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鵲橋仙.夜聞杜鵑 1、詞中上闕「林鶯巢燕~杜宇」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情簡要賞析。 2、結尾的「況」字
你好
運用了擬人藝術手法,形象地借用鳥的活動表現出蕭條的氣氛與詩人的愁緒
「況」強調處境,生發感慨,揭示出詩人此時聞鵑內心深層的意念
㈡ 鵲橋仙 夜聞杜鵑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以鵲橋之事,想到男女之愛,表達了他對愛情的渴望
㈢ 陸游的鵲橋仙·夜聞杜鵑這首詞的開頭三句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作用
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做的鋪墊。一切景語皆情語,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作鋪墊。
㈣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在這首詞里作者用比興、想像、反襯等手法托出杜鵑夜啼,客居蕭條的悲涼之感。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曲折婉轉地表達了作者內心壯志未酬、孤旅漂泊的苦悶。
㈤ 《鵲橋仙 夜聞杜鵑》賞析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乾道八年(1172)冬陸游離開南鄭,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職,之後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據夏承燾《放翁詞編年箋注》,此詞就寫於這段時間。杜鵑,在蜀也是常見的暮春而鳴。它又名杜宇、子規、鵜鴂,古人曾賦予它很多意義,蜀人更把它編成了一個哀凄動人的故事。(《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因此,這種鳥的啼鳴常引起人們的許多聯想,住在蜀地的文士關於杜鵑的吟詠當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陸游在成都時的心情本來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聞杜鵑」,自然會驚動敏感的心弦而思緒萬千了。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茅檐」、「蓬窗」指其簡陋的寓所。當然,陸游住所未必如此,這樣寫無非是形容客居的蕭條,讀者不必拘執。在這樣的寓所里,「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黃的燈下,他該是多麼寂寥同時作者想像出「連江風雨」、「蕭蕭暗雨打窗聲」。其愁緒便躍然紙上。 「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這時他聽到了鵑啼,但又不直接寫,而是先反襯一筆:鶯燕無聲使得鵑啼顯得分外清晰、刺耳;鶯燕在早春顯得特別活躍,一到晚春便「燕懶鶯殘」、悄然無聲了,對這「無聲」的怨悱,就是對「有聲」的厭煩。「總」字傳達出了那種怨責、無奈的情味。接著再泛寫一筆: 「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這個風雨之夜,月夜的鵑啼是很凄楚的——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何況是此時此境呢! 「常啼」顯出這刺激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寫是為了加強此夜聞鵑的感受。
上片是寫夜聞鵑鳴的環境,著重於氣氛的渲染。杜鵑本來就是一種「悲鳥」,在這種環境氣氛里啼鳴,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著下片就寫愁苦情狀及內心痛楚。
「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孤夢」點明。客中無聊,寄之於夢,偏又被「驚殘」。 「催成清淚」,因啼聲一聲緊似一聲,故曰「催」。就這樣還不停息,「又揀深枝飛去」, 繼續它的哀鳴。 「又」,表明作者對鵑夜啼的無可奈何。杜甫《子規》寫道:「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悶時那能聽這啼聲,可是那杜鵑卻似故意追著人飛!這里寫的也是這種情況。鵑啼除了在總體上給人一種悲凄之感、一種心理重負之外,還由於它的象徵意義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鳴,使人覺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鳴常引起人們時序倏忽之感,如《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同時,這種鳥的鳴聲好似說「不如歸去」,因此又常引起人們的羈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寫道:「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故山」,故鄉。 「半世」,陸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歲,故說半世。這結尾的兩句就把他此時聞鵑內心深層的意念揭示出來了。在故鄉聽鵑當然引不起羈愁,之所以「不堪聽」,就是因為打動了歲月如流、志業未遂的心緒,而今坐客他鄉更增加了一重羈愁,這里的「猶自..況」就是表示這種遞進。《詞林紀事》卷十一引《詞統》雲: 「去國離鄉之感,觸緒紛來,讀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嗚咽)。解說還算切當,但是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歲月蹉跎的感慨,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果聯系一下作者此時的一段經歷,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陸游是在他四十六歲時來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詩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飄零」(《夜思》),情緒還是不錯的。兩年後到南鄭的王炎幕府里贊襄軍事,使他得以親臨前線,心情十分振奮。他曾身著戎裝,參加過大散關的衛戍。這時他覺得王師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機會到了。可是好景不長,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調往成都,離開了如火如荼的前線生活,這當頭一棒,是對作者的突如其來的打擊可以想見。以後他輾轉於西川各地,無路請纓,沉淪下僚,直到離蜀東歸。由此看來,他的歲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對功名的失意、對時局的憂念:「況半世、飄然羈旅!」從這痛切的語氣里,可以體會出他對朝廷如此對待自己的嚴重不滿。
陳廷焯比較推重這首詞。《白雨齋詞話》雲:「放翁詞,惟《鵲橋仙•夜聞杜鵑》一章,借物寓言,較他作為合乎古。」陳廷焯論詞重視比興、委曲、沉鬱,這首詞由聞鵑感興,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曲折婉轉地傳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在構思上、表達上是比陸游其它一些作品進究些。但這僅是論詞的一個方面的標准。放翁詞大抵同於蘇軾、辛棄疾之作,雖有些作品如陳氏所言「粗而不精」,但還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揚此抑彼就失之偏頗了。
㈥ 課外古詩鑒賞(6分,每題3分)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
小題1:答:這三句描寫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3分)其作用在於為杜鵑出場作鋪墊,也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的心境作鋪墊。(2分,寫出其中一點即可) 小題2:運用烘托(襯托)手法,(1分)其好處是以「靜」襯托出杜鵑啼聲的悲切。(2分)(「總無聲」襯「啼杜宇」,而啼聲「催成清淚」)。
㈦ 陸游的「鵲橋仙」翻譯及賞析
你說的只是詞牌名...陸游的鵲橋仙應該有三首 一竿風月 茅檐人靜 華燈縱博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一首...
㈧ 陸游的《鵲橋仙 夜聞杜鵑》中的: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詩人描繪這
這三句話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的心境作了鋪墊。
㈨ 求《鵲橋仙》的翻譯與賞析
鵲橋仙 開放分類: 中國文學、宋詞、詞牌名
1. 詞牌名 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一 韻到底。前後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韻律)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仄、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2. 曲牌名 屬南曲仙呂宮。字數與詞牌五十六字體半闋同。用作引子。
3.相關名詞
(一)鵲橋仙①- 秦觀
纖雲弄巧②,飛星傳恨③,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④,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⑤.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⑥!
【注釋】 ①鵲橋仙: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其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以為名;八十八字者始於柳永。此調多詠七夕。 ②纖雲弄巧:纖細的雲彩變幻出許多美麗的花樣來。這句寫織女勞動的情形。傳說織女精於紡織,能將天上的雲織成錦緞。 ③飛星傳恨:飛奔的牽牛星流露出(久別的)怨恨。作者想像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二星,閃現出離愁別恨的樣子。 ④金風:秋風。秋,在五行中屬金。玉露:晶瑩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顧:不忍心回頭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這里指日夜相聚。
【譯文】 彩雲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 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 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 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 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二). 鵲橋仙-吳潛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閑雲千里。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 痴兒呆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 【鑒賞】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漲潮落,永無停息。 尤其是在調遷頻繁卻無法擔當大任、壯志難酬時,其落寞的心情更為沉重。此詞抒寫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筆三句敘事:扁舟昨天剛停泊,今天就來到高亭上,極目遠望千里閑雲。「閑雲」也顯出一股輕松之感。但是,他畢竟是來散心的,以解胸中郁悶,「孤」字見出他的孤獨感,「目斷閑雲千里」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之意。作者的心情並不那麼閑適,而較為復雜,有如夏末秋初的黃昏那和著涼意的熱燥,使人並不好受。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天順人意,降下一陣好雨!將那熱燥一洗而空,彷彿人世間的一切塵垢連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煩悶也一洗而空。此詞的「前山急雨過溪來」又加之「盡洗卻」,這樣的心情表現得更為痛快。此時他的愁悶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過片寫雨後情景。「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極目秋景一片高遠,可是,暮色寒鴉卻不無一種惆悵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團」來形容這秋意。「一團」,即憂絲難理,煩躁中難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現出來。所以下面說:「痴兒呆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新秋的涼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西風起了,節序便又推移了。這句是從蘇軾《洞仙歌》:「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轉化而來。表達出作者此時的情緒底蘊:他是在感嘆似水的流年。以「痴區呆女」作反襯,益發顯得悲涼。 唐柳宗元貶謫永州,寫了一首詩叫《南澗中題》,蘇軾謂此詩憂中有樂,樂中有憂。終歸還是憂。詩雲:「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又雲:「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鵲橋仙》中所表現的情緒雖然沒有那麼沉重,但節奏是相似的:憂中求樂,樂中有憂,樂盡憂來,心情雖一時得以開解,但終歸抵擋不了憂愁的糾纏。這是一個欲有作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調遷頻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態。作者在不少詞中寫這種情況,感嘆著「歲月盡拋塵土裡」(《糖多令》)、「萬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滿江紅》)。讀了那些詞,回頭再讀這篇作品,對其思想感情能有個較切實的把握。
(三)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乾道八年(1172)冬陸游離開南鄭,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職,之後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據夏承燾《放翁詞編年箋注》,此詞就寫於這段時間。杜鵑,在蜀也是常見的暮春而鳴。它又名杜宇、子規、鵜鴂,古人曾賦予它很多意義,蜀人更把它編成了一個哀凄動人的故事。(《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因此,這種鳥的啼鳴常引起人們的許多聯想,住在蜀地的文士關於杜鵑的吟詠當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陸游在成都時的心情本來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聞杜鵑」,自然會驚動敏感的心弦而思緒萬千了。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茅檐」、「蓬窗」指其簡陋的寓所。當然,陸游住所未必如此,這樣寫無非是形容客居的蕭條,讀者不必拘執。在這樣的寓所里,「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黃的燈下,他該是多麼寂寥同時作者想像出「連江風雨」、「蕭蕭暗雨打窗聲」。其愁緒便躍然紙上。 「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這時他聽到了鵑啼,但又不直接寫,而是先反襯一筆:鶯燕無聲使得鵑啼顯得分外清晰、刺耳;鶯燕在早春顯得特別活躍,一到晚春便「燕懶鶯殘」、悄然無聲了,對這「無聲」的怨悱,就是對「有聲」的厭煩。「總」字傳達出了那種怨責、無奈的情味。接著再泛寫一筆: 「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這個風雨之夜,月夜的鵑啼是很凄楚的——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何況是此時此境呢! 「常啼」顯出這刺激不是一天兩天,這樣寫是為了加強此夜聞鵑的感受。 上片是寫夜聞鵑鳴的環境,著重於氣氛的渲染。杜鵑本來就是一種「悲鳥」,在這種環境氣氛里啼鳴,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著下片就寫愁苦情狀及內心痛楚。 「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孤夢」點明。客中無聊,寄之於夢,偏又被「驚殘」。 「催成清淚」,因啼聲一聲緊似一聲,故曰「催」。就這樣還不停息,「又揀深枝飛去」,繼續它的哀鳴。 「又」,表明作者對鵑夜啼的無可奈何。杜甫《子規》寫道:「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悶時那能聽這啼聲,可是那杜鵑卻似故意追著人飛!這里寫的也是這種情況。鵑啼除了在總體上給人一種悲凄之感、一種心理重負之外,還由於它的象徵意義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鳴,使人覺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鳴常引起人們時序倏忽之感,如《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同時,這種鳥的鳴聲好似說「不如歸去」,因此又常引起人們的羈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寫道:「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故山」,故鄉。 「半世」,陸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歲,故說半世。這結尾的兩句就把他此時聞鵑內心深層的意念揭示出來了。在故鄉聽鵑當然引不起羈愁,之所以「不堪聽」,就是因為打動了歲月如流、志業未遂的心緒,而今坐客他鄉更增加了一重羈愁,這里的「猶自..況」就是表示這種遞進。《詞林紀事》卷十一引《詞統》雲: 「去國離鄉之感,觸緒紛來,讀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嗚咽)。解說還算切當,但是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歲月蹉跎的感慨,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果聯系一下作者此時的一段經歷,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陸游是在他四十六歲時來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詩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飄零」(《夜思》),情緒還是不錯的。兩年後到南鄭的王炎幕府里贊襄軍事,使他得以親臨前線,心情十分振奮。他曾身著戎裝,參加過大散關的衛戍。這時他覺得王師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機會到了。可是好景不長,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調往成都,離開了如火如荼的前線生活,這當頭一棒,是對作者的突如其來的打擊可以想見。以後他輾轉於西川各地,無路請纓,沉淪下僚,直到離蜀東歸。由此看來,他的歲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對功名的失意、對時局的憂念:「況半世、飄然羈旅!」從這痛切的語氣里,可以體會出他對朝廷如此對待自己的嚴重不滿。 陳廷焯比較推重這首詞。《白雨齋詞話》雲:「放翁詞,惟《鵲橋仙"夜聞杜鵑》一章,借物寓言,較他作為合乎古。」陳廷焯論詞重視比興、委曲、沉鬱,這首詞由聞鵑感興,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曲折婉轉地傳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在構思上、表達上是比陸游其它一些作品進究些。但這僅是論詞的一個方面的標准。放翁詞大抵同於蘇軾、辛棄疾之作,雖有些作品如陳氏所言「粗而不精」,但還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揚此抑彼就失之偏頗了。——【七夜、晚安】 滿意望採納哦~
㈩ 陸游的鵲橋仙夜聞杜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鵲橋仙·夜聞杜鵑》描寫的是夜晚杜鵑鳥啼叫的情景,作者藉此抒發自己潔身自好,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意志,同時也表達了孤寂愁苦的思緒。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