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先秦吳起名言

先秦吳起名言

發布時間: 2020-12-20 10:38:21

A. 先秦名人故事

1、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獲救者為了表示感謝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2、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

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3、墨守成規

戰國時期,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准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

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墨子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為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

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

魯班不肯認輸,說自己有辦法對付墨子,但是不說。墨子說知道魯班要怎樣對付自己,但是自己也不說。

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自己。以為殺了自己,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魯班哪裡知道墨子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裡等著楚國去進攻。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4、一鳴驚人

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發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

5、鴟得腐鼠

惠施在大梁做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大梁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前去見惠施,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那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B. 先秦名著除了以下這些還有哪些

伊尹 《伊尹》
呂望 《太公》
辛甲 《辛甲》
鬻熊 《鬻子》
尹佚 《尹佚》
《史籀》
管仲 《管子》
由余 《由余》
由余 《繇敘》
先軫 《孫軫》
常從 《常從日月星氣》
〔楚〕李耳 《道德經》
〔周〕尹喜 《關尹子》
〔鄭〕公孫段 《公孫段》
〔晉〕師曠 《師曠》
〔齊〕孫武 《孫子兵法
〔鄭〕鄧析 《鄧析子》
〔齊〕晏嬰 《晏子春秋》
〔齊〕田穰苴 《司馬穰苴兵法》
〔周〕萇弘 《萇弘》
〔齊〕鮑牧 《鮑子兵法》
〔楚〕伍員 《蓋廬》
〔楚〕伍員 《水戰兵法》
〔晉〕程本 《子華子》
〔魯〕孔丘 《春秋》
〔楚〕老萊子《老萊子》
〔楚〕羋勝 《公勝子》
宓不齊 《宓子》
《宋司星子韋》
〔楚〕蜎淵 《蜎子》
〔晉〕計然 《文子》
《亢倉子》
〔楚〕文種 《大夫種》
〔楚〕范蠡 《范蠡》
曾參 《曾子》
孔子弟子 《論語》
秦越人 《扁鵲內經》
左丘明 《左傳》
左丘明 《國語》
〔陳〕()碩 《世子》
《公孫尼子》
〔齊〕吁嬰 《吁子》
〔齊〕羋嬰 《羋子》
《景子》
〔魯〕孔伋 《子思》
寧越 《寧越》
〔魏〕魏都 《魏文侯》
〔楚〕長盧 《長盧子》
列禦寇 《列子》
李悝 《李子》
〔衛〕吳起 《吳子》
〔宋〕墨翟 《墨子》
《隨巢子》
《胡非子》
《周史六弢》
齊威王前朝司馬 《司馬法》
〔齊〕黔婁子 《黔婁子》
尹文 《尹文子》
〔趙〕慎到 《慎子》
〔衛〕姬鞅 《商君書》
〔鄭〕申不害《申子》
〔晉、魯〕屍佼 《屍子》
鬼穀子 《鬼穀子》
〔越、齊〕孫蒙《孫臏兵法》
《神農》
公羊高 《公羊傳》
穀梁赤 《穀梁傳》
〔楚〕屈原 《屈原賦》
〔趙〕劇子 《劇子》
宋鈃 《宋子》
魏牟 《公子牟》
〔宋、梁〕莊周 《莊子》
惠施 《惠子》
尉繚 《尉繚子》
〔鄒〕孟軻 《孟子》
〔趙〕公孫龍 《公孫龍子》
〔趙〕毛公 《毛公》
鄭長者 《鄭長者》
〔齊〕田駢 《田子》
〔楚〕環淵 《環淵》
〔齊〕接予 《接子》
〔齊〕鄒衍 《鄒子》
〔齊〕鄒衍 《鄒子終始》
〔鄒〕鄒奭 《鄒奭子》
公孫固 《公孫固》
《徐子》
〔魏〕張儀 《張子》
〔周〕蘇秦 《蘇子》
〔趙〕荀況 《荀子》
〔趙〕荀況 《宋子》
虞卿 《虞氏春秋》
〔魏〕魏無忌《魏公子兵法》
魯仲連 《魯仲連子》
〔趙〕司馬氏《劍論》
《黃帝君臣》
《雜黃帝》
《力牧》
公檮生 《公檮生終始》
《公孫發》
《乘丘子》
〔韓〕杜文公《杜文公》
〔韓〕韓國諸公子《黃帝泰素》
《將巨子》
〔魏〕閭丘快《閭丘子》
《南公》
〔齊〕周伯 《周伯》
〔齊〕 《子晚子》
《孫子》
《野老》
〔楚〕唐勒 《唐勒賦》
〔楚〕宋玉 《宋玉賦》
《兒良》
《田俅子》
〔楚〕鶡冠子《鶡冠子》
龐暖《龐暖》
呂不韋《呂氏春秋》
〔韓〕韓非 《韓非子》
〔楚〕李斯 《蒼頡》
趙高《爰歷》
胡母敬《博學》
黃疵《黃公》
《成公生》
〔魯〕孔鮒 《孔叢子》
逢蒙《逢門射法》
〔鄭〕馮促 《馮促》
《我子》

《黃帝四經》
《曹沫之陣》

C. 先秦十大名將

吳:孫武

楚:吳起

趙:趙奢 廉頗 李牧

秦:白起 王翦

燕:樂毅

齊:孫臏 田單

再有就是他們的具專體經歷和戰績,太長了屬
http://yuantao1212.blog.163.com/blog/static/569306752007111393617223/

D. 勸解別人不要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大膽點,偉大無比的力量自會來幫助你。——比錫耳王

  2. 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版出的代價。—權—雨果

  3. 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有島武信

  4. 世界是屬於勇敢者的。——哥倫布

  5. 走自己的路,叫別人去說吧。——但丁《神曲》

  6. 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拿出勇氣活下去才是勇敢。——羅教·柯迪

  7. 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錯誤,就是經常擔心犯錯誤。——哈伯德

  8. 沒有比害怕本身更害怕的了。——培根

  9. 你怕狼,就別到樹林里去。——列寧

  10.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12. 臨財勿苟得,臨難勿苟免。——《禮記》

  13. 臨事有三難。能見,一也;見而能行,二也;當行必果決,三也。——張詠

  14. 勇者臨敵而不懷生。——先秦吳起《吳子·論將》

  15.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歐陽修《尹師魯墓誌銘》

E. 先秦諸子百家主要經典

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
《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
《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
《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
《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道家名著:
《老子》、《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

《墨子》其書——
戰國末期,墨家後學將該派的著作匯編成《墨子》一書,《墨子》一書是墨子言行的忠實寫照,又稱《墨經》或《墨辯》。

法家著作——
法家的文獻流傳至今的主要有《管子》(作者不只一人,系戰國至漢代間人託管仲之名而編撰)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商君書》(為商鞅及其後學者的著述合編)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為韓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韓非子》(為韓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五十五篇,今俱存。

名家的著作——
惠子其作已失,《漢書·藝文志》有《惠子》一篇也失。現僅有隻字片語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
公孫龍有14篇著作留世,但在唐時已散失了一大半,如今可能只《公孫龍子》一書。

兵家

《左傳·成公十三年》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是古代社會的重要內容。在戰爭中,我國學者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研究戰爭的理論策略,這種學問叫做兵學。我國先秦時期研究兵學的理論有《司馬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其中以《孫子兵法》最為有名,並具有代表性。

陰陽家著作——
《漢書·藝文志》載: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國時。《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現存少量殘文外,均已亡佚

縱橫家 《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雜家著作有《盤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繚》二十九篇,《屍子》二十篇,《呂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呂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認為《淮南王》一書以道家為主,兼才眾家。應屬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劃入道藏)為代表著作。雜家著作現在只留下《呂氏春秋》、《淮南王》、《屍子》(原書已佚,今僅有後人輯本)三書。

醫家
代表人物: 扁鵲著有《內經》和《外經》,發明了四診法(即望、聞、問、切)。

F. 先秦楚辭作家中最著名的兩位作家是誰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他出身於楚宗室貴族,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
屈原還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1] 。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宋玉玉,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關於宋玉的生平,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韓詩外傳》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於宋玉的話。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則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傳》又說: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於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說,宋玉當生在屈原之後,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據《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現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於王逸《楚辭章句》;《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5篇,見於蕭統《文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6篇,見於章樵《古文苑》;《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於明代劉節《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偽相雜,可信而無異議的只有《九辯》一篇。《招魂》頗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賦》等篇,也有人認為不是宋玉所作,不過它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工緻,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人多以屈宋並稱,可見宋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G. 先秦諸子百家的觀點以及代表人物是什麼啊

儒家: 孔子、孟子,著《論語》《孟子》以《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等書為經典。

道家:老子,其繼承弟子有庚桑楚、關尹、列禦寇、楊朱等人,而代表人物為莊子。《老子》、《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

墨家:墨子,《墨子》又稱《墨辯》《墨經》

法家: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李斯,《管子》《商君書》《韓非子》

名家:惠施,公孫龍, 惠子其作已失,《漢書·藝文志》有《惠子》一篇也失。現僅有隻字片語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公孫龍有14篇著作留世,但在唐時已散失了一大半,如今可能只《公孫龍子》一書。

兵家:春秋末孫武、司馬穰苴,戰國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龐暖、王廖、兒良、魏無忌、趙奢、白起,今存兵家著作有《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今存六篇為後人偽作,原書已佚)、《六韜》、《尉繚子》等。

陰陽家:公檮生、公孫發、南公、鄒衍。《公檮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國時。《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

縱橫家:鬼穀子(王詡)、蘇秦、張儀,《鬼穀子》(實蘇秦著)

雜家:呂不韋:雜家著作有《盤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繚》二十九篇,《屍子》二十篇,《呂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呂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認為《淮南王》一書以道家為主,兼才眾家。應屬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劃入道藏)為代表著作。雜家著作現在只留下《呂氏春秋》、《淮南王》、《屍子》(原書已佚,今僅有後人輯本)三書。

H. 概括先秦中國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各自主張及影響

諸子百家之中最為流傳的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縱橫家.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 」,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穀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諸子百家簡述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它已滲透傳統文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之中,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凡是從中國土壤里產生的學說思想、宗教派別,甚至是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都不能避免帶上儒家文化的痕跡.於今而言,猶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對世界文化還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我們知道,日本和「四小龍」推崇儒學也是在它們已實現或者基本現代化後,為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信仰危機、道德滑坡問題而採取的補偏救弊措施.所謂「東南亞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構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動了東南亞的社會文明與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倫理正在進入西方國家).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十一、兵家.兵家主張運用武力通過戰爭來達到統一國家的目的.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漢初有張良、韓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將苑》、《百戰奇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望採納

I. 諸子百家都是哪幾家 有什麼名言和主張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有相關圖書《圖說天下國學書院系列之諸子百家》,動畫《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系列第三部也名為《諸子百家》,另外《諸子百家》還是由東莞神狼林動漫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大型3D網路游戲。
流派譜系
諸子百家譜系:
【先秦】 文武道{順天應人}微 周公王道{禮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
【春秋】 管子 老子、孔子、晏子、孫子、范蠡
【戰國】 扁鵲 尹文、列子、莊子、田駢黃老、楊子 鄧析、公孫龍子、惠子、 鬼穀子、張儀、蘇秦、孫臏、龐涓 孟子、墨子、告子 {商鞅、申不害、慎子} 許行、 鄒衍 荀子、韓非子、 呂不韋、
【漢】 司馬遷、淮南子、董仲舒。王充
百家簡介
一、儒家: 孔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 」,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及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穀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諸子百家簡述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它已滲透傳統文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之中,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凡是從中國土壤里產生的學說思想、宗教派別,甚至是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都不能避免帶上儒家文化的痕跡。於今而言,猶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對世界文化還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我們知道,日本和「四小龍」推崇儒學也是在它們已實現或者基本現代化後,為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信仰危機、道德滑坡問題而採取的補偏救弊措施。所謂「東南亞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構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動了東南亞的社會文明與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倫理正在進入西方國家)。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十一、兵家。兵家重點在於指導戰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怎麼樣去使用武力。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穣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J. 為什麼說吳起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軍事理論家,也是我國先秦時期優秀的軍事史學家

從史籍所記吳起一生事跡看,他極為重視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特別是軍事歷史知識。他與魏斯、魏擊等談話時,經常引經據典,以史例來論證他的見解。據專家學者們的考證,我國最早的一部大量記錄春秋時期各國軍事歷史的名著--《左傳》,也與吳起有密切的關系。西漢學者、中壘校尉劉向在《別錄》中說:《左傳》一書,系"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吳起";清代學者、刑部郎中姚鼐在《左氏補注序》中說:"《左氏書》出一人,累有增益,而由吳起之徒為之者蓋尤多";現代學者童書業通過進一步考證,認為《左傳》"蓋吳起及其先師、後學陸續寫定,惟吳起之功為多耳";郭沫若則認為:"吳起去魏奔楚而任要職,必已通其國史,既為儒者而曾仕於魯,當亦讀魯之《春秋》,為衛人而久仕於魏,則晉之《乘》亦當為所熟悉。然則所謂《左氏春秋》或《左氏國語》者,可能是吳起就各國史乘加以纂集而成";孫開泰、徐勇兩同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確認《左傳》草創於左丘明,而編定於吳起。他們說:"吳起在《左傳》的傳授過程中,做了承前啟後的工作,他大量增補了魯、三晉和楚的材料,最後編定成書,並傳授給他的兒子吳期。因而吳起對於《左傳》的成書所起的作用最大,貢獻最多"。這樣,吳起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軍事理論家,也應該是我國先秦時期優秀的軍事史學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