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春分日賞析

春分日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6 06:34:40

❶ 春分和春分日有什麼區別 春分和春分日,夏至和夏至日,秋分和秋分日,冬至和冬至日後什麼區別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日是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其他同理.

❷ 春分日是什麼意思

春分日 - 概述

春分日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 0°和15°度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但在實務上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春分日 - 特點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
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 晨昏蒙影)。春分之後, 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
春分時,全球無 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後, 北極附近開始極晝,范圍漸大; 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范圍漸大。

❸ 春分日的物候

春分日的物候

在春分節氣同樣也有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其中的元鳥也就是指燕子,立春節氣到了,燕子也就從南方飛回來了。而且到了立春節氣雨水也增多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空氣也比較潮濕,於是有二候「雷乃生」。至於「三候始電」,那是因為春分節氣以後降雨量明顯增多了,並且還會伴隨著雷聲和閃電。

春分時節,萬物復甦而生機勃發,天空雷鳴電閃,質象境龍躍鳳鳴,物相境春風化雨而陽光明媚,春意盎然而萬物活躍。人們的命體更應當順四時之度,加強身識的活動與運動,行氣活血,增強體質,提升生命活力。應逐步增強身識的活動量,提升與萬物之間的感知度,實踐身與天地生氣的合一。

❹ 春分的傳統含義是什麼

每年公歷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古時又稱春分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❺ 什麼是春分文化賞析

從理論上講,春分一到,春天已過去一半了。此時,大江南北,處處草長鶯飛,鳥語花香。很多優秀的詩詞正是此時此景的真實記錄。

1.春分詩詞鑒賞賦得巢燕送客【唐】錢起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

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雲。

含情別敵侶,花月惜春分。

錢起(約720~約782),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寶十年賜進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翰林學士,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在這首詩中,作者用清麗而又不失深情的語言,描述了春分時節與愛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讀來清新自然,令人回味。

仲春郊外【唐】王勃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轉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其《滕王閣序》為傳世名篇。

身為「初唐四傑」的王勃的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仲春郊外》由題而知,自是描寫了春分時節郊外的一片大好風光。開頭兩句「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寥寥數筆勾畫出了一幅美妙的郊區風景:一條楊柳舞動,柳絮飄來片片黃,腳踩一堆「柳花」。眼中觀望的是水塘上紅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憶,鳥兒飛了,村落已自天明,魚兒撲騰於水層之中。而最後一句表達出了詩人自己的性格,「何處染囂塵」頗有佛學祖師慧能的風格:「菩提本無樹,轉鏡亦非台。佛法常清靜,何處為塵埃。」但王勃更現實,雨後大地,灰塵由於心中沾染了雨雜念俱消,心靜神往,絕對是詩人的真情流露,美景配佳人,詩人的崇高理念正融於自然之中。

答丁元珍【北宋】歐陽修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啼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歐陽修(1 007~1 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也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山西)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這首詩是歐陽修被貶到峽州時所作,詩中「凍雷」是指驚蟄時的雷,「曾是洛陽花下客」一句道出了他還是懷念在洛陽做官的時期。

踏莎行【北宋】歐陽修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這是一首寫春分前後農家生活的詩。詩人通過耳聞目睹,勾勒出一幅清新、素淡的春日田家圖。樸直的語氣中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欣羨之情。飯牛就是喂牛的意思。

2.春分民間諺語春分無雨到清明。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後暖;春分前暖,春分後冷。

春分西風多陰雨。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春分大風夏至雨。

春分南風,先雨後旱。

春分早報西南風,台風蟲害有一宗。

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

❻ 春分日的春分民俗

1·豎雞蛋民俗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中國民俗豎雞蛋」。
玩法: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春分這一天為什麼雞蛋容易豎起來? 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一 0.8毫米之間。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麼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要選擇生下後4—5天的雞蛋,這是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鬆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於雞蛋的豎立。
2·春分祭日二十四節氣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一,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科學試驗總結,是我們祖先歷經千百年考察氣候的變化與農業生產關系而總結出來的寶貴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和總結的結果,對農事耕作和人民生活具有相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幾千年以來,一直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業氣候歷」。民間流傳著一首二十四節氣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度。是日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夏至、冬至等節氣都有豐富的民間習俗,稱得上是重要的民俗節日。春分的節日內涵也很豐富,在中國的有些地方,有吃春菜、豎雞蛋等習俗。其中最主要的是祭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現在北京的這座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牆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後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朝日壇在整個建築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為圓形,壇台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形圍牆,東南北各有欞星門1座。西邊為正門,有3座欞星門 ,以示區別。牆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徵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壇已經告別了祭日敬神的時代,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公園。

❼ 下列節氣中,123三地都能欣賞到日出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夏至日啊,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各地區,都是晝最長,夜最短,日出時間,是從赤道向北,逐漸提早,到北極圈處,就是極晝了,日出即日落,太陽不下地平線;而春分日和秋分日晝夜一樣長,也就是說日出早上六點左右,日落也是下午六點左右。

❽ 有關春分的詩詞有哪些 春分節氣詩歌鑒賞大全

《賦得巢燕送客》唐 錢起
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
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雲。
含情別故侶,花月惜春分。
《癸丑春分後雪》宋 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従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春寒連日不出》宋 陸游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頭已帶酸。
老去嬾尋年少夢,春分不減社前寒。
著書敢望垂千載,嗜酒猶須隱一官。
正是閑時無客過,小庭斜日倚闌干。
《踏莎行·雨霽風光》宋 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春分七絕·蘇醒》唐 徐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七絕·春分》左河水
風雷送暖入中春,桃柳著裝日日新。
赤道金陽直射面,白天黑夜兩均分。
春分節氣詩歌鑒賞: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供參考

❾ 春分有什麼含義

http://www.nongli.com/item2/24jq04.htm

春 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
http://52lvyou.vicp.net/News_Print.asp?NewsID=4133

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是日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歷)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後,宮中詞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❿ 蘇軾 春分

癸丑春分後雪
作者:蘇軾【宋】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従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出任杭州通判時寫的一首「感事」詩。其准確的寫作時間,當是宋神宗趙頊(xū)熙寧六年(農歷癸丑),亦即公元1073年。這一年的杭州,春分之後居然落了一場大雪,蘇軾有感於時令的反常而作。表面上,僅為「春分後雪」而作,但卻絕不單單是因為「感時」,而更主要的則是「感事」。正因為是感事,頗具哲理,所以很值得後人玩味。
雪入春分省見稀:過了春分之後,杭州還落這樣的大雪,回省(xǐnɡ)起來,確實是許多年來還很少見。當然這個「多年」,並不單只蘇軾蒞杭的這二三年;這個「省見稀」也可以是當地同僚、鄉老們的多年「經驗」;
半開桃花不勝威:桃花開在梅花之後。而春分前後,正是將開未開的時節,所以說是「半開」。桃杏雖然爭春,但卻沒有梅花那樣耐寒傲雪的骨氣。經不起這場春雪的威猛欺凌。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和梅花相比,桃花顯然應該感到自己的見識短淺,沒有預料到老天爺還會在春分之後落這么大的雪。看人家梅花,這時候早已開敗了,花瓣兒落地了,「任憑雪下得再大,卻能奈得何來?」在這種突然打擊之下,桃花雖然還是半開,但也只能片片化作柳絮、漫天飄零了。這顯然是橫遭不測的桃花的極大不幸!
不分東君專節物:「不分」,不按常規行事,令人難以預料;「東君」:主宰東方之神。按照陰陽五行的傳統說法,東方,青色,屬木,主生長。此處有暗指改革派、王安石等掌有權柄的朝臣的意思。
故將新巧發陰機:難以捉摸的「東君」們,本來就捉摸不定,卻又巧發陰謀,暗設機關,圖謀摧殘半開的桃花們。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禦寒衣:「造物」,創造萬物的天神,主宰萬物命運的「老天爺」。「春分後雪」這一事件啟迪人們,造物操縱的陰晴冷暖,變幻無常,難以預料。即使是在已經很暖和了的時候,大家也必須准備著禦寒的衣物啊!
請注意,這後四句中,先是指責「不分東君」,如果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指王安石等執政者;那麼,「造物」便是抱怨主政的宋神宗無疑。隱隱暴露出一個貶官對於「聖上」不滿和幽怨。抱怨他們耍陰謀迫害善良。
這也是蘇軾悟出另外一番道理:即使天已轉暖,也須留著禦寒的衣物,預防意外狀況的出現。
蘇軾這種不滿情緒在字里行間的流露,也給他日後的「烏台詩案」埋下更大不幸的種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