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元曲賞析

元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2 02:41:17

㈠ 元曲賞析怎麼寫

根據作者的寫法,描寫的東西等等
如:這是一首描寫。。。。的小令,。。。。。。。。。寫得怎樣

㈡ 離別的元曲5首以上,加賞析。。。跪求!!!!

[雙調]碧玉簫 席上樽前,衾枕奈無緣①。柳底花邊,詩曲已多年。向人前未敢言,自心中禱告天②。情意堅,每日空相見。天,甚時節成姻眷? [注釋] ①衾枕奈無緣:怎奈無緣同床共枕。 ②禱告天:向蒼天禱告,期盼老天助人遂願。 [點評] 此曲寫一位暗戀者的心態可謂曲盡其妙。一、二與三、四這一組對仗句含意豐富,既寫出了他倆交往多年的時間長度,也寫出了他們「席上樽前」、「柳底花邊」過從往還的空間幅度,還寫出了他們以詩曲相應相和的心律振度……但是他或她均未向對方吐露真情,更未敢在人前有片言只語,只是秘密地在心中禱告蒼天……多麼純真、聖潔的感情啊,代言者的詩人已使我們從人物的愛中感到了崇高!但是詩人的筆力還未盡興,他要再挖人物內心的縱深一步:情深意堅,但每天只是空相見,一個「空」字包含了多少說不盡的焦慮、悵惘、失落、期盼和希望與失望的輪環交替啊,何時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了人物心靈中的最強音,這也正是詩人的點睛之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崇高美好理想再一次在此得到了表現。
關漢卿曲《沉醉東風》賞析 咫尺的天南地北①,霎時間月缺花飛②。

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③。

剛道得聲「保重將息」④,痛煞煞教人捨不得⑤。

「好去者⑥。望前程萬里!」

[注釋]

①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此處借指情人的親近。

②月缺花飛,比喻情人的分離。

③閣:同「擱」,放置,這里指含著。

④將息:調養身體。

⑤痛煞煞:非常悲痛。

⑥好去者:好好地去吧。

起首兩句從時空的角度極寫離別瞬間的悲哀,空靈灑脫,以虛帶實,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調。三、四句以對句的形式具體寫女主人公的送別,充實一、二句的內涵。最後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別之語的同時,突出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極其本色地表達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態。整個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痴情女子形象。
品評
此曲寫送別,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真摯動人。它入手即總攝離別時的感受,首兩句對偶句,很能表現離別者內心的痛苦,情緒的凝重。跟著寫送行的場面,餞行的女子,手上端著酒杯,眼裡盈盈珠淚。「擱著」兩字,刻畫出強忍眼淚的神態。後幾句著重寫臨別贈言的場面:她剛剛對離人說了聲保重將息,便心如刀割,再也說不下去了。畢竟,她控制住自已的情緒,也不願意讓所愛的人在離別的時刻增加痛苦,於是,她顯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願代替千言萬語。而寫她強顏歡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內心的痛苦。

天香引.西湖感舊 湯式
問西湖昔日如何?
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問西湖今日如何?
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樓香風綺羅,
今日個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
光景嗟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部襲殺元朝守將,佔領杭州,和朱元璋所領導的反元軍形成對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勝利。杭州陷於戰亂之中達十年之久。這首小令的題目雖為《西湖感舊》,實際上是感嘆整個杭州的盛衰,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要求和平;實現個人抱負的願望。
註解
天香引:即蟾宮曲。
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化用林開《題臨安邸》詩意「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譯文
問西湖過去是怎麼樣?那時候早晨一片笙歌,晚上也是一片笙歌。問西湖現在是什麼樣?現在早晨一片干戈,晚上也是一片干戈。過去呀,二十里長堤酒樓相連,春風里身著錦綉的遊人絡繹不絕。如今呀,偌大湖面只見兩三隻打魚船,在滄波落照間隱沒。好時光已一去不返,多少風流人物消磨殆盡。過去的西湖呀,已是今日的夢里南柯。

四塊玉-天台路

采葯童,乘鸞客。怨感劉郎下天台,春風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見開。命薄的窮秀才,誰都你回去來?
[作者簡介]馬致遠(1250?-1324前),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人。早年在大都生活二十餘年,鬱郁不得志。元滅南宋後南下,曾出任江浙省務官,與盧摯、張可久有唱和。晚年隱居田園,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中友」的「幽棲」生活。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極負盛名。散曲有瞿鈞編注《樂籬樂府全集》,共收套數二十二套,小令一百一十七首。
[寫作背景]傳說東漢末年,剡縣人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在今浙江省東部)采葯,遇二仙女,結為夫婦,共居半年,及至電鄉,子孫已歷七世。此事出知南朝宋劉義慶所撰《幽明錄》,原書已佚,今見《太平御覽》卷四十一和《太平廣記》卷六十一引《神仙傳》。魏晉南北朝「篡」,「亂」頻仍,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厭惡這種社會現實,嚮往安定幸福的生活,於是出現了一些描寫無君無臣、和平美滿的桃花源境界的作品,以寄託理想和願望,劉晨、阮肇的故事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折桂令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襯字:對

賞析

自東漢起,重陽登高,飲菊花酒以避禍,已成為中國的民間習俗。本首曲題為九日,即已點出寫作的背景。不過重陽登高,觸動思鄉之情,似已成為文人慣有之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傷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此種感懷的代表作。張可久亦本著這種心情來作此首曲。

(一)首三句由觸景生情開始,時值重陽佳節,看著一陣陣南歸的雁子,感嘆自己之不得歸。首句「對青山強整烏紗」在寫作技巧上,採用典的方式,用東晉孟嘉「龍山落帽」之典故。也化用了杜甫「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的詩句,自然而不著痕跡,豐富了曲意,也增添了雋永的情味。此外,若詳加品味,亦能發現張可久的用字極巧,「強」字有勉強之意,寫出他對官場的厭倦、徘徊於仕途與歸隱間之矛盾;「歸」字是整首曲的眼目,直接帶出了下句的「思家」之情;「橫」字則寫出一行大雁的孤寂,並將秋日天空的畫面給定格了;「倦」字則寫盡了七十多歲的張可久心境之疲累與沉重。

(二)次三句寫繁華熱鬧的宴客場景。看似突兀,切斷了思鄉的情緒,細味之,原來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段跌宕,回憶起昔日官場生活的一些片斷。美女殷勤服侍,弦聲熱鬧,不過這燈紅酒綠的生活已是過往,無可留戀;另一說法是登高宴飲,縱有美人勸酒、杯觥交錯、音樂助興,但卻與上段之「倦客思家」、「強整烏紗」形成強烈對比,乃鬧中寫孤之手法,所謂「景愈麗而情愈苦」之謂也。此處亦化用了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之詞句。

(三)七、八兩句此二句是曲中之名句,以倒裝與對偶的句法寫出年華易逝,好景不常的感慨。西風吹著白發,驚覺到自己的衰老;面對過時凋謝的黃花,蜂蝶都要發愁,物猶如此,人又情何以堪?蝶愁花謝、人愁衰老,自己已是垂垂老朽,厭煩、也無力去競逐險惡的官場,思家之情更是濃烈。此處亦化用了蘇軾的詩詞「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屬對工整,寓意深沉。

(四)末三句觸景生情作結,登高遠眺,望極天涯,蒼茫暮色之下,回顧一生的道路,只見數點歸林的寒鴉,似乎說盡了自己之無力與無成,更增傷感。此處仍是化用前人之詩詞,用得是秦觀的《滿庭芳》「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回顧天涯,遲暮思歸之情畢現。

年華老去、潦倒他鄉,思鄉之情已濃得無法化解。詩詞典故巧妙入曲,更增雋永情味,文詞清麗,對偶工整,強烈的客愁已濃結在字里行間。全曲語言清麗,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更有強烈的對比色彩。藝術價值極高。
<越調>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此首小令以極少的字句,展示出異常豐富的意象。語言精練,有景有人,把秋日蕭條、寂寞、悲涼的情思與天涯斷腸人的獨特感受,准確而獨到地呈現。

(一) 首三句:

短短十八個字卻速寫了九件景物,不支離破碎、不臃腫疊沓,以鼎足對的方式,渲染深秋傍晚的景色,來烘託人物的心境。

枯的藤、老的樹、一身暮氣的烏鴉,寫出一派的蕭瑟與黯淡:烏鴉到天黑尚有老樹可棲,流浪天涯的遊子,何處是歸程?清冷的小橋流水旁,還有三兩戶人家,想必是過著寧靜團聚的日子,自己的家園此時又如何了呢?漫長的古道上,孤零零的遊子,騎著瘦馬,彳亍於凜凜的西風中,怎堪這無止境的茫然?雖然是寫景,但是,悲涼的意境、失意的情緒己在景物中呈現。

(二) 末二句:

「斷腸人在天涯。」是這首小令的主軸,貫穿著整首曲的情思。黃昏日落、加重了悲凄衰殘的色彩,一個懷有凄楚情感的「天涯淪落人」,繼續在昏黃的暮色中艱難地前進著,遊子旅途的疲乏、流浪生活之艱辛,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以有限的字句,寫出深秋的蕭瑟景象,加強悲秋的情調,我們也跟著「斷腸人」飄泊的足跡,進入這凄涼的圖畫中,感受那無盡的惆悵。「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是它的成功處,用語精練、寄意遙深,故歷來傳唱不絕,評價甚高,茲列於下:

(一)周德清:「前三對,更瘦馬二字去上,極妙,秋思之祖也。」-中原音韻

(二)王世貞:「通首是景中雅語。」-曲藻

(三)王國維:「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人間詞話

(四)虞前:「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辭。」-論曲絕句 善於捕捉具有特徵性的形象,以組成感人的藝術畫面,造成細膩雋永的意境,寫活了抽象的秋思,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呈現出馬致遠一貫所有的出色風格。

以下再錄白樸的【天凈沙秋思】以做為對比,讀者可自行比較: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㈢ 唐詩、宋詞、元曲中的詩的賞析、翻譯

宋詞;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卷小銀鉤。

【譯文】 無邊無際的寒意悄悄爬上小樓,拂曉時分陰雲慘淡,好像是荒涼的暮秋。彩色屏風上,流水潺潺,淡煙繚繞,也是一片迷濛隱幽。優雅自在飛著的楊花,彷彿夢境般虛幻飄悠。絲絲不斷的細雨,如同我排遣不掉的憂愁。無奈之下,我把精美的簾幕掛起,獨自在窗前凝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譯文】大江滾滾向東流,波浪中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遺棄了的故舊營壘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峭壁聳入雲霄,驚濤駭浪洶涌澎湃,日夜將江岸沖擊撕裂,波濤水渦翻滾騰躍,彷彿捲起千堆白雪。萬里江山如詩如畫,一時引來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郎公瑾,那時喬家小女出嫁歸門,他英姿雄健睿智神武,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執羽扇,頭著綸巾,從容不迫瀟灑談笑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遊往昔浮想萬千。可笑我如此多懷古幽情,竟未老先衰鬢發斑斑。啊,人生如一場夢幻,還是舉起酒杯,祭奠這萬古長存的大江明月。

元曲:

清江引.野興 馬致遠

綠蓑衣紫羅袍誰為你,兩件兒都無濟。便作釣魚人,也在風波里。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

〔譯文〕不管你穿綠蓑衣還是紫羅袍,這兩種人事都沒用。就是作個釣魚人,也顛簸在風波里。還不如找一個安安靜靜沒人打擾的地方閑坐著。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纏繞枯藤的老樹上,黃昏時棲息著幾只烏鴉,小橋下溪水涓涓,小溪邊上有幾戶人家,荒涼的古道上,西風颯颯,遊子騎著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夕陽已經向西邊落下了,遊子還飄泊在異鄉,不知哪裡是他的歸宿呀。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王實甫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山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譯文〕自從和你分別後,望不盡遠山層疊隱約迷濛,更難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見柳絮紛飛綿濤滾滾,對著璀璨桃花痴醉得臉生紅暈。閨房裡透出香風一陣陣,重門深掩到黃昏,聽雨聲點點滴滴敲打房門。

怕黃昏到來黃昏偏偏匆匆來臨,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傷心?舊的淚痕沒干又添了新的淚痕,斷腸人常掛記著斷腸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體瘦了多少,看衣帶都寬出了三寸。

㈣ 關於中秋的元曲及賞析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見《雲庄休居自適小樂府》。此曲歌詠圓月朗照的中秋夜景,表現了作者無限喜悅的豪情。開篇一問,排空而入,雄奇突兀,造語奇崛,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秋空圓月朗照的無限驚喜。首句從辛棄疾[太常引]詞中「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句化來,是從秋月之「圓」與「亮」兩方面進行神奇的聯想,其後各句,便側重中秋之月的亮度,從不同角度進行鋪寫。「照徹乾坤」二句,用一「徹」字、一「透」字,加倍形容了月光照射的亮度,並且借月光照耀的無邊無際,開拓了境界。「玉露泠泠」二句,又通過秋露的晶瑩和銀漢的明凈如洗,從側面烘托秋月的皎潔,比起前二句,不但開闊,而且空靈。「比常夜」二句,又從神話傳說著筆,仍回到明月本身的描寫,不僅以桂影「無礙」反襯出月光的亮度,而且更具有神奇飄渺的浪漫色彩。杜甫曾有「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一百五日夜對月》)的詩句,辛棄疾亦有「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同前)的詞句,皆言桂樹遮住了明月的清光,此曲反用其意,言婆娑之桂影並無礙明月之光華,可謂舊句翻新。最後四句,不禁引吭高歌,而且慨然發問,表現了作者面對良辰美景的無限欣喜之情。此曲以詠月為中心,將神話與自我置於其中,其情景交融,意境澄澈空靈、清幽靜謐,令人神往。

㈤ 賞析這首元曲

綠陰茅屋兩三間,院後溪流門外山。山桃 野杏開無限,怕春光虛過眼,得浮生半日清閑回 [二]。邀鄰翁為伴,答使家僮過盞[三]直吃的老 瓦盆干。 滿林紅葉亂翩翩,醉盡秋霜錦樹殘[四]蒼 苔靜拂題詩看。酒微溫石鼎寒[五],瓦杯深洗 盡愁煩,衣寬解,事不關[六],直吃得老瓦盆 干。 【注釋】 [一]雖題為「田家」,並非歌詠一般田家的生 活,實乃作者自己歸隱田園後的情趣。 [二]浮生:虛浮不定之生活。李白《春夜 宴桃李園序》:「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三]過盞:傳遞酒杯(給鄰翁)。 [四]「醉盡秋霜」句:紅葉滿林,已經凋殘 了。 [五]「酒微溫」句:酒微溫石爐還沒有熱。因 石鼎(石爐)壁厚熱得慢。 [六]事不關:世間的事不去管它。

㈥ 元曲賞析

唐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此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宋詞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恆主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恆的旋律。「五四」運動以後,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李叔同(1880-1942),法號弘一。他多才多藝,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華橫溢的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和戲劇活動家。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他以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大師。《送別》寫於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所作。

從總體結構看,《送別》很像一首古詞(類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兩段文字相同。

第一節,著重寫送別的環境。作者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暮色」、「弱柳」、「殘笛」「夕陽」八個典型的意象,渲染離別的場景。「長亭」「古道」是寫送別的地方,這使我們想到文學史上的無數次離別,如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等等。「芳草」喻離情,如《楚辭•招隱士》中就有「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晚風拂柳」暗示了惜別,「柳」與「留」諧音,多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這一切別緒,都籠罩在「夕陽」之下的特定時間里,只讓人感受到友情溫暖、斜陽溫暖、晚風溫暖;溫暖而又纏綿。

第二節,著重寫送別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夜別」、「離夢」,訴諸感官,觸動心弦,誘君品鑒。送別之情,當然會從內心生出許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再見又待何時?有幾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一杯濁酒盡余歡」,這的確是一種無奈的凄美,把酒離別,「都門帳飲」,愁緒紛亂,友人何時能相聚?最後,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又以現在時的「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從感情上看,夢里重逢照應上文的「山外山」,從韻律上看,它是重復強調,但這個重復強調卻是更進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夢頻。

第三節,是第一節的重疊,進一步烘托別離的氣氛,是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復。其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回環往復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種回環美,加深了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

全詞三節,有起,有開,有合;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景物依舊,人在別時,倍感凄涼。它的審美效應,就在「酒盡夢寒」的無言中回盪不已。全詞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夕陽下,群山相連,碧草茵茵,一望無際;近處,長亭、古道,晚風輕拂,楊柳依依,送別的豎笛哀婉幽怨。一對知心朋友分別在即,想到從此天各一方,雙方都有無限的感傷。他們端起酒杯,想借酒盡最後的一點歡娛。酒醉夢別,彼此在記憶中留下那「晚風拂柳」「夕陽在山」的難忘一幕!

整曲《送別》,沿婉約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摯,凄美柔婉。歌詞造句長短參差,句式充滿變化。曲譜借用了當時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國藝人約翰·P·奧德威所作《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裝己酒,寫成了中國詩味極濃的校園歌曲。那種痴情,那種哀怨,那種眷戀,統一於《送別》的歌吟中,珠聯璧合,畫意詩情,相得益彰。全詞韻字——邊、天、山、寒,即an韻,皆讀平聲韻,聲音亮麗。第二節開頭兩句,換一個uo韻,無呆板之感,和諧優美。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這,永遠讓人沉湎惦戀的惜別的旋律喲……

元曲

沉醉東風·送別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②。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③。剛道得聲保重將息④,痛煞煞教人捨不得⑤,好去者前程萬里⑥。
憂則憂鸞孤鳳單⑦,愁則愁月缺花殘,為則為俏冤家⑧,害則害誰曾慣⑨,瘦則瘦不似今番,恨則恨孤幃綉衾寒⑩,怕則怕黃昏到晚⑾。

①雙調:宮調名,沉醉東風是這個調子的曲牌。
②霎時間:一會兒。黃庭堅《兩同心》:「霎時間,雨散雲歸,無處追雪。」花飛:花飄,花落。晁補之《行香子·梅》:「向未開時,愁花放,恐花飛。」
③閣著:噙著,含著,閣,同「擱」。
④將息:調養、休息的意思。李清照《聲聲慢》:「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⑤痛煞煞:表示痛苦的樣子。亦作「痛設設」。
⑥好去者:安慰行者的套語,猶言「好走著」。馬致遠《要孩兒·借馬》套:「道一聲好去,早兩淚雙垂。」 ⑦「憂則」句:擔憂的是夫妻分離。則,猶現代漢語中的「只」。元曲中的「只」多作「則」。鸞鳳,舊時用來比喻夫婦。盧緒《催妝》詩:「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⑧俏冤家:對所愛的親昵稱呼。
⑨害則害:病雖病。害,病。則,這里作「雖」講,下句的「瘦則瘦」同。意即病雖病,也甘心被他折磨。 ⑩孤幃綉衾:孤單的羅帳,綉花的被子。
⑾怕則怕黃昏到晚:李清照《聲聲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句從其詞意中點化出來。
翻譯: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遠遠分離,轉瞬間花好月圓的歡聚就變成月缺花飛的悲凄。手拿著餞行的酒杯,眼含著惜別的淚水。剛說一聲「保重身體」,心中悲痛極了教人難以割捨。「好好地去吧,祝願你前程萬里!」

[賞析]
《沉醉東風》是元代作家關漢卿的作品,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痴情女子形象。起首兩句從時空的角度極寫離別瞬間的悲哀,空靈灑脫,以虛帶實,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調。三、四句以對句的形式具體寫女主人公的送別,充實一、二句的內涵。最後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別之語的同時,突出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極其本色地表達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態。整個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痴情女子形象。

㈦ 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賞析

唐詩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詩歌之國。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高峰,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燦爛奪目的瑰寶。 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唐詩,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時期的唐代社會生活的文學紀錄,是當時中華民族各族人民豐富多採的生活感受和復雜曲折的思想歷程的反映,是他們的心理素質、情感幻想、思維方式及其面對經濟、生活、邊疆戰爭、羈旅遊宦、純真友誼、纏綿情愛、優美風光時種種精神狀態的結晶。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裡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傑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詞發展到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繼唐朝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我們在此對其予以簡略介紹。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鍾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

㈧ 李清照 晏蘇 蘇東坡 辛棄疾 的詩詞元曲賞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
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2.
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賞析: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朴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二十四節氣,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春已中分,新燕將至,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時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酒食分餐,賽會歡騰,極一時一地之盛。閨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連女紅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喚妹,門外遊玩。詞篇開頭一句,其精神全在於此。

按民族「花歷」,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自小寒至穀雨,每五日為一花信,每節應三信有三芳開放;按春分節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蘭花。梨花落後,清明在望。詞人寫時序風物,一絲不苟。當此季節,氣息芳潤,池畔苔生鮮翠,林叢鸝囀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應在何處?那就是桐花、麥花與柳花。所以詞人接著寫的就是「日長飛絮輕」。古有詩雲:「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可以合看。文學評論家於此必曰:寫景;狀物!而不知時序推遷,觸人思緒也。

當此良辰佳節之際,則有二少女,出現於詞人筆下:在採桑的路上,她們正好遇著;一見面,西鄰女就問東鄰女:「你怎麼今天這么高興?夜裡做了什麼好夢了吧!快說來聽聽!」東鄰笑道:「莫胡說!人家剛才和她們鬥草來著,得了彩頭呢!」

「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而非後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詞,美在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於此。

3.蘇軾 定 風 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寫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屬於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這種情懷,遇事便觸發了。《東坡志林》中說:「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寫出這樣一首於簡朴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來。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只「莫聽」二字便見性情。雨點穿林打葉,發出聲響,是客觀存在,說「莫聽」就有外物不足縈懷之意。那麼便怎樣?「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逗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主腦,以下詞情都是從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先說竹杖芒鞋與馬。前者是步行所用,屬於閑人的。作者在兩年後離開黃州量移汝州,途經廬山,有《初入廬山》詩雲:「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謂「我是世間閑客此閑行」(《南歌子》)者。而馬。則是官員或忙人的坐騎,即俗所謂「行人路上馬蹄忙」者。兩者都從「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勝過後者在何處?其中道理,用一個「輕」點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誠然是輕的,輕巧,輕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帶水的,比起騎馬的便捷來又差遠了。那麼,這「輕」字必然另有含義,分明是有「無官一身輕」的意思。

何以見得?封建士大夫總有這么一項信條,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蘇軾因反對新法,於元豐二年被人從他的詩中尋章摘句,硬說成是「謗訕朝政及中外臣僚」,於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獄;羈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謫任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元豐三年到黃州後,答李之儀書雲:「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被人推搡漫罵,不識得他是個官,卻以為這是可喜事;《初入廬山》詩的「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則是從另一方面表達同樣的意思。這種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見他對於做官表示厭煩與畏懼。「官」的對面是「隱」,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來,是這條思路的自然發展。

關於「一蓑煙雨任平生」,流行有這樣一種解釋:「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的生活)。」(胡雲翼《宋詞選》)從積極處體會詞意,但似乎沒有真正觸及蘇軾思想的實際。這里的「一蓑煙雨」,我以為不是寫眼前景,而是說的心中事。試想此時「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了,哪還有蓑衣可披?「煙雨」也不是寫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煙波浩渺、風片雨絲的景象。蘇軾是想著退隱於江湖!他寫這首《定風波》在三月,到九月作《臨江仙》詞,又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之句,使得負責管束他的黃州知州徐君猷聽到後大吃一驚,以為這個罪官逃走了;結合答李之儀書中所述的「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而自覺可喜,他是這一種心事,在黃州的頭兩三年裡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來,用語雖或不同,卻可以彼此互證,「一蓑煙雨任平生」之為歸隱的含義,也是可以瞭然的。

下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實。不過說「斜照相迎」,也透露著喜悅的情緒。詞序說:「已而遂晴,故作此。」七個字閑閑寫下,卻是點晴之筆。沒有這個「已而遂晴」,這首詞他是不一定要寫的。寫晴,仍牽帶著原先的風雨。他對於這一路上的雨而復晴,引出了怎樣的感觸來呢?

這就是接下去的幾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蕭瑟,風雨聲。」「夜雨何時聽蕭瑟」,是蘇軾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顧來程中所經風雨,自有一番感觸。自然界陰晴圓缺的循環,早已慣見;宦途中風雨的襲來,卻很難料定何時能有轉圜,必定有雨過天青的遭際嗎?既然如此,則如黃庭堅所說的,「病人多夢醫,囚人多夢赦」(《謫居黔南十首》),遭受風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蘇軾於此想得更深,他說無風雨更好。無風雨,則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這便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真諦。如何得到政治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是「歸去」!這個詞彙從陶淵明的「歸來去兮」取來,照應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煙雨迷濛,也比宦途的風雨好多了。

4.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①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②淚。

西北望長安③,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④,山深聞鷓鴣⑤。
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詞,作於他擔任江西提點刑獄時。公元1129年,金兵侵擾江西,殘殺百姓,使這一帶遭受極大破壞。辛棄疾在江西任職期間,曾登過郁孤台,想起發生在這里的那場歷史悲劇,撫時感事,情不能已,於是題寫了這首詞。

郁孤台下,贛江之水滾滾流去。辛棄疾似乎從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憤的淚水和逃難百姓痛苦的淚水。詞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淚」聯系在一起,以水寫淚,表達了幾十年來國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無比憤恨。此時此刻,詞人年華流逝、壯志未酬的悲憤淚水,也流進到浩浩的贛江里,匯入到「行人」的淚水中。詞人禁不住在台上遠望西北方向的故都,遠望中原大地的故土,但可惜的是,重重山巒擋住了視線。長安,本是唐朝的都城,這里代指北宋的京城汴京。「望」這一動作,很好地表現了詞人關注國事的愛國情感,表現了他對中原民眾的深切同情,表現了他對苟且偷安的南宋統治者的批評。

下半闋就由「無數山」寫到「青山」。「無數山」可以遮住人們眺望故國的視野,但卻不能阻擋日夜東流的江水。這兩句詞,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動,以自然現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和認識,形象生動。含義深厚。首先,抗金斗爭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這是大勢所趨;其次,詞人的抗金意志和決心也是不可改變的,這是他的人生目標;最後,他看到贛江水沖決重山疊嶺的阻礙,向東奔流,而自己正值有為之時,卻只能留在後方,不能參加抗金戰斗,萬分無奈。而統治者不思進取,甘心偏安於一隅;投降派一味地屈辱求和。因此,詞人也深感自己的抗金理想難以實現,內心充滿了苦悶、哀傷與憤懣。這時詞人把自己的情感,借鷓鴣富有獨特意味的叫聲進行表達,顯得較為含蓄,也給讀者留下了思索的空間。

㈨ 元曲賞析

這是元雜劇《劉玄德醉走黃鶴樓》中第一折的禾詞。這支曲子通過山野鄉村春景的描寫,表版現了田園之樂:綠權水繞院,桃杏爭芳,牧童悠閑,莊稼人以自己的辛勤勞作來換取收獲,無機心巧詐,遠離名利是非,一切順其自然,就這樣悠閑自在,因為皇天不負老實人。
聯系元代社會背景,因為元朝統治剝奪了漢族知識分子的參政機會,再加之戰亂結束不久,因此漢族文人中逐漸開始滋生嚮往寧靜優美平和閑適的山水田園生活的情緒。

㈩ 這兩本元曲鑒賞哪本更好

這要看你的閱讀目的
如果原本不太了解,想一般了解當然第一本普及本好,通俗。
如果想深入、全面了解,並藏書,自然那本精裝版好一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