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雕塑的賞析

雕塑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12:10:47

Ⅰ 大衛雕像的作品賞析

大衛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

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1)雕塑的賞析擴展閱讀:

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使塑像具有內在的緊張感與動感,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

大衛的胸部隱見的肋骨和顯見的肌肉共同組成起伏的波紋。而大衛的頭部是緊張而機警、帶有挑戰性的,頭部、頸部與身體的和諧,隱含著一個驕傲的男性在袒露自己身軀時所特有的、像雄雞或雄性鳳凰一樣的自豪感、誇耀感。

大衛的雙手是巨大的,巨大的雙手在炫耀著男性力度的同時,也誇張著男性在性美感、肉體美感指向外在時所具有的付出、奉獻、自信的心理感覺。

大衛的腰部極具魅力,「腰部成了塑像的主要興趣所在,從那裡放射出身體的所有其他平面」。

Ⅱ 需要一篇1500左右的西方雕塑賞析的論文,哪位高手幫我找下,最好是比較沒人知道的

羅馬雕刻家除了表現統帥、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婦合像、單人墓碑像外,還在羅馬的建築、廣場、紀念柱等上面裝飾了許多圓雕和浮雕。三世紀較有名的建築為塞普提米烏斯、謝維路斯凱旋門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羅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西方現實主義雕刻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歷史上一般稱歐洲的封建社會為「中世紀」,藝術史上把古羅馬以後到文藝復興前這段時間的西方藝術稱為「中古世紀的藝術」,它延續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成為封建統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歐洲中世紀的雕塑主要為基督教服務。中世紀盛期的文化藝術,經歷了羅馬式時期和哥特式時期。教堂建築成為當時主要藝術載體,許多優秀雕刻家從事教堂建築的裝飾雕塑和內部陳列的圓雕工作。法國的安高萊姆教堂,康城的三聖教堂,德國蓋因拉德的聖基列阿教堂中的許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
羅馬式教堂以其堅厚、敦實的形體顯示教會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靈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觀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築中彩色玻璃窗畫的明暗變化,各色各樣輕巧玲隴的雕花圖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於加強宗教神秘的氣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紀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聖母院、沙脫爾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則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紀保守落後的宗教藝術。
14世紀的法國雕塑中,哥特式藝術反映現實傾向增強,對人物姿態、表情、形體等方面開始誇張強調,為宗教服務的哥特式雕塑開始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藝術的萌芽。中世紀的雕塑有精華有糟粕,許多作品中充滿迷信、荒誕的宗教內容,但從藝術遺產的角度來看,當時的雕塑家們也創造了不少屬於人民的、有積極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從15世紀後半葉開始一直16世紀,文藝復興文化在歐洲許多國家產生和形成。在歐洲的許多先進國家裡,文化藝術達到了高度繁榮,文藝復興掀起了歐洲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文藝復興文化是反對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起領導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繼承並發展了希臘、羅馬雕刻藝術的傳統,使雕刻藝術達到了高度繁榮,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羅倫薩。最先出現的雕刻大師是季培爾蒂,佛羅倫薩洗禮堂的兩扇青銅大門上的裝飾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把這兩扇大門贊譽為「天堂之門」。同一個時期的偉大雕刻家還有多那泰羅、委羅齊奧等。而米開朗基羅的出現,則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發展到了最高峰。他們以寫實的手法,用准確的人體解剖學,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態有很強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藝術語言塑造傳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對後期的雕刻家有極大的影響。

西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油畫多有於取材古希臘神話(及其發展--古羅馬神話)的,而在西方雕塑發展史上,古希臘雕塑代表著一種美學高度。希臘藝術家確立規范和原則,對後世西方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文藝復興時期和新古典主義的雕塑藝術就以其為標桿。古希臘的藝術家確定了最美的人體的原則。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古藝術家波利克里托斯是第一個「規范」了「美」的藝術家,他從純數學理論角度,計算出一個做為人類身材範本的男士應該具有的身材比例。他是「黃金分割律」的鼻祖。並且,評判他人、修煉自己的身材儀容也成為古希臘人的習慣。「蘇格拉底一貫認為:凡是身材不佳、儀容不整的人都是沒有公共精神、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人。在蘇格拉底的眼裡,公民身材肥碩問題屬於公共事務的范疇,而肥胖也是政治問題。」尼采就曾說過,要在「身體上做一個古希臘人」。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東侵印度,將雕塑藝術帶到恆河流域,恐怕流傳到東方各國的佛教也就不會有後來繁榮不已的造像藝術(雲岡,龍門,莫高窟,巴米揚大佛...),甚至在佛教、道教(借鑒了佛教的傳教形式)的寺廟里也不會供奉著偶像。因為,古印度的宗教傳統里是不崇尚偶像崇拜的。坦胸露乳的佛像,恐怕也只能來源於古希臘的文明吧!

【吻】 "Le Baiser"

奧古斯特.羅丹(法國,1840~1917)
羅丹是法國的著名雕塑家,創作風格深受米開朗基羅影響,擅長人物、情感及動態的深入刻畫。「吻」是羅丹眾多的知名作品中,少數能與「沉思者」相提並論的名作;藉由羅丹這件神來之作,但丁「神曲」里保羅與法蘭契斯卡的悲劇愛情,得以感性地呈現出剎那間的永恆

【遺棄】 "L'abandon"
卡蜜兒.克勞戴(法國,1861~1943)
1886年與卡蜜兒熱戀中的羅丹完成名作「吻」,兩年後卡蜜兒完成了「遺棄」的陶塑原模。此作取材自印度愛情神話,原名「沙昆達娜」,又名「委身」,後才更名為「遺棄」;作品的易名道盡了卡蜜兒與羅丹的戀情始末,此作也彷佛影射羅丹跪在被遺棄的卡蜜兒面前請求寬恕。奇美收藏的是,出卡蜜兒在1910年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中的參展原作,系為1905年鑄銅而成。

【人型的櫥櫃】 "Cabinet Anthropomorphoque"
薩爾瓦多.達利(西班牙,1904~1989)
達利的創作特色是將現實世界中的實體任意地扭曲變形,他在「米羅的維納斯」一作中認為身體是有好幾部分的,並可分開抽出來,而此作「人形的櫥櫃」他亦是秉持著這個觀念,將人體的身體化為許多抽屜,可說是達利作品中相當典型的創作.

【洗腳的女郎】 "Femme se lavant jambe gauche"
艾德嘉.竇加(法國,1834~1917)
艾德嘉.竇加受印象派的影響,整個作品在每個不同的角度中,均呈現出一種多變的不安定感。竇加把女與椅子表現得相當獨特,尤其是披掛在椅子上的衣物相當抽象,反觀女郎面前的水桶,卻相當寫實,如此極端的兩種風格,在竇加獨具用心的詮釋下,展露出無與倫比的完美組合。
【鐵修斯戰勝半人半馬的怪獸】
"Thésée combatant centaure Biénor"
安端-路易.巴里 (法國,1795~1875)
巴里是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最重要的動物雕塑家。此作的石膏原型曾在1850 年的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中展出。半人半馬的怪獸(Centaure)和Lapithes 族人的爭戰是古典藝術中常常取材的主題,它也文明戰勝野蠻的象徵。此作品系由 Barbedienne所翻制,有 Barye 1860之簽名,是最原始的大尺寸(當時僅鑄作兩件),也是巴里生前所有創作售價紀錄最昂貴之作。現今典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羅浮宮的同尺寸作品皆為巴里死後才翻鑄而成。

【人體】 "Torso"
亞歷山大.阿基邊克(俄裔美籍,1887~1964)
二十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十五年間,歐洲藝壇出現了兩個代表現代造型理念的藝術理念,分別是野獸派及立體派。阿基邊克是立體派重要雕塑家。立體派有感於非洲藝術單純造型的美感,正如此像以極簡練的幾何造型呈現女性胴體,作品透露理性、純粹的美感。此作完成於1914年,正值阿基邊克的創作盛期.

【弓箭手】 "Tireur à l』are"
皮耶.勒.法居葉茲(法國,1892年出生)
裝飾藝術(Art Deco)於1920年代、1930年代出現於歐美各地,它注重感官趣味,崇尚唯美,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饗宴。皮耶.勒.法居葉茲是法國極為成功的裝飾藝術風格代表之一,他以象牙、青銅、銀、石頭等多媒材成功地刻劃出一位古羅馬造型的戰士,簡潔有力的線條,勾勒出戰士拉弓時,力道強勁的優美站姿,充分展現裝飾藝術力與美的極致。

【加拉蒂與海豚】 "Galatea Riding a Dolphin"
安西里歐尼(義大利,1832~1894)
在此作中加拉蒂豐腴的胴體扭曲斜倚著海豚,捲曲的秀發隨風飄揚,造型動感十足;加拉蒂身上有許多雕刀刻出的細微紋樣,或線條、或點狀,在腹部、肘部、腳關節各處,類似真人肌膚上的肌理質感,使整個雕像栩栩如生。為了凸顯女海神的主題,底座的石材特意挑選一滿布細紋的大理石,彷佛海中起伏的波浪,遨遊其上的海豚也呼應了主題,使作品充滿了活力與生氣。
【奧塞羅】 "Othello"
皮耶多.卡爾威(義大利,1833~1884)
義大利雕塑家卡爾威以創作莎翁劇中人物而聞名,奧賽羅是莎翁四大悲劇中的主題人物,乃為十五世紀來自非洲的摩爾人,高居將軍之位而遭嫉,遂在誤殺妻子後也自殺身亡。作者以首位演出此角色的男性演員為模特色,而於1869年完成此尊結合青銅與大理石的傑作。

【蘇珊】 "SUZON"
奧古斯特.羅丹(法國,1840~1917)
羅丹(1840~1917)近代雕塑之父。他用黏土,青銅和大理石,以前所未有的坦率,直接刻畫平凡塵世的激情、痛苦情思慾念,他的藝術所展現出的時代性與浪漫氣質是雕塑史上的一個高峰。漫長的藝術人生里他深受米開朗基羅,印象派及當代文豪雨果‧波特萊爾的影響。
1870年進入卡里埃.貝流茲(Carrier-Belleuse)工作室,當時作品皆需刻上卡里埃簽名,羅丹為了多攢些錢,所以利用晚上雕塑一些女性胸像,然後刻上自己的名字出售。蘇珊即為此時之作品,強烈敏銳的洞察力,勾勒出蘇珊溫柔婉約的表情,精緻的臉孔,極其膩人,輕柔的卷發繫上柔軟的絲帶,高貴的氣質從作品中一吋吋濃郁的散發出來,堪稱羅丹創作生涯中精彩細膩的早期代表作。

【堅忍的母與子】 "Mother and Child"
亞堤里歐.皮奇瑞利(義裔美籍,1860~1945)
此作曾於1915年在舊金山參展中獲金牌獎。現今置於紐約中央公園的Columbus Circle入口作品乃為放大版本之作。作者大部份作品是以大理石或木材,但也有少數以石膏和青銅鑄造的。此件作品描寫受盡委屈的孩童,緊緊依偎在母親的關愛的胳膊里,孩子好似找到安全的慰藉,哭泣傾訴與母親溫情的垂問,形成一個對應無間、自然寫實的母子連心之實體。

【運動員】 "The Athlete"

唐納多.巴卡里亞(義大利,1849~1930)
來自米蘭學院的巴卡里亞,在他十七歲首次參展時,創作才能即被肯定,他的創作風格深深受到卡諾瓦 Canova 影響。此作「運動員」完成於1898年,當年曾在米蘭展出,並於1902年在聖彼得堡參展時嬴得首獎。其造型是來自於希臘英雄赫丘力斯(Hercules)的構思,不但融合了高度的寫實技巧,更是兼具理想美的作品,是作者巴卡里亞生平最具代表性的創作。

【愛神與賽姬】 "Cupid and Psyche"
裘里歐.貝岡左里(義大利,1822~1868)
相傳賽姬擁有絻世的美色,使得維納斯大為嫉妒,遂令兒子丘彼特用他那無可抗拒的箭,使賽姬愛上最丑惡的怪物,沒想到連丘彼特也被賽姬的美迷惑而跌入愛情的漩渦之中。此件雕塑呈現丘彼特輕盈地浮在空中,溫柔的吻著賽姬,丘彼特、賽姬雙人形成X形的姿勢,上揚的動態,傳達出傳說中纏綿愛情的浪漫,是義大利雕塑家貝岡左里的代表作之一。

【女孩系列】胡恩.克拉拉(西班牙,1875~1957)
胡恩.克拉拉以自然且生動傳神的技法,雕出孩童純真可愛的本質,更不忘以詼諧的手法呈現出孩童頑皮淘氣的一面。這四件相繼完成於二十世紀初,在動作上彷佛有其聯貫性,件件趣味橫生,不失童真。
四件作品描繪一位好吃的小女孩坐在高椅上,她被眼前高處的餅干吸引住了,急著想站起來,沒料到卻滑落下來,心想乾脆換張椅子再試著爬上去,可是她又擔心會被媽媽發現,不禁頻頻回頭,總算平安無事的站在高椅上了。這下子她又傷腦筋,因為眼前好吃的東西太多,真不知要挑哪一樣?結果才想好好地享用手中這塊得來不易的餅干,居然狗兒也來勢洶洶,緊緊咬住她的裙擺。細細品味這四件淘氣女孩作品裡的小動作,相當可體會童心的可愛之處。

Ⅲ 發一下《大衛》這個雕塑的賞析

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回興」,實質上表示答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Ⅳ (急求)結合某一件具體雕塑作品寫一篇賞析文章2000字左右

《擲鐵餅者》賞析 《擲鐵餅者》是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傑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大理石雕復製品,高約152 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現在已經遺失。 《擲鐵餅者》這件作品表現的是投擲鐵餅的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作者米隆選擇了一個轉折性的瞬間:運動員為投擲而大幅擺動雙臂、快速旋轉身軀。他的身體運動已達到極限,在下一個瞬間他就要擲出鐵餅。作者抓住的這個瞬間概括了擲鐵餅這一動作的整個過程,顯示了運動員最典型的姿態。最強烈地展示了運動員肌肉的健美和力量。這個擲鐵餅人的雙臂張開,彷彿一張拉滿的弓,加強了觀眾對於鐵餅就要被飛速擲出的聯想;鐵餅和運動員頭部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支撐身體的右腿如同軸心,使大幅弓起的身體保持平衡。這樣的構思設計顯示了米隆的藝術匠心。這是一個非常難處理的動作。作者能在構思和塑造上達到如此完美的程度,顯示了他對於人體結構知識的極度熟悉和高超的雕塑技巧。同時我們也可以知道,作者所在的那個時代的藝術風格是怎麼樣的:那是追求一種健美、莊重、和諧,洋溢著青春活力的美。 米隆生於公元前492年,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傑出的雕塑家,藝術活動主要於公元前472年到440年間。米隆大概在20歲時到阿基列達斯門下學習,而藝術成熟於40歲左右。他擅長以青銅為材料的雕塑,能巧妙而准確地表現人物在運動中的正確姿態,塑成形神俱真的動物。傳說他為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銅牡牛雕像,由於亂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馬,竟引起真馬的嘶叫。可惜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沒有保存下來,現在所看到的僅僅是後來羅馬匠師模製的大理石復製品。他的主要活動時期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米隆的突出貢獻在於他使希臘雕塑最終擺脫古拙的樣式而確立古典風范。 《擲鐵餅者》充分體現的米隆的藝術風格,同時也體現古希臘時期的雕塑藝術風格。 米隆的《擲鐵餅者》是古希臘中較早表現男性形象的作品。這位在奧林匹克競技賽場上的運動員,在即將擲出鐵餅的一瞬間充分表現出男性的青春美、健勁美、智慧美。雕塑家造型之准確、運動感與節奏感把握之貼切,使兩千多年來的觀賞者無不贊嘆。《擲鐵餅者》取材於希臘的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劃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後世藝術創作的典範。擲鐵餅的強烈動感與雕像的穩定感結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個雕像身體自由屈伸和旋轉的軸心,同時又保持了雕像的穩定性。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象一張拉滿弦的弓,帶動了身體的彎曲,呈現出不穩定狀態,但高舉的鐵餅又把人體全部的運動統一了起來,使人們又體會到了暫時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志。 從《擲鐵餅者》我們可以看出,米隆是位大膽進行藝術革新的雕刻家,他勇於探索和表現新而又難的雕刻技法,力圖使和諧壯麗與逼真生動合二為一,他善於運用超群的雕刻技巧表現運動中的人體,尤其是對激烈動勢中的競技者的人體均衡與靜止的處理有獨到之處,這充分表現在他的《擲鐵餅者》中。這尊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現投擲鐵餅的一個典型瞬間動作:人體動勢彎腰屈臂成S型。這使單個的人體富於運動變化,但這種變化常常造成不穩定感,所以作者將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讓左足尖點地以支撐輔助,以頭為中心兩臂伸展成上下對稱,從而使不穩定的軀體獲得穩定感。身體的正側轉動,下肢的前後分列,既符合擲鐵餅的運動規律,又造成單純中見多樣變化的形式美感。米隆的這尊雕像解決了雕塑的一個支點的重心問題,為後來的雕塑家創造各種運動姿態動作樹立了榜樣。米隆的雕塑藝術的最大長處是反映迅速變化的運動感,往往能突破時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動作的關鍵瞬間,擴大了形象的時空表現力。 古希臘能產生這樣的雕塑藝術跟那個時代的分不開的。古希臘人崇尚體育運動,公民可以裸身參加競技運動,為藝術家觀察和創造,寫實提高了有利的條件。由於希臘的城邦國家制度,在軍事技術落後,防衛和進攻能力低下的情況下,為了保存自己,侵略別人,掠奪奴隸和財富,必須具備強壯的體格。因此,希臘人特別重視體育鍛煉,在氣候溫和的希臘,人們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常以裸體煉身,全身赤露成為希臘人特有的風俗習慣。這種社會風氣造就了社會普遍贊頌健美的人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把肉體的完美看作神明的特性。由於裸體鍛煉和普遍的競技活動,使雕刻家有機會觀察、研究和表現人體特別注意表現男子裸體的健美和力量,以及女子的柔美動態,形成了西方美術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傳統。這種社會風氣和藝術實踐活動,促使了希臘的雕刻家們創造出空前高超的人體雕像。由於在古希臘的觀念中所崇敬的神和人是同行同性的,神是最完美的人的化身,因此在創造神的形象中是以人間最完美的人體為典範的。由此可見希臘人的世界觀是把神拉到人的境界中來,從神的本質中看到人性,也從人的本質中看到神性。希臘人的信神、實質上是意味著對人的肯定,這是它社會意識的獨特之處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藝術和體育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可丹納認為,體育作為古代歐洲的文化風尚,對藝術的發展有根本性的奠基作用。希臘的青年,是獻給神的戰馬,他們大半時間都在訓練場上,跳躍、奔跑、拳擊、擲鐵餅,他們不像是現代人那樣,把肉體放在頭腦里,而是以體格健壯比例勻稱擅長各種裸體運動為榮。生活在古希臘時代的雕塑家們見到的碩美的人體太多了,他們的筆下流淌出來的人體美自然跟後世那些沒見過世面的藝術家們大不一樣。這種對體育的推崇,自然造就了希臘雕塑藝術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回頭看看我們漢代出土的擊鼓說書俑,滿臉皺紋,給誰看都會有無限的安全感,可知是禮樂教化的結果了。 在古代希臘文明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雕刻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人體雕刻最為突出,它又是和希臘人的宗教觀念、體育鍛煉密切相關,古希臘雕刻,特別是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的雕刻,其共同特點是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體現在人像雕刻,特別是人體雕刻上。《擲鐵餅者》就是那個時代那種藝術風格的最佳表現。

Ⅳ 如何賞析雕塑的藝術

雕塑屬於造型藝術,你可以先看看雕塑發展史,再看看雕塑背後的知回識,比如一些具象雕塑需要答了解知識才能更好的解讀,多看看歷史上優秀的雕塑作品,再通過現實中可見的塑作品,進行形象的觀察體驗,自己感受。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沒關系,藝術家的作品做完之後就不屬於他了,解讀過程和解讀的程度交給觀眾。

Ⅵ 發一下《大衛》這個雕塑的賞析

大衛
一、《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為了藝術品的保護,《大衛》原作被放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中,同時在市政廳門前還矗立有一座復製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欣賞。

二、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洛可可大師—布雪〈Boucher〉的遠親,也是法國拿破崙政權的首席官方畫家。他是新古典主義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更主導當時許多藝術政策的制定,頗具影響力。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當上代議士,投票贊成處決路易十六,自此,使他成為美術上擁有最大權力的人。他畫了很多巨大的宣傳畫—如《賀拉斯兄弟之誓》、《理性的饗宴》等,此外他又著手繪制為革命而犧牲的—《馬拉之死》紀念肖像,戴維的妻子因他過於熱衷革命而與他離婚,後來一度被捕入獄,經他的妻子及學生多方奔走陳情,才獲釋放。經此事件後,他們才破鏡重圓。1798年,他所畫的一幅《薩比奴的女人》畫里,蘊涵著對妻子的感激,同時也說明了他對古代的憧憬。

同年因崇拜拿破崙,而成為他的擁護者,拿破崙也樂於利用他的繪畫才華,來為他作宣傳。於是畫了歌頌英雄事跡的《跨越阿爾卑斯山的拿破崙》,並在1805—1807年間畫了一幅包括百餘人的巨畫—《拿破崙的加冕典禮》,以及後來的一幅《頒賜軍旗的君王》。在滑鐵盧之役後,拿破崙的勢力瓦解,他逃到瑞士的布魯塞爾,終老該地。
戴維的繪畫,融合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從年輕時嚴肅的新古典主義,到拿破崙時代轉而採用威尼斯派的色彩及光線,然而在他當時以及稍後古典主題的作品中,所表現出來那種對素描及刻板的古物研究的重視,與威尼斯派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他畫的肖像畫,構圖極佳,而且非常寫實。他是一位偉大的畫師,帶出幾位傑出的弟子:如安格爾〈Ingres〉、傑拉〈Gerard〉、葛羅〈Gros〉、吉洛地〈Girodet〉等人都是。

Ⅶ 求《火烈鳥》,亞歷山大、考爾德創作的雕塑的介紹賞析

1.在芝加哥聯邦政府中心廣場上坐落著一個由美國雕塑家亞歷山大·考金爾德創作的純紅色巨型雕塑《火烈鳥》,它形似一架彎下了吊臂的起重機模樣,高達15.9m,整個作品用鋼板鉚接而成,人們可以在它的身體下穿行。《火烈鳥》是以斜線和弧線來展現形體的,在整個造型中幾乎沒有一條垂直線和水平線,其龐大而又空靈的形體與周圍的立柱形現代建築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但是作品的線性造型又與建築的直線感構成一種內在的聯系,故又顯得協調合拍,創造了一種富有生氣的環境氛圍。考爾德的作品是他把具有美國本土特色的創造才能與廣泛汲取的國際藝術養料巧妙結合的產物,他所創造的活動雕塑和固定雕塑是對20世紀的重大貢獻,考爾德是藝術史上偉大的革新者之一。他那些壯麗龐大的城市雕塑成為美化環境的手段,以其獨特的創新精神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雕塑類型,使城市居民在大都市的中心區域里感悟到美國人的樂觀主義和幽默感,也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大型抽象雕塑比起嚴肅的傳統歐洲銅雕塑更適合美國的摩天大樓,同時也贏得了公眾對城市雕塑在城市景觀中所處的必不可少的地位的認同。

2.芝加哥聯邦中心大廈前的廣場上,藝術家考爾德創作的巨型鋼雕《火烈鳥》它展示人們的情感和一種精神.作品流暢自然而不失威力;遠處一瞥可以感受到熱情開朗的性格再現;近處觀賞則使人折服其適中的尺度和豐富的塊面穿插,其細部處理協調於精緻的鋼框架建築中.看到它,人們會自然體驗到那令人激動的工業發展的力量和人民富於開創的精神

3.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 1898 - )《巨大的速率》(鋼著色) 1969 《火烈鳥》(鋼著色) 1973 這是考爾德的兩件非常壯觀的環境雕塑,它們龐大的身軀,彷彿是遠古的動物,又象是鋼鐵的怪獸,顯示出極強的生命活力和激烈的動感,令人精神振奮,展現出雄性的美感,是巨大城市空間中的現代圖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