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洛神賦圖賞析

洛神賦圖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17:01:33

A. 晉顧愷之洛神賦圖的作品賞析

青綠山水是重彩山水畫產生和發展的最早也是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繼承了早期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並直接脫胎於魏晉時期的人物畫傳統,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並為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創造了兩宋重彩山水畫的巨大成就。大青綠山水產生時的最初狀態,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本著歷史承傳的基本規律,它一定保留有早期人物畫的某些藝術特徵,而這正是顧愷之《洛神賦》圖的重要價值之一。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雖然是人物畫,但以大量的山水為故事展開的背景。由於顧愷之本人就是較早地涉及到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大家之一,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洛神賦》圖中山水部分的畫法是具有那一時代代表性的藝術樣式。圖中樹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關系較為混亂,確如張彥遠為我們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描述的那樣:「魏晉已降,名跡在人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石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伸臂布指。」從而為我們在理論與實物考據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畫面貌的特徵。從線色本身來看,《洛神賦》圖中線條細勁有力,如張彥遠所言:「顧愷之之跡,緊勁連綿,循環超乎,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線條的表現力內在含蓄,以表現意態為先。線條內部勾勒產生的塊面以青綠填色,色彩變化較少,只在坡腳岸邊施以泥金。山石樹木,結構單調,狀物扁平,但富於裝飾性。
此圖取材於曹植的《洛神賦》一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從帝京回東藩的途中,經過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雖然對宓妃充滿愛戀,而最終卻不得不離去的故事情節,表現了作者在現實中的傷感與無奈。顧愷之在這幅畫里卻將結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與宓妃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告終。故事以連環畫的形式在同一畫幅的不同場景中展開,將一個傳說中的愛情故事表現得浪漫感人。這種手法後世多有借鑒,如五代的顧閔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洛神賦》圖中一些樹、石的表現上,作者以凹凸暈染的方法來增加立體感,這來自於對當時青銅鑄造藝術和帛畫藝術手法的借鑒,來自於那一時代隨著佛教的不斷傳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和相互影響。此外,圖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極其成功的,人物雖散落於山水之間,但相互照應,並不孤立,神情的顧盼呼應使人物之間產生了有機的視覺聯系,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對人物神態的准確刻畫。
東晉顧愷之所作。以三國時代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為題材,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的內容。畫中的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悵望,彷彿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凝注,表現了關切、遲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於卷面,令人感動。全圖設色艷麗明快,線條准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畫面採取分段連續形式,概括描繪了幾個重點。通過對洛神神情、動作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無限惆悵情意。直接表現在禮教束縛與封建勢力壓迫之下,男女愛情受到壓抑和苦悶的主題。畫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畫家對周圍環境生動的描繪,突出了畫面的詩意氣氛。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了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在臉上加三根毛一事,其雲:「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具,觀者詳之,定覺神明殊勝。」臉上加三根毛對於繪畫的教化作用來說,其實並無任何聯系,而頤愷之卻認為它能夠反映出裴楷的氣質,這是屬於一種極個性化的問題,而不是某一類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這種對個人精神氣質的重視與追求,表現在他對刻畫眼睛的謹慎與仔細。他說:「點睛之節,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也。」很明顯,顧愷之對人物表現的要求是如實地反映人物獨特的氣質和品格,而不是某種概念化的東西。

B. 洛神賦圖賞析2500字

《洛神賦》,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曹植《洛神賦》內容畫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創作背景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多處,大多為宋代摹本)相傳是根據曹植的同名文學作品採用連續圖畫形式畫成的長卷。畫卷通過反復出現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繪他們之間的情感動態,形象地表達了曹植對洛神的愛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願的惆悵之情。以「美人香草」愛情的抒發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的《離騷》之後中國文學藝術創作的傳統,曹植的《洛神賦》正是政治斗爭失敗以後情緒的傳達。《洛神賦圖》畫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麗身姿,表露她「若往若還」的矛盾心態,畫上的奇異神獸具有強烈的神話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

2作品賞析

《洛神賦圖》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初見之後,整個畫卷中畫家安排洛神一再與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終不奈纏綿悱惻的洛神,駕著六龍雲車,在雲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後依依不忍地離去。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1]
畫中甄妃的目光都蘊含著不同的情感,有的幾絲無奈幾絲哀怨,有的幾分嫵媚幾分嫻雅,有的幾許惆悵幾許依戀,有的則眉目含情,儀

洛神賦全圖 &
態萬千。[2]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1]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1]

3作品典故
《洛神賦圖》
傳說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時曾遇上蔡縣令甄逸之女甄宓相戀,後甄宓嫁給曹丕為後,生子明帝曹叡後,慘遭迫害致死。曹植獲得甄後遺枕,感而生夢,寫出《感甄賦》,以作紀念,明帝曹叡將其改為《洛神賦》傳世。洛神是傳說中伏羲之女,溺於洛水,化而為神,世人稱之為宓妃。將甄後和洛神相提並論,實際上是對故人的懷念和感情寄託。[3]

4藝術價值
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5作者簡介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江蘇無錫人, 尤其擅長人物畫。現存《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均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圖》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走,收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4]

此圖是根據三國(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寫《洛神賦》而創作的故事畫。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趨前,遠望龍鴻飛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約素」、「雲髻峨峨,修眉聯娟」的洛水女神飄飄而來,而又時隱時現,忽往忽來。後段畫洛神駕六龍雲車離去,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張望,依依不捨,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畫面。

此圖分段描繪賦的內容,構圖連貫,主要人物隨著賦意,反復出現。設色濃艷,畫法古拙,山石樹木鉤填無皴,「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畫風。引首有清高宗弘歷行書「妙入毫巔」。卷後有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李衎、虞集、明沈度、吳寬詩跋均偽。又乾隆詩題。鈐「明昌」、「御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御鑒」及清內府乾隆、嘉慶、宣統諸藏印。

此圖不書《洛神賦》文,亦無名款,從畫法、絹、色等方面研究,當為宋人摹本,但畫風仍存六朝遺韻,《洛神賦圖》長達近6米,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我們只能局部欣賞。《子建睹神》部分畫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叢石的岸邊突然不經意地發現崖畔洛水之上飄來一位婀娜多姿美麗照人的女神時如痴如醉的神情寫照。你看他生怕驚動神女洛神,下意識輕輕地用雙手攔住侍從們,目光中充滿了初見洛神時的又驚又喜的神態。高明就高明在顧愷之在處理曹子建的侍從時,將他們畫得程式化,用侍從們呆滯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襯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畫面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這時我們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專注又驚訝,內心既激動外表又矜持的復雜心情,這是言語所難以表達的。
而《雲東以載》部分,可一窺東晉畫家顧愷之所創造的「高古游絲描」之真容。圖中有大量的對於雲和水的寫照,畫家所勾描的對於水的勢態的描繪,有時舒展自如,有時平滑光潔,有時盪漾迴旋。總之,畫家筆下不同的水勢、水態、水性千變萬化的組合,使這種種波濤律動的江浪之美又與畫中人物的驚訝、激動、惆悵、流連烘托成一體,影響著畫中氣氛,將畫家的情緒傳染給觀者,使觀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謂高明之筆。
顧愷之在《洛神賦圖》中還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中文字的描繪,創造了許多神仙和奇禽異獸。實際上,這些神獸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完全是畫家憑想像將多種動物的特徵融合成一體而畫出的視覺形象。如他畫出的海龍就長著一對長長的鹿角、馬形臉、蛇的頸項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體,他畫的怪魚也長著一隻豹子一樣的頭。它們雖然賓士在江水之上,卻沒有飛濺的水花,就如同騰飛於空中一般。這種高古的繪畫技法,烘托出了畫面的熱鬧,增強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感。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
觀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不但可以一窺顧氏早期代表作之風貌,亦可發現中國畫當年的繪制風格。實際上,《洛神賦圖》保留了較多的古代壁畫的造型與設色方式,鋪陳敘述故事的構圖方式也和漢代畫像石的布局相似。能從《洛神賦圖》中欣賞到這么多的東西,也算是這卷畫的魅力之所在

C. 洛神賦圖賞析

《洛神賦圖》將曹植《洛神賦》的主題思想表達的完整而和諧。顧愷之巧妙的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將辭賦中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表達得純潔感人、浪漫悲哀。畫面奇幻而絢麗,情節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充滿了飄逸浪漫、詩意濃郁的氣氛。

《洛神賦圖》中顧愷之充分發揮了藝術想像力,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現為畫面上具體的形象,表現出《洛神賦》中充滿詩意幻想的浪漫意境。隨著畫卷展開,觀者在畫家的思路的引導下,思想情緒不由自主地隨著人物的心情或驚喜或悲痛。

畫家根據辭賦中內容展開藝術聯想,塑造出畫卷中嬉戲的眾神仙,鹿角馬面、蛇頸羊身的海龍、豹頭模樣的飛魚、六龍駕駛的雲車等這些綜合而成的形象,這些奇禽異獸形象穿插在山川、樹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間,與眾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動靜對比而又拉開了空間距離,營造出奇異飄渺的幻覺境界和優美抒情的浪漫情懷。

《洛神賦圖》中浪漫而凄婉的氣氛,顧愷之還通過人物精神的表現營造出來。畫面中凄婉浪漫的氣氛通過人物之間的情感關系和內心深處的心靈變化表現出來,尤其是眼神的描繪。曹植與洛神飽含感情的對望是二者心靈深處的交流和情感表達。

畫面中的洛神形象不論是出現在水面上、還是飛在半空中、還是漫步叢林、還是乘雲車離去、大部分形象都是朝向畫面左方前行,回頭與岸上的曹植對視,眼神或飽含深情、或無奈感傷、或欲言又止、或依依不捨。

在洛神離去之後,曹植目光仍望向空茫的前方追尋洛神的倩影,即使坐在歸途的車上離去仍然回頭張望。人物無言的眼神之中流露出兩者一往情深的真切愛情和相戀而不能相守的無奈悲痛,加劇了浪漫悲凄的氣氛。





(3)洛神賦圖賞析擴展閱讀: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在某一天偶然讀到友人送來的三國時代(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學家曹植寫的《洛神賦》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對夢幻之境中人神戀愛的追求,抒發了愛情失意的自我感傷。顧愷之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才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造,傳達出無限惆悵的情意和哀傷的情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洛神賦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