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賞析
❶ 江雪 意境賞析
樓上的雖然說得很詳細深刻,但我覺得論其意境我還是喜歡簡媜的《一竿冷》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奧嗎?抑或水比山更遼闊?
是那一個參訪河山的古人,在他踏破芒鞋之後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成了古往今來,登臨山水的箴言。
山之仁,在於容納參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願意駐足的小草。既允許夜半狼嚎,空穴虎嘯,又願意開放枝葉,招待流浪的蟬嘶,迷路的啼鳥。山願意和抱,讓水注成湖泊,也願意裂身,讓瀑布發聲。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憑雷劈風打;也忍住乾旱季節不知從何而來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人世上閉目養神。
水的流動多麼像智慧之路。水從來不眷戀過往,流動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懸於礁石之間,思索如何繞身而過,輕輕的繞過道路上的頑石,既不爭辯,也勿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導它們水的涵義。至於飄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願意負載它們,做它們的足,卻在流程中教會它們,凡是離鄉背井追尋寬闊天地者必須永遠是個孤獨者。水不曾允許它們在河面上發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們腐朽的體膚。就連天光雲影,也無法沉澱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過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斷招搖,魚群願意繁殖以豐富水的倉稟,但水哉水哉,流動是唯一的命運,純粹的命運。
水比山深諳隨勢應變的道理,烈雨只會豐沛它的力量,至於火,從來沒有一場火在水面上進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與萬川同一道宿命,朝著真理的海洋奔赴,為了呼應更遼闊的海洋的召喚,為了尋求更深沉的智慧。
雨岸桃李,是揮淚的宮女;那河腹的游魚只是一群企圖牽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們,這一別就是永遠了山與水的對話,回響在天地之間,當山以洪鍾形的綠意招呼,水回應以短笛。像兩位久未謀面卻又不曾相忘的朋友,一路循聲對答。
「為何你總是趕路,難道萬頃田地不值得你獻身?一塘魚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聲聲要與海洋會合,如果千江萬川不匯聚為海,這世上的生靈豈不擁有更寬廣的土地,鋤出他們的家園,種植他們的米粟?」山問。
「我豈能成全短暫的年華?如果千江萬川耽溺於小小的宅舍,在草樹魚糧之中慢慢耗盡血脈,誰來成全滄海?誰顯示給生靈,這繁華茂林的土地上有一片無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的繁華之鑰無法開啟永生的玻璃門。我多麼希望微笑永遠停留在子民臉上,但我更願意海洋啟示他們關於不可捉摸,無法猜測的生之奧秘。幻滅是唯一能洗盡他們臉上的油脂,教他們做一個謙卑的人,做一個緘默的人!」水答。
「那麼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暫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擔憂狂嘯的浪頭席捲一切,把短暫生辰里僅有的歡笑吞沒。是故,我願意永遠固守在此,至少這世上還有一座高山是狂濤追趕不到的,他們可以攜帶妻兒到我的懷抱里躲避,我預先准備柴薪與蔬果,讓他們取火升煙。
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煙,可以前來分食。如果,你執意以死亡驚嚇他們,我亦執意張起綠陰,讓他們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連接生命,以人造人,永遠抵禦你的偷襲!
「你豈能抵擋無垠之大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願意子子孫孫荷鋤移山,拿你來填平海洋。就算你鎮住了海,而你原來的位置也變成了海。這世上,有多少繁華的山,便有多少幻滅之海;有多少生之貪愛,便有多少死之恐懼。你我皆是為敵的,我們一動一靜,一虛一實,無非為了等待一個真正認識我們的人。他站在你的顛峰,吟誦水的歌謠,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讀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諦聽我,從我的無情里注釋你呀!
山仍然盤坐,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為了幻滅。仁者以身為泥,種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觀照。當死亡襲擊生靈,肉身還給山,而眸底的人淚屬於水。
山水的對話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卻有一名蓑衣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竹,抖落一樹雪花。他削成釣竿,以竿為杖,踏著銀白的雪徑直來到江畔。江面浮著薄冰,彷彿一江凍結的語言。
釣叟朝無垠的江面,拋出不絲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與死都無話可說的時刻,他只為了問安,用山的管弦問候水的歌喉。
❷ 古詩《江雪》全文解釋及賞析是什麼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解釋
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隻小船里有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戴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約作於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
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❸ 賞析柳宗元的《江雪》
【賞析】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作品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宗元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代表作有《黔之驢》、《捕蛇者說》、《永州八記》及絕句《江雪》等。
❹ 江雪古詩
《江雪》賞析
【原文】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棲鳥不飛,行人絕跡,大雪之中天地幽寂。千山,所有的山。鳥飛絕,沒有了飛鳥的蹤跡。萬徑,所有的路。人蹤滅,沒有行人的蹤跡。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靜無聲。漢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釣。蓑笠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翻譯】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沒有人的蹤跡。然而,卻有一位老翁坐著一條孤零零的小船,身披著蓑衣,頭戴著斗笠,在飄灑著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獨自垂釣。
【賞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他曾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改任為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他能詩善文,尤其擅長散文,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多作於貶謫之後,抒發抑鬱不平的感慨。詩的風格簡練淡雅,語言峻潔流暢,感情沉摯,韻味含蓄雋永。
這首絕句句句無雪,又句句見雪;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渾然融為一體,作者的特立獨行的特有品格在簡短的文字中躍然紙上。詩人在這里採用了暗寫手法,題為「江雪」,前三句卻始終不著「雪」字,只是在結尾處才點出「雪」,對詩題做了一個小小的呼應。意境綺麗空靈,意蘊深邃悠遠,堪稱千古絕「釣」。
開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兩句雖不見「雪」,但是從字里行間卻處處是「雪」,由於大雪封鎖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鳥兒不飛,人兒不行,不僅寫了 「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連鳥兒都不出去覓食;看道路,連人的腳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詩人開篇為什麼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飄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釣的老翁,突出垂釣老者的孤獨,突出老著的獨行,突出老者的不願與世俗同流的可貴品格。我們不能肯定詩人作品中的老這就是柳河東自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種被貶之後的復雜情感。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釣什麼?僅僅是為了釣魚嗎?冰天雪地是釣魚的季節嗎,能釣到魚嗎?我們不妨回過頭來,柳宗元當時在永州是因被貶而來,無論在人際還是在仕途,都處於極度孤獨寂寞之中,國家朝政也處在極其灰暗之際,因此我們說,詩中老人應該釣的是一種孤獨,釣的是一種寂寞,釣的是一種孤傲的心境,釣的是一種理想和願望,釣的是即將來臨的整個春天。
此外,從老人孤獨的垂釣中,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一個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詩人自我的內心的袒露,一種人格的閃光。特別是詩人那種在逆境中的倔強的態度、寧靜超脫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個性*,幾乎成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園。」詩如其人,境如其心。
❺ 如何賞析柳宗元的《江雪》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整首詩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後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❻ 求柳宗元《江雪》的賞析
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只有短短的四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內寒江雪容。
這首五言絕句,以其獨特的藝術,用詩的語言畫成了一幅壯美的「寒江獨釣圖」。
起首二句的「千山」、「萬徑」形容範圍廣。鳥絕跡,人絕蹤,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這里描述的是「奇景」,在這樣的寒雪中,竟然有人在江邊獨釣。這釣叟稱得上是「奇人」。幽靜的自然環境和傲雪獨釣的漁翁構成了一幅「人景俱奇」的圖畫。
《江雪》的深層意蘊,寄託了一種傲然獨立,清竣高潔的人格理想。詩人曾參與過政治革新,但改革失敗後,受到排斥,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內心的孤獨,便通過環境描寫反映出來。當時的政治環境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樣,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詩人不屈服於壓力,依然故我,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獨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釣的漁翁。是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後孤獨而又不屈的精神面貌的曲折寫照。
寒江獨釣的畫面和深刻的含義使全詩情景交融,充滿了詩意美。
❼ 古文鑒賞江雪
賞析: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陶醉於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麼?
一首詩的內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範。西方中世紀釋讀《聖經》,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訓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聖經》。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後,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么?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著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說,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境中才能展現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於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鉤、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脫。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據中國文學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❽ 《江雪》的賞析/
江雪鑒賞
千山鳥飛絕, 山嶺重重,不見只鳥飛過,
萬徑人蹤滅。 道路條條,也無人跡行走。
孤舟蓑笠翁, 只一條小船坐個穿蓑衣的老翁,
獨釣寒江雪。 大雪紛紛,獨自在的江上垂釣。
賞析: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陶醉於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麼?
一首詩的內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範。西方中世紀釋讀《聖經》,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訓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聖經》。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後,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么?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著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說,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境中才能展現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於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鉤、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脫。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據中國文學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