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畫菊賞析
A. 《畫菊》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詠物言志法。詠物言志是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內繪以述志抒懷,即所謂「容應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龍》)。它要求作者選擇的客觀事物與他想表達的主觀志趣必須契合交融,能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啟迪。《菊》、《畫菊》都是通過對「菊」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菊》抒發作者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於人的高貴志向。《畫菊》表現了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
B. 《畫菊》鄭思肖 這幅「菊」畫的內容情景和菊的精神品格
最能表達來他忠貞愛國的民族氣節源的,除了他的無根蘭,即是他的《畫菊》詩了。詩曰:
花開不並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他頌菊自喻,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鄭思肖自勵節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表現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品格。「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誓言。
C. 畫菊 鄭思肖 賞析
1."花開不並百花叢",寫出了菊花獨立清正的節操;「獨立疏籬趣無窮」寫出了菊花的怡然版自得的心境;「寧可枝頭抱權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寫出菊花堅貞不移的氣節。合起來就是,寫出了菊花獨立清正,堅貞不移的特點。
2.這首詩採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堅貞不移的愛國熱情。
D. 對《紅樓夢》中畫菊的解讀
寶釵(蘅蕪君)
畫菊
詩余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專千點墨,攢花染出幾屬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
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詩詞鑒賞】
寶釵這首被評為第七。用的是「七陽」韻。
從《畫菊》這個題目說,這首詩寫得很生動。「攢花染出幾痕霜」、「跳脫秋生腕底香」等句,構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後兩句「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有「畫餅充飢」之意。書作者似乎在這里暗喻寶釵同寶玉未來的夫妻關系有其名而無其實。
E. 畫菊鄭思肖怎樣的情感
1."花開不並百花叢",寫出了菊花獨立清正的節操;「獨立疏籬趣無窮」寫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內得的心境容;「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寫出菊花堅貞不移的氣節.合起來就是,寫出了菊花獨立清正,堅貞不移的特點.
2.這首詩採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堅貞不移的愛國熱情.
F. 畫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於「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以自喻,這首《畫菊》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它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的高潔之志,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誓言。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游在《枯菊》中有「空餘殘蕊抱枝幹」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游、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並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用於表達「民族氣節、忠貞愛國」時顯得分外貼切。
G. 跪求!!!古詩《畫菊》賞析!!!跪求!!!
http://www.pdrb.ne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250
《畫菊》賞析
作者:石門口中學 郝健芹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94
「花開不並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讀了鄭思肖的這首詩,我不禁想起那一句:「菊,花之隱逸者也」。的確,當百花在花叢中爭奇斗艷時,何見菊之身影?它不在,不在這隨風大波中,而是獨自守在鄉間籬笆之旁,體味著自己那一份樂趣,正如詩中所說:「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我覺得,菊就像陶淵明一樣的隱士們,當眾人都在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時,他們卻退隱山林、與世無爭,不與混濁的社會同流合污,在田間種作自樂,只要「但使願無違」就行了。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是詩中抒情的句子,寧可在枝頭守著那一抹清香而逝,也不隨風吹落,離盪在北風之中,就像那些隱士們,在鄉間著文章、種豆,遠離那「車馬喧」的地方,以此自終罷了,卻不願在「學成文武業,賣於帝王家」的昏君手下,做一些違背道德良心的事,即使有了萬貫家財,也會良心不安,畢竟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要比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
整首詩借物寓意,通過對菊花的描寫,贊揚了那些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隱士形象,押韻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意思看似簡單明了,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須細細品味,才能得其精髓。
H. 《畫菊》的賞析是怎樣的
《畫菊》賞析 作者:石門口中學 郝健芹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94 「花開不並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讀了鄭思肖的這首詩,我不禁想起那一句:「菊,花之隱逸者也」。的確,當百花在花叢中爭奇斗艷時,何見菊之身影?它不在,不在這隨風大波中,而是獨自守在鄉間籬笆之旁,體味著自己那一份樂趣,正如詩中所說:「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我覺得,菊就像陶淵明一樣的隱士們,當眾人都在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時,他們卻退隱山林、與世無爭,不與混濁的社會同流合污,在田間種作自樂,只要「但使願無違」就行了。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是詩中抒情的句子,寧可在枝頭守著那一抹清香而逝,也不隨風吹落,離盪在北風之中,就像那些隱士們,在鄉間著文章、種豆,遠離那「車馬喧」的地方,以此自終罷了,卻不願在「學成文武業,賣於帝王家」的昏君手下,做一些違背道德良心的事,即使有了萬貫家財,也會良心不安,畢竟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要比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 整首詩借物寓意,通過對菊花的描寫,贊揚了那些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隱士形象,押韻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意思看似簡單明了,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須細細品味,才能得其精髓。
I. 古詩賞析《畫菊》
秋風瑟瑟,落木蕭蕭,黃葉翻飛,潔白勝雪的梨花、粉紅可愛的桃花、傾國傾城的牡丹早已凋謝了,稀疏的籬笆邊上,唯有一簇簇菊花,自由自在的開放著,任是凜冽的寒風無情地擊打它那弱小的身軀,它也傲然挺立,寧可枯死枝頭,也不隨風飄落。
鄭思肖是一位愛國詩人,南宋滅亡後,鄭思肖學習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統治,自稱「孤臣」。因肖是趙(趙是宋的國姓)的構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字型大小憶翁和所南也都包含有懷念趙宋的意思。鄭思肖把居室題額為「本穴世家」,如將「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間,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對宋的忠誠。
這首詩贊嘆了菊花不隨俗不媚時、傲骨凌霜的品質,結合詩人的性格,可以看出作者是托物言志,借菊花表達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http://..com/question/84685049.html
http://ke..com/view/118564.htm
J. 畫菊一首詩中菊花有什麼品格,有什麼不一樣
品格:寒菊象徵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
不一樣:突出凜然氣節,沒有版隱士風氣。權
菊花經歷風霜,有頑強的生命力,高風亮節,因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
全文:
寒菊 / 畫菊--【作者】鄭思肖【朝代】宋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譯文:你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並未衰窮。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10)菊畫菊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南宋滅亡以後,作者隱居在蘇州一個和尚廟里,終身不出來做官,連坐著、躺著都朝著南方,表示不忘宋朝,這首詩就是在南宋滅亡以後寫的。
賞析:
《寒菊》是南宋詩人寒菊鄭思肖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