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岳陽樓記賞析

岳陽樓記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7 22:15:14

Ⅰ 岳陽樓記。釋義、賞析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盪盪,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遠離朝廷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可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於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賞析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自古以 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洞庭湖與長江匯合之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歷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於是誕生。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涌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盪,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全文分析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5258.htm#refIndex_6_15258

Ⅱ 岳陽樓記描寫手法賞析

對偶句賞

《岳陽樓記》駢文味道很濃,詞藻華麗,音韻鏗鏘,多用對偶句以寫景狀物。現將文中對偶句分析如下。

1 「銜遠山,吞長江」

這個對偶句由兩個動賓語組成。動詞「銜」、「吞」相對;有動態和活力,表現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形容詞「遠」、「長」相對,名詞「山」、「江」相對,對仗極工。六字寫洞庭湖,是粗線條的大寫,極壯闊,極見氣勢。從修辭看,既是對偶,又是擬人。

試想:湖中之山那麼遠大,卻像把一片餅干銜在嘴裡一樣;萬里長江卻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麼生動,氣勢多麼磅礴。六字描繪「橫無際涯」的洞庭,堪稱絕唱。

2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日星隱曜,山嶽潛形」。

這兩個對偶句,均由兩個主謂短語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詞相對。「通」,通向;「極」,到達,動詞相對。「巫峽」、「瀟湘」,名詞相對。第二句「日星」、「山嶽」是並列關系的名詞短語,兩者均為主語。謂語「隱曜」、「潛形」是兩個動賓短語。兩個句子不論從片語看,還是從每個字看,都是相對甚工的。

從意義上,第一句寫岳陽樓的地理環境,交通四通八達,故「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為下文寫雨、晴兩段作鋪墊。第二句極寫雨中迷濛的日、星、山、岳,渲染蕭索悲涼的氣氛。

3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這個對偶句也是兩個主謂短語。「沙鷗」、「錦鱗」,名詞相對。錦鱗,代魚,以局部代全體,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格。「翔集」、「游泳」,動詞相對。這句寫洞庭湖景物的優美,可與毛譯東《沁園春》名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並讀。

4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

這兩個對偶句極寫洞庭月夜的壯觀、優美,用以襯托登岳陽樓「心曠神怡」、「其喜洋洋」的心情。兩句均由兩個主謂短語組成。「長煙」、「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語,用作主語。謂語「一空」、「千里」,論對仗,從字面看是很工整的。

擔從詞義分析,則「一空」——完全消失,是偏正短語,而「千里」則為數量短語,這種對仗屬寬對。 第二句,論對仗是極為工穩的。「浮光」、「靜影」作主語,兩詞均為偏正式合成詞。「躍金」、「沉璧」均為動賓短語作為謂語。用「躍金」來描摹有風時湖面上浮動的月光,用「沉壁」來描繪無風時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僅詞藻華麗,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極為優美。

5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這個對偶句,上下句均為兩個動賓式組成的並列短語,對仗甚工。寫「遷客騷人」面對「滿目蕭然」的陰雨,「連月不開」的洞庭景色所產生的「感極而悲」的心情,極深沉,極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從上述分析,本文所運用的對偶句,不僅對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多變多樣,多姿多彩。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組成這篇文情並茂、膾炙人口的佳作。

(2)岳陽樓記賞析擴展閱讀: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

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

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盪,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

這篇文章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准則。

古詩詞《岳陽樓記》的原文及賞析是什麼

  1.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乎。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2. 賞析: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復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是採取了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Ⅳ 游岳陽樓記的賞析

袁中道《游岳陽樓記》:現實的、引人淚下的洞庭湖
關於岳陽樓和洞庭湖,我們已經讀了幾篇詩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杜甫的《登岳陽樓》、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李白、杜甫、孟浩然的都是詩歌,都是概括的寫法,藉助想像和虛擬,主體形象是抒情的,不過取岳陽樓和洞庭湖的某一特點,加以變異,藉以抒發詩人的感情。詩和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詩的形象,不是照抄現實的,而是把現實的某一特點,加以變異的。清朝詩評家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有一段話:
或問「詩與文之辨。」答曰:「二者意豈有異,唯是體裁、詞語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飯不變米形,酒形質俱變。」
意思是,詩歌與散文的「意」,也就是內容,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內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飯,詩歌就是把米釀成酒。飯沒有改變米的形狀,而酒把米的形狀和質地都改變了。這個理論當然有它比較不夠精確的地方(如把散文和詩歌的內容說成是沒有區別),但是總的說來,相當有啟發性。說詩歌是想像的、變異的,而散文則比較寫實,就這一點來說,是比較到位的。對於這一點,也許我們僅僅讀杜甫、李白、孟浩然的詩歌還不夠清楚,把他們詩作和袁中道的散文一比,其間的差異,就十分鮮明了。
在李白、杜甫和孟浩然筆下,洞庭湖永遠是煙波浩渺的: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在李白筆下,這樣的波瀾還嫌不夠過癮,還要讓它變成酒: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可是在袁中道的筆下,就沒有這么浪漫:
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
這里說的和李白、杜甫、孟浩然的似乎不太一樣。在詩人筆下,湖水如果寫成「匹練耳」,是沒有詩意的,至少是沒有古典的詩意的。也就是說,李白、杜甫、孟浩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洞庭湖的春天和夏天一段的特點,並不提只是春夏之間的特點,而把它當成洞庭湖的全部時間的特點。這種以偏概全的想像,忽略不同時段的不同情況,就叫概括性的想像。這種想像,是詩的優長。而散文則相反,以寫實為優長。寫實就是把具體的差異強調出來。當然,散文也有寫得比較概括的,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還有: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雖然是散文,可是並沒有強調不同季節的不同景況,把大水季節的盛況當成全部。這樣的概括,就有了詩的特點。所以這樣的散文,盡可能淡化散文的意味,盡可能強化詩意,就構成了詩化的抒情風格。而袁中道的散文,明確點出在枯水季節,洞庭湖並不怎麼樣宏偉,不過像一匹綢緞而已。這不是有點煞風景嗎?是的,煞風景是沒有詩意的,但是有散文的味道,這就是散文的寫實性、知識性趣味。
人的趣味是無限豐富的,詩的抒情不過是其中之一種,那就是情趣。散文的知識性,雖然缺少浪漫的情趣,但有另外一種趣味,那就是知識的趣味,也就是知趣,或者說智趣。
智趣的特點,和情趣有所不同。情趣,特別是抒情的、強烈感情的趣味,它的變異性,決定了它的概括性,是不太講究細節的具體性的。如在詩里寫洞庭湖的水,就是水了,煙波浩渺,都是一樣的。可是在散文里,同樣是水,就有趣味的不同。作為抒情詩,把水的浩大聲勢,往感情方面去拓展,可以把它變異成分坼吳楚,蘊涵乾坤,氤氳雲夢,撼動岳陽,使其化為醇酒,致秋色醉殺。但作為散文,光是這樣的情感,還缺少散文的優長。要有散文的優越,就得來一點智慧:這樣的浩渺宏大的水,什麼是其「所以奇也」的原因?提出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是需要知識的;而知識不能是主觀想像的,要客觀的,准確的,智慧的,才可能是有智趣的。袁中道文章的功力在於,他准確地回答了如此盛大的水勢,是由幾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匯集了,才有湖的規模。
第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水面擴大了,才「澄鮮宇宙,搖盪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
第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
第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
第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余,比較單調;有了君山,就富於變化了。
結論是: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就在於「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從這里,可以看出,此類散文的趣味和詩歌的趣味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是比較主觀的,重感情的,而前者則是比較客觀,重智慧的。 當然,這不是說散文就不能抒情。散文中,尤其是明清性靈散文小品,其生命就在重個人感情。關鍵在於,首先,散文的抒情,是建立在現實性的描繪基礎之上的;其次,其感情是不單純的,而是有過程,有動態變化的:
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於熨,時有小舫往來,蠅頭細字,著鵝溪練上。
散文的描繪,功力在於有具體的時間氣候(風日清和),有特殊的船隻(小舫),有特殊的視覺效果(如蠅頭細字),不像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詩歌那樣概括。特別是,人物的情感,也是隨著具體的景色而不斷變化的:起先是「意甚雄快」,後來風雲變幻,「湖浪奔騰,雪山洶涌,震撼城廓」,作者感情就不是「雄快」,而是「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居然因為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於色蔚為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於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從這里開始,作者要表現的重點,已經不是洞庭湖的特點,而是自己的感興了。作者乘機用修建岳陽樓的滕子京因官場上受到打擊而在賓客間大哭的典故,大發議論感慨,說滕子京不應該哭,因為他已經在中央朝廷為著名的諫議,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將帥,又有范仲淹這樣的知己,到了岳陽這個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績可報,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發都白了,還沒有為保衛國家做出什麼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從這里可以看出袁中道在散文創作上放任個性的追求,從他的地位,從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來看,都是有點不怕駭世驚俗的勇氣的。但是,猛風四起,湖浪奔騰,是大自然現象,而且又是和水波很貼近的情況下,不像杜甫、范仲淹,以登高遠眺的姿態來引發感覺,而是為自然現象而哭,把這貿然地與為個人政治遭遇而哭,這樣聯系起來,是不是有點生硬,是值得考慮的;用這樣生硬的聯想,來表現自己敢哭敢笑,是不是有足夠的真誠,更是值得考慮的。
段意概括
第一段寫洞庭湖水奇的原因;
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作者居然因為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於色蔚為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於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
第二段寫作者由洞庭湖上風景變幻而引發自己的的聯想和感慨。
第二段中,作者在文中還聯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聯系了修建岳陽樓的滕子京因在官場上受到打擊而在賓客間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用這樣的聯系來對照自己當時的人生經歷,表現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認為滕子京不應該哭,因為他已經在中央朝廷為著名的諫議,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績可報了,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發都白了,還沒有為保衛國家作出什麼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這不僅是為自然現象而哭,更是為個人政治遭遇而哭!他這種敢哭敢笑的個性追求,即他文學創作中一追求的「獨抒性靈」。

Ⅳ 岳陽樓記賞析

岳陽樓記賞析:這篇文章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准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

(5)岳陽樓記賞析擴展閱讀:

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准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Ⅵ 《岳陽樓記》句子賞析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

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第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

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Ⅶ 《岳陽樓記》課文的解析及所體現的意境

【簡介】

《岳陽樓記》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而名留史冊。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年九月十五日寫成的。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另一說為江南四大名樓,其中還包括安徽宣州的謝脁樓)。

岳陽樓是以三國」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游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復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

現在的岳陽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所建時的形制。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遊業的龍頭。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在樓上雕刻唐代和當今賢士名人的詩詞歌賦。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岳陽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包含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早晨湖面上撒滿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的時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遊人不能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只聽得見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懼怕譏諷的心情,滿眼看去都是蕭條冷落的景象,感傷到了極點,悲傷極了。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的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呢!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解詞】

1
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現在湖南嶽陽。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
越:超過,過了。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通:順利。
和:和樂。
具:通「俱」,全,皆。
乃:於是。
增:擴大。
制:規模。
屬:通「囑」,囑托。
作文:寫文章。
記:記敘。

2
勝狀:勝景,好景色。
銜:包含。
吞:吞吐。
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盪的樣子。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橫:廣遠。
際涯:邊。( 際 涯 的區別: 際專指陸地邊界; 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
暉:日光。
氣象:景象。
萬千:千變萬化。
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備:詳盡。
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極:盡。
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會:聚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覽:看。
異:不同

3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
淫雨:連綿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放晴。
陰:陰冷。
濁:渾濁。
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曜:光輝
岳:高大的山。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
潛:隱沒。
行:通行。
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斷折。
檣:桅桿。
楫:槳。
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這。
則:就。
有:產生。
去國懷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
去:離開。
國:國都。
憂讒畏譏: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畏:害怕。
讒:說壞話。
譏:批評指責。
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
感:感慨。

4
春和:春風和煦。
景:日光。
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
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
集: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美麗的魚。
芷:一種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時。
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里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璧:圓形的玉。
何極:哪有窮盡。
曠:開闊。
怡:愉快。
寵辱偕忘: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
寵:榮耀。
偕:一起。
臨:迎著。
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把:持,執。
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5
嘗:曾經。
求:探求。
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
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
異:不同於。
為: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以: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廟:宗廟。
堂:殿堂。
廟堂:指在朝廷。
處江湖之遠: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
是:這樣。
然則:既然如此,那麼……
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後:在……之後。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微:沒有。
斯人:這樣的人。
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歸:歸依。

【賞析】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詩里寫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生動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於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雲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台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盛狀,交代作《岳陽樓記》的緣由。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系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並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後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總寫遠眺洞庭湖的景色。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里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雲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里所寫的:「霧雨沉雲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後小結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經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後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嶽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隻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並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裡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盪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採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後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里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寫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政治抱負。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飢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於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文章最後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飲水思源,解文尋根。這個根,就是作者寫作之緣由。《岳陽樓記》是如何產生的,大家可以共同來尋這個根。這個根,文中說的明白:「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屬予作文以記之。」滕子京雖謫但卻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足見滕實為國之棟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績卓著,遂重修岳陽樓。在古時,修造亭台樓閣,往往撰文記敘建築、修葺的過程和歷史沿革,滕子京便請朋友范仲淹寫記。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淪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與滕子京在處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氣,倜儻自任」,是個很有脾氣的人,又有點剛愎自負,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於懷,常常口出怨言。據說,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湧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可讀《岳陽樓記》全文,你卻找不到這樣一種因被貶而生怨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來講,「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憔悴之嘆,發於詩作,特為酸楚,極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擊時,卻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灑脫自如,毫不介懷。作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一直無緣開口。後來滕子京給范仲淹去信,要他為岳陽樓寫記,范仲淹才有機會為老朋友進言,文中寫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些話,不僅是范仲淹用於自勉的,更是用來勉人的,勸勉誰?滕子京呀!

找到了這個根,我們就能理解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並不僅僅是為了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事,更是為了藉此文對老朋友做一勸勉。如何勸呢?又不能直來直去,故要寫得隱秘些。以什麼為托辭呢?當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寫景,暗寫自己對人生沉浮的看法,並勸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灑脫人。在范仲淹看來,人的一生無怪乎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遷客騷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見劉勰《文心雕龍》)故有見「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虎嘯猿啼」便生「去國懷鄉,憂讒畏飢,滿目蕭然,感極而悲」,有見「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漁歌互答」便生「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之感。一種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種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憂其民,「退」憂其君,唯獨不憂「已」!因為,他們的憂與樂已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子京老友,我多麼想你成為這樣一類人呀!「微斯人,吾誰與歸!」此文撰於鄧州 ,作者並未到過岳陽樓。

【文學常識】

范仲淹,生於公元989年,死於公元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謚「文正」,世稱「範文正公」。(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他出身貧苦,其父范墉任節度掌書記。(其父范墉死時他剛兩歲)。青年時借住在一座寺廟里讀書,常常吃不飽飯,仍然堅持晝夜苦讀,五年間未曾脫衣睡覺。中進士以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後來負責西北邊防,防禦西夏入侵很有成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於宋仁宗慶歷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准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寫作特點】

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復那些老話還有什麼意思呢?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別人說好,我偏說不好。另一個方法是避熟就生,另闢蹊徑,別人說爛了的話我不說,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採取了後一種方法。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三、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里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嚮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全文中心: 以作記為名, 借題發揮, 闡述了"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和"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種進步的思想以及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抱負. 同時也表達了不向保守勢力妥協的決心. 還包含對滕子京的安慰和砥礪之意. 整篇文章融敘事; 描寫; 議論於一體, 借景抒情.

【主旨分析】

寫出作者遠大抱負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寫出作者豁達胸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段意總結】
第一段記述作者撰寫此文的緣由:應滕子京的託付而撰寫。這段寫岳陽樓的重修、增制。
第二段描寫登上岳陽樓看到的壯闊湖景,提出一個看法。
第三段描寫湖上久雨陰晦的凄涼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睹此的傷感心情。
第四段寫湖上春光明麗的歡快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覽之的喜悅心情。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礪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Ⅷ 《岳陽樓記》的賞析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寓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 吞」,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涌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霪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盪,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 「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注釋

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現在湖南嶽陽。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
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通:順利。
和:和樂。
俱:全,皆。
乃:於是。
增:擴大。
舊制:原有的規模
制:規模。
屬:通「囑」,囑托。
作文:寫文章。
記:記敘。
勝狀:勝景,好景色。
銜:連接。
吞:吞吐。
浩浩湯湯(shāng):水勢很大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橫:廣遠,寬闊。
際涯:邊。( 際 涯 的區別: 際專指陸地邊界; 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
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
陰:到傍晚,名詞做狀語
暉:日光。
氣象:景象。
萬千:千變萬化。
此:這
則:就是
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備:全面,詳細。
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北通巫峽:北,往北
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極:盡。
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會:聚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覽:看。
異:不同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
淫雨:連綿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放晴。
陰:陰冷。
濁:渾濁。
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曜:光輝
岳:高大的山。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
潛:隱沒。
行:通行。
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斷折。
檣:桅桿。
楫:槳。
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這。
則:就。
有:產生。
去國懷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
去:離開。
國:國都。
憂讒畏譏: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畏:害怕。
讒:說壞話。
譏:批評指責。
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
感:感慨。
春和:春風和煦。
景:日光。
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
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
集: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美麗的魚。鱗,代指魚.
芷:一種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時。
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里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璧:圓形的玉。
何極:哪有窮盡。
曠:開闊。
怡:愉快。
寵辱偕忘: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
寵:榮耀。
偕:一起,一並。
臨:迎著。
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把:持,執。
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嘗:曾經。
求:探求。
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
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
異:不同於。
為: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以: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
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廟:宗廟。
堂:殿堂。
廟堂:指在朝廷。
處江湖之遠: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
是:這樣。
然則:既然如此,那麼……
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後:在……之後。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微:沒有。
斯人:這樣的人。
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歸:歸依。

還有很多見下面噠鏈接^^

Ⅸ 《岳陽樓記》賞析

賞析:復

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制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9)岳陽樓記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慶歷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歷六年六月(即公元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岳陽樓記》一記敘文,都是看圖寫的。

Ⅹ 岳陽樓記重點句賞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專大觀也.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屬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