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隸書賞析
Ⅰ 清明書法作品有什麼
1、篆書|清明
作者|張旭(675年~約750年)
字伯高,唐朝蘇州人
唐代著名大書法家,以草書著名,被譽為「草聖」
Ⅱ 隸書唐詩三百首28字
隸書唐詩三百首28字唐代杜牧《山行》釋文: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雲生發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准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2)清明隸書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滿詩意的發現,於是創作此詩以記之。
杜牧的這首《山行》是即興詠景詩,也是詠物言志的詩篇,蘊含著詩人內在的精神世界和志趣的寄託,給後人無限的啟迪和鼓舞。詩中不僅用蜿蜒連綿的山路、高居山巔的人家、多姿多態的白雲、如火的紅葉,裝點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美好畫面。
還把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滿山雲錦,如爍彩霞的美麗,和江南二月絢爛的春花做比,讓霜打之楓葉勝出幾分。這正是作品的可貴之處,透過那一片紅色,詩人看到的是秋天熱烈蓬勃的生命力。
杜牧跳脫出一般封建文人悲秋傷秋的哀傷嘆息,濃墨重彩地來歌頌秋色之美,體現的是豪邁向上積極樂觀的精神,給人英爽俊拔之氣,使這首詩成為秋色的贊歌。
Ⅲ 求圖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隸書作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王維是早熟的詩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從十五歲開始作詩,二十歲以前便寫出了《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十七歲作的,立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廣泛為人們傳誦。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
你去這里看圖片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51bb01000clq.html
Ⅳ 清明上河圖 用隸書怎麼寫
以上
Ⅳ 隸書有哪些碑帖
1、曹全碑
曹全碑(國寶級文物)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寬95厘米。明萬曆初合陽縣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在西安碑林。內容為王敝記述曹全生平。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2、張遷碑
《張遷碑》又名《張遷表頌》, 全稱《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是東漢晚期佚名書法家書丹,東漢碑刻家孫興刻石而成的一件隸書書法作品。此碑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於山東泰山岱廟碑廊。
《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12字,額字獨呈扁形,書意在篆隸之間;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
此碑是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之功德而立,銘文著重宣揚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之和張騫的功績,並涉及到黃巾起義軍的有關情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里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朴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
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3、乙瑛碑
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無額。隸書,18行,行40字。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碑在山東曲阜孔廟。 此拓本為故宮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細,字形豐厚清明,為"辟"字尚存本。每頁,縱28.2cm,橫14.6cm。
有汪大燮觀款一段及"趙氏書村珍藏金石"、"蕭山朱氏所藏善本"等藏印多方。 此碑記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乙瑛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
此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歷代書家對此碑贊譽甚多。
清方朔雲:"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何紹基稱此碑:"橫翔捷出,開後來雋利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宋趙明誠《金石錄》、明郭宗昌《金石史》、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等書著錄
4、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為《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後世簡稱《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西側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跡。整塊摩崖通高261厘米,寬205厘米,題額高54厘米。 《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石門頌》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它與略陽的《郙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是漢代頌體代表作。
5、華山廟碑
全稱為《漢西嶽華山廟碑》,簡稱《華山碑》,也稱《延熹華岳碑》東漢石刻。東漢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毀於地震。碑文22行,每行38字。碑額篆書「西嶽華山廟碑」。
因原石被毀,傳世只有四種拓本,即「長垣本」、「華陰本」(即「關中本」)、「四明本」、「李文田本」(或曰「玲瓏山館本」)。「長垣本」為河北長垣王文蓀藏,現已流入日本,「關中本」是明陝西東雲駒藏,又歸華陰人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四明本」是四明(今寧波)豐道生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李文田本」是清初馬曰璐、馬曰琯兄弟藏,後歸李文田,此本今在香港中文大學。「四明本」縱175厘米,橫84.8厘米。西嶽華山廟碑碑書歷受稱頌,篆書碑額麗婉多姿,隸書碑文筆劃豐潤,變化多端,奇妙精絕,為漢碑佳品。
Ⅵ 清明節三個字用隸書怎麼寫圖
Ⅶ 清明節的詩句在硬筆書法專用紙上怎麼寫
建議使用隸書或魏碑字體書寫,顯得清明時節古樸,借古幽思先人。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
第一種傳說,據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
第二種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第三種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Ⅷ 清明的繁寫字怎麼寫,並用毛筆寫成隸書
清
明
歷代名家名帖的繁體寫法。
沒有變化的,為古今無繁體寫法。
Ⅸ 隸書書法字體杜牧詩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的寫法
按照隸書書寫特點,查證每個字的隸書寫法,書寫即可。
1.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2.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的,隸書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9)清明隸書賞析擴展閱讀:隸書的結構特點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2、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4、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5、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Ⅹ 隸書的清明節怎麼寫
隸書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