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秋思意象賞析

秋思意象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15:05:12

1. 天凈沙•秋思的賞析,謝了

馬致遠是元代傑出的散曲作家,所作散曲極為有名。在元代曲家中具有領袖群英的地位。有文場「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特別是小令數量很多。近人任中敏輯有《東籬樂府》一卷,其中存有他的小令104首,隋樹森的《全元散曲》輯有他的套數十六篇、殘套七篇,小令115首。這個數字在元代前期曲家中是較多的。 馬致遠的小令按內容可分為三類:感嘆時世、描寫景物、詠唱戀情。在藝術上,具有風格兼豪放與清新,意境優美,語言凝煉,自然流暢等特色。 [越調•天凈沙]《秋思》可謂其小令中的絕唱。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准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一、以景托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並同時存在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秋思》小令中出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念奴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 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 瞥見個孤林端入畫,蘺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 其中有六個意象出現在馬曲之中。 又有元代無名氏小令《醉中天》(見《樂府新聲》) 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設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 也有六個意象與馬曲相同。 十分明顯,《醉中天》是從《賞花時》中脫化而來,模擬痕跡猶在,二曲中出現的意象雖與馬曲多有相同之處,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凈沙》純朴、自然、精練。 馬致遠在創作《天凈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凄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凄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於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後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一性。 在詞句的錘煉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採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遊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所產生的一種悲哀憂愁的情緒體驗,由於秋景(特別是晚秋)多是冷落、蕭瑟、凄暗,多與黃昏、殘陽、落葉、枯枝相伴,成為萬物衰亡的象徵,故秋景一方面確能給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發人心之中固有的種種悲哀之情。宋玉首開中國以悲秋為主要審美體驗形式的感傷主義文學先河,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生的凄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僚傈兮(凄涼),若在遠行」,「廓落兮(孤獨空寂),羈旅而無友生。」這就說明悲秋與悲遠行在情緒體驗上有著相同之處。宋玉之後悲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為普遍的審美體驗形式之一,而且將悲秋與身世之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馬致遠這首小令也是如此。雖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於它使用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凈沙•秋思》屬於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盡管它屬於曲體,但實際上,在諸多方面體現著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因此,前人論曲,無人推崇這首小令,藝術眼光很高的王國維將它列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並評論說:「《天凈沙》小令,純是天籟,彷彿唐人絕句(《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深得唐人絕句妙境「(《人間詞話》)。

2. 天凈沙秋思的意象分析

天凈沙·秋思》是元人馬致遠的 一首散曲。馬致遠,號東籬,是元代雜劇四大家之一,作有《漢宮秋》等十五種雜劇,同時他也是創作散曲的行家裡手。《天凈沙·秋思》就是他所寫散曲中最為經典的一首代表作。

《天凈沙·秋思》雖是一首散曲,卻流露出了濃濃的詩意,一直以來深受好評。元代文學家周德清稱贊它為「秋思之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傳世佳作的魅力。

(一)

歷史發展到元代,在文壇上,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文體,比如文賦與詩詞,通常將這些視為雅文學,它們是表情達意的媒介;而散曲則是俗文學,它們只是戲文,只能提供給戲子們表演或給人祝壽取樂之用,難登大雅之堂。

這樣一來,散曲就受到老文體的壓制。

可是,曲子畢竟得到了大眾的歡迎。因此,願意寫曲子的文人也就越來越多,曲子也就漸漸地開始雅化,要去跟詩詞搶地盤了。

於是乎,文人們開始嘗試著像寫詩詞那樣用曲子來表情達意。

因此,元代的散曲也就附帶上了文人的高雅情調。另一方面,元曲畢竟還是有一個俗樂的身份存在,所以它並沒有失去通俗與歌唱的這個藝術特色。

元曲:雅俗共賞

故,元代的散曲本質上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就展現出了這種雅俗共賞的特質。

(二)

天凈沙,是曲牌,規定作品的格式,秋思才是題目,規定作品的內容。曲牌標志著俗樂的血統,題目則透露出文人詩的神韻。

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其實已經脫離了音樂的這個背景,它直接展示給人的是文字本身的節奏,它不帶襯字(牌所規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遵循天凈沙(完全由六言句或四言句組成的)這個曲牌最基本的格式,每句的字數都是偶數。

3. 天凈沙秋思的意象和特點

天凈沙秋思的意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

枯藤:版枯權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人家:農家。
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原文: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的特點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4.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選用了什麼意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人家:農家。

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原文: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4)秋思意象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捨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凄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

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斷腸呢。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謚。又是那麼溫馨。而我的家鄉、親人卻又離我那麼遠。

如此蕭瑟的景色讓人滿目凄涼,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瀝。寫景之妙盡妙於此也!

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不能自己。至於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5. 天凈沙秋思 的中心意象是什麼為什麼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於遊子為什麼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裡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並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乾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遊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並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於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於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傑作

《天凈沙·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繪的。作者擷取了六種自然景物:村、日、霞、煙、樹、鴉,再用孤、落、殘、輕、老、寒等六個感情色彩一致的詞加以點染。六個意象並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畫面籠罩著一派蕭瑟的氣氛,令人感到濃濃的秋意,照應了題目「秋」。「落日殘霞」不僅點明了是傍晚時分,更傳遞出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無奈惆悵之感。孤零零的小村莊,樹木枯老,烏鴉出沒,一點生氣都沒有,又繚繞著飄渺迷濛的「輕煙」,這樣的畫面使人不由得會產生一種凄涼、撲朔迷離的情思。在這里,作者正是運用了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蕭瑟、冷清,看那「一點飛鴻影下」的景象,「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幅畫面色彩斑斕,鮮艷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前一幅畫面在環境氣氛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同樣是秋天之景,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較這兩幅畫面是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的,如果聯系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答案就不難明白了。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天凈沙·秋思》賞析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凈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

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著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說,作者一生幾乎都過著一種漂泊無定的羈旅生活,他終生也因之被註定為鬱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法朗士斷言:「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對這一斷言是否過於絕對我們姑且不論,但用來觀照這首小令卻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在馬致遠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來就是一些易於讓人愁思一觸即發的秋色,加之時值黃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這種滿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羈旅的愁苦而在心頭蔓上愁思萬縷,進而結晶出這樣一首蘊藉著遊子綿綿不絕的愁緒,且格調蒼涼、籠罩著愁雲慘霧的《天凈沙·秋思》也就不足為怪了。可以說,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實而又生動的寫照。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馬致遠就是以這樣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6. 詩歌第一句寫秋風這一意象的作用是什麼簡要分析本詩中的人物形象《秋思》

渲染氣氛.秋風包含肅殺之氣,秋容秋態,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勾起羈泊異鄉的浪子凄涼孤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

7. 馬致遠秋思的意境

古詩詞有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在詩人的眼中帶著一種蕭條和落寞,這是秋天的一個獨有的特點。但是情景的手法表現是和詩人的心境有著很大的聯系的,所以你會看到在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秋天的景象是一個雖有好景,但無好前景的一種傷感,尤其是最後的「斷腸人」,更是將景物與情感互相襯托,表達出自己的凄涼與傷感的心情。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是寫景最好意境最為深遠的作品了。短短幾句話,就寫出了漂泊天涯的人,在秋天的夕陽之下,暮色四合之時,那種惆悵和傷感。

我們先來了解下馬致遠,了解一下這位被尊稱為馬神仙的著名曲家。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這很顯然是受到了東晉時代陶淵明的影響,是陶淵明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給馬致遠在仕途之外的另外一種選擇,另外一個精神的家園。就是隱逸自我放逐自我慰藉的道路。他在曲賦、戲劇方面成就斐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馬致遠的創作明顯帶有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同時他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他的作品擅長悲嘆人世的虛無,哀嘆世事變化,用嘆世超世的形式來表達憤世抗世的內容。前人對他的雜劇評價很高,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劇中所抒發的人生情緒容易引起舊時代文人的共鳴,二是語言藝術高超如同仙人。

詩歌是造境藝術和語言藝術高度融合體,一個偉大的詩人和他的偉大的作品,總是能給我們造出那美麗的意境,當然境界需要用語言藝術來體現,而馬致遠正是這方面的天才。我們就來欣賞馬致遠高超的造境藝術和駕馭語言的藝術。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文人悲秋是傳統題材,從屈原到宋玉,一直對秋天來臨萬物悲落感到惆悵不已。因為秋天容易讓我們想到生命的衰老,生命像秋天一樣進入嚴冬。而對人類來說,時間是生命的載體,沒有了時間,就沒有了生命。所以,中國文學作品中慨嘆生命的作品,總是與時間有關,與季節變換有關。

面對著馬致遠營造的意境,我們可以這樣想像:

一個落魄潦倒的文人,騎著一頭瘦馬,注意,絕對不能是高頭大馬,因為不符合這樣的意境。因為首先寫詩一般在驢背上完成的。你看李賀,陸游都是在

8. 分析《天凈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和《秋詞》中的「晴空一鶴」這一意象有何不同

《秋詞》中復「排雲上」的鶴矯制健凌厲、奮發有為,這一形象沖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表明樂觀明快豪邁高遠的心境;《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等形象,則寫盡了秋天的肅殺之氣,表現出作者悲秋懷鄉的愁苦情懷。

LZ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即可。

9. 漁家傲秋思的意境

意境: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詞。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鄭州(今陝西彬縣),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少時貧而好學,真宗大中樣符八年(1015年)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范仲淹曾積極推行「慶歷新政」,為人廉潔公正,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做人准則。

這首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從詞史上說,這首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原文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如下: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

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

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詞語注釋如下: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五仄韻。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zhàng):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於,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9)秋思意象賞析擴展閱讀: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這首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從詞史上說,這首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