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燕山行北行見杏花名句

燕山行北行見杏花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3-13 11:44:27

『壹』 文學~~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

燕 山 亭
北行見杏花
趙佶抄

裁減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
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
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宋徽宗趙佶因荒淫誤國,在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恆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因囚致死。徽宗在北行途中,忽見爛漫的杏花,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詞。徽宗工書畫,通音律,善填詞,可與南唐李後主媲美。
這首詞上片描繪杏花,運筆細膩,形神具備。接著筆鋒一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凄涼愁苦,從它的極盛到衰敗暗示作者自身的遭遇,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無限痛苦。
下片從杏花的凋零轉到自己的愁緒離恨,層層深入,愈深愈痛。先寫燕子不解人語,不能托它帶去重重離恨。接著嘆息遠離故國,跋涉艱辛。而故國遙遙,只能在夢中重遊。但近來連夢也不作,真令人肝腸寸斷,絕望至極。
況蕙風雲:「『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後主之作,皆以『真』勝者。」這一『真』字,使本詞產生了極大的藝術效果。

『貳』 趙佶所作《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中「易得凋零」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

詞開頭先以細抄膩的筆觸工筆描繪襲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緊接著以"易得凋零"一句陡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凄涼,引出趙佶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的悲苦情懷。答題要點:結構上的轉折,場景的轉折,悲苦的心情。)

『叄』 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好在哪

1、賞析
起首六句,實寫杏花。前三句,寫花片重疊,紅白相間。後三句,寫花容艷麗,花氣濃郁。「羞殺」一句,總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轉變徵之音,憐花憐己,語帶雙關。花易凋零一層、風雨摧殘一層、院落無人一層,愈轉愈深,愈深愈痛。換頭,因見雙燕穿花,又興孤棲膻幕之感。燕不會人言語一層、望不見故宮一層、夢里思量一層、和夢不做一層,且問且嘆,如泣如訴。總是以心中有萬分委曲,故有此無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綿邈,促節繁音,回腸盪氣。況蕙風雲:「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後主之作,皆以「真」勝者。

2、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趙佶
原文: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3、譯文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塗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的仙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歷了多少無情的風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裡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阻隔,哪裡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肆』 趙佶,宴山亭、北行見杏花,釋義、賞析

宴山亭應該是(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於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賞析如下: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於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於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雲:「正艷杏燒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於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想,往事和現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彷彿。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本想託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麼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後的思念之情。「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餘人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於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於世。這種手法於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附:原文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伍』 宴山亭 北行見杏花 趙佶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
除夢里有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作者: 徽宗皇帝
簡介
徽宗皇帝
(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名趙佶,封端王。廟號徽宗,在位二十五年,擅長詩、文、書、畫,尤工長短句

【評解】

這首詞以杏花的美麗易得凋零,抒發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
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上片描繪杏花開放時的嬌艷及遭受風雨摧殘後的凋零。下
片寫離恨。抒發內心的故國之思。詞中以花喻人,抒寫真情實感。
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陸』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這首詞中的從「易得凋零到幾番春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

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

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趙佶詞作鑒賞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於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於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雲:「正艷杏燒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於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想,往事和現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彷彿。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本想託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麼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後的思念之情。「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餘人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於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於世。這種手法於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柒』 燕 山 亭 北行見杏花 的解釋

宋徽宗趙佶因荒淫誤國,在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恆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因囚致死。徽宗在北行途中,忽見爛漫的杏花,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詞。徽宗工書畫,通音律,善填詞,可與南唐李後主媲美。
這首詞上片描繪杏花,運筆細膩,形神具備。接著筆鋒一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凄涼愁苦,從它的極盛到衰敗暗示作者自身的遭遇,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無限痛苦。
下片從杏花的凋零轉到自己的愁緒離恨,層層深入,愈深愈痛。先寫燕子不解人語,不能托它帶去重重離恨。接著嘆息遠離故國,跋涉艱辛。而故國遙遙,只能在夢中重遊。但近來連夢也不作,真令人肝腸寸斷,絕望至極。
況蕙風雲:「『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後主之作,皆以『真』勝者。」這一『真』字,使本詞產生了極大的藝術效果。

『捌』 麻煩提供一下趙佶的<晏山亭 北行見杏花>的翻譯與賞析.

晏山亭 北行見杏花(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女,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地遠天遙,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這首詞上片描寫杏花,運筆極其細膩,好似在作工筆畫。那些開放的杏花,如同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過巧手,裁翦出重重花瓣,還暈染上淡淡的胭脂。這一朵朵活色生香的杏花,似乎是妝束別致、美貌絕倫的仕女,連天上宮闕里的仙女也比不上。「艷溢」和「香融」也增加了人們的色澤感和香味感。接著從杏花的極盛,寫到杏花凋零的可哀,忽轉變徵之音,大有一落千丈之概。幾番風雨,殘紅滿地,春光已逝,春意闌珊。這不僅僅是寫杏花,而且也是寫自己故國不堪回首之感,憐花憐己,語帶雙關。詞筆曲曲道出,層層深入,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下片抒寫離恨哀情,層層深入,愈轉愈深,愈深愈痛。第一層寫看見燕子飛回故巢,便想託付它們寄去重重離恨,但它們恐怕領會不了人們的千言萬語;第二層嘆息身為俘虜,故宮相隔萬水千山,再見不知何年;第三層以設問說明懷戀故國之情,惟有夢里曾到;第四層揭出近來夢都不做。內心百折千回,真是肝腸斷絕之音。趙佶詞雖不多,但這一首自足千古傳誦。

『玖』 有關描寫女子賞花(杏花)的詩詞,或者是贊美杏花的詩詞。

1、《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宋代:阮閱

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干。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間。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釋義:

黃昏時登樓而望,只見杏花在微寒中開放,一鉤斜月映照著小樓的欄桿。一雙燕子歸來,兩行大雁北飛,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號角聲。華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於春風中,默默無語,閑愁萬種。也應像往日一樣,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2、《途中見杏花》唐代:吳融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釋義:

一枝淡紅的杏花探出牆頭,而牆外的行人(作者)正傷春惆悵。這枝杏花的樣子好像跟我一樣傷春惆悵,我們哪裡禁受得了相逢在這春去匆匆難相留的時節?

天色已晚,寂靜的樹林中黃鸝鳥最先歸來,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獨自綻放,卻沒有蜂飛蝶舞。這時候我更懷念長安的千萬株桃濃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經籠罩住了夕陽的光輝,整個神州一片黯淡。

3、《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宋代: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閑院 一作:問院)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釋義: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塗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的仙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歷了多少無情的風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裡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阻隔,哪裡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4、《畫堂春·雨中杏花》明代:陳子龍

輕陰池館水平橋,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處不勝嬌,此際魂銷。

憶昔青門堤外,粉香零亂朝朝。玉顏寂寞淡紅飄,無那今宵

釋義:

清明前後,雲淡天陰,池塘和小橋邊上,只見那毛毛細雨滋潤著盛放的杏花,在微寒的天氣下更顯嬌艷,也更為婀娜多姿。想當年在那京師門外的堤岸上,一陣狂風暴雨過後,幾日之間,杏花身殞香滅。花朵已經落盡的杏花,連蜂蝶都不來光顧了,只好守著寂寞過日子,它哪裡還有一刻千金的春宵?

5、《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宋代: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釋義:

杏花飛撲簾幕散播著最後的春光,明月進入門戶尋找我這幽居的人。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著搖曳花影,月華如水,點點花影有如水中飄浮的青萍。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爭攀枝條花片如紛紛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來沒有味道,勸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清越的洞簫聲在這月明之夜吹斷,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明朝可惡的春風卷地颳起,就只見綠葉叢中棲息著點點殘紅。

『拾』 關於一首宋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詩人:宋徽宗趙佶 朝代:北宋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凄涼院落,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注釋】
①宴山亭:詞牌名。「宴」通「燕」。
②冰綃:潔白如冰的絲織品,此處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靚(jìng)妝:美麗的妝飾。
④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⑤會:理解,懂得。
【譯文】
用潔白透明的素絲裁剪。花瓣,如同淡妝的仙女。可是那嬌艷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飄零,又有那麼多凄風苦雨,無意也無情。這情景實在令人愁苦,不知經幾番春天的消逝,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
我被拘押著北行,任誰來領會這離恨重重?這雙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過了萬水千山,又哪裡知道故宮此時的情形?沉心思量,卻只在夢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何故,近來竟連連無夢。
【賞析】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工書善畫,知樂能詞,為歷代帝王中屈指可數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個昏庸的亡國之君,父子雙雙為敵國所俘,蒙受奇恥大辱。這首詞與李煜的《虞美人》一樣同屬亡國之音,本詞是徽宗皇帝被虜北行見杏花有感之作。在被擄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見杏花盛開如火,不禁萬感交集,寫下這首如泣如訴之詞。上片明寫杏花,借杏花的嬌艷及被風雨摧殘的衰敗景象象徵美好事物的逝去,寄託著對帝王生活的痛苦回憶。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憐花憐已,語帶雙關。
「愁苦」後一「問」字,使人想起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下片抒寫離恨哀情,借燕子與做夢層層深入,道出從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絕望的哀痛心情,用「雙燕何曾,會人言語」烘托極度的孤獨憂傷。末尾幾句寫連在夢里見一見故國宮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為連夢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遞進關系,真摯深沉,真可說是字字泣血,斷腸之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