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名句
『壹』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出自哪裡
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唐】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七言律詩。此詩是詩人面對如大海洶涌的江水,抒發內心感受的敘懷之作。詩寫於安史之亂時,詩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觀錦江「水如海勢」,波濤洶涌,則觸景生情,感慨萬端,但又無從說起,只好「聊短述」,抒寫了他激憤的、自我解脫的、一時的人生感悟。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傳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
詞句注釋
值,正逢。水如海勢,江水如同海水的氣勢。值奇景,無佳句,故曰聊短述。聊,姑且之意。
此二句杜甫自道其創作經驗。可見杜甫作詩的苦心。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這是自謙的話。不管是什麼內容,詩總得有好的句子。耽(dān),愛好,沉迷。驚人,打動讀者。死不休,死也不罷手。極言求工。
此句是說如今年老,已不像過去那樣刻苦琢磨。渾,完全,簡直。漫與,隨意付與。這話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詩也並不輕率,不過由於功夫深了,他自己覺得有點近於隨意罷了。)
此句承上而來。莫,沒有。愁,屬花鳥說。詩人形容刻劃,就是花鳥也要愁怕,是調笑花鳥之辭。韓愈《贈賈島》詩:「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閑。」又姜白石贈楊萬里詩:「年年花月無閑處,處處江山怕見君。」(《送朝天集歸誠齋時在金陵》)可以互參。
新添,初做成的。水檻,水邊木欄。故,因為。跟「新」字作對,是借對法。故著(zhuó),又設置了。槎(chá),木筏。
焉得,怎麼找到。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皆工於描寫景物,故想到他們。思,即「飄然思不群」、「思飄雲物外」的思。令渠(qú),讓他們。「令渠」句,是說讓他們來作詩,而自己則只是陪同游覽。述作,寫作,作詩述懷。語謙而有趣。
白話譯文
平生為人喜歡細細琢磨苦苦尋覓好的詩句,詩句的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我就決不罷休。
人已越來越老,寫詩全都是隨隨便便敷衍而成,對著春天的花鳥,沒有了過去的深深憂愁。
江邊新裝了一副木欄,可供我悠然地垂釣,我又備了一隻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詩壇高手相伴,肯定會在這時一起做詩暢談,一起浮槎漫遊。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詩聖杜甫時年五十歲,居於成都草堂。
文學賞析
此詩題中一個「如」字,突現了江水的海勢 ,提高了江景的壯美層次,表現了江水的寬度、厚度和動態。江水如海勢,已屬奇觀。然而詩題卻偏偏曰 :「聊短述 」。詩題中就抑揚有致,這是詩人的一貫風格。
既然是聊為短述,絕不能出語平平。詩人自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足見「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爐火純青的詩藝,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正由於杜甫藝術上的一絲不苟、勇於創新,因此老年臻於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極境。所謂「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仇兆鰲評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 。」(《杜詩詳注》卷之十)同時他還轉引錢箋可相互發明:「春來花明鳥語,酌景成詩,莫須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鳥莫須愁,豈知花鳥得佳詠,則光彩生色,正須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詩詳注》卷之十)這里是說點明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因此不存在花鳥深愁的問題,「莫深愁」為杜甫自況。至於「 渾漫與」中的「與」字,舊本曾作「興」,清末郭曾忻解釋說:「所謂漫興,只是逐景隨情,不更起爐作灶,正是真詩。」(《讀杜札記》)此處強調任筆所之,自然而然。總之,首頷二聯總體著眼,大處落墨,雖為短述,語實驚人,雖未直接描寫江上海勢,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渾厚深涵,遼闊無垠,大氣磅礴。心中之海,詩人採取了虛寫的辦法。正如金聖嘆所說,此「不必於江上有涉,而實從江上悟出也。」(《杜詩解》卷二)所謂海勢,其實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應攝取,若完全避開江水,則海勢亦無所依附,而不成其為江如海勢。為此,詩人緊接首頷二聯虛寫海勢以後,隨即轉入實寫江水。故頸聯道 :「新添水檻供重釣,故著(著)浮槎替入舟。」此處雖寫江水,但只是輕輕帶過,如此觸及江水、悟及海勢的寫法,令人玩味不盡。正如王嗣奭所說 :「水勢不易描寫 ,故止詠水檻浮舟。此避實擊虛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聖嘆所說 :「不必於江上無涉,而實非著意江上也。」(《杜詩解》卷二)尾聯詩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轉折,融注新意。詩人之語,已經驚人。詩人說:若得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使其述作,並同游於江海之上,豈不快哉!尾聯思路新奇,饒有興味,且與首聯相呼應,顯示出詩人對藝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追求。「更為驚人之語也。」(《杜詩解》卷二)對詩與詩題之間的關系金聖嘆先生寫道:「每嘆先生作詩,妙於制題。此題有此詩,則奇而尤奇者也。詩八句中,從不欲一字顧題,乃一口讀去,若非此題必不能弁此詩者。題是『江上值水如海勢』七字而止,下又綴以『聊短述』三字。讀詩者,不看他所綴之三字,而謂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勢如海也。則八句現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詩解》卷二)從他評析中,可以得知:此詩詩題與詩中八句,構成了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雖未寫海,而如海勢。此詩以虛帶實,出奇制勝,意在言外,令人嘆為觀止。
『貳』 兩個黃鸝鳴翠柳的下一句是什麼
兩個黃鸝鳴翠柳的下一句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作品原文: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白話譯文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寫作背景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這四首詩就是杜甫初歸草堂時所寫的一些絕句詩,包括其中的《絕句四首》。明末王嗣《杜臆》說"是自適語","蓋作於卜居草堂之後,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鑒賞
這組詩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此詩兩兩對杖,寫法非常精緻考究,讀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雕琢,十分自然流暢。把讀者由眼前景觀引向廣遠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之中,引入對歷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黃鸝、翠柳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青天給人以平靜、安適的感覺。"鳴"字表現了鳥兒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現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翠、白、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人歡快自在的心情。詩句有聲有色,意境優美,對仗工整。一個"含"字,表明詩人是憑窗遠眺,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這兩句表現出詩人心情的舒暢和喜悅。"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雲"千秋雪"。"東吳",三國時孫權在今江蘇南京定都建國,國號為吳,也稱東吳。這里借指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千秋雪"言時間之久,"萬里船"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何等開闊!這兩句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境界開闊,情志高遠。在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拓寬了廣度,使得全詩的立意一下子卓爾不群,既有杜詩一貫的深沉厚重,又舒暢開闊,實為千古名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祖籍湖北襄陽,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作者是誰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作者是杜甫。出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原文: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文:
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先後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3)杜詩名句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在杜甫困守長安十年時期所寫下的,這類社交性的詩,帶有明顯的急功求利的企圖。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
杜甫在這首詩中卻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長期郁積下來的對封建統治者壓制人材的悲憤不平。這是他超出常人之處。
詩人主要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手法,將胸中郁結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這首詩應該說是體現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最早的一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後人對這兩句詩作過不同的解釋,清代仇兆鰲的《杜詩詳注》,對於「讀書破萬卷」中的「破」字舉有三說,一曰:「胸羅萬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筆有神」。
『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誰的名言
明朝董其昌的名言。
原文出處:
明朝,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中有「昔人評大年畫,謂得胸中萬卷書。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遠游,每朝陵回,得寫胸中丘壑,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
譯:以前有人評價大年的畫,說他胸中有萬卷書。更神奇的是,大年因為宗室不能出遊,都要回來。才能寫出心中丘壑,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想做畫能畫得出來嗎?
(4)杜詩名句擴展閱讀
古代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讀書為了進京趕考,金榜題名。現比喻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行路」理解為在實踐中學習。人類進化是從行路開始的。從樹上到了地面,首先學會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為了尋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時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大禹是在隨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
孔子非常重視實踐在學習中的作用,並通過周遊列國治國安邦來印證所學。李時珍、徐霞客、馬可波羅、達爾文、哥倫布都是靠「行路」寫出了宏偉巨著或取得重大發現。可見,「行萬里路」較「讀萬卷書」要重要得多。
把「讀書」與「行路」關系作個比喻:「讀萬卷書」好比人們通過一個窗口看到了知識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還要靠走出門去「行萬里路」。
『伍』 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陸游抒發志向的詩中名句
陸游(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是律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春日雜光》(其四)
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飯直千金。
身為野老元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
《過靈石三峰》
奇峰迎馬駭衰翁,蜀嶺吳山一洗空。
撥地青蒼五千仞,勞渠翻屈小詩中。
《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蔬圃絕句》(其二)
百錢薪買綠蓑衣,不羨黃金帶十圍。
枯柳坡頭風雨急,憑誰畫我荷鋤歸。
《花時遍游諸家園》(其二)
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
綠章夜奏通時殿,乞借春陰護海棠。
杜甫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少年行》(二首)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傾銀注玉驚人眼,共醉終同卧竹根。
巢燕養雛渾去盡,江花結子也無多。
黃衫年少來宜數,不見堂前東逝波。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②不曾緣客掃,蓬門③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④,酒家貧只舊醅⑤。
肯⑥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⑦盡餘杯。
注釋:
①選自《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大約作於上元二年(761)。這時,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較安定。詩題下原有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明府,唐人對縣令的稱呼。過,拜訪。
②〔花徑〕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條小路,路邊有野花。
③〔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意思是房子簡陋。
④〔盤飧(sūn)市遠無兼味〕由於距市鎮遠(買不到好吃的),盤子里的菜餚味道很單調。飧,熟食。兼味,多種美味佳餚。
⑤〔醅(pēi)〕未過濾的酒。
⑥〔肯〕正、恰。
⑦〔呼取〕叫過來。
旅 夜 書 懷①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②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③,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④,官應老病休⑤。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釋:
① 選自《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嚴武死去,使杜甫失去了依託,只好離開成都。這首詩是他在從成都到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忠縣)的途中寫的。旅夜,旅途之夜。
②〔危檣〕高高的桅桿。危,高。檣,船上掛風帆的桅桿。
③〔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④〔名豈文章著〕我的名聲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赫呢?這一句和下一句都是反其意而寫的。
⑤〔官應(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罷退。杜甫實因上疏救房琯(guǎn)觸怒唐肅宗而被罷官。房
『陸』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偶題》。
原詩(節選):
《偶題》(節選)唐代: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
釋義:
文學創作是關乎年代久遠的事情,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惟有自己心裡曉得。歷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獨特的成就、地位,他們的名譽聲望怎麼會輕易地流傳於後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為代表騷體詩的作者均已作古,漢代的詩歌文學創作,尤其漢代五言詩取而代之,日為興盛。漢末魏初,建安、黃初一代詩人勇於創新,以矯健的姿態躍入詩壇。可嘆的是到南北朝時,詩歌便流於形式上的綺麗。
(6)杜詩名句擴展閱讀:
這首詩創作於大歷元年(766)秋,時年春杜甫遷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此詩即作於其居夔州時,晚年的杜甫,對詩歌藝術的傳承發展規律和自己的詩歌創作實際有了深刻的思索和體悟。
詩篇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所以王嗣奭《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釋義:杜甫在詩文上花費了一生的精力,終於寫成《杜詩》這部文章,這篇詩文可以算是文章的序言)」。
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系重大,如同曹丕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釋義:文章是關繫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流傳後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
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
『柒』 李商隱詩的成就有哪些
李商隱通常被來視作唐代後期最傑源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贊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後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根據劉學鍇、余恕誠的整理研究,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又《集》外詩16首,陳尚君《全唐詩補編》錄入4首,共存詩614首,但是有的詩顯然為誤入。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捌』 韓愈的名句「書山有路勤為徑」的下一句是什麼
「書山有路勤為徑」的下一句是「學海無涯苦作舟」。
出自:唐代韓愈的《古今賢文·勸學篇》。
釋義:讀書初看是沒有路可走,只有勤奮才能開創一條路。學習知識就如一個人身在大海中一樣,只有在裡面悟出道理,學為所用,這樣就好像一條屬於自己的船。知識轉化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8)杜詩名句擴展閱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者韓愈的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代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
『玖』 這句名言是誰說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後人對這兩句詩回作過不答同的解釋,清代仇兆鰲的《杜詩詳注》,對於「讀書破萬卷」中的「破」字舉有三說,一曰:「胸羅萬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筆有神」。二曰:「書破,猶韋編三絕之意。蓋熟讀則卷易磨也」。三曰: 「識破萬卷之理」。這三說,集中地反映了對「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來就是:突破、磨破、識破。
所謂「突破」,即多讀而「胸羅萬卷」,就是說要博覽群書。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有傑出成就的學者大家,無一不是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者。王充本人一生讀書近一萬三千卷,「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寫出《論衡》這部偉大著作。
『拾』 人們把韓文和杜詩並稱為什麼
杜詩韓筆,即指唐代詩聖杜甫的詩和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文,又稱版「杜詩韓文」。是唐代詩人杜權甫、散文家韓愈的並稱。語出杜牧詩《讀韓杜集》「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杜少陵,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4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官至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傳世,紀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園、杜陵橋、杜陵書院等。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