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賞析
「密布全身的鱗片,組成斑斕的圖案,一條蛇,誇耀用心險惡的美。」蛇,身體柔軟富於彈性,色彩鮮艷、圖案絢麗。蛇,匍匐在地,秘密地遊走,兇狠地纏繞,噴射毒液的牙齒。「世間最大的迷宮是沙漠,最小的,是蛇讓人猜不出地址的冷酷的心。」美,成了罪惡的幫凶,甚至罪惡本身。蛇蠍美女,「妖嬈的腰肢,蠱惑的慾望」,瓦解我們的意志,放縱我們的貪婪,「將我們安寧的生活程序一舉摧毀。」作者詭異地描述,令人恐懼。如此斑紋,應該是人的禁忌。
小虎和大貓毛色相似,但「大型食肉動物往往閑散而沉著,弱小的食草動物靈敏又膽怯。」昆蟲的擬態「把生存環境以極其精湛的寫實筆法復述出來」,但「逃亡者希望藉此避開天敵的視線,捕食者希望接近時不引起獵物的注意,以提高命中率」。一切都是生存的必然要求。「也許,統治善惡兩界的是同一個王,因為弱者需要格外的保護,所以只要這個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經偏袒了強悍的一方。」作者的理智令人猛醒,斑紋,提醒人類必需面對自然的法則、社會的法則。
蝴蝶「精湛而完美的對稱」。華麗的斑紋,高貴的靈魂。哪怕昨天是醜陋,明天是死亡,也要擁有今天的美麗。蝴蝶從不炫耀,停落時並攏雙翅。不與百花爭艷,是一種謙遜,也是一種自信;蝴蝶懷有潔癖,最溫柔的撫摸,翅粉也會脫落。犧牲美的完整,捍衛美的純潔,是一種苛刻,也是一種勇敢。只有長眠,才會靜靜地展開那飄逸的尊貴的絕代無匹的雙翼。「它的美要求著、催促著它的死。」冬夜、燭光、地平線下,精美、自由、燦爛的斑紋定格成永恆的美麗,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細膩地描寫,令人感喟:「挑剔的唯美主義者」如此悲壯。
大地的斑紋最親切,最溫暖。犁鏵激起的一行行土浪,麥田分割的一塊塊幾何圖,破土而出的禾苗,短小尖利的根茬,雪地上細碎的紋飾。是耕耘、是孕育、是奉獻、是母親的情懷。樸素的顏色,規整的圖形,清新的氣息,剝落繁華、撫平浮躁、引發生命的思考,作者地贊美,令人神往,這種斑紋,值得皈依。
「由於距離的遙遠,在神眼裡,我們,不過是一些斑點。」斑紋是簡單圖案——或直或曲的線條、或大或小的色塊,甚至普通的圓點,不斷復制構成的繁復效果。芸芸眾生,構成大地的另一種斑紋,更復雜更壯觀。所有斑紋都是裸露的。鳥獸花草不必說,歷史的斑紋見於史冊,太空的斑紋、微生物的斑紋見於儀器。只有心靈的斑紋——記憶,隱秘地鐫刻在心靈深處,無從窺測。生活的陰晴、情感的悲歡,斑斑點點。組合、排列這些斑點,是對靈魂的修飾。與人類同時被逐出伊甸園的蛇,選擇了仇恨,靈魂變得地獄般陰暗。人要留給自己怎樣的斑紋?清醒地意識到:美到極致,不是成為罪惡的糧食,就是成為罪惡的本身之後;冷靜地承認:道德不能敗壞強者的食慾,尊嚴不能遮護弱者的脖頸之後。感動於蝴蝶的執著,大地的無私之後,坦然地面對:萬物之靈只是些斑點之後,這種思考、這種選擇才是有意義的。
② 牆上的斑點 背景 賞析
導語設計: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伍爾夫的小說創作實踐推動了現代小說的發展,她的理論進一步鞏固了意識流小說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國文學界的一位傳奇人物。今天,我們來賞析她的第一篇意識流小說《牆上的斑點》,看看意識流小說與傳統小說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說。女主人公冬日裡坐在壁爐前吸煙,透過煙霧,看到牆上的一個斑點。她反復猜想著它是什麼,於是無數「無意識的幻覺」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麼,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藉此顯示精神世界紛繁復雜的意識流動。作者一慣認為,藝術的任務不是再現客觀世界,而是表現客觀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識中的反映,表現感情、感覺、聯想、想像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這種藝術主張在這篇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牆上的斑點》這篇小說寫法上的特點。
1
③ 牆上的斑點 賞析
。《牆上的斑點》是英國女作家伍爾夫的第一篇意識流小說,它描寫了主人公從看到牆上有一個斑點而引發的一連串漫無邊際的遐想。作者通過描述人物頭腦中的這種意識流動的狀況,表現她所認為的人類真正的生活狀態。
。《牆上的斑點》情節梳理的立足點,在於敘述者幾次都從思緒漫遊的終端又回到斑點,再重新依新的設想出征,這幾個往復的軌跡,成了這篇小說所能把握得到的脈絡。
④ 昆蟲記的每章批註和賞析
昆蟲記章節的批註有:
剛才我從上面跳到院子里來的那個樹權還在晃動呢,有一片黃樹葉回正從上面答落下來
批註:烘托(渲染)的作用。通過「樹杈還在晃動」和「一片黃樹葉正從上面落下來」這一景物描寫,烘托出「我」救助小弟弟時動作迅速,充滿了自豪的心情
昆蟲記章節中還有的句子是
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艷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
賞析:這段話是《昆蟲記》中描寫蟲子的一段話,通過比喻,列舉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將昆蟲的樣子展現在讀者眼前,將它們「可以嚇退天敵」的原因淋漓盡致得表現了出來,起到點明主旨的作用。
⑤ 牛漢 汗血馬 賞析
《汗血馬》(1986.8).描寫了汗血馬極盡賓士之耗盡汗與血,從飛奔到自燃到撲倒的過程,悲壯而奇美:「它只向前飛奔/渾身蒸騰出彤雲似的血氣/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凍的雲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盡最後一滴血/用筋骨還飛奔一千里//汗血馬/撲倒在生命的頂點/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它是詩人「生活境遇的危難和心靈得抑鬱不舒,更能激發一個人對命運抗爭的力量,而詩就是在這種抗爭中萌生的」極其生動的寫照.
然而牛漢的境遇、生活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所以課前應要求學生收集牛漢及汗血馬的背景資料,為學生順利走進詩歌作鋪墊,因為語文學習不能脫離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的理解,不能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及作者特殊的生活背景。同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詩歌本身的特點,然學生通過朗讀、對意蘊深刻的詩句的把握,理解汗血馬的象徵意義,獲得智慧與道德的成長。
⑥ 幫我賞析一下,謝謝各位了!!
1、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這句運用形象的比喻,把瓢蟲的外形寫得很生動。)
2、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這句用了「黑、紅、黃」幾個描寫色彩的詞語,寫出通常情況下瓢蟲的樣子。觀察細致,描寫准確。)
3、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艷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但」表示語意轉折,寫出一些特殊瓢蟲的樣子:「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並且寫出它們的「警戒的作用」,
作者之所以能把再尋常不過的昆蟲寫得如此生動逼真,源於他耐心而細致地觀察。
⑦ 昆蟲記原文加賞析
(一)精彩片段:蟈蟈也存在著同類相食的現象.誠然,在我的籠子里,我從來沒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徑,但是如果一隻蟈蟈死了,活著的一定不會放過品嘗其屍體的機會的,就像吃普通的獵物一樣.這並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是因為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賞析:法布爾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我們看了,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彷彿是聽說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
(二)螳螂
但那個可憐的蝗蟲移動到螳螂剛好可以碰到它的時候,螳螂就毫不客氣,一點兒也不留情地立刻動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擊打那個可憐蟲,再用那兩條鋸子用力的把它壓緊.於是,那個小俘虜無論怎樣頑強抵抗,也無濟於事了.接下來,這個殘暴的惡魔鬼勝利者便開始咀嚼它的戰利品了.它肯定是會感到十分得意的.就這樣,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
[賞析]
在作者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讀者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在這個片段中,作者著重於對螳螂的動作描寫,生動形象的為讀者展現了微小的昆蟲世界中的一幕,不僅體現了螳螂的英勇兇猛,表達了作者對螳螂的贊美和對生命的熱愛,還巧妙地借用昆蟲折射了人類的一些特性.
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艷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
品析:這段話是《昆蟲記》中描寫蟲子的一段話,通過比喻,列舉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將昆蟲的樣子展現在讀者眼前,將它們「可以嚇退天敵」的原因淋漓盡致得表現了出來,起到點明主旨的作用.
但那個可憐的蝗蟲移動到螳螂剛好可以碰到它的時候,螳螂就毫不客氣,一點兒也不留情地立刻動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擊打那個可憐蟲,再用那兩條鋸子用力的把它壓緊.於是,那個小俘虜無論怎樣頑強抵抗,也無濟於事了.接下來,這個殘暴的惡魔鬼勝利者便開始咀嚼它的戰利品了.它肯定是會感到十分得意的.就這樣,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