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關山月王褒賞析

關山月王褒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5 08:33:16

1. 李白 關山月 開頭四句賞析..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亘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像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2. <關山月>的詩句

關山月
作者: 王褒
所屬文學時期: 魏晉南北朝文學
所屬朝代: 魏晉南北朝時代
作品體裁: 詩
正文
原文
原文
關山月①

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②。

影虧同漢陣,輪滿逐胡兵③。

天寒光轉白,風多暈欲生④。

寄言亭上吏⑤,遊客解雞鳴⑥。

注釋
注釋
①《關山月》,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樂府解題》曰:"《關山月》,傷離別也。"本詩八句取象取喻,均就題目著筆,逐次展示由明變晦之勢,抒寫出對國運衰微的憂患。②孤城:疑指江陵。③"影虧"二句:月影漸虧如漢陣漸弱,月輪日滿如胡兵日盛。漢陣,指胡、漢交兵時江陵軍事形勢。胡兵,代指西魏軍事攻勢。④暈:月暈。以上兩句以自然物象的變化,象徵梁之敗亡。⑤亭上吏:邊地崗亭的守吏。⑥遊客:作者自指。雞鳴:《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此用以象徵梁代難免敗亡的形勢。

3. 古詩《關山月》相關賞析

關山月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注釋】 ①天山:甘肅祁連山。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②玉門關: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邊。
③下:出兵。
④白登道:指漢高祖與匈奴交戰,在白登山被困事。
⑤胡:指吐蕃。
⑥由來:從來。
⑦戍客:駐守邊塞的士兵。
⑧苦顏:愁苦的容顏。
⑨高樓:指高樓中的思婦。
⑩未應閑:該是不會停止的。 【譯文】 明月從天山升起,出沒在蒼茫的雲海之中。長風吹過幾萬里,一直吹過玉門關。漢武帝曾經出兵白登,胡人窺視著青海湖。自古以來征戰的地方,看不到幾個人能夠生還。戰士們看到這一片凄涼景象,思念家鄉多是滿臉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樓上,一定是嘆息聲不斷。 【賞析】 在本詩中,詩人李白沒有把徵人思婦之情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反映出了詩人浩渺的胸襟。用寬廣的時空做背景,把眼前的離愁別緒融合進去,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手筆。詩人在本詩中描寫了征戰邊疆的苦楚,展示了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揭示出本詩反戰的主題。本詩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亘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像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像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徵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說:「渾雄之中,多少閑雅。」如果把「閑雅」理解為不局促於一時一事,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那麼,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4. 賞析"秦時明月漢事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40.aspx

5. 賞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

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6. 陸游<關山月>的賞析急!!

陸游《關山月》

1. 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現實感慨,詩人假託守邊士兵之口,憤怒譴責了統治者的妥協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傾訴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滿腔悲憤,表達了中原遺民盼望光復的迫切心情,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

2. 全詩十二句,四句一韻,意思也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寫將軍沉湎酒色致使戰備荒廢;第二層寫戍邊戰士年華蹉跎而功業無成;第三層寫遺民渴望恢復卻屢盼屢空。

3. 此詩的藝術特點:

(1)此詩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作者緊扣題目著筆,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場景串聯起來,寫出了同一關山月之下將軍、士兵和遺民三種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個畫面在時間上保持了完整的統一性,可以說題目起到了統攝全篇的作用。

(2)此詩非常善於選取最具特徵化、最具概括力的細節(如馬肥死、弓斷弦、徵人骨、遺民淚等),構成典型的生活場景(如朱門歌舞、戍樓望月等),並通過不同生活場景的鮮明對照,來表明詩人的思想傾向與愛憎感情。

(3)此詩意境的杳遠空闊,聲調的激越蒼涼,風格的沉鬱悲壯,頗能體現陸游愛國詩的藝術風貌。

7. 《關山月》賞析的賞析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亘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像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像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徵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說:「渾雄之中,多少閑雅。」如果把「閑雅」理解為不局促於一時一事,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那麼,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8. 李白《關山月》賞析

簡略版本:
李白的《關山月》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關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凄涼而又雄渾悲壯。詩人將戰士的思鄉、家人的思親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
李白用廣闊蒼茫、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思鄉的意境,其實就是詩人博大的胸懷的自然流露。這首寫「關」「山」「月」的詩,就表現了他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另一種情操。

詳盡版本:
李白的《關山月》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關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開頭四句尤如影視文學的蒙太奇手法,將「詩題」一一化出。「關」「山」「月」三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詩的物象,奠定了全詩邊塞苦寒的蒼涼基調。「月」,出於天山雲霧間,一派雲海蒼茫、氣勢磅礴、雄偉壯闊的景象。「風」,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風,猶如虎嘯狼嗥,吹遍玉門關內關外,氣勢多麼龐大,異域何其粗獷。詩人巧借「長風」把「關」與「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明月依舊、關隘依舊,而歷代的長征遠戍的男兒卻都一去不再生還。沒完沒了的戰爭,何時才能停息?因此詩人將「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這些廣闊無垠的物象淋漓盡致地渲染,營造出雄偉壯闊而又蒼涼悲壯的意境。詩人通過對邊塞巨幅畫卷的描繪,為下文將士翹首故里編織了「思鄉」的情結。
中間四句在寫景的基礎上,抒發出「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的主旨。「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詩人引用典故,在「關山」自然邊塞風光之上迭印出沙場點兵征戰的宏大場景。據史料載:漢高祖劉邦曾領兵征戰匈奴,在白登山一帶(今山西大同市西)展開了殊死搏鬥,劉邦的將士被匈奴於此圍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灣一帶也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歷代這種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出征將士幾乎難以生還故鄉。那無奈的開懷痛飲,也許就成為未來沙場征戰的最後訣別。此種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後四句描寫戰士「望歸」的愁苦心情。「戍客」「思歸」愁腸百結,望著邊塞荒涼景色,滿面愁容,難以名狀。想家中高樓上的妻子、滿頭白發的親娘和瘦骨伶仃的兒郎,一定也在這清冷的茫茫月夜裡或站立樓頭,或折柳門前。他們舉目遠眺,思念著「我」這個也許永不能生還的徵人。此情此景,似乎可以聽到他們一聲聲揪人心肺的惆悵嘆息。詩人將戰士的思鄉、家人的思親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
綜觀全詩,李白用廣闊蒼茫、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思鄉的意境,其實就是詩人博大的胸懷的自然流露。如果說李白的詩大多用「月」「旅」「酒」來排泄個人的憤懣的話,那麼這首寫「關」「山」「月」的詩,就表現了他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另一種情操。
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凄涼而又雄渾悲壯,正如任華在《雜言寄李白》中所說的:「奔逸氣,聳高格,清人心神,驚人魂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9. 關山月的作品鑒賞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於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於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於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時也是多事之秋,戰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為著筆點,既有了邊關戰事,更寫出了遠征戰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徵人遠離親人的同情,對戰爭的譴責,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於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與人民性,擺脫了宮體詩作內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後四句則又轉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思巧妙地突出:對戰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雲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盪,殺氣迷彌。「復」更突出歸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兆琦《文史英華·詩卷》:「《關山月》的韻味和格調,已很接近初唐的邊塞詩,是唐代邊塞詩的先導。」

10. 求李白《關山月》原文及賞析

關山月
【原復詩】
明月出天山,蒼茫制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