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古詩文賞析的題選擇

古詩文賞析的題選擇

發布時間: 2021-03-16 05:01:46

古詩賞析 選擇題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賞析】: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盪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於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像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彷彿全城的人都聽到了。詩人的誇張並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並不至於過分的。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麼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才說「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盪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象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嗎?

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提問/此詩作者在什麽心鏡下寫成的?
A.聞笛思鄉 B.賞景 C.玩物 D.憂國
選A

⑵ 怎樣才能找到古詩詞賞析的選擇題

古詩詞賞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五方面重點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其他方法
其次,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還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讀。劉勰說得好:「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談話錄》)。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想像力,並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要多看。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三、要多練。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還要注意:
了解古詩詞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鑒賞它們。如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近體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要學會寫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睞。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哪裡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如果試題有明確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要求就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一詩中「荒磯鷗鳥滿煙蕪」這一句,結合全詩寫一段鑒賞文字。命題者提示考生按「情與景」的關系方面去鑒賞,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試題對切入點沒有明確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覺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來說,考生可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去考慮。每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選擇某一個切入「點」。譬如思想內容方面的「悲」與「歡」,表達技巧方面的「顯」與「隱」,語言風格方面的「陰柔」與「陽剛」,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較突出的某一點,深入開掘下去,這樣可以說得細一點、透一點。 1、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律詩: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頷聯(3,4)、頸聯(5,6)、尾聯(7,8) 2、方法指導: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藉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 4) 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靜結合>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田園: 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王昌齡、高適、岑參、范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陸游、杜甫(沉鬱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浩、) 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捨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李白、王勃、) 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馬致遠、崔顥、蘇軾、) 詠(物)志: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對。。。。。憤慨、不滿。(曹操、李白、韓愈、 ) 寫景: 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敘事: 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白居易《觀刈麥》、杜甫《石壕吏》) 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溫庭筠、李商隱、李清照) 懷古:對古人、物、事發出感慨,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的不滿,或對。。。。。寄予。。。。 的願望。 分析: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准確地判斷。常見的題材如下: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後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徵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於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徵、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蘇軾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弔古跡而產生聯想、想像,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⑶ 古詩詞賞析的題目

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⑷ 課外古詩詞鑒賞的選擇題,給多一點古詞的選擇題,至少10首詞,配答案

古詩鑒賞水平測試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選出對《登高》鑒賞錯誤一項:
A.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現。
B.頷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補充,直接抒發了作者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
C.頸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
D.尾聯又從白發日多,因病斷酒,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2. 選出對《念奴嬌·赤壁懷古》鑒賞錯誤一項:
A.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雲健舉,包舉有力。將浩盪江流與千古人事並收筆下。
B."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傑"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C.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傑"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後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D.結尾句,蘇軾難以從悲哀中超脫,遂發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3.選出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鑒賞錯誤一項:
A.上闋懷念孫權、劉義隆,表現對英雄業績的嚮往。下闋借譴責劉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張;代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
B.這首詞通過懷念古人和回憶親自經歷,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關心和憂慮,對出師北伐收復中原的主張和見解以及宿志難伸的憤慨。 C.在寫作方法上的特點是運用典故來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個典故的運用都有明確的目的。上半闋提供成功的範例,贊孫權重在創業,頌劉裕重在北伐。
D.這首詞又從登臨角度寫望中所見所想的景物,使詞的意境高遠。
寫景結合用典,更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弔古傷今、借古諷今的思想感情。
4.選出對李清照《聲聲慢》鑒賞錯誤一項:
A.從「尋尋覓覓」開始,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菊花凋零滿地,早已無花可摘了。以哀景來寫哀情,何等荒敗,何等凄涼。
C.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 D.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西江月 黃陵廟(又題阻風三峰下)·張孝祥①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
註:①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為風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擬:準定。
5.下列對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點明行船的季節,描寫洞庭湖上風浪未起時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觀想像色彩,「鱗鱗細浪」實際指滾滾波濤。
C.五、六句寫明日風向一轉便可順風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麼關系呢?
D.七、八句寫作者期盼到岳陽樓上聽水下傳來的《霓裳》曲。
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易安體①·辛棄疾
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慾下未下。舊盟都在②。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注釋】①易安體:易安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時人稱之「易安體」。②舊盟:指「鷗盟」,與鷗鳥為友。
6.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風景怎生圖畫」寫出了詞人對雨後山中清新明麗景色的由衷贊
美。
B.上片「只消」兩句,透露出詞人摒除塵世煩擾、惟求閑散安寧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賣酒」照應上片,於灑脫中流露出孤獨寂寞的無奈。 D.結尾作者假託與白鷗對話,詼諧含蓄地表達出自己歸隱山間的意願。

7.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貌岸然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後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採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8.對這首元曲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橫槊船頭,灑酒於江,表示憑吊。
B.「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指孫權赤壁一戰藉助東風取得了勝利。 C.「便成名八陣圖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陣圖」的詩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
D.最後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
9.關於這首元曲,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作者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後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相應。 B.作者用「驚起」二字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諸葛亮從南陽隱居到報效劉備而出世的這一轉變。
C.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寫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願。
D.這首元曲,風格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遺風,而又沒有「人生如夢」的悲傷感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0-11題
望洞庭·劉禹錫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末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盤里一青螺。
題君山·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註: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對這兩首詩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 A.劉詩中「兩相和」的「和」用字工穩,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B.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風平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
C.雍詩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為是凝視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給人感覺湖水的顏色沒有君山倒影的顏色濃重。
D.雍詩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古代傳說中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作湘水神,遨遊於洞庭之上。
11.關於這兩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劉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 ,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栽地再現於紙上。
B.雍詩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C.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兩首詩都將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起俗,使人讀後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感覺。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13題
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12.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題李凝幽居」著的「題」是「寫」,「幽居」的意思是僻靜的居處。 B.「閑居」句中「少鄰並」的意思是說李凝自小就有鄰居挨著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傳說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詞即來源於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歸隱的約定,「不負言」表示不違背諾言。
13.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聯用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了李凝居處的環境,並暗示出他隱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門」句以響襯靜,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C.中間兩聯重在敘事和寫景,首尾兩聯都明確寫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D.全詩所寫之事雖然不大,感情亦無跌宕,但由於注重煉字,故讀來回味無窮。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
B.第三句寫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
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桿,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嚮往。

15.這首詩的四句分別寫了月、燈、鷺、魚四景,四景又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與這種寫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 C.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D.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6.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言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末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17.對下面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蟬·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註:垂綏:綏:應是rui字,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徵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
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一在「垂綏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寫蟬聲之遠傳。「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場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於景的藝術才能。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8-19題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描寫,來反襯出泰山月夜無人聲的幽寂。
B.第四句中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動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
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的泰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致地表現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

19.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一在本詩中,共同構成動人的意境,頗有藝術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 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
20.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既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B.二、三兩聯描寫船帆被細雨打濕而變重,鳥翅因沾雨而無法輕巧地飛翔,天朦朦朧朧看不清通海處,遠處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
C.尾聯中將沾襟的別淚與散絲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送別之情,情與景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D.全詩第一句直接點明「微雨」,而後面主要是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蒙蒙細雨,更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力。

3
.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⑸ 古詩詞加賞析的題目有哪些

古詩詞鑒賞題的四種題型及解析:

1、品味煉字類: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麼表達效果?「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裡?「某」字能否改為「某」字?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2、名句賞析類: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麼人生哲理?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後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採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並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3、主旨情感類: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並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鬱頓挫)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段所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

4、想像描述類:展開想像,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像。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像,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培、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