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奔馬圖賞析

奔馬圖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0 02:49:08

賞析徐悲鴻的國畫《奔馬圖>>

奔馬圖
1941年,紙本水墨
130×76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於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象徵,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只是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

⑵ 徐悲鴻《奔馬》鑒賞 300字

。中國古代畫馬有很多大師,但不包括徐悲鴻。那是被吹捧出來的,徐悲鴻是大師,他最好的畫也不是那些奔馬。 圍繞虛無的主題寫無意義的理論,真是很可悲。

⑶ 奔馬圖、蒙娜麗莎、格爾尼卡的欣賞

《奔馬圖》這件作品是畫家徐悲鴻在1948年贈給史學家鄧蜀生的禮物,「徐悲鴻的《奔馬圖》作於1948年初冬,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三大戰役,傅作義部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提議,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背景:徐悲鴻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籌備建立『一二七藝術學會』,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這一歷史時刻。《奔馬圖》即為畫贈當時北平新華總社記者、後來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中國的美國史研究第一人鄧蜀生先生的」。據介紹,《奔馬圖》的落款處,還題寫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樣。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徐悲鴻一生所畫奔馬圖非常多,比較有名的是右圖這幅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藝術特色:畫高3.26米、寬1.12米的這幅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氣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它的擁有者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另外,《蒙娜麗莎》也有同名電影,同名歌曲以及同名劇本。
作品簡介:【名稱】《蒙娜麗莎》又名《永恆的微笑》Mona Lisa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作者】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 【類型】油畫(畫板) 【尺寸】77X53cm 【收藏】現藏世界上最大的法國美術館:盧浮宮
作品欣賞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油畫《格爾尼卡》,是立體主義的領導人畢加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是表現戰爭題材且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納粹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譴責和抗議。畢加索他那潛在的變現主義再次迸發出來,線條扭曲著,膨脹著,激情在奔騰馳騁,這便是《格爾尼卡》。
創作背景:西班牙傑出畫家、法國現代畫派的主要代表畢加索,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一個圖畫教師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畫比較寫實,繪畫的主題主要是對乞丐、流浪藝人、演馬戲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後來他從形式上求奇異,成了立體派的代表物。所謂立體派,是把物體分割成各種幾何形體,然後再重疊、堆砌在一個平面的畫幅上,因此完全改變了物體原有的形態,他創作的油畫《格爾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1937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的飛機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畢加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義憤填膺,放棄了原本創作的一幅作品
漫畫格爾尼卡(10張),轉而用六周時間就將此畫完成。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採取象徵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一種史詩般的悲壯觸動著觀眾的視覺和心靈。因此,這幅畫成為20世紀美術史上極其重要的作品。憤怒的畫家畢加索,揮筆創作了大型油畫《格爾尼卡》。七十年過去,這幅傑作已經成為警示戰爭災難的文化符號之一,也使格爾尼卡的悲劇永遠留在了人類傷痕累累的記憶中。畫面里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被踐踏的鮮花、斷裂的肢體,號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斷臂倒地的男子、瀕死長嘶的馬匹……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畫家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蘊含了憤懣的抗議,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郁、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面對痛徹心扉的人間慘劇,不同的藝術家有不同的反應,格爾尼卡被法西斯空軍轟炸,就是給了藝術家們一道無聲的考題。有沒有慈悲的情懷,就是能不能觸動心靈創作的前提。畢加索說:「我是依我所想來畫對象,而不是依我所見來畫的。」當時僑居巴黎的畢加索,受西班牙政府委託,正准備為參加巴黎國際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繪畫作品。德軍轟炸格爾尼卡的消息傳來,畢加索震怒了,他就以格爾尼卡被轟炸為題材,依他所想來為西班牙館作畫,將法西斯慘無人道的罪行徹底曝光在世人面前。藝術的創作者,是必須悟透藝術真諦的。就像中國漫畫家豐子愷所說的:藝術不是技巧的事業,而是心靈的事業。《格爾尼卡》問世後,曾在一些國家展出,受到愛好和平者的高度評價,畢加索也因此備受世界人民的尊敬。佛朗哥獨裁統治時期,《格爾尼卡》無法在畫家的祖國展出。直到1981年,《格爾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實現了畢加索的遺願。在巴黎畢加索藝術館,曾發生了一件小事:一天,一些德國軍人來此參觀,畢加索發給他們每人一幅《格爾尼卡》的復製品。一名軍官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畢加索回答:「不,這是你們的傑作!」戰爭結束後,他以法國抵抗運動戰士的榮譽參加了戰後第一次美展,並於1944年加入法國共產黨。以後,他又參加保衛和平運動,為世界和平大會創作了宣傳畫《和平鴿》。畢加索為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付出了畢生的努力。
畫作賞析:畢加索雖然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然而卻並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他說:「我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我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我總是待在現實的真實情況之中。」這或許也是他選擇畫《格爾尼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畫的對於現實的表現,卻與傳統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截然不同。他畫中那種豐富的象徵性,在普通現實主義的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畢加索自己曾解釋此畫圖像的象徵含義,稱公牛象徵殘暴,代表的是兇殘的德國和法西斯,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著光明與希望……當然,畫中也有許多現實情景的描繪。畫的左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畫的右邊,一個從樓上跳下來的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在他後面,是熊熊的火焰。離他不遠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後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後。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 零亂的肢體從各個角度訴說著當時德國法西斯人性的殘忍畫中的諸多圖像反映了畫家對於傳統繪畫因素的吸收。那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圖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聖母像傳統;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個高舉雙手仰天驚呼的形象,與戈雅畫中愛國者就義的身姿不無相似之處;而那個張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則似乎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某些戰爭畫中的形象,有著姻親關系。由此可以看出,畢加索不僅是一位富於叛逆精神的大膽創新者,同時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傳統的藝術家。乍看起來,這幅畫在形象的組織及構圖的安排上顯得十分隨意,我們甚至會覺得它有些雜亂。這似乎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相一致。然而,當我們細察此畫,卻發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里,所有形體與圖像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一的秩序。雖然諸多形象皆富於動感,可是它們的組構形式卻明顯流露出某種古典意味。我們看見,在畫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圖像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而畫面左右兩端的圖像又是那樣地相互平衡。可以說,這種所謂金字塔式的構圖,與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構圖,有著某種相似的特質。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隻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里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於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使人過目難忘。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在這里,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格爾尼卡》問世後,曾在一些國家展出,受到愛好和平者的高度評價,畢加索也因此備受世界人民的尊敬。佛朗哥獨裁統治時期,《格爾尼卡》無法在畫家的祖國展出。直到1981年,《格爾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實現了畢加索的遺願。這幅畫中給人印象深刻的「點燈眼」、和「比目牛」成為日後畢加索的代表形象。

⑷ 誰給我 奔馬圖的賞析啊 謝謝啊

一九三九年,徐悲鴻先生應邀至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並舉行畫展。當時他還應印度大詩人太戈爾邀請,游歷了西馬拉雅山之大吉嶺。在那裡看到了許多罕見的高頭、長腿、寬胸、皮毛閃光的駿馬,他還經常騎著這樣的駿馬遠游,更逐漸了解了馬的驃悍、勇猛、馴良、耐勞、忠實的性格,終於成了馬的知己。訪問期間,他對著駿馬大量寫生,進一步掌握了馬的最美的神氣和姿態。此後,他便更生動地畫出了馬的氣質和活力,從而塑造出千姿百態的奔馬,達到了「盡妙」的境界、為世人稱道珍愛。

徐悲鴻先生總結說:「美術之大道,在追索自然」。「吾所法者,造物而已。碧雲之松吾師也,棲霞之岩吾師也,田野牛馬,籬外雞犬、南京之驢,江北老媽子,亦皆吾所習師也」。悲鴻先生曾說過:「我很喜歡荷花,但我不敢畫荷花。要畫,就得給我二十刀宣紙,把這二十刀宣紙畫完了,才可說會畫荷花了」。「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的骨架、肌肉、組織。又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能有得」。徐悲鴻一生中確實畫過數以千計的馬的速寫稿。他熟悉了馬的氣質、馬的結構、馬的日常活動,和在技巧上需要創造的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了那一洗萬古凡空馬的英姿駿馬。這也就是作者追求理想,嚮往自由的象徵。

一九四二年從印度回國後,悲鴻先生在藝術界集有基礎成就的畫家,在四川磐溪建立中國美術家學院研究繪畫。他那時畫的馬,則更加註意了結構,而又採用潑墨或工兼寫意的表現手法,著重刻畫馬的神態和氣質。據說徐悲鴻自己認為,他畫馬真正的成就,還是在一九四0年訪問印度之後。一九四0他在一幅群馬圖上題款日:「昔有狂人為詩雲,一得從千慮,狂愚輒自誇,以為真不惡,古人莫之加。悲鴻時客西馬拉雅山之大吉嶺」。

他的原配蔣碧薇,是邑人蔣香谷之女,也是有名藝人,又是當時所謂的交際名花。一九三六年因雙方意見不合而離婚。一九四五年冬,徐悲鴻與廖靜文女士在重慶結婚,證婚人為沈鈞儒、郭沫若,到場觀禮者一百多人。郭沫若賀詩雲:「嘉陵江水碧如茶,松花青青勝似花,別具一番新氣象,磐溪風月畫人家」。一九四五年在重慶,徐悲鴻不畏強暴,熱心簽名支持郭沫若倡導的民主運動,呼籲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全國解放後,徐悲鴻先生以滿腔熱情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他是第一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他帶頭替英雄模範人物畫像。一九五0他贈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一幅奔馬圖上題詩日:「山河百戰歸民主,鏟除崎嶇大道平」。又題畫馬詩雲:「百載沉菏終自起,首之瞻處即光明」。他借馬抒情,寄託了人民的愛憎,在它們馳騁的腳印上,燙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徐悲鴻畫的奔馬圖,還製成了郵票,全套十一枚,並在最佳郵票評選中,獲最佳特種郵票獎。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期間,徐悲鴻先生突然腦溢血,不幸過早地逝世了,享年五十八歲。但他對人民藝術事業的卓越貢獻卻永遠在史冊上熠熠閃光;他的高風亮節也給後人留下了光輝的典範。為了紀念他,我國政府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周總理親自題額;爾後在他的家鄉宜興又新建了「宜興徐悲鴻紀念館」和「悲鴻故居」,長期展覽他的作品,供中外人士瞻仰、觀賞。

⑸ 徐悲鴻 群馬圖的美術欣賞論文

徐悲鴻是江蘇宜興屺亭橋人,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熱愛藝術,熱愛祖國,一生中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優秀作品,並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代宗師。
在繪畫創作上,徐悲鴻提倡「盡精微,致廣大」。他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畫能融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而又有其獨特風格。他不但擅長中國畫,素描、油畫都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人物注重寫實,傳達精神;所畫花鳥、山水、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名中外。
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如今徐氏故鄉——江蘇宜興市新建的「宜興徐悲鴻紀念館」里,陳列了徐悲鴻先生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書畫作品(包括青少年時期的習作、成名以後的作品、信扎等)。他畫的馬,無論奔馬、立馬、走馬、飲馬、群馬,都賦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在他個人的藝術成就中,也以畫馬的成就最為卓著。他一生致力於國畫的改革,而體現他國畫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國畫奔馬。他非常注重寫生,關於馬的寫生畫稿不下千幅,學過馬的解剖。對馬的骨骼、肌肉、組織了如指掌,同時,他還熟悉馬的性格脾氣。在技法上,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又參用西方的透視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廠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徐悲鴻的馬是中西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是極為成功的。
群馬圖作於一九四O年,徐悲鴻當時正旅居印度,他從報上得知中國軍隊在鄂北痛擊了日本侵略者,喜不自禁,乘興揮毫,寫下這幅逸興遄飛的佳作。在圖中左上側,他自題曰:「昔有狂人為詩雲:一得從千慮,狂愚輒自誇,以為真不惡,古人莫之加」。借這幅奔馬圖,他抒發了自己對國家、對民族的明天滿懷的希望以反對抗日戰爭必勝的信念。托物言志是他繪畫的一大特色。畫上鈐印兩方, —為「東海王孫」 (白文);一為「恨鴻鳴而不惑」 (朱文)。
1941年秋季,正是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又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於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象徵,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只是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
讀悲鴻的畫,能感覺到類似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 —般的震撼力度。那是用生命和鮮血凝煉而成的融匯中西、博大精深的藝術絕唱。是為了民族藝術的發展、創新、繁榮、昌盛而勇於創造、執著追求的心靈之史。其作品中既有兩方藝術的浪漫激情,又蘊含著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凝煉動人,意境深遠。這些畫也正是先生之匯通中西、方正圓融藝術風格的完美體現。

⑹ 5. 賞析徐悲鴻國畫《奔馬圖》

一幅畫著六匹馬的圖叫《奔馬圖》。畫高3米、寬1米的這幅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專的屬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氣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這幅畫是徐悲鴻他跟在六匹馬旁跑,通過觀察。回到家裡,把他認為最精彩的片斷畫下來。你看!那六匹馬的神態、動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腳騰空;有的前腳落地後腳翹起;有的……徐悲鴻不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畫家。他畫的《奔馬圖》中的馬是栩栩如生的。他把我也引到畫中去。

1962年春天,周恩來總理來寶光寺視察,看見徐悲鴻這幅「奔馬」大中堂,贊嘆不已,親自量了畫的縱橫尺寸後說:「這是我所見到悲鴻馬畫中最大的一幅,要妥善保存。」

⑺ 求徐悲鴻《奔馬圖》的賞析 主要是字數少,容易背誦,主要是作畫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這幅

徐悲鴻採用了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源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氣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⑻ 看了奔馬圖有什麼感受

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氣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徐悲鴻早期畫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於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象徵,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只是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怕後悔哈皮哦這幅畫是徐悲鴻他跟在六匹馬旁跑,通過觀察。回到家裡,把他認為最精彩的片斷畫下來。你看!那六匹馬的神態、動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腳騰空;有的前腳落地後腳翹起;有的……徐悲鴻不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畫家。他畫的《奔馬圖》中的馬是栩栩如生的。

奔馬,令人神思飛越,生發出朝氣勃勃、奮發向上的力量。在徐悲鴻先生的筆下,一匹匹奔馬奮蹤揚蹄,在廣袤的土地上飛奔,駿馬英姿,神態各異。有的騰空起飛,有的蹄下生煙。有的回首顧盼,有的一往直前,都彷彿要破紙而出。這一幅幅萬馬戰猶酣的壯麗畫卷,推動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滾滾向前。

⑼ 徐悲鴻《奔馬圖》賞析150字左右

《奔馬圖》這件作品是畫家徐悲鴻在1948年贈給史學家鄧蜀生的禮物,「徐悲鴻的《奔馬圖》作於1948年初冬,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三大戰役,傅作義部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提議,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背景:徐悲鴻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籌備建立『一二七藝術學會』,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這一歷史時刻。《奔馬圖》即為畫贈當時北平新華總社記者、後來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中國的美國史研究第一人鄧蜀生先生的」。據介紹,《奔馬圖》的落款處,還題寫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樣。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徐悲鴻一生所畫奔馬圖非常多,比較有名的是右圖這幅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藝術特色:畫高3.26米、寬1.12米的這幅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氣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