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絕句字賞析

絕句字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06:49:19

『壹』 絕句的賞析50

賞析一:

杜甫世稱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多,然而這一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可說是以俗為雅,雅俗共賞。這首詩是杜甫廣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時寫的,是杜詩寫景的佳作。四句詩一句一景,兩兩對杖,寫法非常精緻考究,但讀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雕琢,十分自然流暢。《唐宋詩醇》:「雖非正格,自是絕唱。」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麼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隻。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麼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麼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而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賞析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唐朝詩人杜甫寫的《絕句》。全詩:兩個黃鸝鳴翠柳的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伯東吳萬里船。

杜甫晚年,住在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世界的景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
意思是:只有兩個黃鸝,各自占據一株青青楊柳的梢頭,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聲泣語,比誰唱的歌動聽。水邊上的沙灘上,那裡正有一行白鷺展翅起飛,向高高的藍天忘記翩翩而去,他們雪白的身影映著碧藍的晴空,顯得十分瀟灑,優美。

這首四名小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發生的,飛行的,靜止地,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在草堂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寄託著詩人濃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對祖國山河的無限深情。

賞析三: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
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貳』 絕句中的「含」字是什麼意思

《絕句》中的「含」字意思是嵌。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是組詩之綱,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再寫詩人對生活的樸素要求,於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

原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一行白鷺向湛藍的高空里飛翔。

西嶺雪山的景色彷彿嵌在窗里,往來東吳的航船就停泊在門旁。

(2)絕句字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

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明末王嗣奭《杜臆》說這組詩「蓋作於卜居草堂之後,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二、 賞析

「含」字表明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末句再寫從門外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萬里船」三字意味深長,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不能暢行,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能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

「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開闊。

詩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四句詩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叄』 杜甫的絕句 中山青花欲燃的欲字賞析 不要抄襲

突出其狀態,表現花的紅火。與青翠欲滴的欲是一個意思

『肆』 求古詩絕句的鑒賞,注意是絕句就行。鑒賞要300字!好就追分!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歷元年(766)。「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里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徵,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伍』 跪求李清照《夏日絕句》的賞析!50字以內!急急急急!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注釋] 1.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 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陸』 給我十首絕句,並有100字左右的鑒賞

杜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賞析】
華清官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的驪山上,是唐代的行宮。這里有溫泉,風景幽美,冬暖夏涼,李隆基和楊玉環常來游樂。相傳楊玉環喜歡吃鮮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從四川、廣東一帶飛馬運送到長安,為此跑死了許多人馬。《過華清宮絕句》共三首,這是第一首。這首詩通過運送鮮荔枝這一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游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詩詠華清宮,卻以「長安回望」領起,由望中景色的展開,導引讀者漸入深境。首句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華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綉成堆」語意雙關,既點明驪山被兩旁的東綉嶺和西綉嶺所簇擁,佳木蔥蘢,花繁葉茂,又是描繪有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一堆錦綉,暗隱開元繁華如花團錦簇。由此,詩人驀地升騰起一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回顧歷史。第二句將鏡頭推進集中於「綉堆」的頂端,露出了那深宮重苑,從中可見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殿門森重,那「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第三句前四字「一騎紅塵」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將讀者的視點移向了山路:黃土飛揚,一騎如飛。人們不禁因這兩幅跳躍的景象再生懸念:禁門連開,快馬驛傳,難道有什麼軍國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轉折,使人雖然鬆了口氣,卻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氣氛憋得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詩人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一騎紅塵」賓士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了「安史之亂」的禍根:這繁華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地步!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而導致了西周的敗亡。詩人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游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貴妃一笑這樣一件「小事」突現出來,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一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一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一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絕 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詩句註解】①遲日:出自《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因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②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
詩歌鑒賞】
公元759年7月,杜甫由華州經秦州、同谷,歷盡千辛萬苦,於這年年底到達成都,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從此開始了他人生最後階段的客居與漂泊生活。剛到成都草堂定居,作者從「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離亂生活進入了暫時安定的生活時期,內心有一種放鬆、安適和愉悅感,這首小詩就寫於這個時期。全詩極富詩情畫意,意境明麗,格調清新。
第一句從大處著筆,融情於景。「遲日」寫陽光,「江山」是寫浣花溪一帶的山水,一個「麗」字,描繪出初春出燦爛溫和的陽光普照大地,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情景。這就為全詩的春景圖展開了一個明麗開闊的背景,充滿舒適歡悅的感情。第二句鏡頭拉近,鎖定春天特有的意象——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花草「香」,進一步展現出明媚的春光,給人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鬧」枝頭、風送十里花香的感受,將春的畫面點染得更加細致。
前兩句由遠而近,描繪了春天明麗闊遠的畫面,展現了春天的律動。後兩句選用典型的春天之物——燕子和鴛鴦,表現春天的生命活力,動靜結合。
第三句,勾畫動景。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使春景圖頓時生機蓬勃。「泥融」緊扣首句春回大地,陽光普照。第四句,描繪靜景。春日融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沙洲上靜睡不動。這句既照應「遲日」,又寫出了鴛鴦的悠閑自適。這兩句一「飛」一「睡」,相映成趣。
總之,這首絕句用一、二句勾畫闊遠明麗的畫面,三四句點綴動靜相間的燕、鴛,於和諧統一中,共同構成極富美感的春景圖畫,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也躍然紙上。詩句對仗工整,語言自然清麗,渾然無跡,是杜詩中別具一格的篇章。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

代宗應寶二年(763),安史之亂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一
揮而就。這幅「春景圖「,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映襯成趣,明麗
開闊;人與物俱適,動與靜結合;一派生機,千里春色,不僅描繪
了祖國山川之多嬌,又表現了詩人心情之怡悅。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鑒賞要點]
1、"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
2、立足點: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
3、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br>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br>
[鑒賞要點]<br>
1、作者與友人的離別是愉快的,全無半點憂傷。黃鶴樓引發仙人飛去的聯想,增加了離別愉快的氣氛,因而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明快、歡悅的。<br>
2、①襯托。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錦,春意正濃中,襯托出離別時的愉快心境。<br>
②借景抒情。詩的後兩句是眼前景,流露出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對李白的嚮往之情。<br>

秋浦歌(其十五)<br>
李白<br>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br>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br>
[簡析]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人已衰老的怨憤和抑鬱之情,借白發寫愁。<br>
2、整首詩運用了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大膽的誇張、想像,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重,由白發及愁,"比中有興"。末句用"秋霜"色白代指白發。<br>

江南春<br>
杜牧<br>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br>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br>
[簡析]1、詩的前兩句,紅綠、山水、村郭、動靜、聲色映襯,寫同江南的絢麗明朗,後兩句煙雨朦朧,這是詩人運用典型化手法,概括把握住了千里江南景物的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的特徵。

『柒』 絕句僧志南賞析100字

絕句古詩賞析
【賞析】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朱熹激賞其詩,所使用的標準是有無「蔬筍氣」,實際上是宋代詩學理論探討的問題之一。蘇軾在《贈詩僧道通詩》中說:「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自註:「謂無酸餡氣也。」可能是第一個提出這一命題。他評唐代司空圖「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二句說:「吾嘗游五老峰,入白鶴院,松蔭滿庭,不見一人,惟聞其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書司空圖詩》)便明確表現了這一傾向。他的對僧詩蔬筍氣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詩人的贊同。如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說:「近世僧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考察蔬筍氣的內涵,大約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儉之類,這本是與僧家生活和精神緊相聯系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特定的「林下風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詩話》說:「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固詩人龜鑒。今時誤解,便作世網中語,殊不知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若盡洗去清拔之韻,使與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更直截了當地說:「詩僧之詩所以自別於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確,如果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話,那麼,對那種最能反映詩僧生活狀態的蔬筍氣又有什麼理由不加以認可呢?蘇軾諸人的說法其實是要把一切詩歌創作都納入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標准中,而抹殺其應有的獨特性。這一點,甚至和蘇軾本人經常在詩歌理論中所表示的對多樣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們寧可理解為是他的一時之言,因為,從他的一些具體作品來看,也是並不缺少「蔬筍氣」的。話又回到志南的這一首詩,朱熹稱贊其沒有蔬筍氣,也是從士大夫的立場說的。這說明志南是詩歌創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無蔬筍氣,僧人都能寫出好詩。

『捌』 五言絕句有作者簡介、原文、重點字詞解釋、翻譯原文、問題及答案、賞析。

0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完全是信手拈來!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明人胡應麟說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這首《靜夜思》就是這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此極為流行,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這首詩。(中華第一詩!絕句的代表作!)

02.《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 澈。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天自然的詩篇,天籟之音)

03.《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詩人,20歲,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壯,便已窮經典之奧。如此有才華之人,可惜終不見用,天也不假其年。這也是一切有才華的正直知識分子的常見結局。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 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之一)

04.《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王維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絕句的上乘佳品,絕句名篇)

05.《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歷來為人們所稱誦,《江雪》不是一首簡單的詩,而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一個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詩人自我的內心的袒露,一種人格的閃光。范曦文把《江雪》列為唐詩一流之作,給予高度地評價:「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一首之外,極少佳者。」 柳宗元是傑出的,能寫出《江雪》詩的柳宗元更是名留千古…… (唐人絕句名篇)

06.《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該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該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代表詩味很濃的絕句)

0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又言簡意賅的五絕精品。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可謂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風雪夜歸人」甚至為劇作家借用為劇名,遂使此詩在當代更為著名。然而對此詩的理解,竊以為問題頗大,通常的講析很難令人信服。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 劉長卿,唐代著名詩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監察御史。(家喻戶曉)

08.《樂游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台,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李商隱此詩的境界同樣高遠!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

09.《憫農二首》·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以前一直認為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現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的作品。這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其次,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婦孺皆知)

10.《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這首詩也是其代表作,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千古名句,朗朗上口)

說明: 五言絕句篇幅短小,宜於以小見大、以少總多的藝術特點!可能沒有七絕好發揮,五絕的好詩來得要比七絕少很多。其中,李白、王維兩人是歷代評論家公認的五絕聖手。經典的五絕還有:孟浩然《宿建德江》、李白《獨坐敬亭山》《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王維《畫》《鹿柴》《竹里館》《雜詩·君自故鄉來》、杜甫《八陣圖》《絕句二首(其一)》、白居易《問劉十九》、韋應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賈島《尋隱者不遇》、盧綸《塞下曲(其二和其三)》、張祜《何滿子》、 胡令能《小兒垂釣》等。

『玖』 誰幫我找10首絕句 並附有200字以上賞析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注釋: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
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
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遲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處著眼,視野開闊,描寫了自然界的大環境。詩的開頭突出「遲日」,統領全篇。正因為春天來到,才會出現「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現象。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兩種可愛的動物,寫燕子的動態,顯出春意繁鬧;鴛鴦的靜態顯得悠閑自在。動靜搭配,相映成趣。這首詩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自然流暢。
【中心思想】這首詩抓住陽光、江山、春風、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鴛鴦、泥融與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
絕句
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
釋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朱熹激賞其詩,所使用的標準是有無「蔬筍氣」,實際上是宋代詩學理論探討的問題之一。蘇軾在《贈詩僧道通詩》中說:「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自註:「謂無酸餡氣也。」可能是第一個提出這一命題。他評唐代司空圖「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二句說:「吾嘗游五老峰,入白鶴院,松蔭滿庭,不見一人,惟聞其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書司空圖詩》)便明確表現了這一傾向。他的對僧詩蔬筍氣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詩人的贊同。如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說:「近世僧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考察蔬筍氣的內涵,大約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儉之類,這本是與僧家生活和精神緊相聯系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特定的「林下風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詩話》說:「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固詩人龜鑒。今時誤解,便作世網中語,殊不知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若盡洗去清拔之韻,使與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更直截了當地說:「詩僧之詩所以自別於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確,如果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話,那麼,對那種最能反映詩僧生活狀態的蔬筍氣又有什麼理由不加以認可呢?蘇軾諸人的說法其實是要把一切詩歌創作都納入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標准中,而抹殺其應有的獨特性。這一點,甚至和蘇軾本人經常在詩歌理論中所表示的對多樣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們寧可理解為是他的一時之言,因為,從他的一些具體作品來看,也是並不缺少「蔬筍氣」的。話又回到志南的這一首詩,朱熹稱贊其沒有蔬筍氣,也是從士大夫的立場說的。這說明釋志南是詩歌創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無蔬筍氣,僧人都能寫出好詩。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註解】:
1、飛橋:高橋。
2、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韻譯】: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評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
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後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
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麼。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
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鑒賞〗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 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絕句
唐 .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鑒賞〗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彷彿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彷彿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此著一「上」字之妙。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可否這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
絕句 石柔
來時萬縷弄輕黃,
去日飛球滿路旁。
我比楊華更飄盪,
楊華只是一春忙。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郿塢(第二首)
[宋]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拾』 《絕句》(志南)的60字賞析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 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