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儒家名言哲學

儒家名言哲學

發布時間: 2020-12-20 16:36:57

Ⅰ 儒家哲學思想是什麼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學說一直以來占據著中國正統學派的地位,中國古典園林版也同樣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權思想。古代文人「學而優則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當他們在仕途不得志之時,往往寄情於物,隱逸文化也就空前繁榮。中國古典的文人園林大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建造的,如蘇州的拙政園、退思園。

儒家哲學思想以「仁」為核心,「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種山水文化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無不帶有「道德比附」。這類精神體驗和質量表現,特別是在文學、詩詞、繪畫、園林等藝術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園林史的發展中,從一開始便重視築山理水,山水是中國園林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雁山園北有乳鍾山,南有方竹山,還有相思湖和青羅溪,園子的選址和規劃都體現了儒家的山水文化觀。

雁山園的主人唐岳,是清道光庚子科解元,又曾向著名的桐城派古文家梅曾亮學習古文義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建造雁山園的過程中,他反復研讀《紅樓夢》,並邀請匠師、畫家參與設計。

Ⅱ 儒家哲學的標志是()

2017年7月21日太極觀的提出,標志著儒家哲學已有本體論的萌芽。魏晉玄學提出「以無為本」的本體論,宋明理學提出以「理」為本的本體論,均受《易傳》太極觀的啟發#

Ⅲ 儒家哲學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1)儒學主要強調:仁、義、理、智、信
(2)存天理,滅人慾。宋明理學強調這專點。這是封建社會對屬人性的禁錮。
(3)首先佛教進入中國很早,在中國歷史上時間很長。另外佛教能大面積推廣與古代封建帝王的推崇有很大的關系,有很多皇帝本身就是佛教徒,在全國大興寺廟,大力弘揚佛教文化。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儒家哲學的精華是什麼

個人認為,儒家哲學抄的精華至少包含以下五點:

1、仁

仁愛,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准,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

2、義

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3、禮

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

4、中庸

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對於處在社會中的人,我們需要依據人性來進行修養。所以才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可見,儒家不是壓抑人性,而是承認人性、順應人性、以人性為根本的並要根據人性來進行修養,體現了儒學思想的社會性。

5、和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僅是道德的哲學,教育的哲學,生活的哲學,也是政治的哲學。重要的體現就是「仁政」主張和民本思想,主張「輕刑薄稅」「聽政於國人」「與民同樂」等。眾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僅是一種政治手段,還是一種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會至少是一個和諧、團結、和平的社會,這與時下建設和諧社會很有相似之處。

Ⅳ 儒家思想蘊含什麼哲學智慧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
所具有的特點有
(一)思辨化的儒學
與先秦、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思辨性。
宋代的理學家們認識到,儒學之所以會受到來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戰,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儒學本身在形而上的層面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因此要從哲學本體論上論證儒家思想的正當性與必然性
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學,他們一方面借鑒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於變成以哲學形上學作基礎的哲學理論體系。就此而言,它體現著宋明理學家們融合創造的哲學智慧。
(二)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學
從儒學自身發展來看,理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潮或者儒學復興運動,它所強調的義理之學,是對於漢唐儒學的一種反動,表現出一種想要擯棄漢唐訓詁之學而直接面向經典、回復聖人之道的氣勢,頗有一點「文藝復興」的味道。
理學家所強調的義理,其重點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上;與先秦的元典儒學相比,其對倫理道德的闡述,更側重於哲學的表達。宋明理學家在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范疇和理論結構。無論是各種各樣的理學本體論、作為道德基礎的人性 論、「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

Ⅵ 中國儒家哲學中物質概念的評論

中國儒家哲學中對於物質的概念,可以從三句儒家名言中看出來:
1、易經:形而上者謂之版道權,形而下者謂之器
2、格物致知
3、君子性非異,善假於物也
第一句,雖然是一句中性的評價,但在普及的過程中,形成了重道而輕器的路線
第二句,雖然格物致知在修賓士齊之前,但由於第一句產生的影響,導致格物致知被忽略
第三句,荀子師從儒家,但有從客觀的角度看待物,偏向工具論。
因為,儒家哲學是一個大的概念,物質也是大的概念,作為整體性研究過於龐大,需要梳理的綜述頭緒很多,所以如果想要深入研究,建議從儒家哲學的某個點,對物質概念進行解讀,然後梳理好這個點的歷史脈絡,建議從荀子的角度出發研究儒家偏向工具論的研究。

Ⅶ 儒家哲學的基本觀念。

儒學世界觀基本上以對天的理解以及天人關系的各種型態的可能性之優劣比較與選擇等兩個問題為出發點,作為其建立世界觀的主要脈絡。而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與創造,得與天地的存在意義同其偉大。孔子孔子教導"為仁"的原理;孟子則提出"養浩然之氣"、"求放心"、"盡心"的功夫論;荀子提出"化性起偽";《大學》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誠之者人之道也""慎獨"的哲學;周敦頤的"主靜立人極"功夫;張橫渠的"存天理去人慾";程顥"識仁"、"體貼天理";程頤"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窮理盡性";陸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陽明的"致良知";湛若水的「隨處體認天理」;劉蕺山的"慎獨"與"誠意"....等等。不論這些儒家學者試圖透過何種相近或相異的概念范疇或思想體系,對於人類自我修養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種設計,他們所共同承認並以此種共識為基礎而發展其本身思想的觀點,即是透過這些人類自身由內而外的功夫修養,追求並達至儒家理想的社會政治體制與文化理想。
儒家哲學最重視社會哲學,因為成就一個現世的人類理想社會是儒家最原始的關懷,為了設計與建立一個理想的人類社會,孔、孟、荀等人都可說是不斷提出各項有關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或倫理的觀點的思想家,同時這正可以說明何以社會哲學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學傳統的整體來說,儒家哲學的進路是社會哲學的。儒家的社會哲學內容條理清晰,《大學》八條目是最具體的代表,《禮記》的《禮運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會哲學著作;此外,周公制禮作樂與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許多政治制度與施政原則如行仁政不重斂賦禮樂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傳統中極具代表性的觀點。另外,表現在漢代經學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經典為根據而設計出來的社會體制之學。同時,為建立理想的社會文化,家庭間的倫理關系更是其中的關鍵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論語》中孔子以之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後,《易經》哲學中藉由《易傳》註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價值本位的情境倫理學,此即針對各種倫理沖突情境的知識解析提出進退智慧,從而作為儒者處世應世的操作知識根據。

Ⅷ 儒家思想中的山水哲學有哪些

知者抄樂水,仁者樂山

儒家襲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注重人的道德修養,尤其強調「仁」與「義」。《論語·雍也》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聰明人樂於水,仁人樂於山,在這里以山水「比德」,人應具有像山一樣孕育萬物而無私慾的仁愛,像水一樣順應山脈肌理而川流不息的智慧,引導人們熱愛自然山水,從中感悟宇宙萬物之理,如「山水」一般,才能到達「仁」的境界。
孔子多次將山水比擬人的精神品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孔子將流水比喻人生消逝的時光,日月不息。「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以堆土為山比喻人的成敗與意志。「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3]以松柏比喻人的堅毅品格。這些以德行的眼光看待山、水、松柏,體現自然與人的親和性,並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進行了總結性概括,明確表達了儒家精神,從自然萬物生機之理中感悟人生而達「仁」。儒家「比德」於自然山水的思想,得到後世的發展與繼承,廣泛影響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

Ⅸ 先秦儒家哲學思想

儒學世界觀基本上以對天的理解以及天人關系的各種型態的可能性之優劣比較與回選擇等兩個問題為答出發點,作為其建立世界觀的主要脈絡。而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與創造,得與天地的存在意義同其偉大。
先秦儒家思想,也即孔孟之道的精髓在於「仁」,而且重視人的修身內省,即所謂的「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而荀子「雖為儒家,但得於外面者多,得於內心者少」,其著力處全在外部的約束和建立行為准則「禮」上。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
1.仁。將仁」樹立人之為人的崇高理想
2.禮。孔子的「禮」的概念傳承於周禮,周禮中的「禮」提出的是一種保持社會各種人「明份」從而使社會有序的思想。「禮」即是一種外在他律性的規范和典章制度,人們對禮的遵守主要是作為外在的典章制度去執行。實現「內仁外禮」
3仁治。孔子將仁解釋為「愛人」,他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標准,又是現實管理中用作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為政治國的最高原則。

Ⅹ 關於孔子儒家哲學問題

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整體。
其實有時候跳出來看的話,你會發現有很專多看似矛盾的其實並不屬矛盾。政治哲學上就有這一方面的介紹的。
現在是一個需要鋒芒畢露的時代,所以必要的出頭是要的。沒有出頭鳥的社會就像一盤散沙,沒有領導,世界就不會進步。
孔子的話不一定都是正確無誤的。孔子看不起農人,可是誰敢說務農是很低下的,現代也不是沒有人去讀農大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