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黃庭堅賞析
㈠ 念奴嬌黃庭堅描寫的詞人形象
詞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自己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同時隱隱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
㈡ 念奴嬌 黃庭堅
吹笛,有名酒酌之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昔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凌亂,為誰偏照醽律?
㈢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賞析
賞析如下: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並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 作者弔古傷懷,想古代豪傑,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嚮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於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後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該詞抒發了詩人對往昔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裊裊的尾聲。全詩主旋律感情激盪,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詞的代表作之一。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
拓展資料:
全文: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浩浩盪盪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㈣ 求黃庭堅《念奴嬌》解釋和鑒賞
據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載,黃庭堅此詞作於戎州。作者在西南地區度過了五年的貶謫生活。這首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對被貶的不滿心情。詞前有一小序,申明作詞經過。又據《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載,黃庭堅對這首詞非常自詡,並說「或以為可繼東坡赤壁之歌」。可見,這首詞是有意學習蘇軾《念奴嬌》之豪放詞風的。詞以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開頭三句描繪開闊壯麗的遠景:雨後天晴,虹霓出現,秋空如洗,山巒疊翠,狀如修眉,一片仲秋景色,襯托出作者開朗與快意的情懷。「桂影」以下六句寫初月東升直至皓月當頭的過程,其中穿插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頗具詩意。末二句從月光轉到美酒,為過渡到下片作好准備。下片即景抒情。換頭三句點出時間、地點與人物,指出當時是在張寬夫園中與外甥輩歡聚游樂。「共倒金荷」三句借暢飲尋歡暗中反映貶謫萬里之外的困頓。「老子平生」六句寫心情的曠達並借笛子的吹奏來表達內在的抑鬱不平。但是,詞人並沒有被貶謫期間的愁苦情緒所壓垮,也沒有一味地牢騷不平,而是努力將自身融入自然和音樂,求得身心的解脫。這首詞具有一種抑鬱深拙與達觀豪邁交織在一起的風格。詞寫仲秋景色,卻沒有古詩詞中尋常可見的「楓林」、「落木」之類的衰颯景象,有的只是「斷虹」、「秋空」、「萬里青天」、「一輪玉」、「森木」等等巨大的、色彩鮮明的客觀景物。面對這樣一些經秋雨洗滌的自然景物,詞人又怎能不胸膽開張、精神飽滿呢?這樣的景物與達觀的情感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這首詞蒼勁、樂觀、豪邁的風格。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中說:「黃山谷詞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辦」;夏敬觀《手批山谷詞》說「山谷重拙」,這些特點,在這首詞里都有所表現。 【作者】:黃庭堅——《念奴嬌》 【內容】 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賞析】: 此詞寫於作者於紹聖元年(1094)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詞中以豪健的筆力,展示出作者面對人生磨難時曠達、倔強、偉岸的襟懷,表達了榮辱不縈於懷、浮沉不系於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著豪邁樂觀的情緒。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說「秋空凈」,而曰「凈秋空」,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雲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並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脫不羈的詞人,正帶著一群愉快的年輕人,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峰。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瘐亮武昌時,於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游賞,瘐亮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老子,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 作者說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後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回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於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本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著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他的詩詞創作中。
㈤ 黃庭堅的念奴嬌有什麼意象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遍照醽醁。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是這首嗎
這里主要的意象就是「月亮」。「凈秋空」「桂影扶疏」「清輝不足」等都是描寫秋天的夜空一輪明月清凈朗照,清冷幽靜。作者想到自己宦海沉浮,羈旅半生,但如今有一群少年相伴(「少年從我追游」)月下共酌,又有幽幽笛聲助興(「臨風曲」「聲噴霜竹」指聞笛)表現黃庭堅曠達樂觀的心境。
白話譯文
雨後新晴,天邊出現一道彩虹,萬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巒經過雨水的沖刷,彷彿披上了新綠的衣服。月中的桂樹還很茂密,怎麼能說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萬里的晴天,嫦娥在何處?她駕駛著這一輪圓月,在夜空馳騁。月光寒冷,為誰照射在這壇美酒上?
一群年輕人伴我左右,在微涼的晚風中踏著幽寂的小徑,走進長滿林木的張家小園,暢飲歡談。讓我們斟滿手中的金荷葉杯,雖然離家萬里,可是把酒暢飲的歡聚時刻實在難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歡聽臨風的霜笛。孫郎聽後,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揚的笛聲。
㈥ .閱讀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7分)念奴嬌黃庭堅①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
(1)虛實結合(或虛實相生)
(2)①融情於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襯情)。(1分)本詞上闕通過選用「斷虹」、「秋空」、「萬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明凈、壯闊的仲秋景象,襯托詩人豪邁快意的情懷。(1分)②融情於事。(1分)在下闕,作者敘說自己「家萬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懷才不遇,到處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帶領年輕人賞月喝酒,「最愛臨風笛」,從而先抑後揚,(1分)更突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豪邁樂觀情懷。(1分) ㈦ 黃庭堅《念奴嬌》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的是什麼 據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載,黃庭堅此詞作於戎州。作者在西南地區度過了五年的貶謫生活。這首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對被貶的不滿心情。詞前有一小序,申明作詞經過。又據《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載,黃庭堅對這首詞非常自詡,並說「或以為可繼東坡赤壁之歌」。可見,這首詞是有意學習蘇軾《念奴嬌》之豪放詞風的。詞以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開頭三句描繪開闊壯麗的遠景:雨後天晴,虹霓出現,秋空如洗,山巒疊翠,狀如修眉,一片仲秋景色,襯托出作者開朗與快意的情懷。「桂影」以下六句寫初月東升直至皓月當頭的過程,其中穿插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頗具詩意。末二句從月光轉到美酒,為過渡到下片作好准備。下片即景抒情。換頭三句點出時間、地點與人物,指出當時是在張寬夫園中與外甥輩歡聚游樂。「共倒金荷」三句借暢飲尋歡暗中反映貶謫萬里之外的困頓。「老子平生」六句寫心情的曠達並借笛子的吹奏來表達內在的抑鬱不平。但是,詞人並沒有被貶謫期間的愁苦情緒所壓垮,也沒有一味地牢騷不平,而是努力將自身融入自然和音樂,求得身心的解脫。這首詞具有一種抑鬱深拙與達觀豪邁交織在一起的風格。詞寫仲秋景色,卻沒有古詩詞中尋常可見的「楓林」、「落木」之類的衰颯景象,有的只是「斷虹」、「秋空」、「萬里青天」、「一輪玉」、「森木」等等巨大的、色彩鮮明的客觀景物。面對這樣一些經秋雨洗滌的自然景物,詞人又怎能不胸膽開張、精神飽滿呢?這樣的景物與達觀的情感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這首詞蒼勁、樂觀、豪邁的風格。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中說:「黃山谷詞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辦」;夏敬觀《手批山谷詞》說「山谷重拙」,這些特點,在這首詞里都有所表現。 黃詞有學蘇之處,也有被人譏誚的似柳永的情詞,他的詞風在當時人中可謂極其多變而復雜,極其典雅的作品與極其俚俗甚至有點「褻諢」的作品,在山谷詞中形成奇妙的對比。也許從某一方面來說,黃詞之所以不能象蘇軾、秦觀一樣成為大家,就是因為他的風格多變,反而無所樹立吧!他的詞中有用俗語極多的,甚至被人說成是元曲的先聲,也有趣味比較低級的,顯然是消遣隨意之作。 ㈧ 黃庭堅的念奴嬌的正文寫了什麼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㈨ 《念奴嬌》所有的詩(要全,最好有賞析,裡面不要有別字!!)
鄭板橋詞集——《念奴嬌》 ㈩ 黃庭堅對自己的念奴嬌(斷虹霽雨)有什麼樣的評價 作者於哲宗紹聖年間被貶黔州,後移戎州。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說本詞是在戎州時作。雖遠謫西南,但詞中洋溢著豪邁樂觀的情緒。作者對此詞頗為得意,自稱「或以為可繼東坡赤壁之歌」。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