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詩歌原居賞析

詩歌原居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1 03:48:58

㈠ 《題臨安邸》的詩意

詩意: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淫靡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

原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

林升(生卒年不詳),字雲友,又名夢屏,南宋詩人,生平事跡亦不詳。溫州橫陽親仁鄉蓀湖裡林坳(今屬蒼南縣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

(1)詩歌原居賞析擴展閱讀

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台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

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

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㈡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灞上秋居 馬戴 ①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1.秋風秋雨來、雁群源、落葉、寒燈。
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想起雁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思鄉之情。「落葉他鄉樹」,又見風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寄居在孤寺中的詩人在他鄉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自己羈留異地,何時才能回到故鄉東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里行間。「寒燈獨夜人」,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意對即可)
2.烘托手法。「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聲」烘托「靜」的手法,露滴的聲音使人感到寂靜,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徹夜難眠,孤獨。「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雲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孤獨無依就顯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意對即可)

㈢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題目。(8分)灞上秋居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


小題:都運用了襯托的手法。(1分) 「空園白露滴」,運用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聲響烘托出夜闌人靜。(1分) 「孤壁野僧鄰」以只有「野僧」這樣一個鄰居襯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1分) 營造出作者獨處空園,與野僧為伴的孤寂、凄清的意境。(1分)
小題2:首聯一個「頻」字,既表明雁群之多,(1分)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這種情形強烈地惹起了作者的鄉思。(1分)頷聯中「獨」字最能抒發詩人孤苦無依的情感。(1分)在他鄉落葉的時節,孤獨的詩人獨自處在寒意包圍之中,面對的只有一盞孤燈,倍感凄涼。(1分)
(或:一個「寒」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一燈如豆,伴著一個孤寂的身影,本已孤苦,加之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也更覺夜長難挨,作者也因孤獨而感到寒氣逼人。)

㈣ 登幽州台歌賞析

1、《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深刻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

富有感染力,成為傳誦的名篇。

2、「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像燕

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

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3、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看不

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

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此獲得廣泛的共鳴。

4、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表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

(「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詩人無可奈何、曼聲長嘆

的情景。

5、全詩如下: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4)詩歌原居賞析擴展閱讀

1、《登幽州台歌》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在句式

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句式為:前──不見──

古人,後──不見──來者;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句式為: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的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

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

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㈤ 求古典詩詞導讀課一篇論文 :結合自己所熟悉的古代作家或作品,談談古典詩詞的藝術。

杜甫的詩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關,希望下面材料能夠幫你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人,生於河南鞏縣。出身於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著名詩人, 父親杜閑曾為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享有不納租稅、不服兵役的特權。杜甫的一生可分為四個時期。(1)35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游期。杜甫從小就「好學」, 7歲時已開始吟詩,「讀書破萬卷」、「群書萬卷常暗育」地刻苦學習,為他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20歲起,他開始了為時十年的「壯游」,先南遊吳越, 後北游齊趙。詩人遊山玩水,飲酒賦詩,擴大了視野,開闊了心胸,豐富了生活,結交了許多朋友,李白就是其中之一。杜甫這一時期的詩歌,《望岳》可為代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2)從35歲到44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二個時期。人生已進入中 年,可是科舉失意,功名未遂。十年困守長安,過的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 懷五百字》等。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關注自身,關注民生,憂國憂民,創作走向了現實主義道路。(3)從45歲至48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這是安史之亂 最劇烈的時期,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深重,詩人也歷盡艱險。長安城破,詩人陷落賊手,後又隻身逃脫,投奔肅宗,被任為左拾遺,不久因言事觸怒肅宗而遭貶 斥。這一時期他寫出了《悲陳陶》、《哀江頭》、《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馬》、「三吏」、「三別」等詩,記錄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杜 甫的詩歌創作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4)48歲以後是杜甫生活的第四期。這一時期,杜甫棄官到成都,躲避戰亂,漂泊西南,居無定所,直到去世。這期間, 他曾被嚴武表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曾度過6個月的幕府生活。這一時期是杜甫詩歌創作的繁盛期,現存杜甫的大多數詩歌都寫於這一時期,杜甫對各種 詩體都進行了嘗試和創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戲為六絕句》等,都寫於這一時期。 杜甫的詩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關。杜甫經歷了唐代的由盛轉衰,目睹了安史之亂的全過程,他用詩歌藝術地記錄了他的感受,再現了唐代社會的歷史。研究杜甫 的生平和創作道路,可以更確深入地認識杜甫各個埋藏作品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和各個時期不同創作風格的內在聯系。

㈥ 唐朝詩人章碣的詩歌《焚書坑》中寫道: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劉項指劉邦和項羽 坑灰未冷山東亂指陳勝吳廣起義 詩人認為贏政企圖用焚書的專蠻橫手段來愚化民眾也許屬是成功了,然而他的權力根基(現代稱「政權的合法性」)卻也同時被毀壞了,對秦始皇焚書的暴虐行徑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譴責

㈦ 歸原田居詩歌最後一句但使願無違中的願指的是什麼

你好!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專但這種平淡正屬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滿意請採納
記得給問豆啊!

㈧ 望岳的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此詩即寫於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亘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於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准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㈨ 根據材料中詩歌的內容,這是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半坡原始居民。

㈩ 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灞上秋居馬戴灞原風雨定, 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 寒燈獨夜人


小題1:頷聯: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尾聯:直抒胸臆。
小題1:渲染了寧靜、清冷、孤寂的內氛圍。容寫法:烘托,「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孤壁野僧鄰」以鄰居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雲野鶴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