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楊柳賞析

楊柳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4 01:42:28

『壹』 豐子愷楊柳的句子賞析,速度了

楊柳,是一種平凡的樹。它沒有松樹的挺拔,也沒有白楊的偉岸。更沒有百花的嬌媚。但古往今來它卻成為文人筆下不衰的頌歌。著名的現代作家、畫家、文學翻譯家豐子愷筆下的楊柳更是別具一格。
作者是喜歡楊柳的,但從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歡楊柳的人一邊。這就叫欲揚先抑。按說,作者的畫中多楊柳,作者應該是喜歡楊柳的。作者多次從「有人說」的角度來談自己對楊柳的感情。作者喜歡楊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刻意去喜歡楊柳的。作者喜歡上楊柳完全是偶然的情況下,是因為昔年在自己的屋邊種了一株楊柳,而取名為「小楊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確說原因上因為其實喜歡上楊柳上非常偶然的,極平常的。也許在別人的眼裡,這不能成為理由的。
通過對比來體現楊柳的特點,來贊揚楊柳。楊柳是一種植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賦予了它以人的品質和精神。作者贊美的是楊柳的平凡朴實和不忘根本的品質,楊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是其「賤」,它不貪圖自己的榮光,而是「條條不忘記根本」,這是其「下垂」。楊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對於做人來說,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作者由楊柳下垂的姿態想到了不忘記根本的精神。由樹及人,使主題得到深化。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乃是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許多人卻過河拆橋,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敘寫中蘊涵了對這些現象的指斥。作者賦予楊柳以主觀情感,以楊柳喻人,諷刺現實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綜合用了排比、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小蠻腰……」這是排比。例如「好像掛著幾千串嫩綠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這是擬人。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表達更具生動形象性,使說理更透徹,更精闢。 選我吧!!!!!

『貳』 楊柳的作品鑒賞

抒情詩多是緣情之作,在唐人孟棨(qǐ)的《本事詩·情感第一》中,詳細描述了崔護《題都城南庄》的傳奇故事。詩人崔護,進士不第。清明日獨游城南,來到一處花木掩映的莊院,但見花木叢萃,寂寂無人,扣門久之,有一妙齡女子自門隙窺之,崔護「酒渴求飲」,女子贈以杯水,「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女子不以言對而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舊地重遊,門牆如故,大門緊鎖。崔護失望之餘,題詩於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顯然,元好問這首《楊柳》隱括著崔護的《題都城南庄》詩中故事。「楊柳青青溝水流」,在桃紅柳綠的春天,溝邊楊柳青青,溝邊流水汩汩,楊柳傍著野外溝渠而生,自是郊野之景。「鶯兒調舌弄嬌柔」,這里綠柳成行,柳叢中黃鶯嚦嚦啼轉,好似與詩人相識一般,有意在調轉著它那如簧巧舌、逞弄著美妙嬌柔的歌喉。
在這春天的郊野大自然里,與詩人似曾相識的何止鶯兒,作為當年故事的見證物桃花,對舊地重遊的昔日題詩客可記得很清楚,「桃花記得題詩客」,「記得」二字仍這首《楊柳》詩的「詩眼」,它把大家從時間的隧道中帶到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幕:一個極偶然的機會,與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相遇,卻又失之交臂。那女子脈脈含情地「斜倚小桃柯佇立」,可時不待人,機不再來,人面桃花不知何處去了,門上題詩又有何用! 「斜倚春風笑不休」,是直接從崔護的「桃花依舊笑春風」中脫化而出的,只是情緒、意蘊更顯深沉了。詩人在藉此感嘆世上有多少崔護式的題詩客,連通曉世情的桃花也感到這些人太可笑了,每當年復一年的前來尋找自己那遺落的青春夢想時,不由得「斜倚春風笑不休」了。
元好問這首詩的意蘊與崔護《題都城南庄》完全一樣,只是詩中描寫的主角換了,崔護的詩突現在面前的是一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女子,而元好問的《楊柳》讓大家看到的卻是男主角「題詩客」,這樣的變換顯然在表明今日的題詩客已不同於唐代的崔護,他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覺醒與自責,因而在心靈深處也就有了一種更深沉的終生遺恨。

『叄』 唐詩《柳》賞析

古詩中的「柳」
江蘇 朱慶和
古代詩歌中,「柳」與「愁」,其諧音、比喻等修辭感物聯類,詩人用來抒發情緒,往往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例如,唐詩中的「詠柳」佳作不可勝數,其中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一反前人以楊柳的細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條的寫法,而是用擬人的手法,將自然人化,讓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那參差披拂的枝條,鮮嫩滴綠的翠葉在春風吹拂中姿態迷人。而《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則運用對比,將當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時春光明媚,柳絲輕拂,與佳人的難分難舍的依依惜別之情與歸來時的且雨且雪的惡劣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商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詩中的「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這是摩形、摹色的修辭手法,而「風流」「婀娜」以擬人的手法,將「柳」人格化寫照。寫柳的體態輕盈,飛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華比喻得極致。而《柳》這一首詩是寫秋日之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詩人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頓生惆悵、愛憐之心。
上述兩首同是「詠柳」詩,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惆悵之情。
說道「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例如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詩人的感物起興,是從長安城外的名勝「灞橋風柳」的 柳「絮」 、柳「絲」比擬的。那種分別時「相偎相倚」、牽衣頓足的情景,猶如「飛絮」,飄忽不定,其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這種「爭解垂絲絆路人」的凄慘之狀,在於目前,更讓人看到當時的兵役、徭役的殘酷,百姓無奈之極。
在賦別詩中,詩人還常常以「折柳」相贈表示惜別。因「柳」與「留」為「諧音」修辭,故又成為古詩賞析的審美定勢。例如戴叔倫的《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詩中「柳」與「留」;「絲」與「思」,即為「諧音」修辭格,傳達出一對情人在堤柳蔭下,那種相思、相愛,難分難舍的情狀。不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運用了借代、雙關的修辭手法,詩中的「折柳」,是由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網師園唐詩箋》一書中對此詩的評價為:「『折柳』二字為通首關鍵。」「折柳」原來是指「折取柳枝」。相傳,長安東有一橋名為灞橋,漢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或送別之詞。而李詩中「此夜曲中聞折柳」,是一首「折楊柳」曲的省稱,這首曲子往往用來用來表示惜別懷遠之情。本詩描寫的是:春宵人靜之時,詩人忽然聽到了一陣悠揚的笛聲,附耳聆聽,這笛聲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此時正是折柳的季節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卻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鄉之情。
施肩吾的《折楊柳》:「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這是用反復、對比的修辭手法,通過離人這一縮影的描繪,勾起讀者對古代多少離愁別恨的場景的再現。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詩人採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詞和比喻式的顏色詞:「裊裊」既形容細長柔軟的楊柳隨風擺動,又喻指「裊裊婷婷」體態輕盈的風流女子,提裙挪步於柳鶯鳴唱的堤壩,與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場景。「青青」,這一重疊詞,帶有較強的形象色彩,既生動地描繪了一團團如煙如霧的柳樹,朦朧可愛,又希望郎君與自己的愛情就像這「楊柳青」一樣,永不衰敗。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也是詩人的自畫像:「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全詩用象徵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樹前頭萬木春」,曾經是風流倜儻、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轉眼「半朽臨風」,光陰不饒人啊!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臨風立馬」,矢志不渝。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風姿綽約,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集團,於柔情之中見犀利、含蓄之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總之,「詩言志」,同時含蓄、蘊藉,所以,詩歌十分講究修辭意蘊美。正如錢鍾書先生分析李賀《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他認為此中「折柳」為「遺遠」之意,並把「折梅寄運」與「折柳寄遠」相對,說明有折柳寄遠的事。

『肆』 豐子愷的《楊柳》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伍』 張曉風 柳的賞析

1.《柳》張曉風賞析:

作者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柳的世界。柳是屬於詩人的,但它不只是屬於白居易和韋庄,它還屬於李白,屬於柳永,屬於一切有情人。於是便有了「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於是便有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瑰麗而奇特的想像是本文最大的特點。

開篇四個段落既是對比,又是排比,同時還把自然現象賦予人文色彩,想像之美令人驚嘆。在這靈動而充滿詩意的文字里,我們的心也只有陶醉其中了。

張曉風是台灣著名的散文家,評論界稱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可以說,瑰麗的想像和詩化的語言是張曉風散文最基本的特點。

2.《柳》張曉風原文: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柳,是用「線」畫成的。

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繩記事。

別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於霸陵的折柳送別。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麼實用價值都沒有——除了美。

柳樹不是匠人的樹,這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緊張的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我怕我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提」,或是韋庄的「睛煙漠漠柳毿毿」竟必須去翻字典。

柳樹從來不能造成森林,它註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沒用的,怎麼的注釋才使我們了解蘇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著春風,隋堤的柳怎樣茂美如堆煙砌玉的重重簾幕。

柳絲條子慣於伸入水中,去糾纏水中安靜的雲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著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條上暗藏著無數叫做「青眼」的葉蕾,那些眼隨興一張,便噴出幾脈綠葉,不幾天,所有穀粒般的青眼都拆開了了。

有人懷疑彩虹的根腳下有寶石,我卻總懷疑柳樹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樹去哪裡吸收那麼多純凈的碧綠呢?

(5)楊柳賞析擴展閱讀:

張曉風,生於1941年,現77歲(2018年),是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家,江蘇銅山人。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大學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張曉風創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但她的成就並不止於此。她其後的作品在內容和技巧上都不斷發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漸漸轉變為抒寫家國情懷及社會世態,融入哲理,不斷開拓。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里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緻、凄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里,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

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的史傳、唐朝的詩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戲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

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牆》、《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參考資料:《柳》張曉風_網路

張曉風_網路

『陸』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賞析及其性格特點

水滸傳》中的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在以前的文學作品中,還很少有活生生的人可以具備這樣的力量,雖然有些人物的描寫也是力量非凡,但是在這種人與自然的對抗描寫中,花和尚是很神力的一位。 其實魯智深拔樹的描寫,只是作者對於魯智深心理活動的一個描寫。而且寫的是這樣的深入透徹。 拳打了當地一霸鎮關西,在對於魯智深出場的描寫中,作者一直是把他描寫成為一個特殊的好人,其實在當今社會中,魯智深可以看作是宋朝法律的象徵。法律雖然看起來公平,但是誰來保護法律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書中魯智深,為社會除害了,給社會做貢獻了,誰來保護他呢?這個時候佛教體現出了慈悲為懷的光芒。一個提轄在變為一個和尚,但是寺廟能擺脫世間的紛擾嗎?答案是不能。 一群素質低下的小和尚,就是看著魯智深不順眼,終於有一天用酒把魯智深害了。酒後的魯智深把五台山的寺廟給砸了個底朝天,也不知是五台山的方丈可憐,還是身不由己的魯智深可憐。就著樣,他被貶到大相國寺里當個小小的菜頭,這對於一身絕技的魯智深來說是何等的窩囊。不能為國家出力,反倒連連被社會所逼,此時魯智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心理也承受著別人很難承受的自身壓力。 就在把幾個偷菜的小混混收服之時,魯智深這時慢慢感覺到了自身還是存在一定價值的,他感覺自己的生活在慢慢改變。可是在喝酒的時候,也是魯智深在經過一段痛苦生活後重新開始拿起酒杯的時候,樹上一群倒霉的鳥影響到了魯智深。此時魯智深的心理急速的膨脹。他感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在和他作對,他長時間積壓的怨氣被樹上的鳥給給一下子點燃了,當然爆發出來的力量是要釋放出來的,不然魯智深也有可能像林沖一樣被活活的氣死。這時候的爆發點不是鳥,而是鳥所在的樹。 在《水滸傳》中,罵人的話最難聽的可能就是「鳥人」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李逵經常罵道「砍了這廝的鳥頭」「我去提他的鳥頭」等。可以想像到在宋朝,鳥並不是十分受歡迎。在這里鳥被暗示為社會中不良的一部分人,其實就是指高俅等奸臣,大樹也就是暗指當時黑白不分的朝廷。這樣的暗示真實恰到好處而又充滿智慧 其實在拔掉這棵樹的同時,魯智深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泄出來了,此時他的心情一定像是吃了檳榔順氣丸一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脫。在現在的心理學中,釋放是中非常好的改善心情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到魯智深也是善於釋放,善於調節自己的心理,和他形成顯明對比的就是自己的好朋友林沖。雖然林教頭也曾經火燒山神廟來釋放自己的衙役,但是林沖的怨恨要比花和尚深的多,在加上後來沒有好好的輸導和釋放,才導致了後來的慘狀。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表現了魯智深性格直爽、粗獷剛烈 的性格特徵。

『柒』 豐子愷的《楊柳》賞析!

楊柳,是一種平凡的樹。它沒有松樹的挺拔,也沒有白楊的偉岸。更沒有百花的嬌媚。但古往今來它卻成為文人筆下不衰的頌歌。著名的現代作家、畫家、文學翻譯家豐子愷筆下的楊柳更是別具一格。
作者是喜歡楊柳的,但從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歡楊柳的人一邊。這就叫欲揚先抑。按說,作者的畫中多楊柳,作者應該是喜歡楊柳的。作者多次從「有人說」的角度來談自己對楊柳的感情。作者喜歡楊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刻意去喜歡楊柳的。作者喜歡上楊柳完全是偶然的情況下,是因為昔年在自己的屋邊種了一株楊柳,而取名為「小楊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確說原因上因為其實喜歡上楊柳上非常偶然的,極平常的。也許在別人的眼裡,這不能成為理由的。
通過對比來體現楊柳的特點,來贊揚楊柳。楊柳是一種植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賦予了它以人的品質和精神。作者贊美的是楊柳的平凡朴實和不忘根本的品質,楊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獻,是其「賤」,它不貪圖自己的榮光,而是「條條不忘記根本」,這是其「下垂」。楊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對於做人來說,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作者由楊柳下垂的姿態想到了不忘記根本的精神。由樹及人,使主題得到深化。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乃是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許多人卻過河拆橋,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敘寫中蘊涵了對這些現象的指斥。作者賦予楊柳以主觀情感,以楊柳喻人,諷刺現實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綜合用了排比、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小蠻腰……」這是排比。例如「好像掛著幾千串嫩綠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這是擬人。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表達更具生動形象性,使說理更透徹,更精闢。

『捌』 豐子愷楊柳賞析 延伸閱讀

楊柳(豐子愷)
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我似覺自己真與楊柳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甚麼喜歡楊柳?到底與楊柳樹有甚麼深緣?其答案了不可得。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株,種在寓屋的牆角里。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自己似覺與楊柳有緣。假如當時人們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會給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的理由上去。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說我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說我愛它象小蠻的腰,或者說我愛它是陶淵明的宅邊所種,或者還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張緒之神」等種種古典來,作為自己愛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個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許我曾經對人說過「我愛楊柳」的話。但這話也是隨緣的。彷彿我偶然買一雙黑襪穿在腳上,逢人問我「為甚麼穿黑襪」時,就對他說「我喜歡穿黑襪」一樣。實際,我向來對於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這是因為我生長窮鄉,只見桑麻、禾黍、煙片、棉花、小麥、大豆,不曾親近過萬花如綉的園林。只在幾本舊書里看見過「紫薇」、「紅杏」、「芍葯」、「牡丹」等美麗的名稱,但難得親近這等名稱的所有者。並非完全沒有見過,只因見時它們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這便是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葯,或者象徵富貴的牡丹。我覺得它們也只是植物中的幾種,不過少見而名貴些,實在也沒有甚麼特別可愛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詩詞中那樣地受人稱贊,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據那樣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覺詩詞中所贊嘆的名花是另外一種,不是我現在所看見的這種植物。我也曾偶游富麗的花園,但終於不曾見過十足地配稱「萬花如綉」的景象。
假如我現在要贊美一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但這與前緣無關,只是我這幾天的所感,一時興到,隨便談談,也不會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義地畢生皈依它。為的是昨日天氣佳,埋頭寫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邊的長椅子里去坐了一會。看見湖岸的楊柳樹上,好象掛著幾萬串嫩綠的珠子,在溫暖的春風中飄來飄去,飄出許多彎度微微的S線來,覺得這一種植物實在美麗可愛,非贊它一下不可。
聽人說,這種植物是最賤的。剪一根枝條來插在地上,它也會活起來,後來變成一株大楊柳樹。它不需要高貴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陽光、泥土和水,便會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強健而美麗。牡丹花要吃豬肚腸,葡萄藤要吃肉湯,許多花木要吃豆餅;但楊柳樹不要吃人家的東西,因此人們說它是「賤」的。大概「貴」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貴」。吃得很多很好而沒有用處,只供觀賞的,似乎更貴。例如牡丹比葡萄貴,是為了牡丹吃了豬肚腸只供觀賞,而葡萄吃了肉湯有結果的原故。楊柳不要吃人的東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賤」的。
我贊楊柳美麗,但其美與牡丹不同,與別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楊柳的主要的美點,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發展的,紅杏能長到「出牆」,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其樣子可惡;你們是靠它養活的,怎麼只管高踞在上面,絕不理睬它呢?你們的生命建設在它上面,怎麼只管貪圖自己的光榮,而絕不回顧處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經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裡作最後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又可憐!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向處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象一群活潑的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但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楊柳樹也有高出牆頭的,但我不嫌它高,為了它高而能下,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來,詩文常以楊柳為春的一種主要題材。寫春景曰「萬樹垂楊」,寫春色曰「陌頭楊柳」,或竟稱春天為「柳條春」。我以為這並非僅為楊柳當春抽條的原故,實因其樹有一種特殊的姿態,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和的原故。這種姿態的特點,便是「下垂」。不然,當春發芽的樹木不知凡幾,何以專讓柳條作春的主人呢?只為別的樹木都憑仗了東君的勢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其貪婪之相不合於春的精神。最能象徵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邊上的楊柳而一時興起的感想。但我所贊美的不僅是西湖上的楊柳。在這幾天的春光之下,鄉村處處的楊柳都有這般可贊美的姿態。西湖似乎太高貴了,反而不適於栽植這種「賤」的垂楊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