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翻譯作品賞析

翻譯作品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4 14:00:43

『壹』 漢譯英:看翻譯作品不能真正欣賞到外國文學原著的美妙之處

You can't really appreciate foreign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看翻譯作品不能真正欣賞到外國文學原著的美妙之處.
上面來自《權威詞典》
下面是我翻的
You can't really enjoy the charms of foreign literature from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貳』 蘇軾所有詞以及翻譯和賞析

江城子密州出獵/ 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浣溪紗山下蘭芽短浸溪/滿庭芳蝸角虛名/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臨江仙送錢穆父/臨江仙送王緘/望江南超然台作/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沁園春孤館燈青/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江城子

密州出獵①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②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③親射虎,看孫郎。④酒酣胸膽尚開張。⑤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⑥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釋】

①密州:今山東諸城。 ②黃:黃犬。蒼:蒼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 ③漢羽林軍戴錦蒙帽,穿貂鼠裘。這里與下句「千騎」均指蘇軾的隨從。 ④報:告、語。傾城:指全城觀獵的士兵。 ⑤孫權曾親自射虎於凌亭,這里藉以自指。 ⑥節:符節。漢時馮唐曾奉文帝之命持節復用魏尚為雲中太守。這里以馮唐自比,有不服老與赴邊的兩屋意思。 ⑦會:當。如滿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時以天狼星主侵掠,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評1】
出獵對於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於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於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
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於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品評2】

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於鐵溝,寫了這首出獵詞。作者在詞中抒發了為國效力疆場、抗擊侵略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
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賓士,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象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在「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後,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象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赫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
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水調歌頭①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注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⑦嬋娟:月色美好。

【品評】
賞月詩詞往往清逸孤寒,東坡這首詞直如縹緲於雲端,掩映於清輝之間。抒酒問月,有李太白酒仙遺風,一片奇趣橫生。
明月皎皎照徹天上人間,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間是相思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圓缺,此事古難全」,已是豁達,但「但願人長久,千里其嬋娟」更至樂觀誠摯,種種感情交融於月光之下,頓成千古絕唱。胡仔評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余詞盡廢。」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

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業話後集》卷三九)。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 清露下, 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

念奴嬌①

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④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⑤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注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游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裝。 ⑥酹: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

「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陸游《入蜀記》說赤鼻磯「亦茆岡爾,略無草木」。范成大《吳船錄》亦雲:「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見所謂『亂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東坡詞賦微誇焉。」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

「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東坡題跋》卷一記李邦語:「周瑜二十四經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飯,賢愚相遠如此。」蘇軾對此頗有同感。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

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來只宜紅牙拍板、女兒歌喉的傳統詞壇來說,確實是個重大突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1:

宋神宗熙寧八年,即乙卯1075年,三十九歲的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本詞是蘇軾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王弗十六歲嫁於蘇軾,天資聰穎、溫良賢淑,見識廣博,夫妻感情一向篤厚。但是,在她二十七歲時不幸於汴京(今開封)去世。次年歸葬於故鄉四川眉州。經過了十年宦海浮沉的蘇軾,在這首詞中表達了對亡妻深摯的懷念之情。
首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是從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寫起。十年來,陰陽兩隔的夫妻,互相遙念,卻各無消息。「兩茫茫」表面看是寫自己也寫故去的妻子,實際上是寫自己無邊的惆悵和空虛的情懷。作為首句,為全文奠定下了傷悼的感情基調。作者無日無夜不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象卻時時地在腦際閃現,難怪詞人說「自難忘」。由此可見夫妻感情之深摯。如果說這是寫生死分割時間之久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兩句「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則是寫分處兩地,相距之遙了。當時的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亡妻則葬在四川故鄉,故曰「千里」,妻子孑然一身埋於墳塋,所以說「孤」。遙遠又孤單,滿腔的凄苦無法向親人訴說。夫妻無法共話,不僅是因為千里相隔,更主要的是生死別離,無法超越。這是何等的無奈?!接下來筆鋒一轉,「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意思是:即使生死可以溝通,夫妻得以重見,又能如何呢?作者用假設的語言逼進一步:縱使相逢,大概妻子也不認得我了。在這妻子離開的十年裡,蘇軾與變法派的政見不合,被當權派排擠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與生活的顛沛流離使他過早地容顏衰老,「塵滿面,鬢如霜。」是作者對自己外貌的簡括而有特徵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感。
詞的上片寫夢前,抒發了對妻子綿綿不絕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下片則是寫自己的夢中所見和所感。
下片首句「夜來幽夢忽還鄉」中,一個「忽」字,點出了夢境的恍惚迷離之情狀。「小軒窗,正梳妝。」是說:夢中看到妻子還像往常一樣在窗前對鏡梳妝打扮。這是虛中帶實的寫作手法,再現了夫妻青年時期的生活情景。闊別已久的夫妻,一旦相見,定然有著千言萬語要相互傾訴。然而思緒如麻,又從何說起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一有淚無聲的細節描寫,符合生活的真實情況,同時又取得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最後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則是抒寫夢醒後的感慨。作者想像著千里之外的故鄉,在荒郊野外,那長滿小松林的山岡上,孤寂的妻子一定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因思念丈夫而傷悲!這里作者表面是寫妻子因懷念丈夫而悲傷欲絕、柔腸寸斷,實際上則是表現了自己對亡妻的無限悼念之情。作者將真摯而深沉的懷念之情,附註於夢中的景物,更讓讀者潸然淚下。
作者用虛實結合、敘述白描的寫作手法來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對妻子的悼念之中又有對自己身世的無限感慨,故而將夫妻之情表達的深沉而執著,感人至深。
用詞寫悼亡,蘇軾是中國詞壇的首創。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賞析2:

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這天夜裡,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陳師道語)的悼亡詞。
蘇東坡的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實際上,詞中記夢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摯樸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同樣嗎?恩愛夫妻,一朝永
訣,轉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當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給了十九歲的蘇東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說,更難得她蕙質蘭心,明事理。
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後,又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
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雖然不是經常懸念,但也時刻未曾忘卻!或許正是出於對愛妻王弗的深切思念,東坡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此女頗有其堂姐風韻。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
以遏止。「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想到愛妻華年早逝,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說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凄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格外感人。「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
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憂憤,包括在蒼老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了,「縱使相逢」恐怕也認「我」不出了。這個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深沉悲痛,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作者索於心,托於夢的實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啊。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是記敘,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千言萬語,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別後種種從何說起?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把現實的感受溶入夢中,使這個夢令人感到無限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
松岡。」作者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該是柔腸寸斷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凄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

煙雨之中,坦坦盪盪一峭勁身影落落而行,何在等曠達灑脫!東坡好竹,字字句句便如峭撥修竹般一片疏影斑駁,不染俗塵,風起風住處,透出逍遙情致。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 ,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浣溪紗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賞析: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於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後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 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瀟瀟暮雨子規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瀟瀟、子規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不勝數。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傑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唱黃雞」中的「白發」和「黃雞」都出自於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白居易感嘆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片「瀟瀟暮雨子規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
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叄』 賞析翻譯作品最重要的原則,方法是什麼

應該看譯作是否達到了信、達、雅的要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這三點。

『肆』 求:一篇英文文章,要帶翻譯的!還要付有一段600字以上的中文賞析!! 主要對對該篇文章翻譯手法的評論介紹!急!

在學校資料庫幫你下載的。如果你需要原版PDF,可以給你傳。
不過沒什麼區別。我是粘貼過來的。

D·H·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 是英國現
代小說家, 其小說多以礦區生活為素材。勞倫斯認為機械文明扭曲
了人性, 摧毀了鄉村的自然之美, 主張讓人的本能得到充分發揮, 使
人性臻於完美。他注重對人物精神世界的細膩刻畫, 把富有詩意的
自然意象如彩虹、 百合等與人的心理活動相結合。請欣賞他的傑作
《兒子與情人》 中的幾個片段:
For a while she could not control her consciousness; mechanically she went over the
last scene, then over it again, certain phrases, certain moments coming each time like
a brand red-hot down on her soul; and each time she enacted again the past hour, each
time the brand came down at the same points, till the mark was burnt in, and the pain
burnt out, and at last she came to herself.
這段文字描寫懷有身孕的莫爾太太被醉酒的丈夫趕出家門後氣憤和痛苦的心情。mechani-
cally 意為 「機械地、 呆板地」 , 與上句中 could not control her consciousness (不能控制思緒) 相照
應。went over 原指 「仔細檢查、 從頭到尾溫習」 , 此處指莫爾太太回憶剛才吵架的情景。over it
[the last scene] again 與前文 mechanically相呼應, 說明她不由自主地又回想起剛才的情景, 無法
擺脫憤怒的情緒。為了形象地再現這種痛苦的程度, 勞倫斯用了一個鮮明的比喻: 吵架的話語和
時刻就像熾熱的烙鐵( a brand red-hot)印在她心上。enact 原指 「扮演戲劇中的某一個角色」 , 此處
指她再次回憶剛才爭吵時的情景, 照應前文中的 could not control her consciousness 和 mechani-
cally。be burnt in 指傷痕已經深深地印在心裡; be burnt out 原指 「燒完」 , 此處指痛苦化為一縷青
煙, 只剩下空虛的心, 和 be burnt in 形成對照。
這段文字在結構方面還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 這一段由一個長句組成, 恰如人氣憤時思緒
一個接著一個, 沒有任何間斷, 而且此時思緒往往是簡單機械的重復, over、 brand、 burnt 等關鍵詞
的重復就體現了這一點。第二, 長句中前後呼應的結構與內容所描寫的意象相輔相成。could not
control her consciousness 與 mechanically相呼應, 而 went over 與 over it again 相呼應。分句中都用
each time 來引導, 層層深入地剖析了她痛苦的內心世界。請看譯文:
她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緒, 大腦開始機械地回憶起剛才爭吵的一幕, 一遍又一遍。
每次想起那些傷害的話語和那些痛苦的時刻, 就像一塊通紅的烙鐵在灼烙她的心。每
次她想起剛才的情景, 這塊烙鐵都落在同樣的地方, 直到痛苦化為一縷青煙, 心中留下
深深的傷痕。最後她清醒了。
請看下一段:
She hurried out of the side garden to the front, where she could stand as if in an immense
gulf of white light, the moon streaming high in face of her, the moonlight standing up from
the hills in front, and filling the valley ..
這段文字描寫莫爾太太在月光下發現自然之美。an immense gulf of white light 形容銀色的月
光像寬闊的海灣; gulf指兩邊高、 中間低的形狀, 此處指月光從兩排樓房中間照射進來; stream
形容月光像流動的溪水傾瀉而下, 與 gulf呼應; up 給人一種立體感, 彷彿月光就在眼前。請看
譯文:
她急忙走出側面花園到了前面, 宛如置身於一大片銀色月光的海灣。眼前高空的
明月傾瀉著銀光, 月光彷彿直立於眼前的群山之上, 瀉滿整個山谷 ⋯⋯
請再看一段:
She became aware of something about her. With an effort she roused herself to see what
it was that penetrated her consciousness. The tall white lilies were reeling in the moonlight,
and the air was charged with their perfume, as with a presence. ... Then she drank a deep
draught of the scent. It almost made her dizzy.
這段文字描寫莫爾太太擺脫痛苦, 感受到自然帶來的愉悅。roused herself to (使自己覺醒, 喚
醒自我) 暗示莫爾太太飄忽不定的思緒, 與前文 she could not control her consciousness 相呼應;
penetrate 指百合的芳香悄悄滲透到莫爾太太的心中; reel 原指 「捲起、 繞起(電線、 鋼絲等)」 , 此處
形象地再現了潔白的百合花在月光下搖曳起舞的樣子; be charged with 形容空中彌漫著芬芳;
presence 指 「神靈般的存在物」 ; drank a deep draught of the scent 意為「深深地吸進一口氣」 ; dizzy
意為 「頭暈目眩的」 。請看譯文:
她開始感到周圍有什麼東西, 努力打起精神, 想看清楚是什麼在襲入她的內心。銀
色月光下婷婷玉立的白百合花在搖曳, 空氣中彌散著濃郁的花香, 就像精靈一樣⋯⋯於
是, 她深深地吸入一口花香, 感覺腦子有些暈乎乎的。
最後, 讓我們再看一段:
Mrs. Morel leaned on the garden gate, looking out, and she lost herself awhile. She did
not know what she thought. Except for a slight feeling of sickness, and her consciousness in
the child, herself melted out like scent into the shiny, pale air. After a time the child, too,
melted with her in the mixing-pot of moonlight, and she rested with the hills and lilies and
houses, all swum together in a kind of swoon.
這段文字描寫莫爾太太在自然的撫慰下漸漸忘掉傷痛, 融入周圍的美景之中。she did not
know what she thought 與前文 she could not control her consciousness(難以擺脫痛苦)不同, 說明她
不知不覺融入了大自然的美景中, 忘卻了痛苦的存在。這體現了勞倫斯的基本思想: 自然之美可
以撫慰心靈的創傷, 凈化並升華人類世俗的情感。her consciousness in the child 說明她與兒子之
間的特殊之愛, 為後文母子深情埋下伏筆。melted out like scent into the shiny, pale air 描寫美麗的
自然景色滌盪她心中的郁悶, 她像花香一樣融入夜空中。the mixing-pot of moonlight 指皎潔的月
光傾瀉在萬物之上: 百合、 香氣、 群山、 房屋、 莫爾太太和腹中的胎兒全都融為一體, swum 與前文
gulf 相呼應, 表示她同萬物自由地暢游其中, 心醉神迷( swoon) , 這正是大自然慰籍受傷心靈的良
葯。請看譯文:
莫爾太太靠在花園門上向外張望, 愣了一會兒。她思緒飄忽不定, 感到有點不對勁,
她馬上意識到腹中的孩子,感覺自己像花香那樣融入銀白的月光中,過了一會兒,好像胎兒
也跟她一起融入其中。群山、 百合、 房子和她一起在休憩,萬物似乎共同徜徉在沉睡中。

『伍』 張華昌的翻譯作品欣賞

瞪羚
(Gazella Dorcas*)
作者 里爾克譯者 張華昌
被施了魔法的小東西:隨意選取的兩個詞
怎能達到純正韻律的和諧一致——
它在你體內有節奏地搏動,猶如你的身體搖擺?
枝狀的角與豎琴,從你的額頭向上生長,
你的相貌在微笑中經歷著愛的樂章
那歌詞,像落在某人臉上的
玫瑰花瓣一樣輕盈,他
把書放到一旁,然後閉上眼睛:
設想著你:每條緊綳的腿彷彿一桿
裝滿彈葯的槍,當你側目靜聽
它們猛然跳起而不是射出:就好像
一名少女在幽僻之地戲水
忽然聽見樹葉沙沙作響,轉身窺探:
林中的水塘已映照在她的臉上。
*瞪羚的拉丁文名目。
2006/7/29
The Gazelle
(Gazella Dorcas)
Enchanted thing: how can two chosen words
ever attain the harmony of pure rhyme
that pulses through you as your body stirs
Out of your forehead branch and lyre climb
and all your features pass in simile through
the songs of love whose words as light as rose-
petals rest on the face of someone who
has put his book away and shut his eyes:
to see you: tensed as if each leg were a gun
loaded with leaps but not fired while your neck
holds your head still listening: as when
while swimming in some isolated place
a girl hears leaves rustle and turns to look:
the forest pool reflected in her face.
天鵝
作者 里爾克譯者 張華昌
在尚未完成的苦役中跋涉
彷彿雙腿被捆綁著,我們一路蹣跚,
就像天鵝笨拙的步態。
然後死去,拋棄一切,不再感受
我們每日立足的堅實的大地——
就像天鵝降落湖面時的急切,
水溫柔地迎接它,
彷彿帶著敬畏和愉悅
然後又從它的兩側退下;
在天鵝的尊貴,甚至冷漠中
帶著無限的漠然與清醒,它
俯身向前滑翔——
2006/ 7/ 30 凌晨
The Swan
The laboring through what is still undone
as though legs bound we hobbled along the way
is like the awkward walking of the sawn.
And dying-to let go no longer feel
the solid ground we stand on every day-
is like his anxious letting himself fall
into the water which receives him gently
and which as though with reverence and joy
draws back past him in streams on either side;
While infinitely silent and aware
in his full majesty and ever more
indifferent he condescends to glide.
成年人
作者 里爾克譯者 張華昌
這一切佇立在她身上,整個世界
佇立在她身上,帶著敬畏與優雅
她像樹木一樣站立,徑直向上生長,沒有形象
卻又滿是形象,彷彿上帝的約櫃
庄嚴地,壓在一個民族身上。
而她忍受了這一切:忍受了
光一般迅疾,短暫,消逝已久
無邊遼闊以及尚待了解的一切:
平靜地彷彿一個打水歸來的婦人,扛著
滿滿的水罐。直到在人生的中途,
她改變形象,並為將來做准備,
第一條白色面紗緩緩降下,輕柔地
滑過她敞開的臉龐,幾乎遮住了整張臉
再不能被掀起,以某種方式
只給她所有的問題一個答案:
在你裡面,在那個曾是孩子的你裡面。
2006/7/30 凌晨
The Grownup
All this stood upon her and was the world
and stood upon her with all its fear and grace
as trees stand,growing straight up,imageless
yet wholly image,like the Ark of God,
and solemn,as if imposed upon a race.
As she enred it all: bore up under
the swift-as-flight,the fleeting,the far-gone,
the inconceivably vast,the still-to-learn,
serenely as a woman carrying water
moves with a full jug. Till in the midst of play,
transfiguring and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the first white veil descended,gliding softly
over her opened face,almost opaque there,
never to be lifted off again,and somehow
giving to all her questions just one answer:
In you,who were a child once-in you.

『陸』 《寶劍記.夜奔》的翻譯和賞析

翻譯:

林沖的妻子為丈夫鳴冤,得到京城高官的幫助,林沖免除了死罪,但仍被發配滄州。流放途中,押解的差人根據高俅的指令,准備暗中害死林沖。

林沖的結義兄弟魯智深及時趕到,將林沖從危難中解救出來,安全護送到滄州。高俅見陰謀再次失敗,又派人到滄州縱火焚燒林沖看守的草料場。

面對步步升級的迫害,林沖忍無可忍,他殺死高俅派來的人,迫不得已投奔梁山,借來軍隊攻打京城。最後皇帝下令赦免林沖的罪過,提升他的官職,同時將高俅父子捆綁起來交給他處置。

賞析:

《寶劍記》中的人物性格很鮮明,文辭朴實無華,語言典麗而不雕琢。其中第三十七出描寫林沖「夜奔」一場,寫得很精彩,最為成功。

全劇中,以主人公林沖的形象最為突出,著重描寫了他愛國憂民的思想和行動。寫出了林沖被「逼上樑山」的復雜心理,抒發了「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的悲憤情懷。

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深刻細致地刻畫了林沖「專心投水滸,回首望天朝」的矛盾心理,以及功名未就,壯志難酬的英雄襟懷。劇中寫張真娘的堅貞、高俅的兇狠,也都很出色。

其他次要人物,諸如魯智深、陸謙、富安等形象顯得模糊,性格欠突出,遠不如小說描寫得成功。

(6)翻譯作品賞析擴展閱讀:

《寶劍記》是豫劇大王陳素真先生的早期代表劇目之一,《夜奔》為此劇一折。

劇情:劇中主人公林沖是一位在疆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他具有公平正直的美德,因為看不慣奸佞大臣高俅等人專權誤國,上疏彈劾,結果被降職為禁軍教頭。

但林沖仍不願與奸佞同流合污,繼續給皇帝上疏,揭露高俅等人的種種惡行。高俅惱羞成怒,用計謀陷害林沖,將他定成死罪。

參考資料:寶劍記——網路

『柒』 翻譯並賞析《東山》

這是譯文了,後面是賞析:)~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我在東方說要回,我的心嚮往西方好傷悲。縫制一身新衣,不用再銜木棒。蠕動的毛蟲,長期在桑林野外。卷縮成團獨自睡,鑽在兵車下。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瓜蔞的果實,掛在房檐上。土憋蟲在屋裡跑,喜蛛在門上結網。田舍旁的空地變成野鹿的活動場所,還有閃閃發光的螢火蟲。這並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鸛鳥鳴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唉嘆在屋裡。清除走障礙物,我家徵人要到了。圓圓的苦瓜,長久放在柴堆上。自從我們不相見,到今天已經三年。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黃鶯正在飛翔,閃閃發光的羽毛。這人女子出嫁時,黃白色花馬去迎娶。她的母親為她系佩巾,繁多的儀式一個個。她新婚時非常美好,現在時間久了會怎樣呢?

賞析:
《東山》是周公東征歸來為慰問戰士而作的,《東山》描寫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遠征,多年未歸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現了對戰事的厭倦,對和平的生活的渴望。 相傳本詩和周公東征奄國有關。徵人隨軍東征已經很久了, 在這個陰雨蒙蒙的日子, 他終於踏上了回鄉的路。「慆慆不歸」一語透露出對歲月流逝的無限感慨,而「零雨其蒙」的景色則使全詩籠罩著一層愁慘氣氛。詩歌的第一章寫徵人欣喜自己能夠生還。他一聽說要離開東方,心兒就飛到了西方的家鄉,興奮地想像自己不再從事征戰。第二章寫徵人想像家園已經荒蕪了,無人修剪的瓜簍爬到房檐上結子,土鱉在屋裡跑來跑去,蜘蛛在牆角結網,場院上印著鹿跡,磷火飛來飛去。但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這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第三章寫他想像自己的妻子正在為思念他而嘆息。第四章回憶三年前新婚時的情景,設想著重逢的歡樂。詩歌以十分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徵人在回鄉途中復雜的內心活動和對和平生活的熱切渴望。 詩人回憶了戰爭生活的艱辛,卻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像家中的心理活動。想像著他出征以後家園的荒涼,想像妻子在家的盼望。種種懸想最後在接近家鄉時,更聯想到當年新婚的美好,而設問如今會怎麼樣呢?「其舊如之何?」這種擔心,既表現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對戰爭造成的阻隔的擔心,因此,《東山》在表現征夫對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達了對戰爭的看法。這是不同於其他作品的特點之一。

『捌』 「作品賞析」英語應該怎麼翻譯

work review

『玖』 文學作品翻譯的賞析和非文學作品翻譯賞析的異同

中國不缺少能創作出達到獲得諾貝爾獎水平的作品的作家,中國缺少的是能把中國文字翻譯成西方文字達到獲得諾貝爾獎水平的文學翻譯家,或者說達到此類水平的翻譯大師。可以這樣說,文學翻譯工作絕非一般的專業翻譯可比,絕不能理解為僅僅是在把中國話譯成外國話這么簡單,它是使東西方文化、文明能夠到相互溝通達到水乳交融的一座橋梁。可以這樣講,把中國文學介紹到西方的文學翻譯工作,對於翻譯人員來說是一次文學作品的再創作過程,翻譯人員不論是中文還是外文,只要其中有一項文字的寫作功底達不到中國作家及西方同等水平作家的地步,那麼他的翻譯工作就是失敗的,不管他是盡了多大的努力、花費多少的心血;同樣的道理,翻譯人員不管是中文還是外文欣賞水平,只要其中有一項達不到中國作家及西方同等水平作家的境界,他的翻譯工作同樣不算成功。那麼,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文學翻譯工作就是中國作家難獲諾貝爾獎的那塊短木板,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通向諾貝爾獎之路的瓶頸,制約著古老的東方文明向西方的傳播速度與傳播質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