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王績詩句賞析

王績詩句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16:24:30

1. 野望 王績 請從「情」與「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1)詩歌頷聯妙在融情於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2. 關於《野望》(王績)一些賞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打獵到的馬~鳥獸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答案:
1、日暮時分,站於東皋極目遠望,視野十分開闊。秋的手掌撫過每一株樹木,黃葉紛飛,層林盡染。落日西沉,紅霞映天,余暉鋪灑在每一座山頭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靜穆和安詳。
放牧的人趕著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獵的人牽著馬,馬上馱著獵物也回去了。
描寫手法:白描的手法寫景物,自然朴實;
(景與人)動靜結合,活現一幅濃濃的秋暮晚歸圖。

(關於「採薇」,你得知道:
相傳周武王滅商後,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採薇而食,最後餓死。薇,是一種植物
關於王績,你得知道:
王績一生鬱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隱。以琴酒詩歌自娛。)

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通過追懷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認為只有他們是和「我」同類的。
表達了詩人帶著不滿於社會黑暗,不願意墮身委服於現實名利之心退隱山林,然世人無有同自已志同道合的,表現了作者的孤獨之感和苦悶惆悵之情。

3. 逐句賞析【野望】————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3)王績詩句賞析擴展閱讀:

王績入唐後以秘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名家評論:


《唐詩矩》:前寫野望之景,結處方露己意。三、四喻時值衰晚,此天地閉、賢人隱之象也。故末寄懷《採薇》,蓋欲追蹤夷、齊之意,然含蓄深深,不露線索,結法深厚。得此一結,便登唐人正果,非復陳、隋小乘禪矣。

《古唐詩合解》:王堯衢曰:此詩格調最清,宜取以壓卷。視此,則律中起承轉合瞭然矣。

參考資料:網路——野望

4. 野望 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唐代詩人王績的《野望》在尾聯表達的情感:

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這最後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隱逸之士。

(4)王績詩句賞析擴展閱讀:

《野望》的賞析:

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

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

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5. 有關詩詞的賞析

《長歌行》閱讀賞析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
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
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
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
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
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野望
作者:【王績】 年代:【唐】 體裁:【五律】 類別:【未知】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注釋】:
這首詩在藝術上以質朴自然見長。全詩寫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閑適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詩人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

[注釋](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3)落暉:落日的餘光。(4)犢:小牛。採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採薇》有:「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藉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郁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採薇採薇」的詩句。
------------------------------------------------------------------------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遙隔②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③,平海④夕漫漫。

【注釋】
①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陽,襄陽則當襄水之曲,故雲。襄水:也叫襄河,漢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雲襄水曲。
②遙隔句:指鄉思遙隔雲端。楚:襄陽古屬楚國。
③迷津句:《論語·微子》有記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里是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④平海:指水面平闊。古時間亦稱江為海。

【評析】

6. 贈程處士(王績)賞析

意思是自古以來復,世上萬物都是制自然存在,只有人才會被各種繁雜事物,凡俗教條所束縛.正如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被周公的觀點所拘束,各種著述受到了孔子觀點的束縛一樣.我們不如做那忘卻世事,率性而為的人吧. =-=Coco我只能找到這些……。 時間有限。明天起來幫你找…… 下了下了……

7. 杜甫《野望》與王績《野望》比較賞析

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為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的有關家國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聖朝」的內愧。「供」,付託。「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於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郁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愁,為「涓埃」未「答」抱愧。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仰郁的心情.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8. 《野望》王績千古名句

千古名句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於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麼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縱使在淡淡的暮靄之中,人們還是能夠感覺到山野間秋林、落暉的光與色的強烈輝映。

野望

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8)王績詩句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 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 ,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9. 賞析《野望》王績

賞析一:《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賞析二: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縝的代表作之一。 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首句給中間兩聯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頸聯寫秋野動景,於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而近的動態,也依稀可見。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陶潛《移居》),該多好!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並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