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茶館話劇賞析

茶館話劇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6 12:15:27

『壹』 什麼是話劇《茶館》的藝術特色

什麼是話劇《茶館》的藝術特色:

縱觀老舍的劇作,每一出都有其獨到之處,而《茶館》則是他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創作的富有獨立之美的扛鼎之作。

一、《茶館》的藝術魅力首先表現在它構思上的獨具匠心。

《茶館》是一出三幕話劇,三幕戲寫了三個時代。第一幕: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晚清末年;第二幕:軍閥混戰後的民國初年;第三幕: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爆發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這三個時代是我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個重要時期。劇作家在表現清末以來半個多世紀舊中國的歷史變遷,揭示出只有共產黨、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一重大主題的時候,切取了三個時代的橫斷面,並通過裕泰茶館的盛衰把前後近30年的社會歷史畫面連綴成一個渾然的整體,展示出眾多的人物和漫長的歷史。這種橫斷面連綴式的寫法不僅有效地解決了現實生活的無限性和戲劇情節有限性之間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傳統話劇作品的陳舊模式,充分顯示了老舍藝術構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話劇結構上的創新,是《茶館》最重要的藝術成就。

從結構形式上看,《茶館》與傳統話劇截然不同,表現了老舍大膽而獨特的探索和創新。縱觀《茶館》整部劇,它既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故事情節,也沒有緊張激烈的戲劇沖突。戲中三幕的劃分不是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而是著眼於時代,時間跨度相當大。另外從劇情上看,幕與幕之間也無必然聯系。為了使跨度極大、情節鬆散、人物眾多的劇作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傳統的情節式的結構,採用「人像展覽式」的形式,以茶館為人物活動的舞台,在三個歷史橫斷面上對社會世態、風雲變幻進行描繪。同時安排以王利發、常四爺、秦二爺這三個主要人物自壯到老,貫穿全劇,以人物帶動故事,把眾多人物的生活片斷,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題羅織在一起,組成若干幅時代的剪影,從而在更廣闊的背景上反映紛紜復雜的階級關系和社會風貌,表現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社會心理。

首先,確定以茶館為人物活動的背景,顯示出老舍的匠心。《茶館》的三幕戲反映了三個時代,在此,劇本是以高度的藝術概括手法,描寫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近50年的舊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過程和種種人物命運的變遷,生活畫面非常之廣闊。但作者在表現這些內容時並沒有從正面去描寫那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而是選擇了北京城一家世代相傳的茶館作為全劇展開的一個中心地點,透過社會的一角,去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

那麼,劇作家為什麼要選擇茶館這樣一個具體場所作為全劇的關鍵紐結點呢?

1.裕泰茶館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豐富內涵的民族文化實體,它是展示民族歷史的一個窗口,是舊社會的縮影,而且茶館自身具有廣闊的包納空間。老舍先生自己曾這樣解釋過:「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小茶館就是一個大社會。」茶館雖小,卻是各種人物聚集的地方,聯系著四面八方。在這里,作者沒有去描寫他所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而是集中筆墨,著力刻畫了一批「小人物」,從茶館的掌櫃到形形色色的茶客,以及各種光顧茶館的人。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命運,而這一切,又無不與那個社會的政治發生著有形無形的聯系。可以說茶館這個「小社會」就是當時那個「大社會」的縮影。

2.茶館的設置與劇作的整體構思有直接關聯。《茶館》的三幕戲之間幾乎都間隔著大約20年的時間距離,而且在三個生活橫斷面上出現的人物之間、事件之間也不都存在必然的聯系。把這三幕戲的場景設定在一個不變的空間——裕泰茶館這個舞台進行,就能使觀眾擺脫因各幕時間相距太遠而導致的脫節感,這座具體的茶館及其人物的命運就像一條潛在的紅線,把三個時代串聯起來共同表達變遷的深刻內涵。

其次,劇本不採用「一人一事」為主線的結構,不追求面面俱到的故事,而是從塑造人物、表現主題出發,把眾多人物的生活片斷匯總為一個大故事,從而更廣泛地反映社會歷史面貌。以人物帶動故事的發展,以刻畫人物取勝,是《茶館》藝術結構的生命和靈魂。

《茶館》中共寫了70多個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50來個。除了世襲的茶館老闆,還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宮的太監,信洋教的教士,以及職業特務、打手、警察、流氓,拉纖的,相面的,說書的等等,三教九流,無奇不有。為了寫好安排好這些人物,老舍採用了四種方法:1.主要人物自壯到老,貫穿全劇。王掌櫃、常四爺、秦二爺,這三個主要人物從壯年到老年,在作品中一直貫穿下來,三個人都掙扎一生,蹉跎到老。王掌櫃為了在那個社會求得一席之地,隨著時代大改其良,真真假假千變萬化,只求溫飽太平天下,做了一輩子順民,最後仍被逼上絕路;常四爺一輩子不服軟,敢作敢為,只盼國家像個樣,到頭來一事無成;秦二爺躊躇滿志,抱定實業救國,結果40年心血付諸東流,工廠機器被掠奪一空。在全劇的結尾,他們找不到出路,又年邁力衰,只好以「撒紙錢」的方式祭奠自己,既是對他們悲劇命運的哀悼,也是對舊時代行將就木的詛咒。這種沒有亮色、沒有大團圓的結尾,在當時的戲劇創作中也是極具膽識,絕無僅有的。

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使其連綴下來。如二德子、小二德子;劉麻子、小劉麻子;宋恩子、吳祥子的後代小宋恩子、小吳祥子。這種父子相承的手法既加強了作品人物的連貫性,也表明時代變化本身的延續性特徵,反映出中國社會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逐步深化過程。

3.每個角色都說他自己的事。因為他們每個人物的故事都與那個時代有密切聯系。如吃洋教飯的馬五爺,國民黨官僚沈處長等。這樣處理既可以使觀眾看到各色各樣的人物,又順帶地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面貌。

4.無關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或無名無姓,或只露臉不說話等。這四種處理人物的方法綜合運用,既使每個人物性格鮮明,眉清目楚,而且重點突出,多而有序,從人物的身世遭遇和繼承關系方面,揭示出時代的全貌。

三、精練生動、獨樹一幟的戲劇語言。

話劇作為一門舞台表演藝術,是離不開語言、離不開人物對話的。作為著名的語言大師,老舍說:「我總期望能夠實現話到人到。這就是說我要求自己始終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和生活上,以期開口就響,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茶館》眾多的人物形象,說話的就有50多個,之所以個個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原因就在於:1.《茶館》的語言是精練的,精練到三言兩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勾勒出一幅生動的人物肖像來。例如,在常四爺因為瞧不起打手二德子與他頂撞起來,兩人發生沖突的時候,馬五爺出言制止。他的第一句話「二德子,你威風啊!」話雖不重,卻分明透著鋒芒。作者特意提示馬五爺只是坐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並未立起」,兇巴巴的二德子便趕緊過去請安。第二句「有什麼事好好的說,干嗎動不動就講打?」這一插話,眼看要起的一場風波便被平息下來。當常四爺提出讓馬五爺給評評理的時候,一句「我還有事,再見!」說明他根本沒把已經沒落的旗人看在眼裡,不願搭理常四爺。劇中的馬五爺是吃洋教飯的,投靠的是洋人,誰也惹不起。短短三句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三言兩語就把一個吃洋教的地頭蛇的威風全抖露出來了。2.《茶館》的語言又是性格化的,什麼人說什麼話,什麼話也只能由什麼人說。戲劇藝術的這一特徵,在這部劇作里體現得很鮮明。當茶館的房東秦二爺提出要漲房租的時候,王掌櫃立刻回答「二爺,您說的對,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對於王掌櫃來說長房租可是件大事,但又不能當面拒絕得罪房主人,於是先滿口答應,並輕描淡寫的說成是「小事」,隨後再提出跟管事的商量,一來不失秦二爺的身份,二來給自己留有迴旋的餘地,可以說做到了兩全其美。王掌櫃作為一個小業主精明、圓滑、隨機應變的性格特點,在這段個性化的語言里活靈活現。要寫出人物的性格,必須在語言上下功夫。《茶館》中經過提練的個性化的鮮活的人物語言,既有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與它的「人像展覽式」的結構形式相契合,充分顯示了老舍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老舍作為一名優秀的戲劇家,他的大膽嘗試是成功的。在《茶館》中,他從容地駕馭了眾多的人物,紛繁的情節,在動中取靜,使得「茶館」這個舞台有條不紊地運行,並反映了嚴肅而重大的主題。《茶館》集中體現了老舍的多重藝術才華,同時也為我國話劇創作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貳』 關於劇本老舍《茶館》的評析與鑒賞

茶館》賞析

2006-3-28
--------------------------------------------------------------------------------

《茶館》賞析

一、老舍先生曾說:「我的寫法多少有點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的劇本寫法新嘗試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與曹禺的《雷雨》作比較加以分析)
老舍先生相對於傳統戲劇寫法不同的新嘗試在《茶館》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現在結構、情節與戲劇沖突的設計上。
1、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也叫人像展覽式結構)。這一幕出場的人物有三十多個。有台詞的近二十人。這些人物沒有特別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斷登場,又不斷下場。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也都不多,他們在茶館一閃而過,口中說著自己的事情。
比如:舊民主主義者崔久峰與王利發的對話,只表現了他理想破滅後的沮喪和失望;松二爺的出場也只表現了封建遺老的沒落。即使是起著貫串作用的茶館主人王利發,也沒有什麼重場戲,只是在與茶客的交往中表現自己。
由此看來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無數的畫面組織起來,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而逐步展開。
《雷雨》採用的是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鎖閉式」:戲劇一開始,就已面臨緊張的矛盾沖突,情節的開端、發展則放在情節向高潮推進過程中用回憶、倒敘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戲劇創作「三一律」原則——即「時間、地點、情節一致」,一出戲只演一件事,劇情必須發生在同一地方、一晝夜之內。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後到夜裡兩點鍾,巧妙運用了「回顧」和「穿插」的方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在一起,在周公館的客廳里重現,充分表現周魯兩家的矛盾。
2、淡化貫穿始終的情節設置,這一幕沒有統一的情節,人物雖多,但關系並不復雜。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單一的,人物之間的聯系也基本上是單線的,小范圍之內的。(比如,一開始出場的跑堂的李三,與茶館有關的戲不多,他的戲主要集中在他與茶館主人之間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錢少。再比如劉麻子的戲主要是與兩位逃兵有關,茶館只是他做販賣人口交易的一個場所。王利發的戲是屬於應付生意的,這是人物身份決定的。真正屬於他本人的戲只有在茶館的利益得到維護或受到損害的時候,比如他與常四爺、李三、巡警等人的戲。總之,整個一幕戲就是由一個個發生在茶館中的小情節、小故事聯成,是平面展開的。)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課文部分)有台詞的僅有五人,卻關系復雜,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僕等多種復雜的血緣關系,有主有次,人物的語言動作都圍繞著同一個矛盾展開——三十多年間周魯兩家的矛盾始終交織在一起,貫穿全劇,戲劇性極強。
3、《茶館》的新嘗試還在於它所採用的特殊的戲劇沖突方式。劇中雖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沖突,人物與茶館的興衰也沒有直接關系。劇中的人物彷彿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准則行事。作者也沒有過於追究他們個人品質上的某種邪惡之處。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們與舊時代的沖突。這是一個帝國主義、封建勢力、流氓特務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的時代,也是一個中國人民對水深火熱、災難深重的社會反抗的時代。
這些新嘗試,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月即將來臨。

二、課文的語言特色是什麼?
⑴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戲劇中每一句台詞都是人物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顯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於根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選取符合他們心理的個性化語言。
王利發的語言謙恭、周到,與各種人物應酬反應機敏,對答如流,很能顯示他茶館掌櫃的身份。常四爺的語言則豪爽耿直,帶有闖盪多年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的語言則狡猾奸詐、傲慢無理,具有老牌特務的特點。出場的人物不論台詞多少,都寫得活靈活現。⑵語言的幽默風格。
老舍談《茶館》時說,作品寫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藏著嚴肅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風格。
課文中,當唐鐵嘴誇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兒時,看起來滑稽可笑,但實際上卻激起了人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仇恨,王利發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也像一句玩笑話,然而表現出的則是人民對動盪時局的不滿。又如松二爺看見宋恩子和吳祥子仍穿著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馬褂說:「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兒!」。表現出松二爺的懷舊情緒,也諷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這種寓庄於諧的語言更能給讀者以回味的思考。⑶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這個特點在課文中表現得很明顯。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別是北京市民的語言。在《茶館》中恰當地應用地道純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實。

分析人物形象
《茶館》中出現的人物眾多,前後三幕中出場的共有30多個,我們不可能一一分析,這節課我們主要分析一下課文節選部分出現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宋恩子、吳祥子、劉麻子、唐鐵嘴及課文中提到的秦二爺幾位。
(投影顯示八位人物姓名,點擊王利發人名進入相關鏈接)
(一)、王利發。
1、對不同人採取不同態度。
(1)、對難民、李三等人:「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對難民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他自私。
(2)、對大兵、警察、特務:「您聖明。」「你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老總們在對不起,還沒開張,要不然,諸位住在這兒,一定歡迎!」「您甭看,準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對他們的態度則是討好,巧應付,怕得罪。表現王利發的圓滑世故。
(3)、對唐鐵嘴之流:「你混得不錯呀!穿上綢子啦!」「可是,我這兒已經住滿了人,什麼時候有了空房,我准給你留著!」
對唐鐵嘴厭惡仍笑臉相迎,表現王利發的精於處世。

2、善於經營,不斷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這么一說!」
體現王利發言語上的改良。
「西直門的德泰,……全先後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
「大茶館全關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隨機應變地改良!」
通過王淑芬和常四爺之口表現王利發善於改良,是茶館業中的佼佼者。

3、對現實不滿,含蓄表達:
「這年月還值得感謝!」「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
表現王利發的膽小怕事。

總結: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於應酬,善於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二)常四爺。
1、「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得著,特意給你送來了!」
表現常四爺的自食其力,樂於助人。
2、「什麼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准備跟他們打打呢!……」
表現常四爺的愛國、敢作敢為。
3、「要是洋人給飯吃呢?」「盼著你們快快陞官發財!」
表現常四爺的正直、倔強。

總結:旗人。正直,愛國;倔強,敢作敢為;自食其力,樂於助人。

(三)松二爺。
1、「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可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
表現松二爺的游手好閑、懶散無能,不願自食其力。
2、「我看見您兩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你說得對!嗻!四爺,走吧!」
表現松二爺的膽小怕事。
總結:旗人。膽小怕事,懶散無能,游手好閑,喝茶玩鳥,不願自食其力。最終餓死。

(四)秦二爺。
民族資本家。一心實業救國,最終破產。

(五)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

(六)唐鐵嘴。
「我感謝這個年月!」「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
算命看相的江湖騙子。無恥。

(七)宋恩子、吳祥子。
1、「王掌櫃不願意咱們看,王掌櫃必會給咱們想辦法!咱們得給王掌櫃留點面子!」「對啦!坐下談談吧!你們是要命呢?還是要現大洋?」「別動!君子一言:把現大洋分給我們一半,保你們倆沒事!咱們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時候,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效力……」「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
宋、吳二人的貪婪、蠻橫、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茶館》塑造了眾多的各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王利發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他精明、干練,謹小慎微,委屈求全,善於應酬。在劇中,他巧於應付巡警的敲詐,耐心傾聽崔久峰的牢騷。作為商人,他還具有膽小怕事和自私的特點。如他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處境和難民的哀告雖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他對社會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如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的時候,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這句話中蘊含了他的愁苦和憤恨。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常四爺是個旗人,但他對腐敗的清朝政府不滿,對帝國主義更加痛恨。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樂於助人。劇中他對抓過他的特務不服軟,為正發愁的王利發送來了鹹菜和雞。他的身上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和愛國精神。劉麻子,這是一個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課文中他又同兩位逃兵談生意,還沒有談成就被當做逃兵槍斃了。這個人物形象表現了當時社會的病態和畸形

《茶館》的戲劇結構是獨特的,稱為「圖卷戲」。作品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眾多人物的活動帶動情節的發展。《茶館》第二幕出場的人物有30多個,有台詞的近20人,但這些人物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每個人的台詞都不多,在茶館中一閃而過,各自說著自己的事情。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這無數個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逐步展開。

《茶館》所採用的是特殊的戲劇沖突。劇中人物彷彿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准則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如李三的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叄』 試析話劇《茶館》主要人物形象的特點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現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龍須溝》、《駱駝祥子》、《茶館》等

本幕講述的時間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的時候。秋,清晨。

地 點
北京,裕泰大茶館

主要

人物特點
王大栓――王掌櫃的長子。為人正直;

王小花――大栓的女兒,王利發的孫女;

小唐鐵嘴――唐鐵嘴之子,繼承父業,有作天師的願望;

小宋恩子――宋恩子之子,承襲父業,作特務;

沈處長――憲兵司令部某處處長……

主要講了茶館的衰敗(由以前的藤椅變成了現在小木板凳和長條凳,說明了茶館已維持不了王利發他們一家的生活)、王利發兒子、媳婦和孫女等人也要逃走,沈處長要把茶館改造成咖啡廳和舞廳。王利發最後上吊自殺而死

是一部揭示舊中國城市底層勞動者悲劇命運的現實主義巨作,不僅是老舍全部創作的一座高峰,還代表著我國30年代文學的水平與成就。標志著他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

1、老舍站在社會批判的觀點上,暴露20年代至30年代舊中國的黑暗與衰敗。

2、站在文化批判的視點上,「看生命,領略生命,解釋生命」,由此獲得深刻的主題意蘊,揭示出生命在城市畸形文明裡的委頓。

祥子,成為五四以來,新文學人物畫廊里第一個塑造得有神采有力量的城市下層勞動者。老舍側重於揭示人物精神和靈魂的病痛,其心理描寫往往採用敘述者的內視點,揣摩人物的每一寸心事。

在語言運用上,《駱駝祥子》的語言平易澄潔、親切活潑,有著鮮明的地方色采,開創一種風格獨特的「京味文學語言」。人物的語言也高度個性化。

三、《茶館》[分析戲劇結構和藝術魅力、文化魅力?][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

地位:是新中國話劇的一塊里程碑,是幾乎運用、綜合了作家一生的生活和藝術積累,方才成就的一個「老舍牌」的藝術精品。它在歷史內容、結構形式、主體意識、人物塑造、戲劇語言、場景設計等各方面既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也傳達出強烈的現代審美特徵。《茶館》是不朽的,在中國話劇80多年的歷史中,以其為標志,話劇形式已經完全擺脫最初的模仿痕跡,成為我們的民族形式。它呈現被譽為「遠東戲劇的奇跡」「中國現代戲劇的精華」。其文化學、敘事學方面的透視,使其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魅力。

首先,具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A、反映在《茶館》中的風俗文化內容,大致可歸納為兩方面「第一,各式各樣的京華舊俗。第二」滿漢全席「的各色人物本身所具的民俗文化性質。用民俗狀繪了社會歷史的演進軌跡,展示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活情狀、生命形態和文化形態。

B、把風俗喜劇與史詩劇結合成一體。《茶館》的深層結構,是兩組人物群像之間的對比,一是無辜民眾形象;二是惡勢力形象。他們共同構成國民劣根性的象徵性形象。

其次,具有強烈的現代性。

A、不像傳統戲劇那樣把注意力集中於結局;

B、沒有緊張激烈的整一的戲劇沖突,甚至根本沒有貫穿情節,它主要以人物活動構成一幅幅世態風俗畫卷。主要人物自壯到老,貫串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方式來串聯結構和推動劇情;

C、用強烈的戲劇動作來直觀表現戲劇沖突。

(1)將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及各種社會矛盾構成一個巨大的社會背景,圍困著茶館及茶館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2)用強烈的動作性來表現戲劇沖突,動作的強烈與否,不在外部,而在人物內心。

最後,《茶館》中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的是喜劇性,是一出「寓哭於笑」的喜劇色彩濃郁的劇作。運用多種幽默後,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鮮明的分寸感,善意嘲諷和無情的鞭撻。(除了引人注目的史詩規模、新穎的藝術結構和出色的民俗再現外,接前面,發揮得……)

主要人物:裕泰茶館老闆王利發、常二爺、秦仲義,屬於無辜民眾形象;

老小宋恩子、老小吳祥子、唐鐵嘴、老小劉麻子屬於惡勢力的代表。他們共同合成了國民劣根性的象徵性形象。老舍通過稍帶誇張的「父子傳承」的方式表現了惡勢力在不同時代的延續,又以茶館常客的關系使歷經滄桑的王利發、常二爺、秦仲義得以聚首回顧一生,從而使「裕泰」成為整個舊中國社會的象徵,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民族性的深層心理結構象徵。「裕泰」的王利發是一條主要線索,他膽小圓通、順勢趨利的性格並未使茶館在時代變遷、社會惡勢力壓榨下逃脫倒閉的命運。和他一樣貫穿三幕的還有常四爺、秦仲義等。秦仲義做著實業救國的好夢自矜於民族資本家的「會作生意」與那份「救世主」的神聖,至於常四爺的正直狹義,則有著鮮明的滿文化特徵。另外像吃洋教的馬五爺的陰鷙乖戾、唐鐵嘴的鄙俗無賴……都深刻地體現了那個烏煙瘴氣的時代環境中殘酷的事實。

《茶館》有名有姓的出場人物共51個,集中了整個下層市民社會里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

『肆』 《茶館》賞析

新版話劇《茶館》觀後記 新版《茶館》劇照中學時語文課學習老舍的《茶館》選段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能有機會親眼看一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出,更不會想到實現這個願望竟然還是在國外。帕薩迪納市的交通讓我們耽誤了一點第一幕的開頭,實在有些可惜,但是我們很快就被話劇強大的感染力深深折服。去之前稍微復習了一下《茶館》的劇本,看起來不會太吃力。 不知老舍先生是不是第一個想到用茶館這樣的地方作為一個舞台來反映一個社會的風貌和沖突的,我看過其他一些小話劇也有類似的構思。而老舍先生筆下的茶館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時光,它所反映的已經不僅僅是社會的點和面,而是加入了縱深的時間軸,那是一個立體的時代的變遷。從第一幕的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到第二幕二十年後的民國,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後的抗戰勝利之後,茶館里的人隨著時間老去,茶館里發生的事情雖然有著各個時代鮮明的特徵卻又與前後絲絲相扣;情節無論是情理之中還是意料之外,故事無論是讓人會心一笑還是扼腕嘆息,都恰到好處的折射著一個時代的風貌。 一個社會可以被老舍先生縮小投影到小小的茶館之中,在這個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舞台上,市井小民成了主角,而那串場的三個主角——王掌櫃、秦二爺和常四爺,除了掌櫃是在每幕都出場串起一個個故事之外,松二爺和常四爺的生活變遷反而被放在了幕後。但是仔細咀嚼這幾個人的遭遇,其實恰恰是最能反映那個動盪年代中人們的無奈。王掌櫃處處小心,處心積慮經營著裕泰茶館,到頭來茶館還是要被霸佔而無奈自盡;秦二爺年輕時強干氣盛,一心要實業救國,最後一生的家業被政府沒收化為灰燼;常四爺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卻因為一句「大清國要完了」坐牢,出獄之後自食其力卻仍然潦倒不堪。這三個人的經歷就是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的最好寫照,雖然筆墨不多,卻最深切的讓人感到那個時代下人們的無奈。 劇中的大腕演員也不少,話說回來很大程度上我也是沖著那幾個演員去的,濮存昕演的常四爺,人物耿直磊落的性格呼之欲出;何冰演的劉麻子,反面角色壞的恰到好處;梁冠華演的王掌櫃,雖不是於是之當年的瘦高形象,卻把人物精明到有些油滑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宋丹丹演的康順子,橫跨五十年時間,從被賣給太監作老婆的小姑娘,到追隨兒子革命而去的老太太,塑造了一個善良堅定的勞動婦女的形象。但是我覺得最出彩的算馮遠征演的松二爺的角色,膽小怕事但是心地善良,處處如履薄冰卻放不下面子自食其力,他塑造的這樣一個舊貴族的形象讓人忍俊不禁又嘆息連連。 這次演出沿用了老導演焦菊隱的布景設計和結尾處理。把茶館的日趨破敗在細節之中展現出來,而結尾處由三個老頭拋紙錢作升華更是給全劇以點睛之筆。說到結尾,常四爺在結尾處說了一句話——「我是愛我們的國的,可是誰來愛我呢?」這句話不禁讓我想到含冤自盡的老舍先生,他也是懷著對新生活無比的熱愛創作下這么多傳世之作,可是這樣熱愛生活才華橫溢的一個人卻被逼投湖了卻一生。他的遭遇和他劇中常四爺說的那句話是多麼的相似!想到這些,我的淚水不禁濕潤了眼眶。亂世之中,誰能倖免? 《茶館》之所以是經典,不僅在於老舍非常了解舊社會,還在於即使在今天看這個戲,每個觀眾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聯想,所以這次的演出版本不求完全一模一樣,只希望觀眾能產生不同的思想活動。

『伍』 求老舍的作品《茶館》的精彩句子及賞析

1、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也叫人像展覽式結構)。這一幕出場的人物有三十多個。有台詞的近二十人。這些人物沒有特別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斷登場,又不斷下場。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也都不多,他們在茶館一閃而過,口中說著自己的事情。

比如:舊民主主義者崔久峰與王利發的對話,只表現了他理想破滅後的沮喪和失望;松二爺的出場也只表現了封建遺老的沒落。即使是起著貫串作用的茶館主人王利發,也沒有什麼重場戲,只是在與茶客的交往中表現自己。

由此看來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無數的畫面組織起來,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而逐步展開。

《雷雨》採用的是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鎖閉式」:戲劇一開始,就已面臨緊張的矛盾沖突,情節的開端、發展則放在情節向高潮推進過程中用回憶、倒敘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戲劇創作「三一律」原則——即「時間、地點、情節一致」,一出戲只演一件事,劇情必須發生在同一地方、一晝夜之內。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後到夜裡兩點鍾,巧妙運用了「回顧」和「穿插」的方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在一起,在周公館的客廳里重現,充分表現周魯兩家的矛盾。

2、在這里,可以聽到最荒唐的新聞,如某處的大蜘蛛怎麼成了精,受到雷擊。奇怪的意見也在這里可以聽到,像把海邊上都修上大牆,就足以擋住洋兵上岸。這里還可以聽到某京戲演員新近創造了什麼腔兒,和煎熬鴉片煙的最好的方法。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個出土的玉扇墜兒,或三彩的鼻煙壺。這真是個重要的地方,簡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寫了秦佰仁、秦仲義、秦叔禮三兄弟迥異人生,否定了實業救國,昭示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寫完後,老舍與演員們研討,大家對寫裕泰茶館眾生相的第一幕第二場興趣最大,建議以之重寫一個以茶館為中心的戲,於是有此戲。采排時,周恩來認為時代背景不夠典型,應寫辛亥、五四、27年北伐,抗日和解放戰爭,但老舍未改,有人指責沒有正面揭示時代巨浪。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獲》雜志創刊號。1958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

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劇本中出場的人物近50人,除茶館老闆之外,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宮里的太監、信奉洋教的教士、窮困潦倒的農民,以及特務、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能夠「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

作品通過茶館老闆王利發對祖傳「裕泰茶館」的慘淡經營,描寫他雖然精明圓滑、嘔心瀝血,但終於擋不住衰敗的結局,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走向。劇作在國內外多次演出,贏得了較高的評價,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2018年烏鎮戲劇節在烏鎮舉辦,《茶館》為特邀劇目之一。

『陸』 「老舍《茶館》」當代文學作品分析

作為老舍的代表作,《茶館》在藝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集中體現了老舍劇作的風格。首先,劇作深刻地反映了舊中國的社會本質,展示了歷史反戰的必然趨勢,但是它卻沒有選取重大的社會題材,沒有去描寫中國近戊戌變法以來的重大實踐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過「側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過「裕泰」茶館的興衰來展現的。茶館作為社會的一個「窗口」,就是一個小的社會。通過它的每況愈下,最終為黑暗所吞沒,展現出一個時代不如一個時代的歷史事實,揭示出吃人的舊社會必然要滅亡的歷史規律。其次,劇作突破了傳統的戲劇手法,不求故事情節的連貫,矛盾沖突的緊張激烈,而是採取了「人像展覽式結構」,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的命運、沉浮,來完成作品的主題。劇作所反映的內容,時間之長,跨度之大,人物之眾多,都是話劇創作中罕見的。在全劇出場的70餘個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多達50餘人。對這樣多的人物,作家採取了主要人物有壯到老(如王利發等),貫穿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劉麻子、唐鐵嘴等);每一個角色都說自己的事兒,又和時代結合起來;無關緊要的人物,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而且劇種的各色人物哪怕只出場一次,只有三言兩語的台詞,也都對深化作品的主題,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三,作品還比較集中的體現了老舍劇作的民族風格,充分發揮了作家熟悉舊社會、擅長寫北京市民生活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北京味兒」。劇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精神氣質、語言習慣都是我們民族在特定時代的產物;而環境則是典型的北京茶館,茶館的陳設、布局,人物間的對話,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兒。尤其是作家還把曲藝這種民族的藝術糅進劇作之中,不僅有機地介紹了劇情,解決了時間跨度大等難題,更增加了我們民族藝術的表現力。第四,《茶館》寫得雖然是歷史題材,但作者是立足於今天來反映過去的,因此,蘊含著強烈的新舊社會的對比。作者讓在人們看到往昔苦難的同時,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熱愛我們的新社會。這同老舍建國後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一樣,出發點仍然是歌頌社會主義的光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