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宋詞賞析

宋詞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2 14:34:35

1. 宋詞賞析

醉花陰 (李清照·北宋)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此詞,憂郁凄涼之至。雖有香魂,亦自消瘦也】

南鄉子 (辛棄疾·南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稼軒詞,盡數英雄都不似,千載長江空自流。豪放至極,必沉鬱至極也】

南鄉子 (蘇軾·北宋)

自述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
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
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
【自述清凈兩無為,誰解其中滋味。國事難為,自我消遣耳】

中呂·山坡羊 (張養浩·元)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縱覽興亡,最苦人間。千古絕句,欲添還難】

卜運算元 (陸游·南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傲視群芳,非不欲共艷,事不我與也】

破陣子 (晏殊·北宋)
【不知是哪首,然晏殊之詞溫雅處,聞金石聲】

2. 任意宋詞賞析

如夢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疏:指稀疏
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譯文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致,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像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里。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卷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3. 宋詞以及賞析


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專處,蘭舟催發屬。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 宋詞賞析南鄉子

「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用「暗」和「亂」寫春雨,抓住了春雨飄忽不定、倏內來倏往容的特徵。來得突然,使人們不及迴避,才能打濕美人的粉腮。既有瓊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這場雨似乎擾亂了歡宴,真不是時候。但是,忽然有一陣東風卷地而來,吹散了雲雨,落日的余暉從雲縫中斜射出來,把半邊天染紅,碧綠的江水也被染紅了一半,景色奇麗,更勝於前。

詞的上片,由酒杯而雲山,而江水,而岷峨,這是詞人形象思維的過程,也是詞外的邏輯。藝術聯想和想像的動力是情感。罪系黃州的蘇東坡,端起酒杯,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這種情感作為動力,他的聯想才最終指向故鄉岷峨即蜀中,才產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這種奇特的心理。思鄉之情是詞的上片的內邏輯。詞的下片描繪倏忽變化的自然景觀,給人動盪不定、神奇瑰麗的感覺。政治斗爭中遭到挫折的蘇東坡,對自然界倏忽變化的敏感,由此可見一斑。整個一首詞神氣貫通、融為一體。思鄉與人生的感慨盡得表現,正所謂「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

5. 宋詞賞析

岳飛《滿江紅》賞析

[b]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b]

———————————

[b]【注釋】[/b]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b]【譯文】[/b]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b]【賞析】[/b]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於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站各地,艱苦鬥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 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雲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

[b]【作者簡介】[/b]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民族英雄、軍事家、抗金名將,漢族人。字鵬舉,謚武穆,後改謚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今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里的菜園鎮程崗村)。
岳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或許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他死於南宋高宗年間,時年三十九歲。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宋寧宗時,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為七王,而岳飛封為鄂王,為宋七王之一。後改謚忠武,已盡「忠孝節義」,並留有《岳武穆集》(又稱《武穆遺書》)。
岳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岳飛出生於北宋相州(今安陽)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敢戰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靖康元年(1127年)12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為劉浩。岳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岳飛奉命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斗,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滅北宋,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復失地,啟用了大批主張將領,其中就有岳飛。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建炎元年,趙構即位,岳飛上書,大意為:「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宋高宗並未採納岳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為由將岳飛罷官。之後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張所命岳飛入王彥部,北上抗金。岳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而王彥保守怯戰,使得岳飛只能孤軍奮戰,岳飛缺軍糧時又不肯相助。岳飛知道自己與王彥有隙,所以復歸宗澤,為留守司統制。宗澤死後,杜充代之,岳飛官復原職。三年,杜充將還建康,岳飛進言:「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杜充不聽,岳飛也只能隨軍而歸。
杜充守建康,金軍與叛賊李成在烏江會合,杜充閉門不出。岳飛泣諫請視師,杜充不出。金軍遂由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飛等迎戰,諸將皆潰,獨飛力戰。後杜充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岳家軍秋毫無所犯。兀術趨杭州,岳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敵將王權,俘叛軍首領四十餘。岳飛勸服王權,是指為己所用。岳家軍駐扎在鍾村,軍中缺糧,將士們寧願挨餓,也絕不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岳飛廟前跪著秦檜等人
1139年(紹興九年)夏,金兀術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在東、西兩線軍取得對金大捷的形勢下,岳飛揮兵從長江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一直准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措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千,誤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幾十處箭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戰斗,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准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術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佔領了中原地區。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候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但岳飛卻仍於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被趙構「特賜死」,殺害於臨安大理寺內,年僅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岳飛父子及張憲死於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岳飛遇害後,臨安義士隗順,負屍越城,草草地埋葬於九曲叢祠旁。為了便於以後識別,隗順將岳飛隨身佩帶的玉環系於遺體腰下,墳前種植了兩棵桔子樹。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因重修棲霞嶺下岳飛廟墓,追尋岳飛初葬地,終於在杭州市眾安橋螺絲山下扁擔弄內的紅紙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墳。1876年(光緒二年),在這里修建「忠顯廟」,杭人俗呼為「老岳廟」。
岳飛死後二十年,即1162年6月(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繼位,七月下令給岳飛平反昭雪,「追復原官」,並以五百貫的高價購求岳飛遺體,「以禮改葬」。

6. 最經典的宋詞賞析有什麼

最經典的宋詞賞析如下:

1、李清照《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簡析:作者晚年傷今追昔之作。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

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

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2、張炎:《解連環》

楚江空晚,恨離群萬里,恍然驚散。

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漫長門夜悄,錦箏彈怨。

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

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簡析:通觀全篇,狀物言情極盡精巧而不著雕飾痕跡,詞人遣詞煉意、體物抒情的精湛造詣淋漓盡現。全詞多處用典,堪稱詠雁佳句。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曰:「玉田《高陽台》,凄涼幽怨,郁之至,厚之至,與碧山如出一手,樂笑翁集中亦不多見。」

張炎詞善於詠物。從詠物詞的整個方法、風格和寄意來說,這首詠孤雁的《解連環》更有代表性。詞人刻畫孤雁的形象妙肖傳神,在詠物的方法上,緊扣一「孤」字展開描寫,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將詠物與抒情合而為一,通過對孤雁的描繪,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感盡蘊含在對孤雁這一形象的描繪中。

元代孔齊(孔行素)《至正直記》:「張炎嘗賦孤雁詞,有雲『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人皆稱之曰張孤雁。」

7. 介紹一兩本唐詩宋詞賞析 比較權威的書。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鑒賞辭典系列,作者都是古典文學專業研究者

8. 最經典50宋詞賞析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

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這首悼亡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達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揉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的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寫這首詞時,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時所作。當時蘇軾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蒼老,這時思念起自己甘苦與共的結發夫妻很自然的。

當年作者十九歲就同郡的王弗結婚後離開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愛、相敬如賓,誰料十年後王弗亡故,葬於家鄉四川的祖瑩。生者與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

有了這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無奈。

「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生死相約陰陽隔絕,卻不能忘懷。這種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難以消除的。因為作者時至中年,他表達出人們進入中年後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

更能顯示出生死不渝的愛情。後面的「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承接著前面的生死兩茫茫,更顯得凄苦哀涼與無奈。好像讓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個孤墳,和秋風瑟瑟烏啼滿天的凄涼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現實,想這即便是再見到自己的先妻,象他這樣的老態龍鍾,落魄失意妻子也不會認出自己來5的。話鋒轉到作者幽幽的夢中,在故鄉鄉的家中,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

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的。相互面對卻不知道要說什麼,只有任憑淚水傾盈。最後一段「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是對現實的一種感嘆,只有著明月夜和短松岡是真實存在的,是年年歲歲的哀思與憑吊。

2、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干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賞析:

這首詞著力用反襯法。上片渲染元宵節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艷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寫的主要對象,而只是陪襯。最後點出「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一位憂愁、孤獨、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

前面熱鬧非凡的場景,是襯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群觀燈者,是襯托「那人」的寂寞孤獨。但是,作者描寫這樣一位孤獨者,用意何在?梁啟超在《藝衡館詞選》中評論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

聯系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於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葛見(墓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這也說明了《元夕》詞「函蓋萬有」的特點。

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於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而這當然是辛棄疾所未曾料到的。

況周頤在《香海棠館詞話》中說辛稼軒「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確為有見地之語。這首《青玉案元夕》,讀了之後就能使人神馳遐想,並從中領悟出深奧的哲理來,正說明了辛詞內容之豐厚和辛棄疾寫詞功力之精深。

3、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籃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徵的「紅藕香殘」來表達。

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徵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作者巧妙地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

既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徵,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日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

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噴唉;

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徵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6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其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子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上闕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

這一收筆,絕極妙極。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

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於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9. 宋詞賞析

詞體進入晚唐五代以後,經文士的改造與加工而漸趨成熟,又經「花間鼻祖」溫庭筠的創造和南唐詞人馮延巳、李煜的強化,進一步確立了以小令為住的文本體式和以柔情為主的題材取向、以柔軟婉麗為美的審美規范。
婉約與豪放在這時已經出現分流的端倪。〈花間〉諸人除偶有山川羈旅之作外,皆流連光景,詞風柔婉,為詞奠定了婉約的基調。南唐以李煜為代表,國破前亦多靡靡之音,國破後則雜家國之恨、身世之感,漸有金石之音。 (家國之恨、身世之感、金石之音,這其實就是豪放派的基本特徵)可以說,李煜北擄後的一些作品,已開豪放派之先河。王國維注意到了這一點,他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某些詞,已的確讓我們聽到了豪放的聲音。如〈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等等。
進入北宋後,柔婉之詞風佔主流。晏、歐、秦、柳諸人,可作為婉約一派的代表。而大文豪帶有大英雄氣的蘇軾,自然不甘受此柔靡之風約束。他不僅拓寬了詞的領域,擴展了詞的體裁,也改變了詞的風格。於是,他就成為北宋乃至後來豪放詞派的傑出的代表。蘇軾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詞的音律規范而不為音律所拘,詞的可讀性勝於可歌性;周邦彥則注重詞的協律可歌,情感的抒發有所節制而力避豪邁,對詞的藝術的追求重於對詞的意境的開拓。其後的南宋詞,就是沿著這兩種方向分別發展。
到了南宋,由於國破家亡的社會背景,許多詞人以筆為刀槍、以詞為號角,盡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以辛棄疾為代表的辛派詞人把豪放詞風推到了極致。但是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李清照在〈論詞〉一文中簡述了詞的發展史,批評了蘇軾等人的詞「皆句讀不葺之詩耳」,第一次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觀點。提出了對詞體豪放與婉約風格問題的思考。
徐師曾(字伯魯,明嘉靖時人),在《文體明辨序說》中也指出:「至論其詞,則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雖各因其質,而詞貴感人,要當以婉約為正。」婉約與豪放並不足以概括風格流派繁富多樣的宋詞,但可以說明宋詞風調具有或偏於「陰柔」之美、或偏於「陽剛」之美的兩種基本傾向,有助於理解宋詞的藝術風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