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黃鶴樓賞析
關於黃鶴樓的詩句匯總如下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送康太守》
唐·王維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欄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鐃吹發夏口,使君居上頭。
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3、《黃鶴樓》
唐·盧郢
黃鶴何年去杳冥,高樓十載倚江城。
密雲朝卷四山景,流水夜傳三峽聲。
柳暗西州供寫望,草芳南浦偏離情。
登臨一向須回首,看卻鄉心萬感生
4、《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
宋·蘇軾
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老卒飢不眠。
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著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聲清圓。
洞中鏗鋐落門關,縹渺入石如飛煙。
雞鳴月落風馭還,迎拜稽首原執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黃金乞得重莫肩。
持歸包裹蔽席氈,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閭來觀已變遷,似石非石鉛非鉛。
或取而有眾忿喧,訟歸有司令幾年。
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哀可憐。
原君為考然不然,此語可信馮公傳。
5、《黃鶴樓》
宋·游景仁
長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萬景收。
漢水北吞雲夢入,蜀江西帶洞庭流。
角聲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兩岸秋。
黃鶴樓高人不見,卻隨鸚鵡過汀洲。
6、《菩薩蠻·黃鶴樓》
現代·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7、《黃鶴樓》
唐·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8、《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望黃鶴樓》
唐·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10、《黃鶴樓》
唐·賈島
高檻危檐勢若飛,孤雲野水共依依。
青山萬古長如舊,黃鶴何年去不歸?
岸映西州城半出,煙生南浦樹將微。
定知羽客無因見,空使含情對落暉!
㈡ 菩薩蠻·黃鶴樓詩意描述,簡單一點,不用賞析
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黃鶴樓〕舊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區之西長江岸邊的黃鶴磯(一作黃鵠磯)上,即今武漢長江大橋南端西側。樓在歷史上曾幾經毀壞修復,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橋時拆去遺留建築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擴建後開放。《南齊書·州郡志》說有個叫子安的仙人,曾騎黃鵠(即鶴,古「鵠」、「鶴」二字通)經過黃鵠磯。《太平寰宇記》說騎鶴仙人叫費文褘(huī灰),一作費禕(yī衣),每乘黃鶴到此樓休息。樓因此得名。許多文人曾題詩抒慨,唐崔顥的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尤為歷代傳誦。作者借這個題目,抒發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傳在長江中游一帶有九條支流同長江匯合,所以稱「九派」。鮑照《登黃鶴磯》詩:「九派引滄流。」
〔中國〕指中國的中部地區。
〔一線〕指當時長江以南的粵漢鐵路和以北的京漢鐵路。一九五七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兩條鐵路已接通,改名京廣鐵路。
〔龜蛇鎖大江〕龜蛇指龜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長江邊,龜山在它對岸的漢陽,隔江對峙,好像要把長江鎖住一樣。
〔把酒酹(lèi淚)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澆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對自然界事物設誓的一種習俗。這里是對滔滔的長江表示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
〔心潮〕作者自註:「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
㈢ 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
菩薩蠻·黃鶴樓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譯詩】
多少大河流貫中國,
而潛隱之一條鐵路連接南北。
煙雲細雨舒捲著迷茫,
龜山與蛇山緊鎖著長江。
昔日的黃鶴已飛去了何方?
如今這兒只有些遊客過往,
我將借酒澆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勝似滾滾長江的浪濤。
【賞析】
1927年正值中國多事之秋,大革命處於低潮時期,北伐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但軍閥及各種勢力依然存在,蔣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臨王位。
可是整個中國的局面仍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撲朔迷離的煙雲密布大地,是年毛澤東途經武漢,懷以蒼涼悲壯之情登上黃鶴樓一吐心曲。登高賦詩是歷代文人抒情言志的習慣,毛澤東,這位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的一代詩人兼革命家以其獨有的胸襟及氣慨表達了他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沉鬱抱負和熱切期待。
全詩一開始從大處作眼,從遠到近,層層展開,其中有精確的地理,這地理中暗示作者內心縝密的布局及經緯法度,這一切處理得干凈簡練,僅用「九派流中國」,「一線穿南北」,「龜蛇鎖大江」這幾個妙巧的對稱,猶如圍棋高手的布局顯得嚴密而大度,同時也顯示了對祖國的山川諳熟於胸。
接著下闋一轉,又透出了詩人對於世事滄桑,雪泥鴻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該過去的都過去,而今詩人又作遊人的一員在此低回歌詠。最後二行詩人把酒酹江以抒壯志,涌動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濤,越來越感受到一種急迫地想立即置身於中心的強烈願望(因當時共產黨處境維艱,國民黨佔有上風),詩歌在此達到一個最後的高潮,以綿綿思緒和慷慨高歌抵達詩言志的核心,幾乎直逼陳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確是正宗漢音,蒼涼慨嘆沉雄俊爽。
另外,黃鶴樓自古以來為詩人詠嘆,自崔顥題詩之後,寫黃鶴樓要不落前人窠臼,實屬不易,而毛澤東凌雲之筆一下就觸擊巔峰。
名言標簽:詩詞 毛澤東 菩薩蠻 黃鶴樓 國家 長江 革命
㈣ 對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的理解和感受〈簡潔的說說〉
析+
此詞的寫作特色主要是寓情於景,既寫黃鶴樓懷古又抒發了詩人的感情,富有藝術魅力。
上闋首句,『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詞語雄渾有力,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波濤滾滾由西向東一瀉千里的長江,從我國中部流過,還有貫通南北的京漢和粵漢兩條鐵路穿越我國大江南北,景觀雄偉。這里的『一線』二字用得極為精確,因為站在高大的黃鶴樓向下眺望,京漢和粵漢鐵路相接的形狀確是『一線』。『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這兩句寫的是近景,其中用一個『鎖』字,把在如煙的迷茫一片的細雨籠罩下,隔江緊緊相對的龜蛇二山(龜山在漢陽,蛇山在武昌)好像要把大江東去的巨流都封鎖起來似的,真是把靜物寫活了。
下闋既含懷古之意,又抒慷慨激昂之情。『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這兩句緊扣題目,同時表現出對當時武漢政局的深切關心。登上黃鶴樓,自然會聯想到黃鶴樓自古以來流傳著不少的神話和傳說,還想到了一些詩人留下關於黃鶴樓的詩句,如唐代詩人崔顥寫的那首《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中作者寫的是一種感傷的弔古和思念鄉土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自然與他截然不同,『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著滾滾東去的江水,他立誓要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一腔難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就像是洶涌的波濤那樣翻騰起伏,追逐著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在這之後,大革命失敗了,黨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開展土地革命為新內容的路線方針,在湖南農民運動的基礎上,親自領導農民暴動,舉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秋收起義,然後又率領農民起義軍向井岡山進軍,從此中國革命找到正確的道路。這後來的事實就是詞的收尾兩句所抒發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的具體表現。
另外,本詞的寫作特點還有,描述事物用詞形象生動。如『茫茫』,形象地表現了『九派』的廣闊氣勢;『穿』,既表現貫通南北,又富有動感;『鎖』字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使得筆下景物,躍然紙上;『逐』字也是如此,把詩人當時激越、憤懣的思想感情用滾滾江水起伏翻湧這一生動的形象表現了出來。詞中的疊字,既精彩逼真地表現了事物,同時又富有節奏感,讀來深有韻味。
㈤ 菩薩蠻 黃鶴樓全詩的意思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譯文:
多少大河流貫中國, 而潛隱之一條鐵路連接南北。 煙雲細雨舒捲著迷茫,龜山與蛇山緊鎖著長江。
昔日的黃鶴已飛去了何方? 如今這兒只有些遊客過往, 我將借酒澆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勝似滾滾長江的浪濤。
《菩薩蠻·黃鶴樓》是毛澤東於1927年創作的一首詞。該詞是在當時中國正處多事之秋,大革命處於低潮時期,北伐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但軍閥及各種勢力依然存在,蔣介石總攬大權、積極反共的背景下創作的。該詞表達了毛澤東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沉鬱抱負和熱切期待,也寫出了對革命前途的焦慮,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對革命抱有堅定信念的樂觀。
㈥ 菩薩蠻 黃鶴樓解釋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
【譯詩】
多少大河流貫中國,
而潛隱之一條鐵路連接南北。
煙雲細雨舒捲著迷茫,
龜山與蛇山緊鎖著長江。
昔日的黃鶴已飛去了何方?
如今這兒只有些遊客過往,
我將借酒澆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勝似滾滾長江的浪濤。
【賞析】
1927年正值中國多事之秋,大革命處於低潮時期,北伐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但軍閥及各種勢力依然存在,蔣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臨王位。
可是整個中國的局面仍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撲朔迷離的煙雲密布大地,是年毛澤東途經武漢,懷以蒼涼悲壯之情登上黃鶴樓一吐心曲。登高賦詩是歷代文人抒情言志的習慣,毛澤東,這位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的一代詩人兼革命家以其獨有的胸襟及氣慨表達了他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沉鬱抱負和熱切期待。
全詩一開始從大處作眼,從遠到近,層層展開,其中有精確的地理,這地理中暗示作者內心縝密的布局及經緯法度,這一切處理得干凈簡練,僅用「九派流中國」,「一線穿南北」,「龜蛇鎖大江」這幾個妙巧的對稱,猶如圍棋高手的布局顯得嚴密而大度,同時也顯示了對祖國的山川諳熟於胸。
接著下闋一轉,又透出了詩人對於世事滄桑,雪泥鴻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該過去的都過去,而今詩人又作遊人的一員在此低回歌詠。最後二行詩人把酒酹江以抒壯志,涌動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濤,越來越感受到一種急迫地想立即置身於中心的強烈願望(因當時共產黨處境維艱,國民黨佔有上風),詩歌在此達到一個最後的高潮,以綿綿思緒和慷慨高歌抵達詩言志的核心,幾乎直逼陳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確是正宗漢音,蒼涼慨嘆沉雄俊爽。
另外,黃鶴樓自古以來為詩人詠嘆,自崔顥題詩之後,寫黃鶴樓要不落前人窠臼,實屬不易,而毛澤東凌雲之筆一下就觸擊巔峰。
㈦ 毛澤東詩詞賞析——《菩薩蠻 黃鶴樓》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 作者借這個題目,抒發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㈧ 菩薩蠻·黃鶴樓的作品鑒賞
全詞一開始從大處作眼,從遠到近,層層展開,其中有精確的地理,這地理中暗示作者內心縝密的布局及經緯法度,這一切處理得干凈簡練,僅用「九派流中國」,「一線穿南北」,「龜蛇鎖大江」這幾個妙巧的對稱,猶如圍棋高手的布局顯得嚴密而大度,同時也顯示了對祖國的山川諳熟於胸。接著下闋一轉,又透出了詩人對於世事滄桑,雪泥鴻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該過去的都過去,而今詩人又作遊人的一員在此低回歌詠。最後二行詩人把酒酹江以抒壯志,涌動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濤,越來越感受到一種急迫地想立即置身於中心的強烈願望,詩歌在此達到一個最後的高潮,以綿綿思緒和慷慨高歌抵達詩言志的核心。
上闕寫景,登樓縱目,自遠而近,宏偉壯彩。一個「鎖」字,連接雙山大江,不僅形象地描繪了龜蛇夾峙的形勢,而且暗寫出亂石崩雲、驚濤拍岸的一段江景。開頭兩句,是登高望遠,從西望到東,從北望到南,向四面望去。下面兩句:「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一句是望遠景,一句是望近景。向遠處望去,煙雨茫茫。「莽蒼蒼」正寫出迷茫的景象。上引王維的「山色有無中」,看遠處山色若隱若無,看不分明,跟煙雨迷茫相似。近處望,看到漢陽的龜山,武昌的蛇山,隔江相望,一「鎖字,正好寫出了那裡江面較狹。它跟」蒼茫九派「的浩淼無邊,更具有對照作用。這樣四句合起來就構成一個廣闊雄渾深沉有力的境界。這個境界正好反映出詩人闊大的胸襟,豪邁的氣度。
下闕言情,應物斯感,豪放深沉。一個「逐」字,綰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動地寫出了浪花的滾滾催進,而且隱喻洶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黃鶴不知到哪去了,只剩下這座黃鶴樓,作為遊人攬勝的聖地。這是即景生情,並無企慕仙人的意思。下面是抒革命之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酒澆在滔滔的江水裡,內心激動的思潮恰似長江中翻騰起伏的波濤那樣高,這里表示對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值此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非常激動,好像追逐江中洶涌的波濤。不久毛澤東就點燃了秋收起義的革命烈火,建立起了井岡山革命基地,為中國革命打開了新的局面,使中國革命走上了正軌。
這首詞,題目只標一縷,通篇只有四十四個字。但所囊括的時代氣氛、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和澎湃情懷,其內容之錯綜復雜,並不亞於長篇。全詞扣緊登臨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斗爭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題思想特別集中、深邃和感人。寫景以重點刻劃與氣氛渲染結合,抒情以寓景於情和寫意手法相結合,境界含蓄高遠。語言之沉著有力,迭詞動詞之新穎精警,用韻之錯落有致,與內容也十分和諧。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這首詞可以看到國共一次合作時的偉大勝利與大革命失敗的困難與痛苦,彷彿來到那個國內形勢錯綜復雜的年代。也寫出了對革命前途的焦慮,和對未來充滿信心,對革命抱有堅定信念的樂觀。
㈨ 菩薩蠻黃鶴樓 譯文
菩薩蠻只是詞牌名啊
他有寫好幾篇
菩薩蠻《黃鶴樓》、菩薩蠻《大柏地》
還有,詩詞沒人能翻譯到位,也很少有人會去翻譯,何況是我們這些泛泛之輩根本弄不好,誤人子弟。中國詩詞的博大精通就在於其韻味和感覺,一翻譯什麼味道都沒有了。
我建議你去看看賞析吧,裡面有很到位的解釋(是解釋不是翻譯),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問就好了。
我自己翻譯了
你可以借鑒一下
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邊,好像有誰手持綵帶在空中揮舞。雨後初睛,夕陽之下,群山蒼翠。看到殘留在村前牆壁上的彈痕,不由得想起當年激戰殲敵的情景。正是經過戰火洗禮的河山,今天看來才更加美麗可愛
另外
我可以幫你賞析以下
此詞的寫作特色主要是寓情於景,既寫黃鶴樓懷古又抒發了詩人的感情,富有藝術魅力。
上闋首句,『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詞語雄渾有力,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波濤滾滾由西向東一瀉千里的長江,從我國中部流過,還有貫通南北的京漢和粵漢兩條鐵路穿越我國大江南北,景觀雄偉。這里的『一線』二字用得極為精確,因為站在高大的黃鶴樓向下眺望,京漢和粵漢鐵路相接的形狀確是『一線』。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這兩句寫的是近景,其中用一個『鎖』字,把在如煙的迷茫一片的細雨籠罩下,隔江緊緊相對的龜蛇二山(龜山在漢陽,蛇山在武昌)好像要把大江東去的巨流都封鎖起來似的,真是把靜物寫活了。
下闋既含懷古之意,又抒慷慨激昂之情。『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這兩句緊扣題目,同時表現出對當時武漢政局的深切關心。登上黃鶴樓,自然會聯想到黃鶴樓自古以來流傳著不少的神話和傳說,還想到了一些詩人留下關於黃鶴樓的詩句,如唐代詩人崔顥寫的那首《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中作者寫的是一種感傷的弔古和思念鄉土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自然與他截然不同,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著滾滾東去的江水,他立誓要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一腔難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就像是洶涌的波濤那樣翻騰起伏,追逐著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在這之後,大革命失敗了,黨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開展土地革命為新內容的路線方針,在湖南農民運動的基礎上,親自領導農民暴動,舉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秋收起義,然後又率領農民起義軍向井岡山進軍,從此中國革命找到正確的道路。這後來的事實就是詞的收尾兩句所抒發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的具體表現。
另外,本詞的寫作特點還有,描述事物用詞形象生動。如『茫茫』,形象地表現了『九派』的廣闊氣勢;『穿』,既表現貫通南北,又富有動感;『鎖』字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使得筆下景物,躍然紙上;『逐』字也是如此,把詩人當時激越、憤懣的思想感情用滾滾江水起伏翻湧這一生動的形象表現了出來。詞中的疊字,既精彩逼真地表現了事物,同時又富有節奏感,讀來深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