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滕王閣序賞析

滕王閣序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04:36:17

A. 滕王閣序2 3段賞析

第二、三段正面對滕王閣的秀麗景色進行描寫。前兩句「潦水盡」「寒潭清」「煙光凝」「暮山紫」將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確地描繪出來。在這樣的天光水色中,滕王閣靜靜面對高入雲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閣道彩飾丹漆,鮮艷欲滴,恍若畫中。

「鶴汀鳧渚」一句將靜態打破,緊接著「桂殿蘭宮」「閭閻撲地」「舸艦迷津」等景色,以目不暇接之勢紛至沓來,猶如工筆畫,細致入微,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繁管急弦之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從高下、動靜、遠近、點面等諸多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天闊水遠、孤鶩高飛、秋霞絢爛的鮮活圖景,意境描寫達於化境。此句出自庾信的《馬射賦》:「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但庾信不如王勃寫得優美動人。

此二句可謂本段的點睛之筆。至此我們已對作者的筆力嘆為觀止,但後面「漁舟唱晚,雁陣驚寒」一句意境高遠,文斷意連,又創造出一種餘音裊裊、回味無窮的效果。回首此段,作者筆勢收放自如,開合有度,景物渾成,飽含情感,真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錦心。

(1)滕王閣序賞析擴展閱讀:

第一段歷敘洪州地勢之雄偉、物產之珍異、人才之傑出、賓主之尊貴,扣題中「洪府」二字。第二三段由趨名樓,登高閣,寫到近覽樓閣的壯麗,遠眺山川的勝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扣題中「秋日」「登滕王閣」六字。

第四五段正面寫滕王閣宴會,由參與宴會的逸興,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扣題中「餞」字。第六七段自敘遭際,說明有幸參與盛會,自當應命作序,扣題中「別」「序」二字。

統觀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遞進,緊扣題意。文因餞別而作,但對於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這就脫去了一般餞別文章頌揚、應酬的窠白,辟出了自家蹊徑。

B. 滕王閣序名句賞析

王勃(650----676),山西省萬榮縣通化村人,「唐初四傑」之首,一篇《滕王閣序》名揚四海,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年傳誦。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為何能寫出如此高超的境界?一批文儒眾卿為何傾倒於一個後輩書生?這句詩妙在何處?我們共同來賞析一下:
(一)動靜結合、天地合一。
「落霞」本是靜態,卻被「孤鶩」帶著齊飛,「齊飛」兩個字把靜態的「落霞」夕陽活躍起來,使整個滕王閣周圍的景色活化起來。「秋水」倒映著「長天」的景色,天地一體,使人耳目一新、氣血沸騰,景象包圍、浮想聯翩。
(二)意境高遠、跨度縮短。
「落霞」與「孤鶩」、「秋水」與「長天」實際上遠離千萬里之遙,現在卻印在了同一個平面圖上,一下縮短了二者的距離,對照感、親切感躍然紙上。
(三)互襯互映、比翼齊飛。
「落霞」有了齊飛的「孤鶩」,便不再「落」。「孤鶩」有了「落霞」為伴,便不再「孤」。「秋水」與「長天」在水面陰陽對稱,相互為伴,妙不可言。
(四)由人及天、由天及人。
作者從自己寫到天上,又從天上回到眼前,一句話的瞬間就在乾坤之間轉了一個輪回。視線能放能收,把滕王閣上下遠近的天、地、人時空景觀勾畫得淋漓盡致。
(五)以物喻人、愛情流露。
古詩詞都是借物喻人,「落霞」與「孤鶩」暗示著作者對人生美好的嚮往,對愛情比翼齊飛的追求,流露出了年輕人特有的共性。
(六)抒發志向、激發奮進。
作者人生道路雖然坎坷不順,官場屢屢失意,但卻不墜青雲之志,沒有對前途絕望。自己雖然象一隻「孤鶩」,但有遠方的「落霞」為伴,「秋水」給自己添彩,仍要砥礪前行。「長天」之間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七)人皆上品、駕馭萬物。
草木無情人有情,自然景觀雖然萬般美好,但也是古有的造化,只有人才能把美好的事物隨意描繪。作者的詩文只是給滕王閣作了個《序》,而周圍的文儒眾卿還在等待著顯露身手,他們各有各自的一套,可以進一步把滕王閣的壯觀美景謳歌一番,他們會和自己的這只「孤鶩」一齊飛翔。

C. 滕王閣序賞析幾個寫景的句子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暗。

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

2、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賞析:

層層樓台高聳在青翠的山峰上,彷彿直沖雲霄;凌空的飛檐丹輝欲流,彷彿直插大地。作者在一上一下之間僅僅用了十六個字就把樓閣高聳入雲的氣勢寫得蔚為壯觀,把樓閣的獨特風貌寫得栩栩如生,這一句借著俯仰視角的改變,使上下渾然天成。

3、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這兩句寫滕王閣周圍的動物和植物,白鶴野鴨在縈回的小島上暢游,灑滿蘭桂花香的宮殿掩映在起伏的山巒之中,使滕王閣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顯出恢弘的氣勢。

(3)滕王閣序賞析擴展閱讀:

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典文學專家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唐代駢文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自初唐四傑始,不少作品已於工整的對偶、華麗的辭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潑的生氣和注重骨力的剛健風格,如王勃的《滕王閣序》。

D. 《滕王閣序》鑒賞800字

《滕王閣序》賞析 一、整體感知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餞別而作,但對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獨辟蹊徑。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謀篇,取捨立意,亦頗見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為例說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脈絡: 先用一連串短句抒發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後易老,李廣難對。」而後長短結合,抒發自己的憤郁悲涼:「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最後又用先短後長的一組對偶表明心志:「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鏗鏘的語調表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決心。 三、精彩語句揣摩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台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本文的借代和謙辭 1.辨識六處借代用法 (l)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檐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凌雲而自惜:凌雲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誇其賦「飄飄有凌雲之氣」。 2.了解六個禮貌謙辭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家君,稱自己的父親。童子,王勃自稱。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稱。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個讀書人。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趨庭,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叨,慚愧的承受,表示自謙。鯉對,指在父輩面前接受教誨。全句意思是,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 《滕王閣序》的用典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 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並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於《晉書?張華傳》,張華因斗、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徐孺」之典見於《後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一睡榻留宿。「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見《神異經》,昆侖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里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蘊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餘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後漢書》。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佳》,廣州北20里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並賦詩一首:「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見《晉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於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麼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苦著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蘊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嘆的復雜情感。但又由於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 化用即點化後使用。這是一種作者將敘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簡點睛,以簡馭繁地表達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閣序》中「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句即屬典故的化用。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朝楊得意稟告漢武帝,說《子虛賦》為司馬相如所作,武帝召見相如,「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而楊得意卻仍做個掌管獵犬的小官。「鍾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鍾子期知其音。 以上兩個化用典故,涵蘊深刻。只有26歲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對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不禁興盡悲來,又不便直說,乃妙筆生花,化用典故,雖說的是古,而喻的卻是今,可謂比況自如,毫無斧鑿之痕。 4.多典濃縮,加強效果——連用 連用是指作者為了加強表達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驅遣幾個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閣序》中典故連用的句子較多,下面僅舉一例:「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句中連用四個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閻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筆,施展才華的感激之情。 「謝家寶樹」之典見《世說新語?言語》,謝安問子侄們,人們為什麼總希望子弟好?侄子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鄰」之典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鯉對」之典見《論語?季氏》,孔子曾立於庭中,其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教誨他應學習《詩》《禮》。「龍門」之典見《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以上四個典故在句中連用,極恰當地表達出了年輕的王勃受寵若驚而又自怨自嘆的復雜心理,而且這幾個用典或正或反,給人以一氣貫之的暢快淋漓之感。 《滕王閣序》寫景「四美」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徵。 1.色彩變化之美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之美 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之美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裡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後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贊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E. 求滕王閣序賞析,要包含段落分析整體分析和語言賞析

一、段落分析。

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共分為七節:第一節點題;第二節近境;第三節遠近結合;第四節遠境感悟;第五節抒懷勵志;第六節自我介紹兼回收題意;第七節收篇致謝。

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先通過點題,讓讀者明了當時所處的境況。接下去描寫近境,以人的眼目為支點,由近至遠,第二、三、四節也就順理成章的現形出來了,這是一個層次感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條理清楚,而且讓人覺得自然。

同樣,抒懷也是如此,從第四節下半截淺述至第五節加深到第六節先深又轉淺,到第七節不著痕跡的收篇。都是充滿著層次感。

二、整體分析和語言賞析。

1、文章整體寫景、抒情自然融合。

此文重點珠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狀寫宴會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自己的感慨情懷。

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歷史沿革後。便由閣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寫起。接著,作者的筆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王勃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他為自己有機會參加宴會深感榮幸。但面對高官顯耀,不免又有幾分心酸悲槍。

轉而慨嘆自己的「不齊」的「時運」、「多舛」的「命途」。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郁悶和不平,傾吐自己「有懷投筆」、「請纓」報國的情懷和勇往直前的決心。情由景生,寫景是為著抒情、景、情相互滲透,水乳交融。渾然天成,恰似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

2、對比鋪敘,色彩鮮明。

作者無論是狀繪洪州勝景、滕閣盛況,還是敘抒人物的遭際情緒,都能洋洋灑灑。展轉生發,極成功地運用了鋪敘宣染的方法。

而這種鋪敘,又是在對比之中進行的。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躍起伏,回環往復。通過地域上的對比、情緒上的對比以及懷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對比。這種色彩強烈的映襯對比,在揭示人物的內心隱憂,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產生相反相成、鮮明曉暢的藝術效果。

3、對偶工美,用典恰切。

全篇中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語和六字一語的對偶句。這中間有的是單句對,有的是復句對,還有的是本句對。這種對偶句不僅句式工整勻稱,而且錯綜多變,讀來節奏明快,整齊和諧,鏗鏘有力。

4、文中多次出現的典故。且都用得恰當貼切,非但沒有冗贅晦澀之感,還使文章顯得富麗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5、化靜為動,以物擬人。

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客觀靜止的事物寫成富有動態之感,這是《滕王閣序》的又一特點。作者善於選詞煉字,活化物態「飛閣流丹」、「層台聳翠」,只因了「飛」、「流」、「聳」諸字,巍峨的樓閣便騰飛起來,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層疊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聳出.靜物變成了動物,確有畫龍點睛之妙。

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帶」、「控」、「引」,變成了一位裁「三江」為衣襟,摘「五湖」作衣帶,近則制「蠻荊」,遠則接「甌越」的巨人。至於如「星馳」般的「俊采」。「如雲」的「勝友」,更是靈動活現,氣韻不凡。

(5)滕王閣序賞析擴展閱讀:

原文(節選):

《滕王閣序》(節選)唐代:王勃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釋義:

打開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放眼遠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迴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嘆。房屋排滿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隻布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雲消雨散,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邊。

創作背景: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在藝術上,《滕王閣序》有以下寫作特色:

1、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起承轉合。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轉。

2、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講求辭採的典型例子。這樣,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3、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有的是暗用,有的是正用,有的是反用,。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F. 滕王閣序賞析

一、整體感知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餞別而作,但對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獨辟蹊徑。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謀篇,取捨立意,亦頗見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為例說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脈絡:

先用一連串短句抒發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後易老,李廣難對。」而後長短結合,抒發自己的憤郁悲涼:「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最後又用先短後長的一組對偶表明心志:「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鏗鏘的語調表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決心。

三、精彩語句揣摩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台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賞析: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本文的借代和謙辭

1.辨識六處借代用法

(l)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檐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凌雲而自惜:凌雲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誇其賦「飄飄有凌雲之氣」。

2.了解六個禮貌謙辭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家君,稱自己的父親。童子,王勃自稱。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稱。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個讀書人。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趨庭,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叨,慚愧的承受,表示自謙。鯉對,指在父輩面前接受教誨。全句意思是,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

G. 在滕王閣序中找出幾個好的駢句,並賞析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注意意境和諧美,想像要自然生動,色彩要明麗。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
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
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王勃把這種景象用對偶句來表現,描繪出一個曠遠的背景,在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點綴以紅霞、野鴨,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美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潦水盡而寒潭清,
煙光凝而暮山紫。
描畫出眼前晚景,秋意極濃。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這句話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靄加以對比;先寫近水,後寫遠山,描寫的景物顯出層次,一個「寒」字體現出秋的特徵,抒發出秀美山川給人清爽的感覺。

H. 滕王閣序 寫景句賞析

舸(gě)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 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I.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賞析。

1、賞析

本句首先,對仗工整,幾近「工對」。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而更絕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

其次,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再次,巧化成句,別出新意。王應麟《困學記聞》卷十七:「庾信《馬射賦》雲》:『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語。如果我們從對仗的角度去比較王勃與庾信彼此文句的優劣,會發現王句的長處恰在於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對」,而庾句則不能。

2、原文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3、譯文

打開雕花的閣門,俯視華美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嘆。房屋密集,不少富貴人家,船隻塞滿了渡口,都是雕刻著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來歌聲,向徹彭蠡湖濱,雁群因寒意而長嗚,到衡陽岸邊方止。

4、出處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

(9)滕王閣序賞析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詩人。

出身於豪門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號文中子;叔祖王績是著名詩人;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從祖王績,王績的詩風直接影響了王勃的詩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詩文為人稱道。王勃曾有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嘆。

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為「王楊盧駱」,世稱「初唐四傑」。

他們四人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思革其弊,用光志業」,致力於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余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經過他與同時代的人的努力,「長風一振,眾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以獨具特色的文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2、創作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

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台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關於《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

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J. 滕王閣序賞析問題

體現了在路上的一種生命的狀態、生命的形式,在路上也是一種生命的追求、生命的力量。憂樂回互答濟,非智雙修,無論「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烈士,還是「漸喜交遊絕,幽居不用名」的高士,誰的一生不是在路上呢?無論是「大笑了古今,乘興便西東」的曠達之時,還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郁悶之時,什麼時候又能離得開路呢?

那麼就讓我們追溯著歷史的道路,跟隨著我們的先賢故友,一起去體驗他們行走在路上的那顆心吧!

透過時間的鉛霧,我們能看到那一個個走在路上煢煢孑立的身影,他們孤獨而頑強,倔強而兀傲,疲憊而堅定,風塵僕僕而又灼人眼目。我們能看到屈原正徘徊在汨羅河畔,看到李白飄動在孤舟船頭的衣衫,看到杜甫逃亡成都的瘦削身軀,看到柳宗元貶謫永州的匆匆形影,看到柳永正棲息在那個古老的驛站,看到蘇軾拖家帶口走在去往黃州的路上......我們還能看到王勃路過洪州,身臨滕王閣那瀟灑的身影嗎?就是這個年僅二十六歲也終生只有二十六歲的小夥子,就是在滕王閣,說出了羈旅路人共同的艱難:「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