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描寫秋天的詩詞及賞析

描寫秋天的詩詞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2 21:37:03

A. 有關秋天的古詩詞(帶點賞析的) 快呀!!!!!!!!!!!!!!!!!!

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憑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作者:劉長卿
古台搖落後,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作者: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描寫秋天的送詞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描寫秋天的元曲

《天凈沙·秋思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①

王 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②。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③。

[注釋]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隨意」句:《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里反用其意,意謂任它春芳盡,王孫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謝。

〔作者〕王維 (約692~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詩明凈清新,精美雅緻,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家,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藉以表達作者對純朴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後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成了一幅明麗的畫圖。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

閑閑:從容貌。
迢遞:遠貌。
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賞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王維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長寫景,更善於寫情,寫恬靜的閑適之情。詩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兩句,就把這種境界寫得淋漓盡致。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並舉,於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秋登蘭山寄張五①

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②。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③。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④。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⑤。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⑥。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八歲入長安趕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游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注釋]

①蘭山:應為萬山,在湖北襄陽,詩人的園廬在峴山附近,距萬山不遠,詩人在此度過了大半生。張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隱居襄陽峴山南邊的白鶴山。

②北山:當指萬山。隱者:指作者自己。

③薄暮:日將落之時。「薄暮」句:說憂愁由薄暮引起,其實是本身憂愁,見天色昏暗而觸景生情。興:秋興。

④「時見」句:由山下看,見歸村行人,有的還在沙道上行走,有的已在渡口休息。

⑤薺:一種野菜,形容遠望所見無邊樹木的細小。

⑥何當:何時能夠。重陽節:古代以陰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

[賞析]

這首詩名為寄,實為隔山遙望,不能相見,由清秋登高,日暮歸雁,喚起愁心,來抒發詩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朋友重陽佳節攜酒登高而歡聚。語意親切自然,寄託了詩人對朋友真摯的懷念之情。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感情飄逸真摯、情景清淡優美、語言淳樸雋永。

秋夜將曉①出籬門②迎涼③有感

[宋] 陸游

三萬里河④東入海,

五千仞岳⑤上摩天。⑥

遺民⑦淚盡⑧胡塵⑨里

南望⑩王師(11)又一年。

【注釋】

①將曉——快要天亮。

②籬(l0)門——用樹枝、竹竿或蘆葦編成的門。

③迎涼——迎著涼風。

④三萬里河——這里是指黃河,說它「三萬里」是虛數,意思是極長。

⑤五千仞(r8n)岳——這里是指位於陝西省的華(hu2)山。說它「五千」也是虛數,意思是極高。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⑥摩天——接觸到天了,形容極高。

⑦遺民——指淪陷區被金軍統治下的宋朝百姓。

⑧淚盡——流盡眼淚。

⑨胡塵——金兵入侵所揚起的沙塵,這里是指金軍的統治。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⑩南望——南宋的國都建在臨安(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所以淪陷區的人民要「南望」。

(11)王師——國家的軍隊。

【解說】

浩浩盪盪的黃河水,從天邊流來,直向東奔去注入大海。連連綿綿的華山峰,挺立在西北高原,高接雲霄。陷入金軍統治下的老百姓流盡了悲苦的眼淚。他們張大眼睛向著南邊盼望著,盼望著國家的軍隊能北上抗敵,唉,這樣的情景啊,又是一年了!

【欣賞】

本詩的前兩句,寫了黃河,寫了華山,說黃河是「三萬里河」,說華山是「五千仞岳」,氣勢一開始就極大。特別是說黃河「東入海」,說華山「上摩天」,其中「入」和「摩」兩個動詞,把河與山表現得虎虎有生氣。但是這么美好壯麗的河山,卻已經落在金軍侵略者手中多年了!作者把祖國北半部的河山寫得越好,就越突出了對它落入敵手的憤慨。本詩的第三句寫老百姓在外敵統治下的悲苦,說他們是「淚盡」,一個「盡」字把無數的內容表達出來。第四句寫老百姓對宋王朝軍隊的盼望——盼望他們能揮師北上驅逐敵人,收復失地,洗雪恥辱!而「又一年」的「又」字,說明這種企望已經是一年又一年了,這其中更包含著對南宋朝廷的不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注詞釋義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時在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來避災的習俗。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異鄉:他鄉。
倍:加倍,更加。
遙知:遠遠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說可以祛邪、避災。

古詩今譯
獨居他鄉是外來的客,每逢佳節更加懷念家鄉和親人。遙想弟兄們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個人。

名句賞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是王維的一篇思鄉懷親的名作。前兩句寫自己獨自漂泊在遙遠的他鄉,日夜思念著故鄉和親人,每逢佳節來臨,孤獨的感覺更加深刻,思鄉懷親之情也會倍加銘心刻骨。這里所說的「佳節」,雖然泛指一般的美好節日,但更是為本詩所寫的「九月九日」(即「重陽節」)作鋪墊。後兩句寫重陽節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古來就有登高飲酒、佩插茱萸的風俗。而今,詩人想像著兄弟們成群結伴、登高飲酒的情景,同時他也設想因為自己無法親臨盛會,共享歡樂,兄弟們也會感到一種無法團聚的缺憾。這首詩從對方著筆,展開想像,更加顯得情深意厚,並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注釋]

1. 山行:在山裡走。

2.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3. 徑:小路。

4. 坐:因為、由於。

5. 於:比。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已涼

韓翎

碧闌干外綉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註解]:

1、龍須:屬燈心草科,莖可織席。

[韻譯]:

門外是碧綠的闌干,門上綉簾低垂;

狸紅色的屏風,描畫著曲折的花枝。

大床鋪著八尺龍須草席,錦被緞褥;

天色正當轉涼,卻還未到寒冷之時!

[評析]:

這是寫景寓情詩,詩人通過對一間華麗精緻的金閨綉戶和一年中最舒適的「已涼未寒之時」的描繪,點染了在深閨綉閣中的主人公,渴望愛情生活的情懷。布景種種,不僅寫出了卧室的華貴氣派,還增添了綺靡的氛圍,並點明這是在一年中「已涼未寒之時」,便把主人公一種閨情綺思推到極點。故蘅塘退士批曰:「此亦通首布景,並不露情思,而情愈深遠。」此論確有見地。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釋】:
令狐郎中:指令狐綯,宣宗大中二年拜考功郎中,後累官至宰相。令狐,復姓。郎中,一部各司的主管,為尚書、侍郎,丞以下之高級部員。
嵩:中嶽嵩山,在今河南。
秦樹:借指長安。
雙鯉:指折成鯉魚形的書信。
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以漢武帝陵墓而得名。

【賞析】:
李商隱曾受知於令狐綯之父令狐楚,又因令狐父子的推薦而登第。作者在收到令狐綯的來信後,以高妙的文筆,述說自己冷清與孤寂,希望令狐郎中別忘了他,卻無乞憐之意。
這首詩以感謝故人關心之名籍以修好,意在不言,但用典非常貼切。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
寄北:寄給家住北方的妻子。李商隱系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河內在巴蜀之北。
未有期:沒有確定的歸期。意指一時難以相聚。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卻話:重頭談起。

【賞析】:

B. 有關秋的詩句及賞析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詞二首 劉禹錫鑒賞】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象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像、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C. 描寫秋天的詩與賞析

描寫秋天的詩: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本題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含蓄蘊藉的閨怨詩,結句尤其精妙。前兩句寫秋夜微涼,風物凄清;後兩句寫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所謂「心怯空房」,實在是無人臨幸的委婉說辭罷了。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怯的感情遮蔽得結結實實。一經點破,怨情即躍然面前。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全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這首詩,是唐玄宗天寶13年(754),李白從金陵(現在的南京)再度來到宣城時寫的。宣城,現在屬安徽省。謝朓,宇玄暉,是六朝南齊的著名詩人,與宋代詩人謝靈運分別稱為小謝大謝。謝眺曾當過宣城太守,在宣城城外陵陽山上建了北樓,又名謝公樓,唐時改稱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李白在這首詩中,生動地刻畫了謝眺北樓的明麗景色,表達了他對前代詩人的緬懷之情以及政治上的苦悶仿徨之感。

D. 關於秋的經典古詩,及賞析.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賞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 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潮」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藉助詩人想像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E. 描寫秋天的詩句賞析

楓橋夜泊
唐代復:張繼
月落烏啼制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鍾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江楓漁火對愁眠」。經霜後鮮紅似火的楓葉與漁船上星星點點的燈火,在霜天夜晚呈現出一種朦朧美,給這幅秋江月夜圖平添幾分悅目賞心的風姿,繪景已達到美得無瑕的境界!然而,作者著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時,筆束一頓便繪出一個「愁」字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鍾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F. 一段描寫秋天的詩文並賞析

1、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於這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朴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2、秋夕
作者:杜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銀 燭 秋 光 冷 畫 屏 ,
qīng luó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輕 羅 小 扇 撲 流 螢 .
tiān jiē yè sè liáng rú shuǐ
天 階 夜 色 涼 如 水 ,
zu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ǔ xīng
坐 看 牽 牛 織 女 星 .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注詞釋義
秋夕:指七夕,農歷七月七日.
銀燭:白色的蠟燭.
畫屏:飾有彩繪的屏風.
輕羅小扇:用一種很薄的絲織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螢:螢火蟲.
天階:皇宮中的石階.
古詩今譯
燭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畫屏,輕舉羅扇追趕飛舞的流螢.夜色如水透著逼人的涼寒,獨自坐看牽牛和織女雙星.
名句賞析——「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獨自坐在石階上眺望牛郎織女星.牛郎織女雖然遠隔天河,但畢竟還能遙遙相望,畢竟還有一年一夕的相會,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雙星的動作暗示了她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心理活動. 3、秋風引
作者: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可能作於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詩的內容,其實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別》詩開頭兩句所說的「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思.
詩以「秋風」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徵.如果進一步推尋它的弦外之音,這一問,可能還暗含怨秋的意思,與李白《春思》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句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這里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以「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這樣,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看,可能脫胎於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和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而可以與這兩句詩合參的有韋應物的《聞雁》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但韋詩是以我感物,以情會景,先寫「歸思」,後寫「聞雁」.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指出,這樣寫,「其情自深」,如果「倒轉說」,就成了一般人都寫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詩無定法,不能執一而論.這首《秋風引》前兩句所寫的秋風始至、鴻雁南來,正是韋詩後兩句的內容,恰恰是把韋詩倒轉過來說的.它是遠處落想,空際運筆,從聞雁思歸之人的對面寫起,就秋風送雁構思造境.至於韋詩前兩句的內容,是留到篇末再寫的.
詩的後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筆觸從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歸思方悠哉」的 「楚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朝來」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風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發問.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著它物而隨處存在,現在風動庭樹,木葉蕭蕭,則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詩寫到這里,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而篇幅已經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景中之情還沒有點出.直到最後一句才畫龍點睛,說秋風已為「孤客」所「聞」.這里,如果聯系作者的另一首《始聞秋風》詩,其中「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兩句,倒可以作「聞」的補充說明.當然,作為「孤客」,他不僅會因顏狀改變而為歲月流逝興悲,其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在篇末雖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寫到他「聞」秋風而止.至於他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說,「為孤客傳神」的正在這兩個字,使「無限情懷,溢於言表」.照說,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後之分.為什麼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呢?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為什麼如此敏感呢?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孤客之心,未搖落而先秋,所以聞之最早.」這就是對「最先聞」的解釋.鍾惺在《唐詩歸》中還指出:「不曰『不堪聞』,而曰『最先聞』,語意便深厚.」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也說:「若說『不堪聞』,便淺.」這些評語都稱贊這一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不過,前面說過,詩無定法,這一結句固然以曲說而妙,但也有直說而妙的.蘇頲有首《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這里,從全詩看來,卻必須說「不可聞」,才與它的蒼涼慷慨的意境、高亢勁健的風格相融浹.兩個結句,內容相似,一用曲筆,一用直筆,卻各盡其妙.對照之下,可悟詩法.

G. 寫關於秋天的詩句的名句及賞析

劉禹錫《秋抄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襲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H. 關於描寫秋天的古詩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 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寫作背景及介紹:《天凈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譯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隻無精打採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遊子,在異鄉的西風里躊躇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遊子,何處是歸宿?家鄉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遊子怎能不愁腸寸斷!

賞析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准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一、以景托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四、採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遊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I. 關於秋天的詩詞並賞析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賞析
>在這深秋的遙遠邊寨,有誰在記掛我呢?落葉紛紛,鄉路渺渺,歸期無日只有在夢中才回故里#重陽佳節,故園正是風光美好時,想到這些,就更增離愁別緒,想到這些只覺黯然銷魂,看大雁南歸時更覺寂寞寥落*納蘭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