) A、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 B、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決定認識 D、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語說:"花在樹則生,離樹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 A、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質和意義體現離不開整體 C、既要通觀全局,又要照顧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15、"心動不如行動",主要體現了( ) A、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實踐 B、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C、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 D、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16、"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俗語蘊含的哲理是( ) A、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C、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D、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17、"聽其言,觀其行,知其心"。這句俗語反映認識論的道理是( ) A、認識了現象就等於認識了本質 B、任何現象都能反映本質 C、透過現象能夠認識本質 D、現象和本質總是一致的
18、"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這一說法( ) A、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它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B、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它認為有一個主宰萬物的天 C、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它堅持規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D、是形而上學觀點,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關系
19、"知人難,知己更難"。從哲學上看,是因為( ) A、人們的認識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 B、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知己"屬主觀唯心主義 D、對自己一分為二需要毅力和勇氣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這一段話主要體現了( )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斗爭 D、矛盾著的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21、"萬變不離其宗",這句話的哲學寓意是( ) A、現象總是表現本質的,不表現為本質的現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變應萬變,以不動制萬動 C、現象存在於本質之中,靜止才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D、運動離不開靜止,靜止才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22、對於神靈,有人認為"信則有,不信則無"。這種觀點( ) A、是正確的,它否認了神靈的存在 B、是錯誤的,它肯定了神靈的存在 C、是正確的,它看到了觀念是可以改變的 D、是錯誤的,因為神靈的有無是個無法確定的問題
23、中國的民間諺語說:"瑞雪兆豐年"。這一說法( ) A、屬於人們主觀臆造的聯系 B、反映了農作物與氣候,環境聯系密切 C、說明農作物收成好壞是"天"主宰的 D、否認聯系的客觀性,是一種無根據的猜測
24、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 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創造條件,化難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難事,就怕有人有心製造麻煩與困難 C、只要有決心和干勁,什麼難事都可以化為易事而獲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無所謂難與易,是有些人的心裡有難易
25、"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與君指上聽?"這一首古詩體現了 ( ) (1)聯系的觀點 (2)矛盾的觀點 (3)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A(1)(2)(4) B(1)(2)(3) C(2)(3)(4) D(1)(2)(3)(4)
(二)詩文哲學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今有人說"床前"不好,應改為"窗前"。其實,李白所說的床並非寢具,而是說的水井邊的一圈欄桿。回答1-3題。
1、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 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B人們的認識不能統一 C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人們的思維復雜性D人們的思維可以改變客觀對象
2、有人將詩中的"床"理解為寢具( ) A是對認識的發展 B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 C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D不是對事實的反映
3、人們要想獲得正確認識( ) A必須勤實踐、勤讀書、勤思考 B必須多問幾個為什麼 C必須親身實踐 D必須經過系統學習
賈島的"鳥宿池邊樹,曾敲月下門"堪稱遣詞造句的經典。回答4-5題。
4、人們寫文章之所以要"反復推敲",從哲學上看,就是要( ) A"語不驚人死不休" B盡可能准確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勝 D寫出好文章
5、詩人把"鳥宿"和"僧敲"這對立的一動一靜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詩人無根據的想像 B是詩人對事物的加工製作 C是詩人對客觀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為了寫詩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聲山水綠"。同是一個"綠",可前一個是動詞,後一個是形容詞。據此回答6-7題。
6、前後兩個"綠"字都是() A客觀實際 B詩人大腦的產物 C詩人對客觀實際的認識 D詩人的主觀想像
7、兩個綠字的詞性不同,是人們( ) A認識事物的需要 B思維習慣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審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敘述京杭大運河開鑿的四首詩,據此回答8-9題。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帝業興亡世幾重?風流猶自說遣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駕幾龍。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來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8、四位詩人的揭示了運河與隋朝滅亡之間的聯系。因果聯系的本質特點是原因和結果( ) A、之間是先行後續的關系 B、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C、之間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D、在時間上的繼承性
9、從哲學上看,南北大運河的開通表明( ) A、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變自然 B、人類的智慧具有創造物質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觀存在、屬性和規律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識能夠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長相。你是駱駝,就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駱駝照樣充滿魅力。"這段話是一個( )命題。 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悲觀主義 D、教條主義
11、"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唐代詩人孟浩然這句詩體現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觀的 B、人類社會是客觀的 C、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1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開得早 B、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C、新事物一定戰勝舊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3、"興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A、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 B、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C、內外因對事物的發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蘇軾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4、這首詩主要說明( ) A、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B、意識很難准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D、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制約
15、找出與上述詩句意思相近的選項是(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B、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C、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D、將欲奪之,必先予之
16、人們要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從主觀方面來講,必須做到( ) (1)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 (2)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 (3)不斷充實自己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 (4)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A、(1)(2) B、(1)(3) C、(1)(2)(3) D、(1)(2)(3)(4)
17、"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詩句告訴我們(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能動作用 B、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8、"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學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著的事物及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C、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 D、矛盾雙方在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19、"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這句詩體現了唯物辯證法( )的觀點 A、普遍聯系 B、變化發展 C、新事物不可戰用勝 D、矛盾上事物發展的動力
20、"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首詩表明( )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B、不同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實踐活動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愛情更有價值 D、價值觀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面變化
21、朱憙《觀書有感》:"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形象,說明觀書的體會。此詩中蘊含的哲理是() (1)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 (2)規律是客觀的,人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A、(1)(4) B、(2)(3) C、(1)(3) D、(2)(4)
22、"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兩事物都是矛盾關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23、南北朝詩人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則有"一鳥不鳴山更幽。"的名句。黃庭堅說王安石的修改是"點金成鐵"。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王安石( ) A、只見對立,不見統一 B、只見統一,不見對立 C、只見相互依存,不見相互轉化 D、只見相互轉化,不見相互依存
24、楊萬里詩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為增添春節喜慶,植物學家在冬天培育出盛開的蓮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隨人們的心情而變 B、不同時代,規律有不同的表現 C、充分發揮主觀能動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 D、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性的活動
25、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膾炙人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人用擬人手法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就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書是知識的源泉 C、科學的發展需要想像 D、要愛護環境
26、"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唯物辯證法角度看體現了(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聯系看 ⑵事物聯系具有客觀性 ⑶聯系的形式是多樣的 ⑷事物聯系可以主觀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27、上句詩體現了認識論的( )哲理 A、客觀事物變化導致認識的變化 B、人與萬物相區別的特點在於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C、一切真知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變化是直接相通的
28、"家國興亡自有時,關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傾關國,城國之來又是誰?"羅隱的《西施》告訴我們,看待一個事物應該( ) A、用發展的眼光 B、透過現象看本質 C、堅持矛盾觀點 D、注重事實
29、陸游《冬夜讀書示子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詩中蘊含的哲理是( ) A、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B、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C、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0、"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這兩句唐詩蘊涵哲理( ) A、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創新不可守舊 B、發展就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 C、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新出現的事物變化總比舊事物優越
31、"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這句詩蘊涵的哲理是( ) A、外因推動著事物的變化 B、聯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條件 C、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事物變化呈現規律性的表現
32、"豪化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的這句詩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 A、精神追求比物質追求更重要 B、精神滿足建立在一定物質基礎上的 C、事物總是有其兩點而不是一點 D、創造在先,享受在後
33、"涇溪有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聽說有沉淪。"這首詩從哲學上告訴我們( ) A、事物是變化多端,難以預料的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C、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D、真相只對事物本質的反映,假相是時事物本質的掩蓋
34、"世人聞秋悲寂寥,我道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去,直領詩情到碧霄。"從唯物論角度看,這首詩反映了( ) A、物質是運動的 B、對同一事物,人們的反映有差別 C、四季更替是不可違背的 D、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35、"冬青樹上掛凌霄,岑晏花凋樹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這表明( ) A、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個側面,各自有自己的特點 C、內因決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發展有自身的客觀規律
36、毛澤東詩曰:"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詩體現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相對靜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運動是永恆的,無條件的 D、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37、"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抔春露冷如冰。"這首詩說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運動的 B、事物是可以認識的保 C、事物運動有其自身規律,規律是客觀的 D、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3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事古難全"蘊含哲理是( )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關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雙方的對立無條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優點和缺點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3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運動變化的 B、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C、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40、"世外桃源該多好,無奈風波添煩惱。只緣矛盾來捉弄,它是庸人愛自擾。"此詩錯在() A、忽視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認了矛盾雙方轉化條件 C、幻想沒有矛盾,否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D、只看到了處處有矛盾,忽視了矛盾時時有
41、毛澤東詩曰:"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句詩體現的哲理是( ) A、要把握適度原則 B、辦事情要抓重點 C、辦事要抓住時機,促成飛躍 D、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42、清代趙翼有詩曰:"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風騷數解。"該詩啟發我們(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 B、李杜詩篇有膾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階段 D、李杜的詩已經過時古詩曰:"離離原上草,一字一苦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3、"原上草"的"枯榮"表明( ) 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B、事物是運動變化的 C、生命運動是最級的運動開試 D、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4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詩句蘊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聯系是條件的 B、物質是不長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D、規律是客觀的
4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芳林新時催舊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從詩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 ⑵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發展前途,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 ⑷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46、"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是( ) A、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聯結的 D、嚴寒冬天的過去就是春天的到來
47、杜甫詩曰:"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是( ) A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認矛盾客觀性,正確對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關鍵
48、"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 ) A、超前反映 B、如實反映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虛幻的反映

不好意思我找到這些題了,但是沒答案

⑥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名句

參考網路文庫:
(1)名言 1、「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繫上來把握物質的。
2、「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
3、「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要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①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②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土的廣延性的交替;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繫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 解析:這句話是形而上學否定觀,這種觀點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絕對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這就割斷了事物的聯系,使發展中斷。
6、「所謂的客觀辯證法是在整個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謂的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不過是在自然界中到處發生作用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①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②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③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④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但在表現形式上則是不同的。
7、「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辯證思維與科學研究的緊密聯系、不可分割。①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方法。
8、「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9、「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式固定下來。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於億萬次的重復才有先人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實踐作為一種客觀物質活動,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的,這種合規律的活動,久而久之會在人們頭腦中積淀下來形成各種模式,如邏輯格式等。
10、「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造成人們認識和才能差別的決定性原因是後天的社會實踐。
11、「假若我能比別人瞭望得略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啟膀上。」 解析:牛頓的這句話表明了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這是發展人類認識的必要途徑。
12、「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展。
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說明了實踐鍛煉和提高主體的認識能力。
14、「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說明了認識對實踐的能動反作用,充分體現在作為認識的高級形式的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上:①理論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可以而且應該走在實踐的前頭來指導實踐的進程;②科學理論能預見未來,端正實踐的方向;③科學理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推動人們在實踐中創新。
15、「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這句話里的「基礎」指的就是實踐。
16、「對於同一句格言,出自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與出自缺乏閱歷的青少年之口,其內涵是不同的。」 解析:黑格爾的這句話說明了理性認識不僅以感性認識為基礎,而且要通過感性的認識來說明。感性認識豐富的人與經驗貧乏的人相比,對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豐富的經驗積累能加深我們對事物的認識。
17、「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說明了積極的情感、情緒給認識活動注入活力,對認識的發展是一種推動力量。這句話體現了非理性因素的動力作用。
18、「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說明了意志對人的認識的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句話體現了非理性因素的動力作用。
19、「以為只有詩人才需要想像,這是沒有道理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積分的發現沒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非理性因素的誘導作用。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會使人產生種種想像和幻想,而想像和幻想是科學創造中的極可貴的品質。
20、「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人的認識受實踐范圍、立場、觀點、方法、思維能力、工作經驗和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
21、「真理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是社會組織起來的經驗。」 解析:這種命題的是錯誤的,因為它否定真理的客觀性。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會公認的就是真理。」等都是主觀真理論。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是堅持了真理問題上的唯物主義。一切唯心主義都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22、「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作為真理的標准,也作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點的聯系的實際確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義』中去。」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實踐是檢驗價值評價結果的標准。
23、「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
24、「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說明了勞動資料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它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是區分社會經濟時代的物質標志。
25、「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26、「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系。社會發展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表現為同類社會形態既有共同的本質,又有各自的特點。在現實社會中,每一種社會形態在不同的民族那裡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現形式。
27、「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按部就班地向前發展,不會有時出現大幅度的躍退,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形態更替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曲折前進是歷史的普遍規律。
28、「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體現了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在:①革命是實現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手段和決定性環節;②革命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③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眾以及革命階級本身;④革命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9、「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動力。
30、「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解析:馬克思的這話說明了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及作用,又受到社會歷史條件(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和精神文化條件)的制約。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他們進行活動的既定前提和基礎。
31、「如果資本主義的滅亡是由科學保證了的,為什麼還要費那麼大的氣力去為它安排葬禮呢?」 解析:美國社會學家阿爾溫•古爾德納的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抹殺社會規律實現的特點,否認革命在社會質變中的作用,否認歷史主體的能動作用。社會規律是通過人們的活動表現出來的社會生活過程諸現象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社會規律是通過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圖的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實現的。革命是社會形態的質變,是實現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手段和決定性環節。
32、「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①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②人的自覺選擇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③人類總體歷史進程是不可超越的。
33、「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
34、「當一位傑出的老科學家說什麼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但當他說什麼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 解析:這句話說明了每代人所獲得的真理性認識,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這表明任何一個時代的真理既有確定性、絕對性、又有不確定性、相對性,因此對一定時代來說不可能的事情對以後的時代來說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35、「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解析:這句話強調了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的指導。
3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 解析:這句話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②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有絕對的意義。
37、「在純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純粹的黑暗中一樣,什麼也看不見。」 解析:黑格爾的這句話體現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統一的關系。
38、「元氣是構成世界的本體。」 解析:這句話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並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古希臘、羅馬關於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氣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五行之氣、天與人相交勝」、「水是萬 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礎」等。
39、「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⑦ 名人名言加哲學道理

成語、俗語哲理淺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人的能動作用受客觀條件制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又如,我們常聽到的一些神話故事、宗教傳聞、科學幻想,也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不過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虛幻的或者是誇大了的反映。 )

望梅止渴;心靈手巧——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錯誤的意識(認識)會把人的實踐引入歧途。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的知識構成不同,對同一對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為主——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識結構的影響。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對症下葯;隨機應變——①一切從實際出發;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的目標,主觀和客觀相脫離。

鄭人買履;按圖索驥;邯鄣學步;對牛彈琴;生吞活剝;削足適履;照本宣科——①做事情死板、教條,不從實際出發;②不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掩耳盜鈴;畫餅充飢——主觀感覺決定客觀存在,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唯心主義觀點)

畫蛇添足——人們應如實反映客觀事物,不能主觀、任意地加以歪曲。

閉門造車——做事主觀,不從實際出發。

聽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主觀決定客觀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抱薪救火;揚湯止沸;飲鴆止渴——不從實際出發;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對待,必然事與願違。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深入調查實際,全面分析情況,才能獲勝。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①物質的運動有其客觀規律;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杞人憂天——①否認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②片面地看問題。

刻舟求劍——否認物質的絕對運動,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認事物的相對穩定和靜止。

人變一世,天變一時——事物既是運動發展的,又具有相對穩定性。

高瞻遠矚;高屋建瓴——要善於從整體上看問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①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②如果不從整體和長遠方面看問題,局部關系也很難處理好。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時間上的縱向聯系)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唇齒想依;唇亡齒寒——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無風不起浪;根深葉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坐井觀天——只見部分,不見整體,用形而上學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無視聯系的客觀性,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盲人摸象——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經驗來判斷事物,以偏概全。(片面的觀點)

喜鵲叫喜,烏鴉叫喪——否認事物聯系的客觀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事物的整體和大局出發,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牽一發而動全身——部分對整體有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物競天擇;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除舊布新;推陳出新;吐故納新;棄舊圖新;新陳代謝——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我們要支持和促進新生事物的發展。

欲速則不達——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終必然戰勝舊事物。

以卵擊石;螳臂當車;多行不義必自斃——與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背道而馳,必然會自取滅亡。

抱殘守缺;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學的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不求進取。

諱疾忌醫——迴避和掩蓋矛盾,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樂極生悲;因禍得福——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吃一塹,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從矛盾雙方相互轉化方面來看問題,要善於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滿招損,兼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堅持兩分法,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反對一點論。

人與人不同,花有百樣紅;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萬變不離其宗(現象和本質的關系)——①矛盾的特殊性不能離開矛盾的普遍性;②聯系的觀點。

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個性)的辯證關系。

張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為馬——抹殺不同矛盾的不同特點(矛盾的特殊性),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質。

白馬非馬——割裂事物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以矛盾特殊性來否認矛盾的普遍性。

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牽牛要牽牛鼻子——看問題、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統籌兼顧;好花還需綠葉扶;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丟了西瓜撿芝麻——辦事情抓不住重點,顛倒了主次矛盾的關系。

十個指頭按跳蚤;隔靴搔癢——沒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問題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問題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認清事物的性質,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艱難困苦,玉妝於成;天道酬勤;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蟲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遷;名師出高徒——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重要條件。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漸;循序漸進——事物的變化發展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要重視量的變化和積累。

田忌賽馬—①事物在總體上的數量不變,只是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②當個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會引起質變。

當機立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事物的量變超過臨界點,就要抓住機會,促成其質變。

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因風吹火;順藤摸瓜;順水推舟;皰丁解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揠苗助長;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違背客觀規律,必將受到規律的懲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尊重客觀規律科學地結合起來。

人定勝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自強不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認識規律,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古詩與哲學

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2、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風景綺麗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風貌的秋江晚景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是統一的。

4、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5、梅雪爭春不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分析矛盾時,既要看其共同點(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各自的特點(矛盾和特殊性)

6、造物無情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聲——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

7、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聯系的觀點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矛盾的普遍性

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10、古歌新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不可因循守舊

(好難收集啊,希望採納)

⑧ 哲學 因果聯系 經典名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一一物質決定意識 , 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
望梅止渴一一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仁者見仁 , 智者見智一一人的知識構成不同 , 對同一對象的反映和理解也會不同。
先入為主一一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識結構的影響。
因地制宣 ; 因勢利導 ; 因材施教 ; 量體裁衣 ; 對症下葯 ; 隨機應變一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掩耳盜鈴 ; 畫餅充飢一一主觀感覺決定客觀存在 , 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
畫蛇添足一一人們應如實反映客觀事物 , 不能主觀、任意地加以歪曲。
閉門造車一一做事主觀 , 不從實際出發。
聽天由命 ; 生死有命 , 富貴在天一一主觀決定客觀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好高鶯遠一一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 主客觀相脫離。
鄭人買履 ; 按圖索驥 ; 即郭學步 ; 對牛彈琴 ; 生吞活剝 ; 削足適履 ; 照本宣科一一 -做事情死板、教條 , 不從實際出發 , 不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 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 ; 揚湯止沸 ; 飲鳩止渴------不從實際出發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對待 , 必然事與願違。
戶樞不蠢 , 流水不腐一一一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種瓜得瓜 , 種立得豆一一物質的運動有其客觀規律 ;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杞人憂天一一一否認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 ; 片面地看問題。
刻舟求劍一一 -否認物質是運動的 , 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
方生方死 ; 朝令夕改一一一否認事物的穩定和相對靜止。
高瞻遠矚一一一要善於從整體上看問題。
人無遠慮 , 必有近憂一一如果不從整體和長遠方面看問題 , 局部關系也難處理好。
繼往開來一一事物在時間上的聯系。
知彼知己 , 百戰不殆一一深入調查實際 , 全面分析情況 , 才能獲勝。
城門失火 , 殃及池魚 ; 天外有天 , 山外有山 ; 蠟蟬捕蟬 , 黃雀在後 ;點唇齒相依 ; 唇亡齒寒一一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無風不起浪、根深葉茂一一一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頭痛醫頭 , 腳痛醫腳 ; 只見樹木 , 不見森林 ; 坐井觀天一一隻見部分 , 不見整體 , 用形而上學的孤立的點看問題。
必竭澤而漁 ; 殺雞取卵一一無視聯系的客觀性 , 只顧眼前利益 , 不顧長遠利益。
盲人摸象一一一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經驗來判斷事物 , 以偏概全。
喜鵲叫喜 , 烏鴉叫喪一一否認事物聯系的客觀性。
當局者迷 , 旁觀者清一一從事物的整體和大局出發 , 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一著不慎 , 滿盤皆輸 ;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一部分對整體有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滄海桑田 ; 斗轉星移; 物競天擇一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除舊布新 ; 推陳出新 ; 吐故納新;棄舊圖新;新陳代謝一一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我們要促進和支持新生事物的發展。
士別三日 , 當刮目相看一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欲速則不達一一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客觀的 , 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星星之火 , 可以撩原 ;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一一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最終能戰勝舊事物。
以卵擊石 ; 撞臂擋車 ; 多行不義必自斃一一與社會發展規律或人民群眾的利益背道而馳 ,必然會自取
滅亡。
抱殘守缺 ; 因循守舊一一思想保守 , 用形而上學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諱疾忌醫一一迴避和掩蓋矛盾 , 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
物極必反 ; 否極泰來 ; 樂極生悲 ; 因禍得福一一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
吃一整 , 長一智 ; 失敗是成功之母一一矛盾雙方相互轉化 ,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塞翁失馬 , 焉知非福 ; 居安思危一一要善於從矛盾的轉化方面來看問題。
教學相長一一 -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滿招損 , 兼受益 ; 謙虛使人進步 , 驕傲使人落後一一一事物矛盾雙方相互轉化 , 但這種轉化必須具備
一定的條件。
兼聽則明 , 偏信則暗 ; 金無足赤 , 人無完人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長一一堅持兩分法 , 全面地看問題 ,反對一點論。
放之四海而皆準一一真理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八仙過海 , 各顯神通 ; 人與人不同 , 花有百樣紅一一矛盾的特殊性。
同病異治 , 異病閏治一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見微知著 ; 一葉知秋 ; 萬變不離其宗一一一矛盾的特殊性不能離開矛盾的普遍性。
張冠李戴 ; 良莠不分 ; 指鹿為馬一一抹殺事物矛盾的特點 , 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質。
白馬非馬一一-割裂事物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 以矛盾的特殊性來否認矛盾的普遍性。
畫龍點睛 ; 提綱契領;綱舉目張--一看問題、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統籌兼頑一一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
舍本求末 ; 本末倒置一一辦事情抓不住重點 , 顛倒主次矛盾關系。
隔靴搔癢一一沒有抓住事物的關鍵 ( 主要矛盾 ) 。
白壁微瑕一一一看問題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一葉障目 , 不見泰出一一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否則就不能認清事物的性質 ,得出錯誤的結論。
鑿壁偷光一一事物發展的根 原因在於內因 , 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南橘北枳;名師出高徒一一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重要條件。
千里之行 , 始於足下 ; 千里之堤 , 潰於蟻穴 ; 水滴石穿; 防微杜漸;循序漸進一一事物的變化發展從
量變開始 ,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 要重視事物的量的變化。
田忌賽馬一一事物的構成成分及其排列組合的量的變化 , 會引起質變。
瓜熟蒂落 ; 水到渠成一一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盾變。
當機立斷 ; 機不可失一一一事物的量變超過臨界點 , 就要抓住機會 ,促成其質變。
好事多磨 ; 一波三折一一一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頗水推舟一一尊重客觀規律 ,按規律辦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拔苗助長一一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 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量力而行 , 盡力而為一--既要尊重客觀規律 , 又要充牙發揮主觀能動性。
癮丁解牛一一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 ,按規律辦事 ,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人定勝天一一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 能認識規律 , 利用規律。
愚公移山 ; 事在人為; 精衛填海 ; 逆水行舟 , 不進則退一一發揮主觀能動性 ,才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 辦
事情才能成功。
胸有成竹一一認識了事物的規律 ,就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鞭辟入裡一一透過現象 ,認識事物的本質。
守株待兔一一一錯把偶然當必然 , 誤把現象當規律。
無源之水 , 無本之木一一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
入山問樵 , 入水問漁一一 一切從實際出發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百聞不如一見一一一實踐出真知。
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一一 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實踐。

學以致用一一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葉公好龍一一害怕實踐 , 逃避實踐。
真金不怕火煉一一一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紙上談兵一一割裂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不把理論運用於實踐。
一念之差一一錯誤的意識對人們的實踐起阻礙作用。
大公無私一一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見利忘義 ;唯利是圖一一自私自利的極端個人主義。
卧薪嘗膽一一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斗、發憤圖強。
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下之樂而樂一一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

⑨ 關於認識論的名句或古文

1、天地和氣,萬物自生。宇宙之間的萬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這說明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明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又如,我們常聽到的一些神話故事、宗教傳聞、科學幻想,也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不過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虛幻的或者是誇大了的反映。
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明了物質在先、意識在後,沒有物質就不會產生反映物質的意識。充分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4、掩耳盜鈴。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又如,「畫餅充飢」、「望梅止渴」、「鄭人買履」、「削足適履」等,亦屬此義。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了意識正確與否,與一個人看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等,也是這個道理。
6、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明同一事物,由於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張《清明上河圖》,畫家是從美學角度看的,經濟學家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史學家則是從社會歷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說明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會推動事物的發展進程;反之,會阻礙事物的發展。又如,「滿招損,謙受益」、「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心靈手巧」等亦屬同理。
8、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說明人的肉體與精神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形存神存,形謝神滅,這是唯物主義觀點。又如,「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是說宇宙間萬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亦屬唯物論。
9、心外無物。是說物質存在於人的意識之中,意識之外無物。這與「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等,同屬唯心主義。
10、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這是陳雲同志的一貫主導思想,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經驗主義和迷信盲從的奴隸主義。也就是說要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1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明物質和運動是密不可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運動也離不開物質。
12、刻舟求劍。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屬此類。
13、人兩次不能踏入同一條河。說明客觀事物是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與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走向了極端,否定了相對靜止,是一種不可知論。
14、天行有常,不為饒存,不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它不因為饒是聖王而存在,也不因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鴻雁出塞北,舉止萬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復北翔。」表明生物的運動都是遵循著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規律。「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5、揠苗助長。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又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等亦屬此類。
16、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明規律是客觀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否則,就不能成功。
17、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說明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在規律的指導下,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18、量力而行。是說在實際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強要做的事,使主觀違背客觀。
19、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觀事物不斷地變化、發展,要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就必須破除舊觀念,破除迷信盲從;實事求是就是說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規律性,按規律辦事。這兩者是統一的,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也就談不上實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是指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即矛盾。又如,「相輔相成」與此同理。
2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體現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又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著矛盾同一性原理。
22、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又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等同屬此類。
23、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違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種片面觀點看問題,搞一點論,否定兩分法。又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等同屬此類。
24、對症下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萬物無相異」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25、對牛彈琴。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照辦照抄」、「一刀切」、「一風吹」等同屬此類。
26、畫龍點睛。是說在工作中要善於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27、荷花雖好,也要綠葉相扶。比喻人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因為次要矛盾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又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等亦屬同理。
28、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違背了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又如,「眉毛鬍子一把抓」,亦屬此類。
29、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毛澤東同志常常以此來比喻成績與錯誤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要求我們要善於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決定,所以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分清主流與支流,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30、本末倒置。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並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31、抓好典型,兼顧一般。符合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實際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重點和關鍵。又如,「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學會彈鋼琴」等都是這一道理。
32、唇亡齒寒。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同屬此理。
33、竭澤而漁。違背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後相繼發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34、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是說全局與局部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關系。局部離不開整體,否則,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所以想問題、辦事情,必須著眼整體、顧全大局。又如,「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等,同屬此理。
35、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是說全局與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顧全大局,也不可忽視局部聯系對整體的影響作用。否則,往往因局部的失敗而釀成全局的失敗。又如,「一隻老鼠害了一鍋粥「也是這個意思。
36、看相知命。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乾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系」。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37、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這是說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又如,「後生可畏」、「後來者居上」以及韓非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等,都包含了發展的觀點。
38、故步自封。違背了發展的觀點。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都屬於靜止的觀點。
3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事物遺傳中的一種必然聯系,即規律性。體現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又如,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也是說明這個道理。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外部環境對事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即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又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哥們義氣害死人」等都說明了外因的作用。
41、師傅引入門,學藝在個人。說明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否則,再高手藝的匠人也「朽木難雕」。
42、水滴石穿。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4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明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權衡利害。有益的事,應持之以恆,促使它的質變;有害的事,應防微杜漸,阻止它的轉化。
44、適可而止。體現了適度的原則。由於兩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說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4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說明新事物雖然開始比較弱小,但它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所以最終必然戰勝舊事物。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4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事物發展總的趨勢前進的,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進。這就要求我們在順利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又如,「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也包含了這一原理。
47、瞎子摸象。比喻只認識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現象,而未認識事物的本質。現象與本質,二者不同。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系,它是片面的、多變的,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質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48、萬變不離其宗。是說現象與本質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現象無論怎樣變化,它都是本質的表現。
49、聲東擊西。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別,「聲東」是假象,「擊西」是真象,其本質是迷惑敵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縱」、「圍魏救趙」、「項庄舞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同屬此理。
50、買櫝還珠。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於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51、知人知面要知心。比喻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只是對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內在的本質的認識。
52、盲人騎瞎馬。比喻離開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一種盲目的實踐。因為正確的理論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因而它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又如,「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即是這個道理。
53、熟能生巧。是說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認識。要佔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須深入實際,反復實踐,切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54、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經過人腦的思維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由於人們獲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雜、真偽並存、彼此相隔、表裡未辨,所以,需要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綜合過程,才能形成理性認識。又如,「多想出智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同屬此義。
55、邯鄲學步。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還要善於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又如,「東施效顰」、「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56、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是說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必須掌握推理的思維方法。因為,只有學會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57、活到老,經不了。比喻客觀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人的實踐和認識也是隨之變化發展的,停止的觀點,無所作為的觀點都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是通過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而獲得的,離開了實踐,認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又如,「真理無價寶,實踐裡面找」、「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識」等,都是講的這個道理。
59、書到用時方恨少。是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們到實踐中才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的不足,從而激勵自身不斷地追求知識,擴展視野,深化認識。正如恩格斯說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又如,「吃一暫,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然後知不足」等,同屬此理。
60、學以至用。是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解釋世界,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那種「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1、事實勝於雄辯。是說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只有實踐才能把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並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又如,「說了不算,做出來再看」、「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等,同屬此理。
62、眾人是聖人。是說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它不僅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那種認為「英雄造世事」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又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也是說這個道理。
63、為有源頭活水來。比喻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來源,也是各種藝術活動的源泉,離開了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所提供生動活潑的素材,任何創作都會成為死水一潭。
6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說在虛心學習間接經驗,認真讀書的同時,一定要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因為間接經驗誠然寶貴,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消化、運用、檢驗和發展。又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強調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65、失群孤雁終難行。比喻個人的實踐必須同群眾的實踐相結合。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必須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否則,將一事無成。
66、苦盡甘來。是說一個人只有在實踐中,不怕苦,不怕累,敢與困難作斗爭,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又如,蒲松齡落地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同屬此理。
67、陰陽二氣充滿太慮,比外便無他物,亦無間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圍也(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氣構成的物質實體,在物質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個精神世界。規律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又如:「氣者,理之依也」,「氣」是變化日新的物質實體,「理」(精神)不能脫離「氣」而存在。
68、「心之官則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記憶皆在腦」。三者的共同點在於說明人們的思考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器官的基礎。
69、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說明一切客觀事物都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事物及其運動規律都是客觀的。
7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己知道什麼就說什麼,不了解什麼就承認不了解什麼,這樣的態度才識明智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作客觀事物來把握,從自己實際出發,正確認識自己。
71、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樵夫熟悉山中的情況,漁民了解水的習性,故要「入山問樵,入水問漁」。這句俗語說明人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

72、「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的思維是一種建立在符號體繫上的思維,而符號只能描述具體的有形的事物,難以描述無形的事物,而這正是人類認識宇宙起源的一個重大障礙

7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於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