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名言
A. 關於老人的名言
對老人的,我只聽說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B. 敬老人的名言名句
關於孝敬老人的名言大全:
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春秋)《禮記》
3、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4、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5、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7、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8、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9、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10、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11、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12、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13、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14、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15、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16、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17、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8、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19、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20、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2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22、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23、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5、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2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8、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2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3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31、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秀《弟子規》
32、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3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3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35、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C. 孝敬老人的名言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版
——孟郊
母親的心是兒權女的天堂。
——柯羅德
愛就是充實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泰戈爾
人生是花,而愛就是花的蜜。
——莎士比亞
愛就是意味著去做。
——普里什文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諺語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扁擔長。
——中國諺語
人生首要之事——莫過於盡孝,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故
行孝當及時,錯過機會,將是終生的遺憾。
有人能終身牢記父母的教誨,有人卻不曾憶起絲毫訓勉。前者在面對危險和困危
時,往往能懸崖勒馬,知所進退,不敢愧對父母,讓父母操心蒙羞,而後者卻經常
惹是生非,得過且過,令父母傷心。
D. 尊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1、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2、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3、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4、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5、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6、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7、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8、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E. 尊重老人的名言警句
1.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版弗辱,其下權能養。——《禮記》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5.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長幼有序。——孟子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1.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2.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F. 求關於贊揚老年人的名人名言(要註明出處~)
1、老來驥伏櫪,志在千里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 曹操 《龜雖壽》
白話譯文: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2、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宋 王安石《孤桐》
白話譯文:年歲越老根越壯實,陽光越強,枝葉越顯得茂盛蔥郁。
3、年高可可以帶來智慧與經歷。——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
4、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海燕》
5、垂頭自惜千金香,伏櫪仍存萬里心。——元 郝經《老馬》
白話譯文:它雖然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愛,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再馳騁於萬里疆場之上。
6、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母親》
7、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G. 老人 名言
關於老人的名言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老驥思千里,飛鴻閱九洲。——宋·戴復古
3、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4、老年的悲劇不在於一個人已經衰老,而在於他依舊年輕。——王爾德
5、老年人總以為自己狡猾。——托·富勒
6、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7、老年有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這么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8、老去悲秋強自寬。——唐·杜甫
9、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間。——唐·元稹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1、滿目青山夕照明。——葉劍英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3、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墮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塞·約翰遜
14、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
15、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唐·劉禹錫
16、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
1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
18、年高可可以帶來智慧與經歷。——英國
19、年高有德經驗多。——日本
20、人老無能,神老無靈。——清·李漁
21、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唐·李端
22、日落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晉·李密
23、獅子老了狼也譏。——阿拉伯
24、世無老而不學之理。——德國
2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6、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宋·王安石
27、提琴雖老,仍可奏出好曲子。——英國
28、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唐·王維
29、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30、為人年老沒心機,為筍年老沒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殘花莫望春風時。——廣西情歌
31、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32、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33、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六十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沃克森夏安納
34、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36、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37、欲為聖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38、壯心未與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宋·陸游
39、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40、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4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4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43、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44、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45、劍老無芒,人老無剛。——明·馮夢龍
46、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47、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48、當我們變老時,我們同時變得更愚蠢和聰明。——拉羅什富科
49、當身體依舊健壯時,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蹣跚踉蹌,這是靈魂的羞恥。——馬可·奧勒留
50、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51、垂頭自惜千金香,伏櫪仍存萬里心。——元·郝經
5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H. 老人名言名句
1、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宋·王安石
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3、滿目青山夕照明。——葉劍英
4、年高可可以帶來智慧與經歷。——英國
5、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6、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7、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9、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佚名
10、老年人總以為自己狡猾。——托·富勒
11、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13、提琴雖老,仍可奏出好曲子。——英國
14、劍老無芒,人老無剛。——明·馮夢龍
14、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15、當我們變老時,我們同時變得更愚蠢和聰明。——拉羅什富科
16、欲為聖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17、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18、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1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0、壯心未與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宋·陸游
21、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22、老驥思千里,飛鴻閱九洲。——宋·戴復古
23、日落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晉·李密
24、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六十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沃克森夏安納
25、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7、年高有德經驗多。——日本
28、人老無能,神老無靈。——清·李漁
29、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
30、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
31、老年的悲劇不在於一個人已經衰老,而在於他依舊年輕。——王爾德
3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3、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4、為人年老沒心機,為筍年老沒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殘花莫望春風時。——廣西情歌
35、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36、殘燈猶未滅,將盡列揚輝。——南北朝·紀少瑜
3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38、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間。——唐·元稹
39、老年有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這么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40、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41、不要擔心老起來,到你中止老起來的時候,你就死了。——歐洲
42、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唐·王維
43、老去悲秋強自寬。——唐·杜甫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5、獅子老了狼也譏。——阿拉伯
46、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唐·李端
47、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墮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塞·約翰遜
48、垂頭自惜千金香,伏櫪仍存萬里心。——元·郝經
4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唐·劉禹錫
50、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51、世無老而不學之理。——德國
52、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53、當身體依舊健壯時,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蹣跚踉蹌,這是靈魂的羞恥。——馬可·奧勒留
5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
I. 一句老人名言
這是源於禪宗。其博大精深,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我個人了理解:最初我們用的是最單純、純粹的眼光看待事物,這時候看到什麼就有什麼,所以山是山,水是水。後來我們帶著考究的眼光去分析為什麼,當我們深入其中,身在山中不知山,這時候我們看到只有其他的內容。最後我們無論考究清楚或者不清楚,但卻恍然大悟,看見的看不見的,山水依舊。
其他分析:
為道「三見」之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只是山、不是山、還是山,這是禪宗的三種境界。原句是,第一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第二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三句話中的「見」和「山」「水」是同本;而「只是」、「不是」、「還是」則是異象。下面就分別講一下。
「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里的「見」是指觀察,不僅僅是用眼去觀察,同時用眼、耳、鼻、舌、身,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去感觸。用手去摸,看它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是熱的還是涼的,這也是觀察。這種直覺觀察,就是「見」的直接的意思。那麼,這個「山」和「水」也是一種代表,它代表了物質世界的所有萬事萬物。
這里的「只是山」、「只是水」,只是說明了一個局限性,局限在什麼地方呢?局限在表面。有人講初次見面叫第一印象,這個印象就是表面印象,一種初次的印象,也是偶爾留下的一種表象。所以說是一種表面的,也可以說是一種片面的。因為無論從你的眼、耳、鼻、舌、身,無論你怎麼觀察事物,無論你從哪一種角度,用什麼方式去觀察,都沒法觀察到事物的全部。所以這只能得到一個表面現象。在你觀察的時候往往會有誤區、有死角。有人講,自己看自己的鼻子看不見,這就是視力的一種死角;還有一種說法:「後腦勺子的頭發只能摸得到,但看不到。」這也是眼睛的局限性。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你怎麼去看,都是「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實際上真是山,真是水嗎?只是一個假象而已。為什麼講是假象呢?前幾課都講過。因為這只是一個名、相上的東西。你作為一個主體,去觀察山也好,觀察水也好,觀察樹木也好,觀察天上的雷電、雲彩、日月也好,你怎麼去觀察都沒法觀察到它的全部,所以講它只是一個假象而已,所以為「只是」。
如果反問一句:書本上的知識是不是都是真理呢?實際上它有它的作用,它能給我們介紹一些有益的東西,給你提供一些參考,也就是指指路。行人想找酒家問牧童,牧童只是遙指。這些書上的文字是知識嗎?是知識。但這些知識只是起一個指路的作用,只是個「遙指」的牧童而已。真正來講,它還不是事物的本體。事物的本體、真象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指事物的本體,你能用語言表達的那就不是「道」了。你表達出來的東西不是真的,那也只不過是指指路而已。這里只是講一下「只是」二字。
為道「三見」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里的「不是」與前面的「只是」正好相反了。前面是肯定,這里是否定了,在為道階段就是否定階段。為什麼呢?這個否定表現在什麼地方呢?表現在懷疑、批判上,通過懷疑、通過批判再提出自己的假想,提出自己的觀點;再通過推理,通過思辯、論證。那假想能成立嗎?哥德巴赫猜想是哥德巴赫的猜想,陳景潤的證明離皇冠只差那麼一步;還有法國的物理學家安培,他提出一個假想:「分子或原子中間的電子運動形成的電流是物質磁性的起源」。他提出這么一個假想,後來有多少物理學家證明了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以前書本上已有的,但有誤區、有錯誤、有偏見、有缺陷,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是新的發現。這里的「不是」是一種否定、一種批判,否定錯誤的,糾正偏面的,實事求是地去探索事物的實質和全部,看得比「只是山」、比「為學」階段要全面一些、深刻一些。這里的「不是」,是指不是事物的真相、實質。
為道「三見」之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里的「還是」又回到前面那知識表面上了嗎?不是,也沒有落到第二階段「不是」的層面上。這個「還是」就是看出事物真正實質性的東西,通過對它表面的東西的觀察,看到它「只是」,再通過經驗去推理、去分析、去想像、去猜想,然後形成一種獨有的理念,看出事物的另一面,也就是更深刻的一面。但是這還不夠,還要在這種基礎上再進一步觀察,在某種高度上觀察,此時會發現原來「還是」這個東西。
修行的三個境界,最初我們看見的是實在的物體,山是山,水是水,一切確鑿無疑,可是隨著我們修行的深入,開始疑惑起來,山是山么,水還是水么,似乎還要缺點什麼,於是開始迷惑,開始努力的去想要解開迷惑,直到某一天恍然大悟:原來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一直變幻的只是自己的心而已,因為自己心裡有了疑惑,有了不解,累積到了山水之上,山是山,水是水,山水不會動,皆因心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