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登全詩賞析

登全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2 00:41:37

Ⅰ 「登鸛雀樓」的全詩和意思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翻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Ⅱ 登高全文

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整體賞析
此詩載於《杜工部集》,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台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Ⅲ 登鸛雀樓的全詩是

李益·《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Ⅳ 杜甫《登高》全文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後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並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特徵。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後句寫水,上承次句。寫山為遠望 ,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並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 滾滾」,並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詩篇後四句抒發登高所生之慨。頸聯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後,順勢帶出,並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下句寫孤病之態。「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 ;「登台」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尾聯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 ,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詩藪》)

Ⅳ 范成大《重九賞心亭登高》全詩的賞析

飲罷此身猶是客,鄉心卻附晚潮回。
作者漂泊在外隻身客居異鄉,唯有回飲酒消愁,但答是思鄉的心卻隨晚潮回到了故鄉。「飲罷此身猶是客」寫詩人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借酒消愁,一個「猶」字寫出了詩人的無奈和辛酸,不管喝再多酒,還是忘不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也無法改變自己客居異鄉的境況。「鄉心卻附晚潮回」,自己雖然無法和家人團聚,但是思鄉的心卻早早的回到了家中。兩句詩描繪出詩人雖然「身」在異鄉,「心」卻在故鄉的動人畫面,通過「身」與「心」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

Ⅵ 孟郊的《登第》——全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Ⅶ 登鸛雀樓全詩發來

登鸛雀樓①

唐 王之渙

白日②依③山盡④,黃河入海流。

欲⑤窮⑥千里目⑦,更⑧上一層樓。

Ⅷ <賀進士駱用登第>全詩解析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
唐五代• 鄭谷

苦辛垂二紀,擢第卻沾裳。
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
題名登塔喜,醵宴為花忙。
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詩歌大致意思是苦讀20多年,現在及第了喜極而泣。榜上有名給家族和鄉鄰都帶來了榮耀。大家都在為你的及第高興,為准備喜筵而奔忙。今天的日子不錯,春意很濃,槐花蕊都黃了

Ⅸ 登盤山絕頂 本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2~結合全詩賞析,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

第一,要善於展開聯想與想像的翅膀
聯想與想像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因素,也是詩歌鑒賞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形象大於思維」的藝術現象就是讀者、鑒賞者發揮了其聯想與想像力的結果。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從抽象的文字元號到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像思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刺勒歌》),讀到這句詩時,我們自然會在腦海里想像成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圖,這是一種再造想像。然而不止於此,讀此句詩,我們也不難想像到,在無比壯闊的自然美的面前,作為自然之子的人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勞動,是何等的歡樂和美好!這句詩又是一首多麼快樂而又優美的草原牧歌!這「人」的內容在詩中是沒有的,這是在詩歌鑒賞中的創造想像的表現。如此吟誦著這詩句,讀者就彷彿被帶入神奇美麗的北方大草原,領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壯的綺麗壯闊的美;審美的主客體有機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達到了最美妙的和諧。
第二,抓住意象,並反復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或說是指經作者運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觀物象)。意象對於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並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曲疊用九個名詞,描寫了富有特徵而又互有聯系的景物,並以概括而巧妙的藝術構思組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暮色思歸的烏鴉,安逸自適的人家,旅途勞頓的老馬,烘托出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故鄉彷徨悲苦的情懷。曲中的九個名詞正是九個意象,每一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那份羈旅愁思,它們有機地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這種看似簡單的意象組合,卻出人意料地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成為元曲中的絕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詩歌鑒賞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則能有助於進入詩歌的意境。「詩而有境有情,則自有人在其中」(《圍爐詩話》),這個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謂「風格就是人」。所謂「詩品出於人品」。我國歷代詩論都非常重視和強調人品與詩品的關系,一個成熟的偉大的詩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寫照。這里,我們可以從毛澤東的《詠梅》詞和陸游的《詠梅》詞的比較中深入地認識這一點。毛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陸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毛詞中,借梅作喻,樹立起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英雄形象,創造出了時代先驅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陸詞中,雖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個人奮斗,遘憫受侮後的哀怨牢騷,顧影自憐,孤芳自賞,流露著傷感,表現出脆弱。同是詠梅,為什麼創造出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意境由於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站的立場不同,詩人的心胸氣度不同,品格修養不同,審美標准不同,結果詩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補充:
如果滿意請採納

不滿意請繼續追問與我交流

O(∩_∩)O謝謝
~~

Ⅹ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文賞析

詞作通過不同的畫面,形成今昔鮮明的對比,又利用短句,問語等形式專,表現出強屬烈的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同時,刻畫了一位以國事為己任,決心「北逾沙漠,喋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土上版圖的愛國形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